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有的选择,他们绝不愿意跟这些人称兄道弟,更不愿意如此下去。
  一个又一个兵提枪冲上前。
  虽然只要沉默,就能让那些军官捡一条命,但是现在,无疑他们并不想原谅他们。
  数千士兵提枪发起冲锋。
  那百余军官绝望的退缩到了一起,挤成一团。可手中仅有一把短刀,就算他们是凶悍的老兵、军官,此时面对着曾经被他们欺凌的士兵们,也只能绝望。
  有人更是直接弃刀跪地磕头求饶。
  但一切都没有用了。
  愤怒的士兵们冲上前,一枪又一枪,密集的枪刺把一个接一个军官扎倒。
  不消片刻。
  百余凶悍的军官便已经全被刺倒,血流满地。
  徐石麒和沈宸荃两位大学士都不忍心看到这一幕,甚至觉得监国有些残忍。
  可朱以海却冷着脸看着这一幕。
  等一切尘埃落定,他才起身,指着那满地的军官尸体道,“这就是兵贼的下场,这就是克扣兵饷,欺压士兵的下场。”
  说完,朱以海甩袖离开。
  今天,朱以海给所有军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御营定厚饷,实兵实饷,军官们不仅待遇好,而且还额外给亲兵名粮,若能成功做到营官一级,甚至都可以说能实现财富小自由了。
  所以谁若是再敢虚籍冒名、克扣粮饷等,那今天这些方国安手下试图造反的军官,便是他们明日的下场。
  被自己手下士兵群起围攻甚至被虐杀,这下场绝对够震撼,甚至比什么王法军纪更有效果。
  反正御营的那些军官们都是被震慑的不轻,尤其是原刘穆、方国安等部的,更是彻底的明白了御营亲军的规矩了。


第201章 揭开遮羞布
  严州。
  乌龙山下,桐江江畔。
  新安江和东阳江在乌龙山下汇合,始称桐江,经桐城至富阳,又称富春江,下游则称钱塘江。
  朱以海骑马来到严州府治建德,这里在后世就是新安江水库所在,朱以海以前来过此地,新安江水库又称千岛湖,湖光山色,十分秀丽,这里的胖头鱼也非常美味,来这边长租个房间,能安静的边度假边写书,非常不错。
  不过此时再来,这里却还没有新安江水库,此时这里还是许多稻田。
  朱以海此行目的倒不是来这里度假休闲的,而是奔严州守御千户所而来。浙江的卫所,基本上设立在沿海诸地,杭州也仅在附郭设立了杭州左右卫,其余地方没有卫所。西面的整个严州府,也仅在治城设立了一个守御千户所而已。
  这也与大明东南军事形势有关,东南沿海主要是防倭寇海贼,从明初防到明末,因此卫所重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并不用承担诸如漕运等任务。
  浙东山区卫所极少。
  沿江而上,远远便看到了严州府城。
  “殿下,自唐朝武德年间始置严州,在樊家山之巅筑严州城起,严州已置千年。严州城也几经毁建,眼前这座城是在洪武初年改筑,万历年间重修而成。”
  严州地形多丘陵山地,仅有中间几块小面积盆地平原,但因为交通方便,联通杭州衢州徽州等地,故古往今来都十分重要,也因此,大明在严州设了个守御千户所。
  守御千户所与一般千户所不同之处在于不隶属于卫,而直隶于都指挥使司,拥有千户一人,副千户二人,镇抚二人,下辖十百户所,名册上有兵一千一百六十八名。
  不过严州守御千户所没有自己单独的所城,而是直接设在严州府城建德城中东南,有单独的坊墙,相当于是内城。
  “严州守御千户所跟大明其它卫所差不多,驰废不堪,军户多逃亡,可领月粮的名册上兵却年年还不减反增。”
  新任御营步军勇士镇总兵,驻防严州的刘穆陪着朱以海,跟他介绍起这个守御千户所的情况来。
  “现在严州所月粮拖欠严重。”
  朱以海这次特意来严州,就是想趁刚灭了方国安后,趁机以严州来试点,推行卫所改革。严州只有一个守御千户所,卫所可以说很弱,方国安又刚被平,御营进驻,此时正是好时机。
  来之前,他也算是收集了不少信息,做了很多功课了。
  对严州守御千户所糜烂的情况也早有心理准备,“具体情况说说。”
  刘穆毕竟以间也是正经副总兵,自己还本是卫所世袭武官,后来走武举考中武状元起家,对卫所的那点情况门清。
  大明一般情况下,卫所是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当然具体情况,视地理位置,形势需求不同,这个数字有所变化,比如二八,四六等等。
  但多数情况下,守城兵要少,屯田兵则多。
  但是,基本上,不论是九边还是东南内地,卫所自己的屯田上交的籽粒粮,其实都不够供给守城兵们的月粮,更别说万一有行动出征时还得给的行粮了。
  守城兵不耕种,就负责守城、训练、做战,由卫所发放月粮,屯田兵则不用训练打仗,只负责种田,按时上缴籽粒,朝廷最初的设计是挺好的,在紧要之地,设立卫所,划出田地,设立专门的军籍军户,部份屯田部份守城,然后自给自足,不需要额外供应,就是所谓不费百姓之粮,而供养百万大军。
  不过实际上嘛,卫所屯田大多无法自给月粮,所以一般都是要由当地附近的府县提供部份月粮,这个比例,普遍是卫所自给四成,地方供给六成。
  而任何制度,经过了近三百年后,也早就荒腔走板,被人研究出各种漏洞钻营了。
  明代户籍分三等,民军匠,民籍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
  以业著籍,依籍应役。
  军人家庭是军户,军户承担兵役,军籍世袭,一朝当兵,终生为伍,父死子替,世代沿袭。
  三分城守,七分屯种。
  大明还发明了南人而北,北人而南的军士南北互易戍守制度,导致士兵们水土不服,逃亡加剧,后来虽有许多大臣建议自后清出军丁,各就附近。但是实际上,情况没多少改变。
  军士南北更戍,家乡与戍地相距万八千里,道路艰难,还得带着妻儿,甚至官府还不给置办衣装提供盘缠,更加剧了逃亡。
  这些外地军兵来到戍地驻守,却还得忍受着卫所武官们的盘剥,在洪武年间就不止一次发生过卫所屯戍士兵大量饿死的事情。
  明初实行卫所屯田,每个军士发给屯田一份,其数目三十亩五十亩到一百亩不等,屯田军士要交纳籽粒粮,规定纳正粮十二石,余粮十二石。正粮归军士自己用,余粮上缴,作为本卫军官俸粮。
  但二百多年来以来,屯田制度大坏,各地勋王权贵、勋戚官僚、卫所武官们都在疯狂的侵占卫所屯田和以外的田地,屯田大量流失,边镇将领又侵占屯田,私役屯军。
  好田肥地大多被侵占,剩下的贫瘠之地也不多。
  到后来,军户们的负担越来越重,不仅仅是屯田减少,更重要的还是各种劳役摊派越来越多,于是军户逃亡越来越严重,那些屯田也越发没人种了。
  弘治年间,报告说卫所官旗势豪军民侵占盗卖,十去其五六,屯田有名无实,屯田本不得买卖,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大量买卖了。
  等到了正德年间,附郭屯地,每归势要。
  等到嘉靖末年,屯田已十亏七八。
  屯军失去了屯田,却仍还要交籽粒粮,然后各种劳役摊派繁重,籽粒所收百不及一,可定下的任务却不变,于是妻儿挨饥受冻,军不聊生。
  屯军活下不去,大量逃亡,籽粒粮没缴纳,城守兵也就没了月粮。
  到了后期,地方官府负担的那部份月粮,也一样经常拖欠,城守兵长年拖欠月粮,于是也纷纷逃亡。
  所以说卫所制度崩坏,卫所兵不能战,最关键的就是屯田制度崩了,于是就全盘崩了。
  朝廷年年清钩军丁,抓捕逃亡军户,可根本是治标不治本。
  到了明末,卫所军户生活的跟乞丐一样,地位低下,生活没有半点保障,大多都沦为了那些勋戚、武官等的佃农,那些城守兵,也逃亡缺编严重,军官们也只能养少量家丁维持。
  “现在严州守御千户所还有多少军户,有多少城守兵,多少屯田兵,卫所有多少屯田?”
  刘穆叹气,“一笔糊涂账了,账都是假的,现在实际情况上千户所的屯田基本上没了,就剩下一点贫瘠土地,城守兵也没几个了,至于屯田兵更是逃亡的差不多了。”


第202章 从严州开始
  严州守御千户所。
  “殿下,微臣迎接来迟,死罪死罪。”
  肥胖的千户周富贵如球一般的滚到朱以海面前,纳头便拜,看到这阿谀的样子,金吾总兵朱胜利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就连羽林总兵杨伯兴都有些看不下去。
  朱以海站在千户所署衙前,这算是一座城中城,虽然地方较小,但布局紧凑而又严密。千户所署衙居北,然后衙内两廊分列十座百户所衙厅。
  镇抚厅则设在衙城南面,衙前是军用仓库常积仓,有仓库五座共二十一间。从正德年间开始,常积厅便由严州府管理,派人任常积仓副使,并有属吏攒典、斗级数人管理。
  按朱以海现在翻看的账本,严州常积仓,每年应收发军用秋粮本色米三千六百二十七石,屯米二百五十二石,折价米银四百三十七两,由严州府统一负责向本府诸县征收六成,向屯军征收四成,以供给城守兵月粮。
  在千户所衙的后面,还有一排用于招待来访官员的住所。
  做为一座军事堡垒,这衙城里还有军器局,每年能造军器五百七十五件,具体到明盔二十顶,铁甲二十副,斩马刀五把,腰刀二十把,长牌十面,角弓二十张,明弦四十条,铁箭四百支,弓袋二十个,箭袋三十个等。
  还有存放军旗,祭拜军牙六纛的旗纛面,祭拜阵亡将士的水犀祠,此外衙城里还有卫武学、书院,城隍庙、关帝庙、祭祀水神的晏公庙。
  北门外,有操练士兵的北校场,负责传递公文,接待官员的严州铺,还有屯田十二顷三十亩,由四十二名官兵负责耕种,每年交粮二百五十二石。
  衙城周边,还有墩台七座,了望寨两座。
  嘉靖年间防倭,严州设游击一员。
  按账面上,这应当是一座守卫森严的军事堡垒,可实际上朱以海过来所瞧所见,这里跟一墙之隔的建德没什么区别。
  既看不到城守兵操练,也看不到什么屯田军户耕种,甚至卫武学和书院里都没几个学生。
  倒是这五品千户肥胖如球。
  朱以海冷冷打量着这周胖子,按收集到的情报,这个家伙其实跟当初海门的吴凯差不多,只是更贪婪,与其说是个卫所军官,倒不如说是个地主商贾。
  什么侵占屯田,克扣月粮,甚至役使守兵帮他走私贩盐茶,役使屯田兵给他种粮种茶,甚至替他修房子干活等就不用说了,他还放高利贷贩卖人口等等。
  他还曾掏钱谋了个营兵官职,混了段时间因为朝廷征召北上打仗,立马便又掏银子称病离开了。
  方国安来严州,他也使了不少银子,于是方国安还授了他一个游击之衔,仍管着这一亩三分地。
  “周富贵,严州守御千户所的本该有一千一百六十八名兵,城守兵三百五,屯田兵八百一十八名,屯田三十六顷,孤问你,兵在哪,田在哪,粮在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