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了,但鲁监国却仍然来了。”
  嘶!
  刘良佐惊骇。
  “这可怎么办,谭泰领兵三万杀来,这鲁监国又亲提御营六师北上,咱们爷俩夹在这中间,岂不要成炮灰?”
  正惊惶间。
  亲兵报告,说征南大将军谭泰派一名旗牌官已到。
  刘良佐称病,让自己的中军先去接待。
  半个时辰后,中军来禀,这位旗牌官是来宣读北京朝廷命令的,摄政王下旨,以刘良佐弃城失地论罪,夺职,让他交出兵权,立即回京待罪。
  听到这消息。
  刘良佐面色阴晴不定。
  “就给我几千老弱,我如何能守的住扬州?陈泰不是向称勇猛吗,可他带几千人不还是没守住扬州?”
  刘良佐站在厅中转来转去,越说越气,“当初老子带十万人归附,结果鞑子是如何对待我的?夺我兵马,将我闲置,如今因这事还要论我罪,真是岂有此理。”
  刘泽涵也劝说刘良佐不要回北京。
  而他的侄子刘泽洪却力劝他回北京。
  刘泽涵怒视堂兄,“你是担心会影响到你们父子前途,才不顾我父子死活吧?”
  刘泽洪在刘良佐麾下任副将,他父亲刘良臣原是祖大寿麾下游击,大凌河战败后,在崇祯四年随祖大寿投降,入关后为宁武关副总兵,刚升为甘肃总兵。
  刘良佐比他兄弟晚了十几年才降清,降清后也与他兄弟一样都入汉军镶黄旗。
  相比起他兄弟刘良臣在清军中较得重用,刘良佐降清后地位就比较尴尬,虽然表面上清军保留了他广昌伯爵之位,但实际上明朝的爵位在清朝并没什么用,这伯爵还不如一个世职。
  曾经做为江北四镇之一,如今沦落到这般地步,落差巨大。
  花马刘也是心里直骂娘。
  之前随多铎征江南时,他就一直被闲置,现在再回了北京,只怕就跟刘泽清一样,得被留在京城坐吃等死了。
  刘良佐并不甘心,否则也不会让儿子去扬州给鲁监国送礼了。
  “既然鞑子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刘良佐咬牙切齿,直接把满州大人骂鞑子了。
  “伯父三思啊,”刘泽洪大声劝说。
  “泽涵,你赶紧再出城南下去见鲁监国,见了面直接道明身份,就说我已率部据淮安城反正,请监国前来接收。”
  说完,又叫来家丁,让人把侄子刘泽洪先关起来,然后戒严淮安,宣布倒戈起义!


第306章 剪辫出迎
  朱以海没打算跟谭泰硬碰硬,但还是想抢先他一步把淮安拆了。
  兵分两路而进,一路走运河水陆而进,一路先沿长江出海,再沿海岸北上,加上先前已经进驻洪泽湖和高邮湖,以及黄河口庙湾的几支人马,这次朱以海也算是精锐尽出了。
  甚至还有在江北组建的乡团义勇们,沿东面运盐河北上。
  在旁人看来,监国这是因谭泰扒坟侮辱先祖的激烈反应,是要去报仇雪恨的。
  瓜洲到淮安的运河称为里运河,古称邗沟,俗名里河,长约三百余里。大明时对运河十分重视,多次疏浚,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修筑东堤,进行湖漕分离工程。
  也因为这条运河,使的两岸兴起了许多漕运城镇,因漕运的粮盐大兴,甚至手工商业发展很快,不过在崇祯末年,运河两岸也遭遇战火,兴也因运河,败也因运河。
  兵过如匪,来来往往,运河两岸也饱经战火,备受摧残。
  运河不算宽,宽约五到十丈,水也不算深,但因为朝廷几乎年年疏浚,以保证漕运,所以就算到此时,里运河上行船,仍十分便捷。
  甚至因为战乱原因,原本经常排队堵塞的运河上,现在十分宽畅。
  朱以海的水师舰队非常方便的行驶在河上,连最新式的大鸟船三层炮舰,都毫不受影响。
  不过相比起在长江中,在运河里的水师还是不够安全,河面距岸上太近,如果有敌人埋伏两岸,直接用火箭就能攻击到河里的船,若是在上下游拦截,更是瓮中捉鳖。
  好在朱以海这次还把金吾镇骑兵也带上了,他们在岸上随行,前出侦察警戒,策应安全。
  花马刘上次跑到淮安后就没再南下过,陈泰来了后调了几千兵一路收复扬州,也派人重新恢复运河两岸城镇统治,可是这统治太脆弱了,没有清军驻防,本地那些士绅百姓,才不会抵抗明军。
  面对过境的明军,有的大户选择赶紧跑路避开,多数百姓早躺平心态,就留在家里,甚至该种地的继续种地,还能有心情跑到岸边来看热闹。
  也有跑来主动投军入伍的,有拿着点土产过来售卖的。
  这场面,就跟平时漕船过境一样。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现在对当兵的都麻木了,生活总得继续啊。
  朱以海没有沿途停留,上次阮进和黄斌卿他们已经扫荡过运河一线了,三百多里的淮扬一带,他们一路拆过去,现在好多运河小镇,都还是东缺一段西少一块的。
  城镇里如今也都是空空荡荡没有半点钱粮各储,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各地除了少量壮班、保甲在维持治安,并没有清军。
  他们浩荡着一路北上。
  以一天百里的速度行军。
  三天后,便已经抵达淮安府城了。
  自黄河夺泗淮入海后,淮安府这座本以淮为名的城,现在却成了黄河南岸城池,西面洪泽大湖,北面黄河,东面直通大海。
  明朝原还在此设立了大河卫。
  在运河繁华的那段太平年月里,淮安府的富庶不比扬州差多少,据说每年有两万艘次的漕船经过,还有上万艘次商船经过。
  明为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影响了运河,明代曾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至淮安之间,进行了黄河和运河的分离,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
  淮安南接里运河,北接中运河,又有淮水黄河从家门口过,因此成为南北的连接枢纽。
  漕运总督便是驻淮安。
  淮安府城山阳,更是被称做是冲,繁、疲、难、倚之城,在这里不仅驻有漕标营,又有运河钞关。
  过白马湖,泾河,便进入了淮安府南境。
  洪泽湖里的前锋明军前来迎接,一同来迎接的还有刘良佐之子刘泽涵。
  “臣水师副将刘世勋拜见监国殿下。”
  “听说你们刚拿下泗州,伤亡如何?”
  泗州在洪泽湖西南角,也是黄河夺淮后,淮河的东段尾,淮河在泗州注入洪泽湖后,也就算消失了。
  泗州是淮河重镇,但此时刘良佐却直接把泗州献给明军了,驻泗州的也是他旧部,他一封信就让他开城献降明军。
  刘泽涵上来拜见,说明身份。
  “上次你来说是千总,如今却成花马刘的儿子副将了,”
  “是罪臣隐瞒身份,请殿下恕罪。”刘泽涵赶紧说明来意,他父亲愿献淮安反正,并已经说服泗州、海州几地驻守旧部,一同反正归降。
  朱以海是在运河船上接见的刘泽涵,对刘良佐此时反正,似乎一点也不稀奇。
  “我听说你父亲因丢失扬州等多地,已被清廷罢职夺官,还要入京问罪,你们刘家一家子降虏,你父亲更是率十万人马降清,落得这个下场,真是不免让人唏嘘啊。”
  刘泽涵还以为这事明军一时不知晓,只说父亲心情大明如今反正归附,能在监国这更有地位,谁料一切底细都被鲁监国所知。
  从主动反正,倒如今这走投无路来投,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你们父子愿意弃暗归明,甚至还愿意劝说旧部一同反正,孤还是很高兴的。”
  一番敲打后,朱以海让刘泽涵回淮安城,并让他带了一道诏敕回去。
  朱以海加封刘良佐淮安伯爵,授后军左都督加兵部右侍郎,仍任江北提督。
  刘良佐原是广昌伯爵,弘光封的,但现在鲁监国朝廷已经废除了弘光的帝位,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弘光朝,以及弘光朝封过的那些官职爵位等了。
  仍给他个伯爵,主要也还是现在仍算特殊时期,刘良佐虽然无能,但这人毕竟是原四镇之一,现在又能带着手下以兵马地盘来投,总得给两枣。
  黄斌卿他都授了伯爵,郑芝龙还授了侯爵,一个空头爵位朱以海还是舍得的。
  刘泽涵也被朱以海赐封了一个山阳县男爵,并授记名总兵衔。
  他千恩万谢后赶回淮安城,刘良佐听完后,拿着那道圣旨,心情复杂。
  “召城中文官武将前来开读圣旨!”
  摆案焚香。
  圣旨供在案上。
  城中官将等聚集,刘良佐请出圣旨宣读。
  “尔等皆随我出城恭迎监国殿下!”
  众人应声。
  刘良佐决定反正后,已经先下手为强,把城中清廷派来的监军、御史等一些官员,还有一些死忠鞑子的都给砍了,剩下的这些要么是他旧部,要么是那些两边倒的,没有人再反对投明。
  淮安城上再次升起了大明的旗帜。
  城门缓缓打开。
  剪掉发辫的淮安城中军将官吏们带着走出,后面跟着城中花马刘部下兵马,也全都剪掉了发辫。
  他们扔掉了绿旗,出城迎接大明监国殿下!


第307章 守江守淮
  “守江必守淮,我们应当依托淮泗,在此跟鞑子交手。”
  淮安城隔黄河相望的清河城中,这里是原河道总督驻地,也是淮扬道治所,这里运河、黄河分治,一样是淮扬漕运重镇。
  在花马刘投降后,驻扎这里的副总兵自然也是第一时间投降反正,这副总兵还是个老熟人,原驻泰州的秦大鹏,曾跟明军在靖江岛交过手。
  提议据淮而守的不是刘良佐和他的五虎将,而是浙直水师提督黄斌卿,他反对把淮安、清河、泗州这些要地弃守。
  “淮安和泗州,在洪泽湖两头,又通淮河、黄河、运河,这正是适合我们水师的有利地形,连通江海,水陆协防,在此阻击鞑虏,不让他们南下。”
  “刘卿意见?”朱以海问花马刘。
  “守江必守淮是没错,但那也有前提,如果据有江南淮扬之地,那淮就是前线,守淮是必然的,后方安定,可作支撑。但现在却没这条件,江北的凤庐仍驻有清军兵马,淮河上游和淮安北面黄河上游的徐海,都在清军掌握之中。”
  “更别说江南的江宁苏松等地,湖广又刚传败讯,如果现在守淮,那就是陷入四面重围之中。”
  黄斌卿道,“那也不惧,鞑子没水师,江宁的兵过不了江,湖广安庆的兵更过不来,就算凤庐等淮河上游,也对我们构不成威胁。”
  刘良佐并不想留守,谭泰、何洛会还有孔有德这三顺王一起率三万精锐南下,这可不是三万绿营,花马刘是跟着多铎南征过的,当初四镇是如何崩溃,是如何横扫江南他非常清楚。
  “肃虏伯,守淮也不是只守淮安城,而是从淮河北面,北起徐州南到扬州的淮南流域,依托纵横的水网层层阻滞。
  但是淮扬地区缺点也明显,这里太过平缓,一马平川,缺少山脉的阻挡掩护,对于北方的鞑子来说,他们很容易就突破南下。
  他们现在确实是没水师,但以黄淮这样的河流宽度和深度,其实远不比长江或大海,只需要普通的漕船、甚至是木排都可以轻易过河,谭泰只要从上游征召漕船商船,只要给他们些时间,调集个几万条船都不是问题。”
  “到时无数船顺河而下,如何防?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