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把杜度的镶黄旗主之位,交给自己长子豪格。之后正蓝旗主莽古尔泰谋反失败被诛,皇太极把自己的正黄旗和正蓝旗混编重组成新的正黄镶黄两旗,又分了八个牛录给豪格,让他把镶黄旗改成新的正蓝旗,此后豪格一直领着正蓝旗直到皇太极驾崩顺治继位。
多尔衮入关以后,找机会以豪格中伤自己为由,将其削爵,然先前又以多铎南征有功为由,把正蓝旗主之位,交给了自己的兄弟多铎。
让多铎取代豪格做了正蓝旗主后,多尔衮却并没有把镶白旗主交给阿济格,而是以阿济格在湖广虚报战功、藐视顺治帝等罪名,贬他为郡王,然后多尔衮顺势自己兼任了镶白旗旗主。
于是现在多尔衮成了两白旗的旗主,阿济格只是个镶白旗小旗主,多铎则因南征之功,入主正蓝旗。
左搞右搞,多尔衮把原皇太极时牛录最多的正蓝旗从豪格手下,变成了自己家的,他自己还独占两白旗。
现在豪格想领兵南征,多尔衮看透他是想借机立功,到时要回正蓝旗。
多尔衮处心积虑才把两白旗搞到手,又把正蓝旗弄到兄弟手里,岂还会给豪格这机会?
况且眼下杭州虽然失守,但多尔衮仍认为问题不大,优势依然在我,不过是被明朝趁虚偷袭了一波而已。
而且东南富庶,多尔衮并不愿意让豪格有机会染指。
大清自入关以后,八旗旗主的权力其实大不如前,毕竟许多八旗被抽调驻扎京城,侍卫皇帝,又有部份驻防各地,旗主们不再跟这部份旗丁在一起,这约束力号召力自然也下降不少。
“区区残明乱贼,岂劳肃亲王出马。”
“正黄旗固山额真、一等公谭泰,有勇有谋,可拜征南大将军,另镶白旗固山额真一等公何洛会忠勇,可为副帅同征,江宁巴山杭州珠玛喇四将及所部,皆听令谭泰。”
“谭泰与严我公协力平定江南。”
多铎站出来赞成,“谭泰挂帅南征,是非常合适人选,摄政王英明。”
之前多铎副帅博洛这个时候自然更是支持,他还怕多尔衮要追究他的责任呢。
豪格想领兵南征,结果多尔衮不仅不允,还把曾经两黄旗下支持过他的谭泰、何洛会派去挂帅南征,而谭何二人,曾经支持他,但如今都已转投多尔衮还攻讦他。
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豪格站起来力争。
多尔衮只是冷笑两声道,“肃亲王莫忘记你刚刚获罪,朝廷宽赦,但不表示你就不需要在京好好反省!”
代善等还要说话,多尔衮已经敲着桌子结束会议,“区区小乱,用不着如此大惊小怪,我大清从关外打到中原,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现在一点小挫就这般火急火了,究竟是真关心则乱,还是另有企图想借机挑事?”
“散会!”
把济尔哈朗、代善、豪格一干人的话全都堵回腹中,多尔衮提前结束会议。
根本不给他们机会过多纠缠。
回到自己的书房后,多尔衮叫来了冯铨、陈名夏等诸多心腹。
“严我公行事确实有些过火,总督例当由巡抚升任,这巡抚也当由布政使或侍郎出任,至于提督,更得由兵部简选摄政王钦点,怎么能由他一言而决呢?更别说直接先斩后奏,杀这么多督抚大臣,这不是授人口实吗?”
“太年轻了,没经验。”
多尔衮摆手,“现在没必要再说这些了,事情既然发生了,现在就往前看。如今毕竟也还是战时,浙江也是前线,所以总督巡抚提督等,也不一定非要按常例来。”
他犹豫了一下,“巴山、珠玛喇等已领一万兵南下,现在让谭泰与何洛会再领兵一万南下,你们觉得足够迅速平定叛乱否?”
冯铨道,“听说明鲁监国拥有许多大炮,其攻城能力极强,又有水师战舰之利,因此不可轻视。下官建议,应当调三顺王南下从征,他们拥有较强的火炮火器,当能保万无一失。”
“孤对三顺王不太放心,担心他们南下平乱,到时脱离掌控。”
“让三顺王抽调部份人马南下便好,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先攻下绍兴拿下鲁监国。”
“也是,那荆襄那边呢?”
陈名夏提醒多尔衮,“臣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荆州武昌,而是汉中陕西。之前陕西总督孟乔芳已经多次上奏,说总兵贺珍、罗岱、郭登先、党孟安四人,原皆闯贼,后归附我大清,但阳顺阴逆,播害地方。
孟乔方手下只有一万余兵马,其中督标四千五,余部如凤翔总兵董学礼部六千名、宝鸡总兵高汝砺部五千名等都是刚刚投降过来的,反而贺珍等更加兵强马壮。
孟乔芳先前要调贺珍等移驻延安、西安等处,但贺珍却不听令,反而暗里加紧招兵买马。
陈名夏对关中局势十分担忧,认为眼下郧襄失守,荆州被围,汉水上游的汉中地区,贺珍等识破了孟乔芳想阴行解散他们的计划,所以如今叛乱一触即发。
如果明军此时去招降,贺珍极有可能跟李过高一功等一样也投降明朝鲁监国。
一旦汉中贺珍等四总兵降明,那就不仅是荆襄糜烂,而是可能要祸水西引入关中了。
以如今关中之空虚,加上闯贼等本就在那边有很深基础,搞不好就彻底的关中大乱,到时甚至会威胁到山西。
“贺珍等已经成了一个脓包,必须得挑了他。臣建议调平西王吴三桂领本部,再派一位八旗贝勒领满兵同征,先拿下汉中,解决掉贺珍等。既防止汉中叛乱倒明,也要防止四川的张献忠杀出川再入陕甘。”
“湖广已经糜烂了,所以倒不怕,其它地方可不能再乱了。若是叛乱四起,朝廷就将四顾不暇,到时可就麻烦了。”
陈名夏号称北京清廷中汉人臣子中南党首领,足智多谋,深为多尔衮倚重,他的一番话点醒了他,本以为有勒克德浑等往湖广平乱足够了,现在看来还是有些轻敌。
“好,立即往锦州传旨,召吴三桂率本部南下,加封其为平西大将军!”
“另召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李国翰,授定西将军,随吴三桂同征汉中。”
第264章 拆襄毁樊清乡野
汉江南岸。
襄阳城上,一众将校官员们看着脚下这座十二里周围的砖城,都有几分不舍。
“真要拆了?”
“尽量破坏。”文安之一身儒袍,腰间佩剑。
这是一座坚城,在南宋襄阳城基础上建造,东北角增建了一座新城,北面临汉江,其余三面护城河环绕,城东南有襄王府。
城内有三十六坊。
襄阳隔河相望,便是北岸的樊城。
“西上襄阳百里城,摇船买酒醉樊城!”文安之遥望樊城而吟诗。
“都监好诗!”参将刘调元、苗时化等赶紧赞扬。
“这是我朝诗人顾璘之作,非我所写。”
刘苗诸将也不尴尬,哈哈大笑,他本是郧阳抚治王永祚的标营游击,一介武夫,不知道顾璘也很正常。
“我们如今招兵买马,又收编了襄阳清军,兵马万众,以此襄阳坚城,完全可以守住,何必弃城?”刘调元不太舍得襄阳,当初他们据守郧阳时,就不止一次出兵来攻襄阳。
只是襄阳城太险了。
他北面临汉江,本就是天险。东西南三面又引入汉江水为护城河,说是护城河可与一般城池的护城河绝不一样,又宽又深,说是一片湖都不为过,除了乘船根本不可能靠近襄阳城。
当初闯军占领襄阳后,惟恐上游的郧员兵马会顺江而下,还特地在汉江当城的西北处,用大船载着巨石,沉于江底,由南至北,使的襄阳城的北面也是更加固若金汤。
这次要不是靠着计谋先诱走了襄阳主力,又来一招里应外合,正常攻打,没有个五六倍兵马根本拿不下来。
文安之却道,“这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襄阳城确实坚险,位置也紧要,可正因此,鞑子绝不会坐视我们占据此城的,就算我们守住一波,可也会有第二波,第三波,鞑子会源源不断的来攻,最终我们只会被耗光在这里。”
“可我们守郧阳那么久,郧阳城远不及此。”
“不一样的,郧阳在汉水上游,地处偏远,只要坚壁清野,任何军队想进攻都难,兵马太多,则后勤运输补给不便,兵少则又难以攻坚。”
“拆吧,尽量把襄阳城墙多拆几个口子,最好是把护城河给填淤几段,我们这次走了,下次还是要回来的。”
襄阳城比勋阳城大,城中也比襄阳要物资丰富。
不过这些物资大多是清军占领襄阳后从南阳等地运来的,这里是河南、关中与湖广的一个重要通道,尤其是汉水、丹水、白河几大河流汇聚,使这是一个很好的航运码头。
襄阳和樊城都存储了不少粮草军械等物资,不过现在全落入了文安之手中。
这些天他们招兵买马,收编俘虏,扩军到了一万多人,然后文安之让人源源不断的往郧阳搬运物资粮草回去,甚至还抽空过河把对面的樊城占了。
樊城本就没多少兵,襄阳一丢,对面守将吓的直接投降了,那守将原是闯军,清军来了后降清,现在看明军夺了襄阳,很痛快的又降了明。
现在襄阳这边的明军已经想自成一镇,一万二千余人马,铁甲都有八千多副,这就是抢了襄樊军资仓库的好处,甚至各式火炮都有百多门,虽然基本上都是百来斤的小炮,但千斤炮也有十来门。
刘调元等本想就守着襄阳,自己也弄个总兵当。
但文安之还是坚决要拆城撤退,不仅要撤,还要把城里能搬的东西都搬空,甚至要动员襄阳和樊城的百姓迁去勋阳山区,那边虽是山区,但可开垦的田地很多。
早年间就因为百万流民涌入郧阳山区垦荒,所以后来朝廷才特设了这么一个郧阳抚治,崇祯以来,郧阳地区更是成为农民军的聚集之地,打了十几年,人口锐减,甚至大量山田荒芜。
虽然许多襄樊的百姓并不愿意搬去山区,可此时的搬迁并不真的是自愿。
残酷的战争,使的许多东西没那么自由了。
郧阳想长久坚守,需要粮草,需要器械,需要农民需要匠人,所以他们得想办法弄去更多的人,而把襄阳的人口迁走,还能使这边难以恢复,让清军就算过来重新占领,以后短时间也无法自给,得从其它地方调运粮草供军,这都会加大困难,迟缓他们对郧阳的攻势。
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主。
当然,也有很多人愿意去郧阳,主要都是一些遭受战争摧残的百姓,他们跟难民没什么区别,他们宁愿跟着去郧阳山区垦荒屯田,也不愿意再留在这个地方,这里是四战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意味着这个地方百姓太难生存了。
在文安之的主持和坚持下,襄阳这里一万多兵,虽然还仍是打着郧阳忠开营的旗开,但却已经在全面模仿御营。
比如说缴获的钱粮铠甲等都归在粮台,而不是将领们私分私有,另外士兵们也入册,按名发饷,有固定的粮饷,军官们有军官的俸禄,甚至有亲兵名粮等补贴。
文安之在尽量让这些兵走上正规,连营伍编制也采用御营的,五百战兵加一百八辅兵一营。
一开始刘调元等坚决反对,认为这样搞根本难以维持下去,哪怕发半饷,一个营一个月也得一两千两。
一个辅兵一个月给三两银子?半饷一两五,有必要吗?甚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