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军重新经营此盐漕重镇,派兵驻守,迁移民户,重新漕运盐运,但阮进黄斌卿上次又攻破之,将城垣毁坏夺走盐粮后弃守。
严我公、马国柱又调派兵马来守,征集民夫修补城墙,城墙刚修的差不多,朱以海又率兵杀到,驻守扬州的礼部侍郎、世职一等甲喇章京钮祜禄·陈泰被打措手不及。
在亲兵护卫下仅以身免逃回江宁,部下三百八旗,三千绿营皆被俘虏。
朱以海命在扬州城下,将这三百八旗直接斩首以祭祀扬州死难百姓军民,又祭祀史可法等阵亡将士们。
这是明军第二次收复扬州城,一年多时间里扬州四次易主。
虽然扬州早就残破,但这仍然是对清军的一个重大打击。
江宁。
陈泰逃回江宁后,向经略严我公请罪,并请求他调拔一支兵马给他,让他回去夺回扬州。
“请给我一万人马。”
严我公扶起这个鞑子,好言安慰于他。
“刘良佐上次不战而逃弃守扬州,至使漕盐重镇轻易落入明军之手,被他们抢夺盐粮漕船之后毁弃,将军新驻扬州,城墙都还来不及修好,明军大举突袭,失守也是非战之罪。”
这个陈泰也叫辰泰,地道的满州镶黄旗人,鞑子开国功臣一等公额亦都之孙,彻尔格之子,是清初将门之子。
这个家伙别看挂一个礼部侍郎衔,但却凭自己本事,在征讨朝鲜、李自成、明朝等过程中屡立功勋,硬是挣了个一等甲喇章京的世职。
不过他也比较倒霉。
因为先前刘良佐弃扬州而逃往淮安,又被明军逼近,刘良佐便向江宁和北京求援,摄政王见状,也是大感头痛。
最后陈泰主动请缨,愿意南下为朝廷解忧。
于是多尔衮便任命辰泰为大清第一任漕运总督兼都转两淮盐运使兼江北巡抚,总督八省漕运兼都转两淮盐运,又巡抚江北,并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加衔也高,直接就是从一品。
本来先前清军南下后,并没有按明旧制设漕运总督的,但现在从杭州到淮安,漕运几乎瘫痪,连淮扬这个盐产销重地都被明军攻占,对于大清来说,这简直比南京被攻占还要命。
清军入关后,军事上太过顺利,这也导致他们摊子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倍,新接纳了几十万降军整编为绿营,官员也增加大量,这都导致了开支大增,更别说南边还一直在打仗,最近还越打越烈。
这些都要钱。
环太湖苏松地区的粮食,两淮的盐,都是北京清廷倚为命根子的东西,可现在这命根子却被明军拽在手中,这如何能行。
陈泰快马加鞭,只带了五百骑就赶往淮安,一到淮安又立马找刘良佐调了三千绿营南下,直奔扬州。
他这趟南下很顺利,明军并没阻拦,可谁知刚进扬州,他正张罗着修复扬州城池,召集两淮盐商们,重议淮盐运销之事,结果明军就打过来了。
陈泰一看明军船上直接用红衣大炮轰城,立马让绿营守城,然后自己悄悄的易服逃跑了。
他这个漕运总督虽是从一品,但也得归江南五省经略严我公节制,刚丢了城只能来找严我公派兵帮他夺回。
“陈大人,江宁现在情况也非常不乐观啊,刚刚把最后一点钱粮都给巴山几位满州大人,让他们率部南下救援常州的康喀喇将军了。如今江宁既无钱粮,又无兵可用。”
陈泰也顾不上跟严我公解释自己不姓陈而是姓钮祜禄了,反正满人平时也是称名不称姓,汉人把他们名字头个字当姓称也算常有的事。
他现在满脑了是得把扬州夺回来啊。
“严经略,朝廷还等着江南的漕粮和盐税入京呢。”
严我公叹气,“那也没办法啊,不是我说前任坏话,之前洪经略在江宁,把这里底子都掏空了,现在我也是在尽量的修补。如今还盼着秋收的粮下锅呢,这里的绿营不堪使用,正委陈提督张提督等全面整顿,打仗,还得等谭泰大将军南下才行。”
“你也知道,这吴胜兆、李成栋等刚叛乱投明了,苏州第三次失守了,苏松漕运彻底堵了,现在连长江都被明水师隔绝了,我这经略如今令都出不得江宁城,”
严我公对陈泰摊手。
“好在湖广那边有捷报传回,总算打开了些局面,现在就等着秋粮收获,各地官府征收秋粮后,才能缓解如今困局,否则什么都做不了。”
“经略,明鲁监国亲提大军北上啊,咱们就坐视?”
严我公直言,“皇帝都不差饿兵啊,没有粮食,如何出征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江宁先是豫王他们返京,带走了大批钱粮,然后又是洪经略和顺承郡王他们去湖广,又带走了剩下的。”
“你说我们现在接手这烂摊子,又有什么办法,百姓手里的粮都征光了,现在江宁城外聚集了多少饥民啊。”
“可就这么任由他们占据扬州,再打淮安,甚至一路打到山东,威胁直隶北京?”陈泰急了。
“漕帅啊,现在这江南情况你也清楚的,我们现在别说没粮没钱没兵,就算钱粮兵马齐备,可过的了这长江吗?”
“明军的水师封锁长江,那炮舰之利你也领教过了,我们用漕船沙船运兵过江,只怕船至江中,就要被轰沉江底了。”
“还是等等吧,等几位巡抚把秋粮收上来了,等几位提督把绿营整顿好了,等江宁这边把新船造出来了,我们再出征!”严我公道。
第301章 扬州盐商
打蛇就得打七寸。
清军的策略是直捣巢穴,擒贼擒王,从上层瓦解消灭明朝抵抗中心。而朱以海的对策就是利用他如今组建起的水师优势力量,打击清军的漕运,糜烂他的漕运和盐运,把他们的盐粮钱袋扯破。
打仗是要钱要粮的,养兵也需要耗费巨大。
清军现在的规模,一年最起码得一千万两白银的军费,如果战事规模扩大点,这军费开支更会剧烈飙升,这一点朱以海深有体会。
扬州城斩三百八旗誓师后,朱以海在仍然残破的扬州城里召见了来不及逃走的那些盐商,以及负责漕运的那些商家船东等等。
扬州早就成了东南中心,就是因为漕运和盐这两件值钱的东西。早年晋商崛起,成为天下第一商帮,就是因为借着明朝开中盐法,利用运盐九边支引的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边在九边商屯雇民耕种,粮食收获后直接输送给边军,再从两淮运粮开中,如此就能获得更多的盐引,垄断了贩盐暴利。
后来徽商崛起,也是跟盐离不开。
开中法后来渐败坏,于是朝廷盐政开新法,在这个过程中,靠近两淮的徽商们也就占了地利,后来居上,打败了晋商集团,成为两淮盐业的新龙头,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成了新的天下第一商帮。
徽商们主要就经营两项业务,淮盐和漕粮。甚至因为运输漕粮,还兴起了漕帮。
湖广、苏松这两大粮仓,都是朝廷漕粮起征地,其它省大多是田赋折银,唯湖广苏松两地却保护着大量粮食本色征收上缴,既因为这两地是粮产区,也因为运输方便。
湖广可沿荆湘汉三水通往江南,苏松环太湖地区更是水网密布,经运河北上,这两地漕粮基本上都要经过扬州这个重要中转站。
两淮之盐,更是集中转运到扬州。
不管是漕粮北运还是淮盐转运,这里其实都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官商勾结,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造就了无数百万身家的富豪。
哪怕清军今年屠扬州时,把扬州盐商就几乎都收割光了,但很快,又起来一批新的盐商们。
之前阮进他们的水师就一直纵横长江,打击围剿那些盐商的盐船在长江中行驶,更不许半粒南粮过江,一经发现,他们都会俘虏或摧毁。
而后来阮进他们更是直接杀入扬州,沿运河直奔黄河而去,沿途运河上的漕船被他们夺取无数。
扬州的盐商们这段时间日子其实挺难的。
他们当初打通关系,成为清廷新的盐商,用大价钱买得盐窝,这是沿袭明朝盐法旧制,也就是专商世袭卖引纲法,商运商销,专商专岸。大体便是划分盐区,划分专门盐商的路子,一个盐商获得一块专门的盐销区,盐商的身份是世袭的,盐区也是固定的。
这些都要向朝廷交银子获得,每年还要先领盐引,然后去盐仓领盐,再运到自己的盐区销售。
各个环节都有详细规定,十分复杂,这里面操作空间很大,比如说朝廷的高官权贵甚至是宗室们,往往凭借权势,向皇帝讨要得一些盐窝盐引,然后倒手卖给盐商,就大赚一笔。
当然盐商们获得垄断经营权后,利润更加惊人,他们官商勾结,还公然自己贩卖私盐,比如本来一个盐区一年需一千万斤盐,他们只向官府购一百万斤官盐,按此数量交盐税,实际却另贩卖了九百万斤私盐,这个不交盐税。
类似的方法还很多。
总之取得官盐商资格卖盐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最后损害的仍是朝廷的利益,大明的盐价远超两宋,但盐税收入却远远不及。
清廷也沿用明朝的旧例,但他们为了从盐商手里多弄银子出来,一是重新招募盐商,想贩盐就得重新获得盐商资格,获得盐区,这些都要重新掏银子。
其二就是清廷多卖盐引,盐仓本有一万石盐,他们卖十万石的盐引,这盐引其实就是连盐价带税都计在内的,领了盐引就意味着买了盐并缴了税,但盐少引多,就意味着得排队,可能这引拿到手里,明年才能领到盐,这叫超发盐引,也就是提前预付了钱和税。
当然清廷的手段不止这些,他们还找盐商募捐,捐了一次又一次。
因为改朝换代,也因为之前扬州之屠,所以如今的盐商们没以前的势大,他们也不太敢跟清廷抗争,于是只能被拔毛。
当然,对盐商来说,这些实际上都是成本,只要维持住盐商的资格,那他们的收益依然不少。
甚至因为这身份是世袭的,所以就算今年亏了,但明年后年还能赚回来,总是划算的。
毕竟这种好事情,他们若不愿意,清廷可以马上换人,有的是商人愿意成为盐商。
可现在朱以海先封锁长江,再封锁南北运河,又继而占了扬州、盐城等,这可就让盐商们坐立难安了。
之前被抢了大批盐,大家损失惨重不说,现在更是这买卖干不下去了。
朱以海召见他们,他们不敢不来,谁叫他们没来的及跑路呢。
好在这次有个老伙计程壁事先代监国见了他们,跟他们通了通气,程璧也是个徽商,之前也贩盐,产业也不算小,只是在清军屠扬州时,家人皆被屠,因此一心抗清,把几十万两银子的家业都捐出来抗清了。
如今新被鲁监国提升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从三品,掌两淮盐政。
他告诉徽州盐商老乡们,天下之盐,多半出两淮,百姓饮食离不开盐,所以这盐运销售还得继续。
只是呢,两淮盐业的一些规矩得改一改了。
盐商很有钱,明末时就有许多盐商身家百万,甚至更多,但再有钱的盐商,也没有什么政治身份,他们甚至只是朝廷以及那些权贵们养的猪,想要钱的时候随时可以杀猪。
对于如今再次占据扬州的鲁监国,这些盐商也好,甚至那些漕帮也罢,没有一个敢不恭敬的。
监国召见,一个个赶紧的排队,甚至还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