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开始刘调元等坚决反对,认为这样搞根本难以维持下去,哪怕发半饷,一个营一个月也得一两千两。
  一个辅兵一个月给三两银子?半饷一两五,有必要吗?甚至根本没必要在军中设辅兵,行军到哪,哪里临时抓民夫就好,管顿饭就行。
  但文安之坚持,并说现在手里是有粮饷的,可以维持,至于以后,也可以想办法。
  甚至新招的兵,哪怕是那些收编的降军,都每人给了二两银子的安家银,不过这些银子掏出去后,效果确实很好,那些新兵都很积极了。
  “拆吧,拆吧。”刘调元也不坚持了。
  于是襄樊这里出现了非常壮观的一幕,汉江上无数大小船只甚至木排,满载着各种物资家当往上游而去,川流不息,形成长龙。
  而襄樊两城,则有无数人在拆城墙填护城河,硬生生的把两座大城,扒出一个个大豁口子,把那湖一样的襄阳护城河给填出几条大路来。
  刘调元、王光泰诸将,还带着兵到乡下去,动员百姓迁往勋阳。
  文安之还忙里抽闲,带着粮台军官们到处寻访穷苦百姓,为忠开营从民间娉得几千年轻姑娘做士兵新娘。
  等到川湖总督罗绣锦从河南赶到时,被眼前的襄樊二城惊呆了。
  这跟他几个月前才见过的两城完全不同了,到处是豁口的城墙,被填淤塞的护城河,然后空无人烟的村庄,甚至是被填塞的水井,毁掉的桥梁、道路。
  襄樊周边数十里,连炊烟都看不到了。
  汉水两岸百里,连只摇艪都找不着了。
  这里成了一片寂静的死地!
  襄樊两城,就跟汉江边死去的两只怪兽一般,只留下残破的躯壳在江边上。


第265章 骑虎难下进退艰
  襄阳是天下腰膂,水陆冲辏,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新任川湖总督罗绣锦、湖广提督孙定辽站在汉江畔,沉默许久,在他们身后,从河南汇聚来增援的骑兵六百,步兵三千三,总共三千九百绿营兵,也只能望江兴叹。
  “襄阳如此重镇,贼寇居然毁城而不守,真流寇也!”
  罗绣锦气的直哆嗦。
  他忍不住对提督孙定辽道,“湖广之形胜,在武昌?在荆州?在襄阳?以天下而言,重在襄阳,以东南而言,重在武昌,以湖广而言,重在荆州。”
  这位在十几年前就以秀才身份奔降满州的新总督,痛心疾首,“襄阳天下腰膂,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图西北者。”
  在他看来,襄阳那就是不管谁得了,都不可能放弃的一个战略要地。
  这也是他一听说襄阳失守,也顾不得在河南还没完成交接,立马就拉上孙定辽带着三千九百兵就赶来的缘故。
  他本以为,王光恩等降而复叛夺下襄阳后,在荆州、武昌城下围城的明军,可能会立马分兵来增援进驻襄阳,以隔绝河南清兵南下。
  谁知道一路昼夜兼程南下,终于赶到襄阳,看到的却是空城,不,是一座残毁的破城。
  乡野村落无人,汉江上无商船旅客,城墙坍塌,护城河堵塞。
  这得是多愚蠢的人,才会放弃襄阳这样的战略要地啊。
  提督孙定辽原是大凌河副将,降清后颇得重用,这次升任湖广提督,掌一省绿营,“部堂大人,这是好事啊,贼人流寇思想,有勇无谋,只知抢掠钱粮人口,却不知道守城,咱们兵不血刃收复襄樊二城,初入湖广已立大功一件啊。”
  罗绣锦却看着这满目疮痍欲哭无泪。
  “襄樊两城损毁如此严重,这些贼不仅填了护城河,还把汉江河道都给堵塞了,你看那些巨石,大船根本不可能通航。要想把城墙重新修复,把河道疏通,把护城河清理,这得多少人力时间?”
  “可是现在,这里连鬼都没剩下一只了。”
  甚至他们来的匆忙,也没携带多少粮草,现在想就地征集都不可能,全军得饿肚子了。
  孙辽远他是提督只负责打仗,但他这个总督却得考虑更多。
  襄阳做为天下重镇,明军可以放弃,但他们不能啊。
  可脑子里只要一想到要修复这座重镇的困难,罗绣锦就头痛欲裂。
  甚至,现在他们连把这三千九百人马运过汉水都做不到,没船,木板都没一片,之前过江打探襄阳的斥候都还是游过江的,他总不能把其它几千人都这样游过去吧?
  襄阳是个牌,樊城是个船。
  从唐以后,汉江主航道便逐渐靠近北岸,于是一江两岸的襄樊两城,各有侧重,襄阳城是军事要寨,樊城则成了商贸名城,重要的水运码头。
  但现在,军事重镇襄阳残破,樊城这个商贸名城更是连个鬼都没有。
  罗绣锦心痛万分。
  襄阳城建在秦巴走廊和大洪山交接处的汉江南岸,岘山如翠屏耸峙西南,汉江似玉带环绕东北,这样的地形,易守难攻。
  岘山与汉水和襄阳之间,是一个长不过十里,宽不过五里的汉江冲击水平原,襄阳城就镇守在这个小平原的东北角,北以汉江为天堑,东西南三面挖出了最宽处达一百多丈宽的护城河,引入汉江活水。
  西面还有檀溪湖作为万山至襄阳城西护城河之外的长达数里的天然障碍物,加上樊城还能做为羽翼,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襄阳城就是丢了,丢的过程让人难以置信。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王光泰等攻下襄阳后,搬空之后毁坏了这城。
  他宁愿他们留在这镇守,这样的城虽不好攻,但周边的百姓还在,有人就有粮,就能供应支援军队。
  而襄樊会成为一座牢笼,把明军诱在此地,困在此地,让他们聚而歼之。
  现在,他们跑去郧阳山区,跑去房县跑去均州跑去武当山,在这片秦岭与大巴山的连绵山脉沟谷之中,要去讨伐他们,那比登天都难。
  “不对。”
  罗绣锦皱眉。
  “不对,这些人开郧阳投降,再夺襄阳,又复夺郧阳,然后毁坏襄樊,迁走人口,运走物资,破坏的这么彻底,动作这么迅速,这不像是一般流贼习性作风,这不简单。”
  孙定辽觉得他多疑了,“王光恩兄弟本就是原流贼出身,抢掠对他们而言正常无比。他们自知兵少,守不住襄阳,所以抢掠一番逃走不是很正常吗?”
  “流贼不一直都是这样吗?”
  “不,不对劲,绝对不对劲,得把事件事情串连起来看,这里透着古怪,我原也以为只是他们流贼习性,但现在看,这里大有文章。”
  “我怀疑,有一个很厉害的高人在暗里部局操控,这次的事,绝不是什么行粮赏钱克扣,导致降兵哗变,这可能本就是一个局。”
  “他们先以郧阳为饵诈降,诱走了襄阳城的镇守绿营主力,李代桃僵把几千郧阳兵送到襄阳来,再寻机一石二鸟,连夺郧襄两城。成功后,又迅速的拆毁城墙,迁走人口,运走物资,最后还不忘记把通往上游的河道堵塞,这些动作如此紧密,绝对是早有部署。”
  “若是再往远看,荆州围城,武昌围城,这似乎是一个更大的部署!”
  孙定辽对罗绣锦这神神叨叨有些不耐烦,他只想知道现在接下来怎么办。
  “把骑兵撒出去,看还能不能找到留下来的人,再派步兵去城里村庄搜集房子木料,用来制造木排过江。”
  “部堂大人,我们只有三日之粮了,现在得不到补充,是否先退回邓州再说?我们可以在邓州搜集船只,补充粮草,还可以在那里汇集更多兵马,一切准备妥当再南下。”
  “反正襄樊已经被损毁遗弃,是死城空城,我们晚点来,也不影响。”
  罗绣锦长叹一声,“可是荆州和武昌只怕等不及啊。郧襄已经丢了,总不能再丢荆州和武昌!”
  “可现在没船没粮,过江后弟兄们也是寸步难行,万一再遇贼袭击,可就要全军覆没。所以,我还是提议先撤回邓州休整,荆州武昌虽急,可咱们也得保证自己安全,总不能把自己先搭进去吧?”


第266章 暴兵十倍贵耕战
  襄阳上游的汉水河道,一片繁忙热闹。
  无数人流物资沿水陆并进,距离襄阳一百二十余里的谷城,此时成为了重要的中转站。
  都监文安之把自己的监军旗立在城头,在此负责转运接应人口物资等,许多襄阳来的大船,到了谷城后,也就难以继续通航往上。
  襄阳到谷城一百多里水路,还算顺畅,但谷城到均州,则多沙滩,而从均县一直到郧阳,甚至往上直到汉中的洋县,则都是石滩,洋县至汉中府南郑,又都是沙滩。
  沙滩河段河道宽却浅而多沙,而石滩河段,多是峡谷型河道,两山夹峙,水流湍急,都不适合通航。
  俗话说汉江水弯又弯,到处都是滩连滩,三百六十个有名滩,三百六十个无名滩。
  十里汉江九里滩,过滩如过关。
  滩多礁险流急,使的下游汉江和长江船都难以在这行驶,只能换上更小的船。
  过险滩时,还得盘滩放吊。
  下滩时,还要把船头掉转,由纤夫挽住漫漫下放。上滩时就更麻烦,还得把货物卸下,由骡马或脚夫进行转运,客人还要下船跑滩。
  稍有不慎,就是船毁货损,甚至人亡。
  于是从谷城到郧阳再到汉中的一千多里汉江河道上,都是分道运输,每一段都有专门的船工、纤夫、马帮等,只跑一段自己熟悉的河道。
  那些纤夫们都是最穷苦下力的,因为得不断下河上岸,于是都是光着屁股不穿衣服,整天风吹日晒的跟个黑炭似的,偏偏干最吃力的活,拿最少的钱粮,勉强糊口而已。
  沿河而上,那些需要中转的滩边,都自然而然的兴起了一些小码头,那里有揽活的马帮、挑夫,也有在这里专做船工马帮等生意的低档妓店,简单的棚子,三三两两年老色衰的女子,倚门卖笑。
  一些茶铺饭店,也都是极便宜的,茶是茶叶沫子,饭菜也简单。
  只有如谷城、均州等城里才会有一些较好的馆子和姑娘。
  不过此时,无数从襄樊撤来的人口物资,实在太多,所以现在把汉江都给堵塞了,大家缓缓移动。
  大船到了谷城,把货物卸下后,文安之让人把船推上岸藏起来,或者直接拆了改造成小船。
  百姓们肩挑背驮大迁移。
  场面其实非常的艰难,文安之派人沿途设立放粥点,给迁移过路的百姓放粥,保证他们能够一路到郧阳去。
  汉江上本有许多靠江吃江的势力,不管是妓家还是纤夫、水手,又或牙人经济、脚夫,他们都要划地分管,从中抽水,这些控制着一片河段,或者某一小块行业的家伙,雇佣打手,勾结官府,不仅欺压那些靠江生存的人,还偷盗货物,甚至绑架勒索,故意勾引山中贼匪,甚至还故意开设财档,设局出千,然后放高利贷等等,成为一群吸血蝗虫。
  文安之驻节谷城,一面接应百姓,转运物资,一面派出自己新建的标兵,扫荡这些奸恶宵小之辈。
  继而派兵深入山区招降贼寇,不肯投降者派兵清剿扫荡。
  无数的纤夫、脚夫、水手等跑来主动投军,文安之予以筛选,组建了不少团练,沿汉江河道部署,保护航道水运,也自卫保境,甚至还让他们兼充当货运等。
  大量适合在汉水上游航行运输的鸭首船、铲子船、鳅子船、毛板船、梭子船等汇聚谷城,日夜不停的装运货物。
  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