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人,应当直接砍了。
“田总督,你当初总督漕运巡抚淮安,手握八千重兵,为何却不向扬州发一兵一卒?”
田仰本来见义阳王等都没被责怪,还挺放松,没想到突然有此一问,当下心中一慌。
支唔着辩解说当时淮安虽有八千兵,但兵无粮饷,将士不肯开拔,又说当时扬州周边许多将领都没出兵救援。
朱以海听了也只是冷笑两声。
“不勤王南京,也是这理由么?”
无粮饷兵将不肯开拔,这只是客观原因,扬州城破后,淮安的兵将不就开拔了吗,虽然是逃出海上,但也还是离开了淮安城的。
“臣有罪。”
田仰惶恐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朱以海望着田仰,在沉默了约一刻钟后,才终于再次开口,这一刻钟的沉默,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一口。
这一刻钟,让他们感受到什么叫君威难测。
朱以海并不是对所有人宽容大量,也一样会有怒火的时候。
正当大家以为田仰难逃一劫时,朱以海却挥了挥手,“起来吧。”
他最后没杀田仰,是因为田仰最后降清,也是局势崩溃后投降,并不是主动投降,此后也没有积极卖命,反噬旧主的行为。
朱以海不会跟复社东林党人一样,一心以党社是非观来评价抨击对手。
田仰最大的问题,还是此人德行不行,而且能力也不行,只会钻营、贪污,就算做上总督、大学士,既不能统驭部下,也不能献策救国安民。
他连同入奸臣传里的马士英、刘孔昭都不如,起码他们还是有些能力,而且最后还不屈而死保持了晚节的。
不过如今这个时节,他比起刘良佐刘泽清吴三桂这些人,却又还要好一些,起码也是最后穷途末路才投降的。
念及此,朱以海饶他一命。
但这种既无德行又无能力的人,当然不可能再委以重任。
“孤已授吴易为漕运总督兼江宁巡抚了,江北如今失守,你这凤阳巡抚也无地可巡可抚,便暂且留在行在御前,授翰林院侍讲学士。”
田仰得到这个处置,心里没有半点不满,反而是长松口气,一股劫后余生的感觉油然而生,刚才,他真的以为监国要杀他了。期望值降低后,现在只授个侍讲学士,也大超预期,自然也就很高兴了。
“荆本彻。”
“罪臣在。”
“你原是下江道监军御史,孤升你为詹士府正四品少詹事,留在御前。”
说是晋升,实际上这也是旁落闲置了。
“沈卿!”
“臣在。”
“孤授你为淮扬巡抚加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暂驻崇明,负责恢复江北事务。”
听到这个任务,沈廷扬愣住,一边的田仰和荆本彻也有些愣住,本以为义阳王的人鲁监国都不用,谁料到刚才还说淮扬如今失守无地可抚,把田仰改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结果这里又加封沈廷扬淮扬巡抚,这不自相矛盾?
“张鹏翼将军,你原为淮安总兵,现授你为淮扬提督总兵官。”
张鹏翼的弟弟张继荣,则被朱以海召入御营,他们兄弟的五百关宁旧部精锐,也被调走四百入御营。
其它如荆本彻的兄弟子侄、沈廷扬的兄弟子侄等,也各有安排。
义阳王小朝廷也就算正式并入了鲁监国朝廷中,成为过去式了。
第184章 天下养朱(猪)
“殿下,臣以为大明太祖立国二百八十余年,到如今许多旧制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应当更改,比如大明宗藩制度,比如卫所军户制度等等。”
进入靖江城后,老学士徐石麒向朱以海说道。
终于有人说起这些了。
其实大明只要稍有点见识的人,谁又不知道那些祖制早已经不合时宜了呢,可问题这是太祖定下的祖制,谁敢轻言更改。更何况,这些祖制的背后,是无数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拼死捍卫。
大明宗藩说是镇守各地,屏藩朝廷。
但其实从建文开始,就已经容不下这些带兵据地的藩王们了,一通轰轰烈烈的削藩,逼死了几个藩王后,也把朱棣逼反,然后是靖难。
靖难后,叔父朱棣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他自己就是藩王起兵夺位的,所以更容不得藩王们继续坐拥强大实力了。于是削减护卫等各种政策出台,实际上还是走的建文的削藩路子,只是这次没人敢反了。
经过这么一通折腾,朱元璋本设计的是老朱家的子孙镇守各地,屏藩中央,结果最后却成了藩王们在各地养猪。
不能再屏藩朝廷,却慢慢的成了朝廷巨大的负担。
每一位皇帝即位后,总要分封自己的皇子皇孙,于是分封的宗藩越来越多,这些藩王们各种被限制,不能擅离封地,不能管理地方民政军事,除了生孩子便只剩下敛财这么一个事可做了。
皇帝们也喜欢大肆封赏给儿子土地,比如嘉靖皇帝一次就赏给自己儿子景王四百万亩土地,福王朱常询开始也被下诏赐庄田四万顷,后来推辞才减半,也是二百万亩。
几百年下来,导致各地宗藩都占有了大量的田地,后来的一些皇子们无地可封,就直接让地方划地交租,还有宗藩的禄米,好多也直接划给一些府县负责上缴供给。
据说河南土地,大半都被宗室占有。
更别说宗藩还享有许多特权,他们的庄田是不纳粮不服役,甚至还要给佃户们派役的,有时地方还得给他们折役纳银。
总之,大明宗藩早成了朝廷一个重要的负担,而且在地方上,也极大的侵占了百姓的利益,成了一个巨大的恶性肿瘤。
只是这个问题以前有人说过,但没被皇帝们重视,或故意无视。
如今朱以海监国也两个多月了,随着他北伐,也终于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当生存的问题解决了部份时,现在也终于开始要涉及其它的问题。
徐石麒资格老威望高,他来对这种深度问题发难,也算是非常有担当。
这种事情他不提,别人提了也没什么影响力。
“老大人坐。”
过完了两个六月后,此时进入七月,虽说七月流火天气转凉,可眼下的天气丝毫没有转凉的意思,仍然热的要命。
朱以海做为一个穿越者,对于大明有哪些积弊,其实比谁都清楚,毕竟后世那么多人早就总结过无数遍了,什么样的问题都能给你找出来。
但问题是,他知晓这些,现在却暂时没空,或者说暂时不能去触碰。
就好比他知道福建郑家野心勃勃,想当福建王,对南明朝廷毫无忠心可言,但他能现在就定郑氏一个叛逆罪名吗?不是他们反迹未现,就算现了,眼下这种情况下,也要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得一个个来解决。
上来不顾三七二十一,板斧乱砍,那就是拆家,最后梁断柱折屋塌,自己也得埋里头。哪怕知道柱子歪了梁也不正了,也得先小心翼翼的扶正甚至加固,得先修屋,而不是拆屋。
别说郑芝龙没反,就是反了,也还得好好安抚,饭一口口吃,事一件件做。
他举旗之初,连这个监国身份都还没得到认同,他就拆屋,那不自取死路么。
就算是现在,其实也不好轻易涉及这些深水区,毕竟这些宗藩再毒瘤,好歹现在面对鞑子也还算自己人。
“老大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朱以海道。
徐石麒道,“我大明历二百八十余年,总共封亲王八十三人,除年幼殇亡未确定封地的,总共在天下各地建立五十个亲王国,再除去无子国除和因罪夺藩的,至崇祯末年仍有三十余国,二百余年间,共册立二百八十九位亲王,十一位靖江王……”
大明皇帝嫡长子立为太子,余子十岁封亲王,二十岁就藩封地。
亲王嫡长子为世子,余子十岁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世子,余子封镇国将军。
然后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中国尉、奉国中尉。
传至奉国中尉,不再降。
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齐民。
亲王以下,领取禄米。
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一句话总结,大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于是就形成天下养朱(猪)的局面。
甚至除了男性,公主和驸马、郡主和仪宾,也一样有俸禄供养。
仅在万历年间,宗室人口就超过十五万七千,而万历年全国天赋总额两千三百万石,供给宗室俸禄就要八百多万石。做为产粮大省的山西和河南,两省粮赋还不够供宗室一半。
而许多亲王郡王还占有大量庄田,甚至兼并侵占民田,也导致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到此时,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农民军起义,以及清军入关等战事,大明宗室人口锐减,但仍还有许多。
现在前方吃紧,可后方有些宗室仍在紧吃。
就好比今天那个义阳王朱朝墠,都胖成球了。
徐石麒也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下去,也顾不得什么祖制不祖制了。
除了北伐军在前线能打汉奸抄家攻城掠地得到不少钱粮补充,暂时不缺粮饷,后方诸军可都十分缺饷,不少兵都为争饷闹翻了。
如今鲁监国重立朝廷,各地宗藩都汇聚过来,或者南下后方,这些人如何安置,也是大问题。
第185章 杀猪收粮
徐石麒明显也是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的,面对朱以海的提问,马上拿出了自己的一个建议。
“首先应当减禄,如今国难之机,朝廷疆土沦陷大半,前线养兵无饷,御营将士都发半饷,宗藩做为皇族,更应当做表率,臣请减宗室禄米一半。”
“亲王年禄万石,减半则是五千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减半则为百石。”朱以海拿着把蒲扇给自己扇着风,“而我大明百官俸禄多少?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正六品十石,正七至从九递减五斗,至五石止。”
朱以海叹声。
“这是洪武年间定的官俸,此后为永制,多年来官员们都说俸禄太薄,但没改过。”
大明宗室,最高的亲王一年一万石禄米养着,最低也是奉国中尉一年二百石,虽说也有本色折色。可一个正一品的官员,一年也不过一千零四十四石禄米,一个从九品的一年更只有六十石,一样也是有本色折色。
虽说官员也还有其它收入,但明面上的也就这么点,其它的更多的是灰色收入,而灰色收入,与官职权力有关,那些要职正官才有较高灰色收入,比如海瑞也曾上奏说,一个县官一年的陋规例银收入有几千两。
而一个巡抚一年的例银从几万两到十几二十万两间,这是与手中权力相关的,一般都是正印官这种收入高,而一般官员就没这么多了。甚至就算总督巡抚一年一二十万两的陋规例银,其实也不是全进自己口袋,他们还得养一支很庞大的私人团队,比如各种师爷,甚至是轿夫厨子家丁随从书童等等,甚至这笔钱,还得充做办公经费等等,以及同样要迎来送往,到处打点。
但不管怎么说,跟宗藩们的这禄米一比,还是相差很大。
正一品高官,已经位极人臣,却也仅是亲王的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