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偏还扼守地利,易守难攻。
  往东顺江下杭州,往西沿谷出江西,往南下福建,往北至长江,徽州盆地,既有山河之险,更有地利之饶。
  黄道周从南边的衢州过来也很方便,此时他率领了五千兵马前来,因为金声等举义,也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尤其是此时因为多铎准备班师,召还兵马,南京周边开始交接给一些投降的绿营,或是北方南下的八旗汉军。
  黄道周受命总督安徽,绍兴起义的郑遵谦则被授为安徽提督,毛有伦为巡按,以曾在海宁杀虏起义的和尚将军顾隐石为徽州总兵。
  东京行在那边,不仅把义兴营拔给黄道周,还给他补充了不少钱粮军械,所以他这五千人前来,也是旌旗整齐,看着龙精虎壮。
  金声在城外,便远远看到了一面面旗帜,督标、提标、镇标、道标等各营,旗帜分明,士兵皆气势很足,没有菜色。
  着甲率达到两成以上,甚至有不少马队。
  越靠近府城,人马越多,巡骑、关哨,检查严密,虽然繁琐,可他却很高兴,这说明这支兵确实是精锐之师。
  一路通过检查来到城中,总督黄道周和提督郑遵谦、巡按毛有伦、总兵顾隐石等一起来迎。
  见面后,先宣读监国诏旨。


第169章 黄金搭档
  金声授为安徽巡抚,其部团练授为抚标,又授两员副总兵,六员游击,随同起义的团练部将吴国祯授副总兵,成有功授副总兵,万全授游击将军……
  金维金经等也各授官职。
  邱祖德、温黄、吴应冥、尹民兴等各授官职,所部团练义勇也皆整编为官军正兵,各授营号军额。
  “监国提师北伐,刚攻下苏州城,听闻金公在安徽这边忠心报国,非常欣慰,特降旨调老夫等来支援。”
  “监国希望我们能够趁热打铁,先把徽州稳固,然后将宁国、池州也收复,再打过江把安庆拿下。”
  “张阁部也已经受命督师两江,将赶往江西,往赣州坐镇,收复江西,饮马长江。大将军王之仁也已经平定舟山,即将领兵同往赣州坐镇。”
  “接下来咱们的任务,就是安徽江西连动,配合上游湖广的朱督师堵巡抚他们发动荆州、武昌战役,响应下游的监国殿下,在苏松常镇的扫荡,我们要让鞑子左右难支,四顾不暇。”
  金声听的心潮澎湃。
  这个战略布局,非常大气,甚至隐隐有收复南京的气势。
  “舟山的黄斌卿已经听命吗?”
  黄道周抚须笑着告诉金声,黄斌卿一直据舟山而观望,甚至屡屡与浙兵制造摩擦,不过随着监国北伐,收复苏松,尤其是夺取苏州的消息传回,黄斌卿终于再也没法观望犹豫了。
  之前他虽派出儿子带水师三千北上,还送出了女儿给监国,但让他离开舟山,还是一直犹豫着的,总是找借口一拖再拖。
  而现在,随着北伐军连战皆捷,也随着王之仁的最后通牒下达,眼看着王之仁已经要带兵打上岛,他最终还是怂了。
  背缚荆条到定海向王之仁请罪,然后把舟山群岛让了出来,连之前吞的王朝先的那剩下近万人也都交出来了。
  他自己两万多人马,家眷等迁到宁波,然后自己带着一万两千水师奉旨北上,前往崇明、靖江移防镇守,接受浙直水师提督的新职务。
  “黄斌卿还算识趣,这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若他再犹豫不决,王总督便要强攻了。”
  现在黄斌卿奉旨北上移防,起码还是浙直水师提督,又有肃虏伯这个爵位在,虽说他之前抢陈梧、王朝先的浙闽总督、两广总督、水陆官义招讨总兵官等这些头衔不能用了,但已经算不错了。
  黄斌卿离开舟山,王闯子便奉旨接防。
  这位监国从龙功臣,被晋封为浙江提督总兵官挂镇虏将军印,王之仁这位京营总督则先随张国维去赣州,接下来等张名振从北伐军南下到赣江接替后,王之仁则返回绍兴行在,主持钱塘江防线。
  朱大典督师湖广,张国维督师两江,黄道周总督安徽。
  张名振镇赣州,郑遵谦镇徽州,王相镇舟山,王之仁镇绍兴,朱以海亲征三吴,基本上,接下来的格局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裂变式的发展扩张,从台州举义,到整合浙东,再北伐三吴,然后不断的扩张发展,把自己的心腹骨干,派到各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只要从湖广到苏松这条千里长龙立起来,朱以海也就终于能够松口气,有了跟鞑子较量的实力。
  此时的黄道周并不知道朱以海为何调他来做安徽总督,而不是说去江西或其它地方,他不知道的是,在朱以海知晓的那未来历史中,黄道周做为隆武帝的首辅,身兼吏兵二部尚书,积极请求北伐,支援江西,响应徽宁等地起义的金声等义军。
  可郑氏却把持朝政,根本不肯出兵,郑彩领兵北上,却在边关停驻不前。
  最后黄道周这样一位大儒,却只能回家乡募集兵勇,招募了几千人,却只有一个月的粮食,没有训练,没有多少武器铠甲,可仍是毅然的领军北上。
  可他毕竟不懂军事,手底下又没什么优秀的将领,领着一群福建新兵,跑到江山的山里,是何等艰难。
  刚出兵不久,就粮饷接应不上,黄道周只好凭自己的名望,不停的写委任状,沿途招募一些忠贞之士,从当地乡绅大族那得到一些补给。
  可兵至半路,出身郑氏集团的施琅等一些将领,却又弃他而去。
  黄道周就这样领着兵一直北上,等他到达徽州府,金声已经兵败被俘,而他同金声义军此时只相隔了一座山。
  黄道周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金声,自己也成孤军,只好再转回江西,在婺源写信策反江西提督金声桓不成,反被徽宁池太提督张天禄领兵三路围攻,这支新军拼死抵抗,战死千余,余众星散,黄道周被围住,拒不投降,被押送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成,随后奏报清廷将之杀害。
  黄道周的忠勇,是朱以海都钦佩万分的,明知不可为,但仍然直面。郑家故意不派兵,不给饷,但为了恢复大明的理想,依然还是领兵北上了。
  郑家坐拥精兵强将,按兵不动,却逼的一个首辅文臣招募几千市井百姓北上,郑氏让人不耻,黄道周则让人更敬佩。
  黄道周其实也明知必死,但出兵江西安徽,也是形势所迫。
  而历史上的金声起义旗,却也始终得不到隆武朝的救援,最后可惜兵败被杀。
  两人都是忠义之臣,却都非常遗憾的失败。
  所以朱以海特意调了黄道周来增援金声,让黄道周做总督,金声做巡抚,又特意挑了忠义能战的郑遵谦、顾隐石等来统兵协助,又让绍兴调拔粮草、器械,给他们凑齐五千精兵。
  加上张国维王之仁在赣州,于颖等在浙东,互为犄角,守望相助,这一次,无疑会远强过历史上,朱以海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曾经黄道周千里增援金声,最终却只相隔一座山,而未能成功。
  这次,他希望能够弥补这个历史遗憾,让二人成为黄金搭档,改写历史,创造辉煌。
  “有黄公前来总督军务,徽宁池太诸地的义士的热血不会凉了。接下来怎么干,但听总督之令。”金声也顿时是豪情万丈,如此好的局势,怎能不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第170章 始是新承恩泽时
  太湖,西山。
  朱以海让人召来小黄姬,自从一次纳二孟二黄四姬入宫后,现在大家倒也没再来跟他提什么选秀啊子嗣这些烦人的事了。
  不过朱以海毕竟在军中前线,也确实没太多精力跟她们相处,基本上都是留在后营之中。
  “这是阳城湖的螃蟹,比太湖的好,个大,你尝尝。”
  小黄姬是黄斌卿之女,奉父之命,随兄长北上,一介女子,跟随军中,多有不便,好在她将门虎女,却也是练习过骑射身体强健,父亲还特意给她选了一队女兵跟随,因此倒也渐渐适应。
  只是因为跟监国相处时间太少,始终还有些无法适应监国姬夫人的身份。
  如现在这样两人独处,坐着一起用餐更是头回,黄姬也能够有机会认真仔细的打量监国丈夫,看的出是刚沐浴过,所以全身很干净整齐,头发也很清爽不油腻,身上没汗味,衣服挺简洁,身上没多余的饰物。
  太阳晒的有些偏古铜色,不过倒不难看,反而显得很健康,特别是那双眼睛很大很亮,总是带着爽朗的笑容,让人总觉得亲切和蔼。
  黄姬拿起一只螃蟹淡淡一笑,“殿下看来对螃蟹不太熟悉,这螃蟹既有海里的也有内河的,内河的又分河蟹、江蟹和湖蟹,河蟹的话以河北、天津产的最有名,而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
  湖蟹确实是苏州阳城湖的最好,山东微山湖的也是上品。
  不过现在并不是吃螃蟹的好季节,最好的吃蟹季节是在高粱红时,有七尖八圆之说,特别是在中秋时节,体肥膏黄,而现在是润六月,此时的蟹肉不多黄更少。”
  她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拆蟹肉,也不需要剪子等,扒盖拆腿,动作轻柔,却有条不紊,甚至只用一截蟹爪,就能把整只螃蟹里最难弄出来的肉都给全弄下来。
  “殿下慢用。”
  清蒸的螃蟹肉很白嫩,尝一口,也很鲜。
  “想不到你对螃蟹这么了解。”
  黄姬便笑道,“臣妾父亲乃是水军大将,手底下可是有很多虾兵蟹将的。”
  “哈哈哈。”为顽皮话倒是让朱以海听的一乐。
  “你父亲刚离开舟山,正率水师北上。”朱以海道。
  黄姬听到这话,眼中露出欣喜之色,这段时间呆在军中,其实是很不安的,她是个聪明的女子,来时就知道父亲跟鲁监国的关系。
  在军营呆了段时间,他对鲁监国的了解更深,知晓他不是舟山岛上父兄叔伯们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在三吴如鱼得水,就凭这份能力,舟山的父兄们根本斗不过。
  她也写了很多封信回舟山给父亲,劝他接受监国旨意。
  父亲一日不听调,她在这边其实也不会被监国所信任。
  如今父亲终于离开舟山了,不仅她的地位能够改善,其实对父兄们来说更是好事。
  黄斌卿终于肯奉诏离开舟山,对于朱以海来说也算是个不错的好消息,虽然他下定决心,只要黄斌卿不奉诏,便要王之仁围攻舟山,直接干掉黄斌卿。
  但现在王之仁手里兵不多,王相、吴凯、钱肃乐、王鸣谦等几路人马加起来,也就万多人,兵马不多装备不齐,真要硬打山并不容易,毕竟舟山是个岛,黄斌卿又多是水师。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能不打还是不打。
  现在黄斌卿终于肯交出舟山奉命北上崇明,这当然是好事。
  黄斌卿其实也很无奈,他本以为朱以海没这决心和实力,谁知道现在朱以海北伐,居然一路连胜,虽然也有些消息说他在吴地一直被清军打的到处逃窜,但黄斌卿堂堂大将,也是有自己的情报渠道,特别是有很敏锐的分析能力。
  朱以海若真是屡战屡败,那他在三吴早就站不住脚,肯定早就窜回来了,毕竟他不像义阳王他们,手下起码还号称二三十万,尤其还据长江口的崇明岛上,易守难攻。
  可各种各样的情报汇聚,他仔细分析后认为,朱以海确实已经越打越强了,仅是苏松此前全面沦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