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他被迫前往崇明,舟山的一切也都尽为朱以海所有。
  “清廷应当没有为难朱知府吧?”朱以海挺惦记着这位同姓,他撤离时,也曾劝说朱国藩离开,甚至要授他浙江布政使之职,但朱国藩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
  杭州虽然有大量工匠等迁离,也有许多大户南下,但留下来的仍占大部,城里就有三十来万,城郊还有百多万,附属各县还有大量户口百姓,他希望留下来,朱以海也遵从他的意愿。
  “海宁侯以他开城投降有功,向江宁奏报,而朱国藩也说自己之前是奉田雄遗命开城,为保全一城百姓计,所以才开城的。江宁还没回复,不过严我公是自己人,应当会维护一下朱知府。”
  陈潜夫陪朱以海在岛上散步,眼下舟山岛一片热闹,大量的工匠、军士等涌入,让这岛热闹非凡。
  舟山群岛中最大的岛是舟山本岛,西面有金塘岛北面有岱山、秀山、衢山诸岛,东南有朱家尖、桃花岛等,这些都是群岛中面积较大的岛屿。
  从唐宋到元明,舟山群岛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都十分紧要,正所谓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
  元明时期,舟山群岛甚至几度被禁海迁界移民,废掉岛上的城池,把人口迁入内陆,以应对海贼倭寇的侵扰。
  元末的方国珍就曾以舟山等岛为大本营,后来直到洪武末年,方国珍的旧部们,壮者老,老者死,沿海才稍得休息安稳。
  朱以海也是看中舟山的海中地理优势,坚持要把军工产业和一些丝织等制造业放到舟山来,虽然刘宗周公然反驳他,说这天下岂有海上之天子,舟中之国公乎?
  但朱以海才懒得理会嘴炮王刘宗周,现阶段绍兴都不敢说能坚守,你辛苦招募工匠,采购材料,建起工坊,然后鞑子精锐一来,这些怎么办?
  给鞑子做嫁衣裳?
  鞑子都知道早早就开始研究铸造火炮火枪,建立起乌真超哈炮兵部队,难道朱以海还以为砍根毛竹削一削,就制作成竹枪、狼筅去跟鞑子打?
  虽然也有人建议放福建或广东,但那里现在都不是自己完全控制的地方,放那里,不便宜郑芝龙他们吗?
  首辅宋之普看着远处,忍不住道,“舟山故昌国县地,悬峙海中,周围约四百余里,其间岛屿不下百余,五谷之饶,鱼盐之利,可以食数万之众,不待取给于外。
  如今又开海贸,岛上建立工坊,通朝鲜、倭国、吕宋等,其海贸之利,更远胜五谷鱼盐之利数十倍。”
  “臣建议舟山废卫所复县,并开港贸易。”
  朱以海点头,“首辅所言甚是,舟山岛屿众多,潜力巨大,且悬于海上,非常安全,值得我们大力经营。”
  “便复昌国县,辖群岛。”
  “殿下,臣近来对如今形势下朝廷的一些府县区划官职设置有一些建议。”
  “首辅请讲。”
  宋之普做为首辅,虽得朱以海力挺,但也压力很大。
  “之前殿下下诏把各承宣布政使司改称行省,这是取元以来民间传统俗称之意,虽并非恢复行中书省之本意。臣以为如今的省,虽仍有三司,但其职能已经完全发生改变,不再适应原来的格局,因此也当顺应时势加以调整。”
  “比如都指挥使司现在应当裁撤,其下卫所皆罢撤,无卫所可管辖无军户可统,朝廷新设之御营、省营,御营归殿下亲领,省营则由总督和巡抚及提督统领,因此都指挥使司其实名不符文,没有存在必要。”
  朱以海觉得建议不错,“嗯,可以裁撤。”
  从明中期到崇祯朝,朝廷在三司之上,又派总督、巡抚等,而且从一开始的临时差遣,到后来的几乎固定,总督、巡抚们实际掌握营兵,故意都指挥使其实已经只是个摆设了。
  现在仍留着也没什么用处,不如裁撤。
  “殿下此前已经颁旨,总督、巡抚皆不再是京官临时派遣地方,而是定制为地方官员,成为常设经制之职,后又新设了统领一省营兵的提督,因此一省之内,总督、巡抚、提督皆统省营,各有标营,其职责当明确划分定义。”
  各省设巡抚,甚至有的省设两三个巡抚,巡抚可以说实际成为了高官,而原来省的三巨头,都指挥使基本上由提督取代,布政使和按察使的权力下降。
  虽然从正式设置上看,巡抚就算成了经制地方官,管的全面,但具体的人事钱粮这些是布政使管,刑名司法归按察使管。


第272章 一朝兴起一朝制
  “如今各地总督、巡抚等越设越多,职责混淆难分,并非好事。臣建议,每省仅设一位巡抚,除特殊之地可另设巡抚,如南赣、郧阳、偏沅外,一律一省只设一位巡抚,另两三省设一位总督,但不要督抚同省,如驻总督之省,则不再单设巡抚,而由总督兼巡抚职。”
  朱以海认真的倾听着。
  他之前在浙东就设过三个巡抚,如今合并为一,但浙西还有一个巡抚,这些其实也都是因为之前形势需要,毕竟他真正控制的地盘不多,而且之前形势急迫,细分点也利于更好管理。
  不过现在回头来看,这样搞长远看也确实不好。
  就如崇祯末年,仅北京周边,就设了四个总督六个巡抚八个总兵。
  “南直隶分省太多且不合理,应当只划分两省,或以长江南北为界,划分为淮扬和江苏,又或以上下游划分为安徽或江苏。”
  “又有省之下有府县,但又有直隶州、散州、属州等,十分混乱,当统一整合,直隶州可升格为府,散州直接改为县,属州也如此。”
  “臣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本朝因事所设的各个道,到如今也十分混乱,有分守有分巡,又有因事而设的督粮道、盐法道、水利道、海防道、提学道等等。”
  “臣建议统一划分,加以调整,比如浙江一省,应当统一为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和温处四个道,分守和分巡应当合二为一,并把海防、兵备道也整合一起,如此四道各只设一位分巡道,臣认为,此分巡可视为小巡抚,主管一道境内几府的民政钱粮刑名甚至兵事等诸事务,且最好是不再是省布按派出官员,而直接如巡抚一样,改为正式道级官员,明确其品级,比如确定其从三或正四品,不再加参政或副使、佥事等衔。”
  “另外诸如督粮、水利、提学、盐法、驿传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道,可更名为厅,改成督粮厅、水利厅、提学厅、盐法厅、驿传厅等,直接隶属于省巡抚,不再分设如宁绍台水利厅、杭嘉湖水利厅等,而是一省只设一个具体事务的厅。”
  “各道可设分厅或是局,隶属于分巡道。”
  “明确分巡是知府的直接上司,向分巡负责。”
  宋之普一口气把这段时间自己研究好的许多问题拿出来,朱以海听的很认真。
  按宋首辅的建议,就是重新整理地方机构,毕竟原来的三司体系,早就已经名不符文,地方高官官从三司变成如今的督抚,原来的省府县,到如今中间还出了个十分混乱的道。
  不好好的理顺,确实很麻烦。
  毕竟按以前,督抚就不是地方官,是朝廷派遣的临时的监察官员,道台其实跟府县也不是一个体系的。
  所以老宋提议把他们全弄成地方官,整合成一个体系的,裁去都指挥使司和都指挥使,仅留下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并明确这两司的长官都为巡抚的下属。
  然后各道整合,不再是这个道那个道,道的辖区也完全不一样,而是直接在府与省之间,明确了一个正式道级。
  但是呢,这个道跟省或府又有些区别,分巡类似于巡抚,但更侧重监察,因此道实际是个虚道,类似于汉朝的十三州刺史。
  布按是一省主管民政司法具体事务的,巡抚是抓总的。
  知府是管一府具体民政司法的,分巡道台则是抓总几个府的。
  他们不直接负责具体事务,但总揽全局。
  这样做一来明确体系,不会职责混乱,二来也有助于加强巡抚这个高官的职权,加强对地方府县的监察,特别是那些具体事务的厅,更有利于专业的事务指导管理。
  布政使原本是高官,现在实际就成了专管民政钱粮的常务高官了,按察使就是专管刑名司法的分管高官。
  分巡直接受巡抚管辖,替巡抚直接管理本道的各府,而各厅则垂直管理相关专业事务,如水利、盐法、驿传、漕运、海防等等。
  “确实需要明确。”
  朱以海点头,“原来内阁大学士也仅五品官,总督巡抚也各是临时,道员更是混乱,确实得统一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了。”
  “大学士当改为正一品,与三公同为最高品。”
  “六部尚书由正二升为从一品,与三孤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也为从一品。”
  “各省总督为正二品,与东宫三师三少同品,右都御史正二。。”
  “各省巡抚为从二品,与六部侍郎,提督同品。”
  “各省布政使、按察使皆定为正三品,各镇总兵官也为正三。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五寺卿皆正三。”
  “道员、副将为从三。”
  “佥都御史、通政副使、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知府、参将,正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游击从四品。”
  “同知、六科给事中、守备正五品。”
  ……
  六品通判、千总,七品知县、把总,八品县丞、训导,九品主簿。
  大学士不再兼六部尚书,直接由五品变为正一品,最高品。
  总督和巡抚,也都不再兼都察院和兵部职,因为这两个官职已经成为正式地方官职,他们的职责里已经明确他们有监察官员和提督军事的权力,品级也是正二和从二。
  布政使降级了,由正二降为从三,道员也不再以兼衔定品级,而是直接明确是从三品。
  甚至从朱以海的这个新定品级,能看出不少东西来,巡抚与侍郎同品,总督却比尚书低一级,这样一来,朝中的尚书和侍郎比地方总督巡抚高,巡抚又比布政使高,布政使比分巡高。
  那么知府往上可能就是升道台,道台升布按,布按升巡抚,巡抚升侍郎,侍郎升总督,总督升尚书,尚书升大学士。
  当然,实际情况可能要更复杂点,比如同是巡抚,可能偏远弱小点的省巡抚,先升大省巡抚。
  但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明确了一个新的体系。
  自鲁王监国后,任官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规矩可言,一个秀才可能直接授知府,一个百姓可能拜总兵。
  一个侍郎也可能当首辅。
  但这毕竟是之前特殊,现在肯定得慢慢走上正轨。
  否则就会彻底乱套。
  布政使降级也算正常,毕竟他以前是高官,现在成高官了。而大学士由五品升正一也正常,毕竟现在内阁大学士执政嘛。
  提督虽与巡抚同品阶,但他实际上要受巡抚节制,当然,也只是节制,就跟巡抚也要受总督节制一样,但他们各管相应事务,并不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这其实也就是保留互相制衡,以免督抚权过重,架空中央的可能。
  提督管一省营兵,但巡抚和提督以及分巡都还有直属标营,但是,不管是提督还是总督、巡抚、分巡,他们除了能直接调动自己的标兵,其它的营兵,都还必须得先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