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军的粮草饷钱装备等,粮台待遇可比辅兵好多了,甚至若是干的好,还能升授吏员,那可是半个官了。
  假如以后干的好升为官,就更不得了。
  你看我,以前也只是个穷秀才,如今在粮台也是从九品,一个月九两银子,另外年节赏赐等还有些些银子,总之比以前一个县太爷明面上还高不少呢。
  你能写会算,进了粮台,起码也相当于一个一等兵了,一个月至少四两半银子。”
  赵贵听了也是很心动。
  赵福却是缠着这位粮台主事东拉西扯,又问御营娶妻之事,说自己有三个女儿,愿意嫁给监国的御营亲军将士做妻。
  “这是好事啊,咱们御营将士你也看到了,都是年轻健壮的小伙,饷银丰厚,一个月几两银子,相当于长工干一年的收入,这平时打仗等还有赏赐,嫁给他们那以后就享福了。”
  “还不用你们出陪嫁,这彩礼收了都不用贴出去。”
  赵福欣喜道,“可不是,如今这山东乱成这样,我们有家也是不能回了,以后想去南方生活,还想多找几个依靠呢。”
  领赏的时候,粮台的张主事告诉他们,因为现在是在前线,军中也不可能带太多银子,所以赏银呢,每人先给一两,也就是一块龙银,剩下的记在账上,等回去了一并给,也可以领银龙兑换券,凭票即兑。
  二斗粮食现在就给。
  赵福希望加入粮台,他没赵贵那样的童生身份,也没那么能写会算,但起码也是识字的,粮台也还是需要这样的人的,待遇上比辅兵稍好点,相当于三等兵,一天一钱三银子,加一分行粮补贴。
  张主事现场考量了下赵贵的计算本事,发现确实很不错,于是就当场做主录用他了,至于职位等,得由粮台的上司来安排,他这样的就算最差也相当于上等兵收入了。
  一人领到手一块龙银,又背了二斗米,高兴的回去了,张主事还给了两人一人一块临时腰牌,凭此可以把家小接到镇上来住,这样更安全,晚上也不用吹冷风了。
  两人出城,赶紧把家小叫来,然后就又进了镇上,找了个地方安置好,立即生火做饭。
  “多放点水,煮稠点的粥,不要煮干饭。”赵贵交待妻子。
  刚刚饿久了,虽然吃了几顿稀粥,但现在还是不能马上就吃太干的饭,肠胃受不了。
  “这点粮藏好。”
  虽然进了城,但现在在灾区,赵贵还是不敢大意,这粮食不可外露,否则跟孩子拿着金砖在市场上逛一样危险。
  交待好后,赵贵赵福又去找张主事去了,他们打算赶紧开始干活,一来也是报效朝廷,二来说不定还能在那边先混上饭,这样也能给家里省下些。
  张主事对二人这么快回来,倒也欢迎,很快安排了活。
  忙碌半天,开饭时叫上两人,米饭配马肉,虽然肉不多,但对二人来说,这简直是难得的美味。
  赵贵只吃了一点马肉,饭也只吃了一点,剩下的拿干荷叶包起来留着带给妻儿们吃。
  趁饭后休息时,他赶紧跑回去一趟送饭菜,看着妻儿们一人分了一点点,高兴的吃着,赵贵觉得生活依然还充满希望。
  只要这战乱过去,他相信凭自己的本事,仍然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然后再买田置地。
  没敢多呆,又赶回去。
  “有任务,紧急出动,咱们也得跟着行动,收拾一下,现在就走。”
  “去哪?”
  “这是军事机密,不能乱问,跟着行动就是了。”
  赵贵有些担忧,“那我的妻儿他们?”
  “放心吧,留在这镇上没事的,这里还会有人留守,咱们粮台得跟着行动。”
  赵贵虽然心中千万不舍,也知道军营之中万事不由已,也只得请求道,“能不能让我去跟家人交待一下?”
  “好吧,但是不能多耽误,更别犯傻跑了,你现要是御营粮台的人,也是个兵,你知道若是当逃兵的下场的。”
  “请张主事放心,我不会跑的,我只是跟他们交待一下。”
  等赵贵赶回来,金吾骑兵已经率先出城,只是这一次,骑兵数量特别多,甚至还有好些都换上了之前那些清军的衣甲旗号。
  读过不少书的赵贵心里想到了些什么。
  粮台跟随在后行动,全军急行,最后连夜赶到了二十里外的泗河口,驻于师家庄中。
  这是个无人的空庄,人都逃难去了,之前赵贵他们逃难也经过这里,还在里面住了一夜。
  “抓紧休息吧,今晚应当无事,不过也要多打起几分精神来。”张主事提醒他。
  赵贵这一夜很紧张,半睡半醒,却一夜无事。
  直到中午时分,才远远的有一支清军出现,师家庄内气氛立时变化,庄墙上清军旗帜摇动,一队骑兵出城做出迎接阵势。
  是尚可喜的车营和步营四千人马到了,他们隔着泗河看到师家庄这里的旗帜,知晓是自己的前锋骑兵。
  队伍开始渡泗水河。
  当步营半数过河,还有半数步营和车营在对岸时,师家庄的骑兵开始汇聚向岸边来。
  他们开始缓慢骑行,似乎要来列队迎接。
  然后缓慢加速,最后全军冲锋。
  庄墙上,也吹响了战斗号角。
  赵贵跟张主事一起握了把长矛登上了庄墙,加入了守卫序列,他看着超过五千骑明军冲向泗水河岸的清军。
  前面的骑兵打着清军旗号,穿着蓝色镶红边棉甲,却发出了战斗冲锋。后面还有身着明军衣甲,举着黄龙吞金乌旗的金吾镇骑兵随后杀出。
  雷霆一击!
  泗水河岸这边的两千余步营慌了手脚,岸那边的车步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有数百人在河里慢慢过河。
  在激昂的战斗号角声中,张贵看着年轻的国姓爷朱胜利、朱成功还有金吾骑将张名斌等纵马杀入清军阵中,犹如砍瓜切菜一路践踏而去。
  清军大乱,四散而逃。
  师家庄内的勇士、勇卫两镇,以及水师的水兵都冲杀出来了。
  两万明军,师家庄伏击清军,半渡而击,尚可喜四千车营步营大溃,仅尚可喜带着一百余骑亲兵骑着马逃离战场,如丧家之犬奔回济宁。
  而余下四千车营步营尽皆覆没。
  赵贵握着长矛站在庄墙上,从头到尾看完了这场战斗,不到一个时辰就彻底结束了,其余冲溃清军只用了一盏茶时间,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抓溃兵。
  “这就是大明御营,确实王者之师,有如天兵下凡。”张贵看的热血沸腾,本以为会是场激战,谁知道居然胜的如此简单。
  “张主事,你说那些鞑子就没派人来联络吗,就这样看着旗号就过来了?”
  张主事呵呵一笑,“因为鞑子过于轻敌自信,若鞑子真的沿途派出塘马探查,我们在鲁桥镇也不可能诱敌伏击歼灭了,也不可能在这里再歼敌一次。所以啊,鞑子轻敌,把我们当成了以前那些官军,却不知道,咱们这可是监国殿下亲领的御营亲军。”
  “大明中兴恢复有望了。”赵贵感慨。
  “好了,别感慨了,咱们也出去帮忙打扫战场吧,咱们粮台除了调度粮草发放饷银,还得负责登记、核查军功,收缴战利品等呢,大战过后,正是咱们最忙的时候。”
  尚可喜一路如惊弓之鸟,急急如丧家之犬。
  不久前,他还在嘲讽孔有德被人烧了大炮火药粮草,却连敌人都没见到。而没想到,如今他败的更惨。
  他甚至到现在都有几分懵,为什么他的骑兵,居然伏击他?
  难道许尔显背叛他降明了?
  不可能,许尔显可是从东江时就跟着他的心腹部将,如今也是总兵之衔,怎么可能降明?
  而且事先根本没有半点先兆。
  可确确实实是他自己的骑兵带着明军来伏击他,这不会看错的。
  如果许尔显没叛变,那这是怎么回事?
  他想不明白,但不敢停下,总感觉明骑就在身后穷追不舍。
  跑着跑着,尚可喜越想越气,突然一口气回不过来,闷出一口鲜血,惨叫一声摔落马下。


第323章 烈火焚城死不降
  济宁州城。
  一路败逃至此的尚可喜被围住了,他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四面围城的明军骑兵,目中尽是绝望。
  本以为逃至济宁就可得救,可谁知一路奔逃至此,济宁居然成了一座空城,本该领兵六千驻于此的智顺王耿仲明居然早就撤离了此地,独留空城一座,而且城中粮草皆无,百姓也都弃城逃荒去了。
  一路奔逃人马疲惫,还不及离开,明军金吾骑兵已经追了上来。
  “大王,咱们就剩下九十八骑了。”
  九十八骑,人马皆疲备饥饿,独守一座空城。
  “杀匹马,先饱餐一顿。”尚可喜道。
  济宁是一座散州,属兖州府管,明初济宁城仍叫任城,是处在地势高亢的渔山,一座土垒的旧城,明洪武时,为防被河水淹没,济宁卫指挥使重建砖墙,十八年,改济宁府为济宁州,州治任城,仅剩三县。
  到如今,任城县的名字逐渐被废除,人们也不再称县城,而直接称济宁州城或州城。
  眼下的济宁州城还算完备,呈一个不怎么规则的正方形,高三丈八,顶阔二丈,基宽四丈,周长十里三十步,外砖内土,四门都是双重门,内四门两侧还筑有军、马道。
  城上又有城楼、炮台、女墙、垛口,下有护城河,四门外各有吊桥,城墙内四角各有海子,还有外城、圩门和外壕。
  如果耿仲明六千兵仍在,那凭这座砖城,加上不远的兖州八旗大军,完全可以不惧明军。
  但现在,耿老二跑了。
  甚至城里无粮、无人。
  他就剩下九十八骑,分守四门都不够。
  尚可喜的心中升起一股浓浓的绝望感,他望着城外的那明旗,不由的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在那面旗下战斗的岁月。
  当年他与父兄等不甘后金肆虐,与父兄奋而投军反抗,投入到毛文龙麾下,加入了东江镇,他在东江镇奋斗抗战十年,一路积功至广鹿岛副将。
  回想那十年,是他人生最热血激昂的十年,也是他人生最有理想,甚至愿意为理想而死的十年。
  那是他人生最有意义的十年。
  他反抗后金,为大明为汉人而战,为忠义而战,这是悲壮的十年,也是气吞山河的十年。
  他不愧辽东的同族,无愧朝廷。
  当年若不是毛文龙被袁崇焕擅杀,之后东江镇频频内讧,他虽一直听令朝廷,为朝廷镇压叛乱,可最终换来的却是东江总兵沈世魁要冤杀他。
  他是被迫投降后金的,为了大明朝,他的家族死了几百口。
  再回首,那些尘封的记忆再次清晰起来。
  看着那面明旗,尚可喜脸上居然露出了笑容。
  “大王?”明贼要攻上来了。“我已经让弟兄们分守四门,可咱们人太少了。”
  尚可喜却没有半丝慌张,他看着还是当年从东江一起跟随他的中军官,“耿老二故意要借刀杀人,陷我于死地也。孔有德之前在夏镇失手,肯定清楚明军实力,却故意一字不提,让我代为前锋,呵呵。”
  “大王,弟兄们掩护你突围回去,一定要向朝廷弹劾孔耿二贼。”
  “迟了。”
  “我们只带了一匹马跑出来,这一路人疲马困,现在外面这么多明骑,根本不可能再逃回兖州去。
  这里就是我终结之地!”
  “大王,弟兄们掩护你逃,我跟大王换衣甲,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