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才勇士镇的表现你们都看到了,打的非常好,勇士镇的大多军官甚至弟兄们,都还是从我们勇卫镇出去的,咱们勇卫是御营第一镇,你们别丢了勇卫的人便行!”
  “战!”
  勇卫镇五千战兵,面对的却是刚才勇士镇的三倍之敌。
  五千步兵,对三千甲骑。
  好在张名斌等见清军孤注一掷的集中骑兵来攻这路后,也迅速做出了战术调整。
  派出铳兵炮手增援勇卫。
  又命骑兵在两翼随时待命侧翼支援。
  山上,铳炮不绝。
  朱胜利命令集中大盾挡在最前面,长矛手在后。
  阵前立起了如长城一样的盾墙。
  三千骑兵漫山扑来,勇卫盾墙不动如山,掩护着铳炮连绵不绝的轰击着清军,待清军一路破开拒马,冲到阵前,却没能如上次一样的跃入明军阵中。
  因为明军占据高处,再立起大盾,清军骑兵仰攻,根本没法跃入明军阵中,他们冲到盾墙前,只能拿枪捅,拿刀砍,或拿战马直接撞。
  “盾!”
  朱胜利曾经也是李自成三堵墙骑兵的一员,三堵墙当年几万骑兵冲阵的气势可比这强多了。
  做为曾经战无不胜的三堵墙骑兵,他很清楚知道骑兵的优势在哪,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可以迂回包抄,也可以机动奔袭,更可以直接穿透敌阵。
  但这些都需要速度,也需要地形。
  最好就是在平原上打,得场面大,好运动。
  而在这山上,跑不起来,更没法冲撞,迂回包抄也难。
  朱胜利选的结阵位置,还是相对较陡的一段,盾墙再一立,那就跟一堵城墙一样挡在骑兵前面。
  炮架在后面高处居高临下的轰,铳兵弓手也在盾墙后的高地上放箭。
  骑兵被堵着过不去。
  许尔显率兵三却三进,盾阵如山,岿然不动。
  三千骑兵慢慢的全挤到阵前了,这个时候山上号令连连,张名斌统金吾骑兵自山下俯冲而下,从两翼包夹清骑。
  等金吾骑兵加入战斗后,朱胜利也主动的打开了盾墙。
  清骑既然已经停下来了堵成一堵,那就不用惧怕了,勇卫镇步兵跳荡而出,俯冲猛扑清骑。
  三人一伍。
  一人执盾掩护两名战友,然后另两人,一个砍马,一个砍人。
  清军被迫下马步战,跟之前那一千人处境一样,冲又冲不过去,绕又没法绕,被挤成一团,在那不平的山坡上,还有许多灌木树丛等碍手碍脚。
  也只能下马步战。
  张弓放箭,骑枪挥刺。
  可骑兵真下马步战,尤其是在这种地形,那还不如步兵。
  眼看战斗已经彻底成了混战,最后一道防线的士兵,以及刚才退后的第一道防线刘穆的勇士镇,也都大声呐喊着包围过来,加入战团。
  于是乎,西凫山上,两万多人展开混战。
  双方是互相大喊,裹做一堆的厮杀。
  炮兵还在助阵发威。
  混战了近一个时辰,清军骑兵已经被分割成一股又一股,此时的许尔显也早就后悔万分,但陷入混战后想脱离却难了。
  他虽一遍遍的下令突围,可骑兵们连马都上不去。
  漫山遍野都是明军,他们被五倍的明军包围着。
  尤其是第一路千骑溃败伤亡太快太重,他们实际就是三千骑在打,但被分割包围后被迫混入近战,骑兵之威完全无法发挥。
  铳炮矢石,犹如雨下。
  清军只能且战且退,尽力往山下突,可每一步都要倒下无数人马。
  凫山虽不高,但边战边逃,却又增添许多难度,混战一个多时辰后,清军已经彻底溃散,各自争相逃命去,最后沦为明军追杀清军的收割战。
  清骑士兵找不到长官,骑士寻不见坐骑,各自奔命,自相踩踏而死,以及淹河填沟而死者都不计其数。
  好不容易逃下山,但金吾骑兵一队队的追击,仍让他们无处可逃。
  等跑的精疲力尽,鲁桥镇中的辅兵却又杀出拦住去路,辅兵们都能很轻松的打倒这些疲惫的无马清军,将他们捆绑擒拿。
  明军四处搜捕。
  四千清骑,最后一个都没能逃脱,甚至连鲁桥镇的一些饥民们最后也都参与了搜捕追逃,还真抓到了几十个。
  清骑主将许尔显易装成小兵藏在山里,最后还是被搜了出来。
  张名斌等原也没想过,能赢的这么彻底,本想能够利用清军轻敌,歼灭他们一部份就满足了,居然全胜。
  四千清骑,哪怕是汉军旗骑兵,可毕竟也不是一般绿营。
  何况是整整四千之数。
  许尔显还是个总兵官。
  缴获也非常不错,清军被全歼,他们的坐骑、铠甲、武器等基本上都落入明军之手。
  这些清军骑兵一人双骑,除死掉、伤残没用的外,其余的都被寻了回来,有六千多匹。
  仅是绵甲就四千套。
  虽然这些甲是蓝色镶着红边的鞑子甲,但参与战斗的几镇人马,早就对战利品做好了分配,他们几镇拿走一半,剩下的一半上缴给监国。
  四镇分了两千套绵甲,一家五百套。
  刘穆和朱胜利有些不满,认为他们出力最多,而金吾骑兵和水师出力不多,但张名斌却坚持认为应当四家平分,毕竟大家都是一起做战,但也同意就武器等多分些给他们两镇。
  然后张名斌又用自己那份的武器等,换了一些战马回来。
  总体来说,四镇都各自还是很满意的。
  一家五百套绵甲八百多匹战马,还有各式武器,这都够又武装一个标营精锐了。
  “这些鞑子如何处置?”朱成功问。
  “我觉得不如全砍了,这些都是辽东来的鞑子,不是一般绿营,不可能招降留用。”张名斌道。
  沈文忠却有些犹豫。
  “我初步审问了下,确实大多是辽东汉军旗,有些甚至还是早前从东江过去的,但是我觉得就这么砍了也不合适。这些人,都是骑兵,而且挺精锐。”
  “精锐个毛,四千精骑怎么还打不过我们?”
  “那也是因为他们轻敌大意,主要是将领犯错,那些骑兵不也还给我们造成不小伤亡吗?”
  这一战,明军两万战兵,打四千清骑,最后死了五百多,伤亡更多。
  清军战死一千八,余皆俘虏,但那战死一千八,有不少却是逃跑时被杀的,或者就是投降或俘虏后被杀的。
  直接战死的大约就千把人。
  “还是押回淮安,交给监国处置吧,如果能够改造招降,为我所用,也还是不错的。”
  一个优秀的骑兵,可不是三五年能练成的。
  “各镇阵亡残疾的缺额,可先由本镇辅兵中拣选补充。”
  “那咱们就这样撤了?”
  没有回答。
  刚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此时见好就收也是正常,可他们却又还有些意犹未尽。
  “你说,咱们既然全歼了这些骑兵,那后面的鞑子也就还不知道这骑兵没了。咱们又缴获了他们的盔甲旗帜等,那咱们换上他们的衣甲冒充这些骑兵,退回鱼台,或者就干脆在这里设伏,再打尚可喜剩下的四千步营车营,应当有很大机会吧?”
  阵亡八百,伤残千余,明军实力仍在。
  朱胜利的这个提议,让在座的人都有些砰然心动!


第322章 两蹶名王威震天
  “鞑子原来也不过如此,”
  “不堪一击!”
  战后,鲁桥镇又热闹了起来,原本逃散的百姓又回了来了,他们是闻着粥棚的香味来的。
  明军再次恢复放赈施粥。
  大家喝着粥一边还评论着那些正在做苦力的清军俘虏们,那些倒霉的家伙现在被迫在掩埋尸体、清洗铠甲、屠宰分割死马等。
  因为死了不少马,连灾民们的粥里都还有了点马油马肉,让今天的粥格外的香。
  “可惜咱们不是官军,要不然咱们也能领到不少赏银了。斩杀一个鞑子居然有十两赏银,是真的如数给啊,这监国的御营可真是待遇丰厚啊。连俘虏一个都赏银十两呢,缴获战马和铠甲武器等,也各赏则很厚的了。”
  赵福喝完了粥,还在舔着嘴唇回味着,一边感叹,“咱们今天也俘虏了一个鞑子,又抓回两匹马,还背回好些盔甲武器,要是按御营兵这赏赐,咱们都发了。”
  赵贵却只是慢慢的喝着粥,没想太多。
  人得知足,在昨天他还以为自己一家人会饿死在这秋天的旷野中,或者是在那早霜的寒冷夜晚冻死,一睡不起。
  是明军的军粮赈济让他活了命,让他一家活了命。
  所以当明军跟清军在此交战,赵福喊他赶紧跑远点时,他并没有跑,而是留在附近,甚至在战后,还拉上赵福一起去帮忙抓俘虏抓马,帮着抬伤员等。
  说话间,一名军官过来。
  “军爷好。”赵福赶紧站起身来点头哈腰,他认出这个军官,是之前他们送俘虏马匹过去接收的那个粮台官员。
  军官对他们点头,“是这样的,之前很感激你们能够帮忙抓俘虏抓马,又抬伤员等,我们之前也忙个不停,现在终于能够缓一下了,咱上头的沈都监有令,说要赏赐你们这些义民。”
  “可是监国身边的那位沈都监?”赵福好打听,短短时间也知晓如今这鲁桥镇明军虽是几镇人马,各有总兵等,但却还有位沈都监沈文忠,原来曾是宁波的落魄秀才甚至成了乞丐,但人家遇到监国,于是成了从龙功臣。
  如今已经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御营都监军,了不得的真正大人物。
  “不过呢你们不是御营士兵,所以这赏赐是没法跟御营一样的,你们抓了一个俘虏又抓回两匹马,还交了一些武器等,又帮着运了伤兵。都监亲自定赏,给你们每人五两赏银,再给你们两斗米,你们可愿意?”
  赵福一听这赏赐,忙不迭的点头,“愿意愿意,我们愿意。”
  赵贵也很意外,上前感谢。
  他们这是自发行为,而且就算是朝廷征召的民夫,一般这种情况下,也不会有赏,就算有,也是随便给三瓜两枣打发的。但现在却一人给了五两银,和二斗米。
  尤其是这二斗米,现在这个时候,二斗米估计比这五两银子还值钱,饥荒之地,有银子都没地弄粮去。
  粮台官员于是叫了二人去城里办手续领银粮。
  “有个事我问下你们,就是之前我们歼灭了四千鞑子,但也有不少伤亡,需要从辅兵中挑选一千多补充进战兵营,这样一来辅兵也空缺了一千多位子,本来也是可以等回去后再补充辅兵,不过我看你们也都不错,如果你们要是愿意进辅兵营吃粮,我倒是可以帮你们说话,大概是可以成的。”
  “辅兵待遇还不错,一天一钱银子饷,一月就是三两,目前是平时发一半饷,年节时再会补发一些,军服啊口粮这些都是军中供应,一人当兵,全家吃粮,挺好的。”
  “离开浙东出省作战,每天还加二分银行粮补贴。”
  赵福心动起来。
  “我倒是很愿意的,我以前在家也是学过拳脚的,甚至还练过弓箭,也进过学识的些字,就是识的不多。倒是我这同村,论起辈分来是我族弟,但以前读书不错的,是个童生,差点就中了秀才的,能书会写,以前还自己做些小买卖,有经营头脑。”
  粮台官员听了,“哦,想不到倒还有这本事,那当个辅兵有些委屈了,不如来我们粮台?我们粮台最需要的就是这头脑精明,能写会算的,毕竟我们管着全军的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