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避免如历史上的江南大屠杀再次发生,朱以海希望各地都不要据城反抗,此时北伐禁军都守不住城扛不住清军的主力,各地义民百姓如何守的住。
  所以得暂时表面放弃。
  严我公会是一个很好的棋子,接下来他希望各地义军能够转入地下,部份人则向严我公投降。
  这样一来,让江南各地,一夜变绿,重归鞑子控制假像,也就有很大机率避免鞑子的乱屠杀。
  朱以海的这种战略,因为北伐以来在不断的强调,所以如今在军中倒也能得到将领们的理解支持,毕竟也确实挺有成效的。
  ……
  太仓州。
  义阳王所授总兵官张士仪、张鹏翼各领兵五千,从崇明渡江至七丫港登岸,往攻太仓。按计划,黄蜚、吴志葵攻苏州,张士仪、张鹏翼攻太仓。
  而东阁大学士田仰率兵攻江北的泰州,威胁扬州。
  水师总督荆本澈留守崇明。
  户部左侍郎兼兵部右侍郎沈廷扬则往攻靖江。
  若各路攻势顺利,到时再齐聚镇江会师,夺取镇江后,收复南京。
  张士仪等此次进攻并不顺利,七丫港口的刘河堡中所屯有清军,拒守不降,他们围攻不下,于是商议后,派一些兵围住,其余兵沿河而进,准备去打太仓州,可仍攻之不下。
  此时守太仓州城的是张士仪的一个熟人张国柱,当年同在刘泽清麾下,不过他们因为都不是刘泽清的嫡系,所以倒也惺惺相惜,甚至结过拜把子兄弟。两人其实都是那种比较能打的人,当年张士仪还在朱大典麾下当过游击将军。
  昔日同袍兄弟,如今却刀兵相见。
  本来刘泽清降清时,张士仪和张国柱都是不肯降,各带兵马出走,后来张士仪与巡抚田仰一起拥立义阳王监国,拜为提督总兵官。
  张士仪去信招来自己好兄弟张国柱,可因他手下没多少兵,便只得了个参将衔。再后来,张国柱随陈梧南下,结果在宁波翻了船,好不容易逃脱,最后干股降了清,现在隶属苏松提督吴胜兆麾下为副将。
  被吴胜兆派来守太仓州,手下除了几百江淮弓手老兄弟,就是新募的兵,千余人守着太仓州,可硬是扛住了张士仪和张鹏翼两员大将的猛攻。
  久攻不下,二张损失不小。
  今晚张国柱派人悄悄来见张士仪,送上一封密信。
  “黄提督和吴总兵皆兵溃如山倒,七八万人一夕散尽,如今黄提督被擒后自杀,吴总兵归则附大清,博洛贝勒已统数万大军北上,随时将至。我家将军说与张公乃是结义兄弟,所以特来相劝,识时务者为俊杰,朱明大势早去,无力回天,此时再死保也无用矣,倒不如改换门庭,投奔新朝,以张公之能力,加上我家将军举荐,至少也是一个总兵之职啊。”
  来人一通劝说,张士仪已经有些意动。
  他的几个亲信也都劝说他降清,因为此时确实看不到希望了,当年他们在淮北刘泽清麾下时,兵马比现在强多了,可面对清军仍然连一战之力都没有。现在二张号称万人,可都是些什么乌合他们很清楚,流民乞丐和强拉的壮丁,既没训练又缺甲械,更别说斗志,上万人围张国柱千把人,怎么都打不下。
  “想不到黄提督大军居然如此溃败。”张士仪感叹着,义阳王监国小朝廷,就靠黄蜚的这支兵马撑场面了,想不到居然在苏州城下一仗未打就被吓溃了,黄蜚都死了。
  “降吧,将军。”
  张士仪见手下诸将都请降,也只能感叹时也命也。
  “若要降清,张鹏翼兄弟只怕不允。”
  “那就骗来杀了,然后裹胁其部一起投降。”有人喊道。
  张鹏翼字效先,浙江绍兴人,崇祯末,为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副将,吴三桂向清军投降,引鞑虏入关,张鹏翼与弟张继荣不耻,带领一些部份南下,弘光授淮安总兵。
  后来与淮安巡抚拥义阳王崇明监国,其部众虽少,但纪律严明,张鹏翼兄弟更是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的兵不管到哪,从不入私宅,晚上入城,宁肯站一晚上,都会闯民宅,更别说抢掠百姓。
  只可惜这支曾经的关宁精锐此时太少,仅几百人,否则十个张国柱也顶不住张鹏翼兄弟俩。
  “好!”张士仪阴着脸沉声道。
  张鹏翼半夜见到张士仪派来的家丁请他过去议事,不由皱眉。
  “哥,张士仪要反。”张继荣直接道。
  张鹏翼其实也早看出苗头不对了,张士仪跟张国柱的关系他是清楚的,这两天攻城,张士仪明显是出工不出力,而且他也发现他在跟张国柱私下联系。
  “大哥,黄帅兵败自杀,吴志葵投降是真的吗?”
  “大概是吧。”张鹏翼道。
  “我这就唤起兄弟们,打进张贼营中,将他砍了。”
  张鹏翼叫住兄弟,“张士仪既已降贼,只怕早有准备,况且现在杀了他也没什么用,叫上弟兄们,我们走。”
  “去哪?”
  “不是传说鲁监国九弟江南提督朱武刚攻下了苏州吗,我们去投他。”
  张鹏翼手底下号称五千兵,但在刘河堡留下了两千人围困,这些天打太仓折了不少,突然传来的黄吴二将大败的消息,又让手下新兵跑了不少。
  兄弟二人真正能打的,也就那五百关宁旧部了,其它的大多是招募的流民、百姓,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在这里跟张士仪张国柱打,没什么意义,反而有可能被他们拖住,到时被赶来的鞑子围住。
  仔细思考了一会后,张鹏翼决定去投鲁监国,也不回崇明了,他对自己曾经拥立的义阳王早失望透顶。
  但他更不愿意降鞑子。
  如果他愿降,当初随吴三桂降虏,现在估计浙江总督就不是张存仁而是他了,毕竟张存仁当年也是吴三桂的副将。
  兄弟俩砍了张士仪的家丁,召集了手下五百关宁旧部,也不要其它的新兵,收拾了东西便离趁夜离营。
  张士仪接到消息时,部下要去追杀,被他拦住了。
  “穷寇勿追,不要管他。”
  其实张士仪也很清楚,以他手下那些怂兵,真要强行追击张鹏翼兄弟,只怕他不仅留不下他们,还可能要吃大亏。
  张鹏翼不肯降,要走随他走,只要不妨碍他就行。
  “把张鹏翼的人马都收编了,再派人去把刘河堡下的那两千人也收编了。”
  天亮时,张士仪带着近万人,向太仓城中千把人的张国柱投降。
  张国柱大喜,赶紧奏捷,称自己面对义阳王数万贼逆围攻数日,率千余将士拼命反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率敢死队五百出城夜袭敌营,大败张鹏翼兄弟,杀其数千,并成功劝降总兵张士仪率部归降。
  为了凑够他谎称的斩首张鹏翼部数千,张国柱派兵出城,到乡下屠杀百姓,提着首级回城,然后称是斩杀的张鹏翼兄弟部众。
  张士仪投降后也识趣,把原张鹏翼留下的这几千人马,二一添作五,哥俩一人一半,各得两千。
  在嘉定的博洛很快得到张国柱太仓大捷的塘报,他的桌上还有一封捷报,是江宁巡抚土国宝奏报,称他在严我公李遇春等部绿营的支援下,夜袭伪军,成功夺回了李率泰丢失的苏州城,苏州的伪军大溃,正四下逃散溃走,伪提督朱武仓惶败走,不少部众纷纷请降归附。
  江南再次安定!


第173章 流亡海上
  崇明。
  位于长江口的崇明此时还远不是后世一整个岛的形态,而是仍在不断堆积、崩塌的聚散过程中,有崇明、长沙、三沙、南沙等几大沙洲岛组成。
  从唐初武德年间,长江口涨出东西二沙开始,历经千年,方有明末时达到舟山大小,崇明岛上的治城,也是五迁六建。
  到此时,整个崇明各沙上的人口达二十余万众,在风雨飘扬的明末,崇明人口不减反增,大量淮扬难民逃入各沙,甚至许多海贼也都停泊诸港。
  义阳王在此被拥立监国后,更让这个长江口热闹非凡起来。
  此时的崇明县城,是在永乐年间原东沙城被浪潮冲涮坍塌后,在原址北十里秦家符重建的新城,经历了二百余年,已经十分热闹。
  这座城周围九里,开有四座陆门,还有水门一座。
  因为地理紧要,城墙后来还要城砖加固,并增设门楼、角楼各四座,城上环设警铺三十间,可谓固若金汤。
  城内街坊规划齐整,工商繁荣。
  城中城隍庙、学宫等齐全,甚至观音庙就有九座。
  义阳王来崇明,便以县衙为行宫。不过义阳王并不管朝政,事务并委于拥立众臣。此时黄蜚、吴志葵、黄斌卿、田仰、沈廷扬、张鹏翼、陈梧等一众拥立大臣,先后离开崇明,也陆续败亡。
  岛上则是浙直水师总督荆本彻镇守,他是崇祯四年进士,早年因得罪权相温体仁被罢免,十七年起原官,出为下江监军道,福王时,授职方郎中,仍监军海上。
  南都亡,与田仰等共拥义阳王崇明监国,荆本彻招兵买马,号四会营,有兵三千人马。
  “张士仪真投鞑子了?”
  城外港口码头,顾容正跟黄五常秘会。
  顾容是江南有名的海贼,人称顾三麻子,向来纵横海上,经常出没长江,以崇明为据点,曾经接受招安,授职把总,两京沦陷天下大乱,顾容自称忠义王。
  后义阳王派人招安,授其水师总兵衔。
  黄五常则是崇明本地豪强大户,义阳王来崇明,也得到他的支持,他手底下有一支团练武装,故也被授总兵。
  不过一个海贼一个土豪,在义阳王这个小朝廷里并不怎么受待见。
  两人都没少被荆本彻等打压,特别是黄五常是本地豪强,也做些不黑不白的买卖,虽说实力远不如另一个本地豪强的大海商沈廷扬,但毕竟也是地头蛇。
  之前义阳王声势壮的时候,倒也恭敬,眼下诸将在外,岛上就一个荆本彻,他们便有些不安份了。
  “陈梧在宁波被鲁监国斩杀,王朝先被舟山的黄斌卿袭击火并,张国柱败走投虏,如今黄蜚兵败太湖自杀,吴志葵铩羽苏州城下投降,张士仪又降清,张鹏翼兄弟据说大败而走,这义阳王完了。”
  顾容之前被荆本彻这个水师总督抢走了不少船,一直记恨在心。
  “不如你我二人联手,灭了荆本彻夺了崇明城?”
  黄五常捻着胡须,“事成之后呢?”
  “事成之后,崇明县城归你,四会营的船和港口归我,如何?”顾容提议。
  两人都没提降清的事,一个土豪一个海贼,都不急着降清,崇明地理特殊,他们更迫切的想先夺下崇明的控制权。
  “城北的高进忠如何解决?”
  高进忠是岛上流民的代表,这些流民好多是从黄淮甚至是直隶山东南下的,甚至有辽东的流民,他们跟岛上的本地百姓是两股势力。
  他们没田没地,来到岛上后也只能晒盐打渔等,但不免又抢夺了一些本地豪强的利益,所以双方一直都是水火不容。
  这高进忠也是出身两淮难民,在岛上凭借着魁梧高大以及凶狠敢打,所以成了流民的头,在这里,他把岛上五千流民组织起来,自称团练总兵官,干起晒盐打渔甚至走私等买卖维持生活。
  义阳王来后,也加以笼络仍授他总兵之职,仍统旧部。
  他拥有大小六七十条船,一千多兵丁,六七百船员,家眷两千来人,总共确实有近五千,不过其实所谓兵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