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至于吧。”
  “他们投降或许不至于,可我就怕关键时候二人弃我们而逃啊。”
  满汉互不信任,也是极正常的。
  可眼下情况,双方仍不信任,那可就更加难守城了。
  “那就唯有死战尔,我一万披甲八旗,难道还守不住一座兖州城?”
  兖州城做为鲁藩镇守了二百多年的封地,整个城池很大也很坚固,城里还一座王城,现在已经是八旗驻防的满城了。
  不过谭泰也不是很有信心,因为早在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时,就曾杀到山东,攻破了这座兖州城,当时的鲁王朱以派城破后自杀,镇国将军朱以海被砍了三刀未死。
  谭泰很想直接率八旗出城而战,但现在搞不清明军来了多少人,又不太信任孔耿二王,加之有摄政王的严令不许出战,也只好守在城中。
  朱以海带着八千金吾甲骑在兖州城下耀武,并不是来攻城的。
  因为他只带了八千甲骑来,并没有带步兵车营,也没带大炮。
  他这次深入到兖州城下,是为了掩护其它人马把兖州城周边也给拆了,当然,这也仅是附带。
  他这次来其实还只是为虚张声势,真正目的还是掩护北伐明军开始撤退。
  故意出其不意的来到城下,做出攻城态势,也只是吓吓鞑子,而且骑兵速度快,想走也容易。
  “鞑子真不敢来战?”
  诸将看着城内和城外寨子里的清军不敢吭一声,都万分惊讶,他们并不知道朱以海已经通过钱谦益的密报,知晓了清廷和多尔衮对如今山东局势的部署对策。
  鞑子一时摸不清形势,又无法出兵南下,于是只好稳妥起见,特别是在江西反正消息传回后,据说多尔衮气的吐了血,然后一天内派了三拔使者到兖州,警告谭泰等不得浪战,让他们就坚守不出,绝不能再轻易上明军的当了。
  不可再犯孔有德尚可喜的错。
  要是这两万人马再上当覆没,那清廷可就真的再也挡不住明军,到时朱以海就能横扫整个山东和河南,甚至进入北直。
  要知道洪承畴已经到了武昌,他给多尔衮上了一道奏章,谈及现在湖广和江西、川陕的形势,认为湖广现在彻底糜烂了,江南也一样。
  如今只要重建驻军,一靠八旗驻防,但八旗数量太少,所以还得依靠汉军。但他直接跟多尔衮提出,山东、河南、北直的绿营兵不要,说这些兵太软弱不堪战。
  这不是洪承畴这个福建人瞧不起北方人,而是在明末时,这几个地方早反复拉据打烂了,确实也没几个好兵了。
  他指名要求山西、陕西和辽东兵,说这些兵艰苦能战,然后又要求从那几地的绿营中抽调青壮精锐敢战者,大约要求给他调三万左右驻防湖广,加上一万五左右的八旗,然后才能保湖广不失。
  再以此为基础,再在湖广本地招募一些土蛮等,足兵然后足饷,再足训,并配齐装备,再展开对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反攻。
  在此之前,没法再打了,他甚至都提议主动把已经成废墟空城的长沙给放弃,因为实在没法守,要么朝廷干脆把三顺王或吴三桂这样的大将,封藩长沙携家眷镇守。
  这样一来,他们肯定会十分卖力的镇守。
  洪承畴的这道奏折,据说让多尔衮气的踹了桌子,本还指望着湖广那边能够再有所进展,起码也要进攻牵制下明军。
  谁知道洪承畴居然还想放弃长沙这样的重镇,想凭江而守,只守洞庭湖北。
  江西反,湖广烂,多尔衮也只好再次派了几拔使者到兖州,再次警告谭泰他们坚守,不得浪战。
  朱以海知晓了这么重要的情报,自然也就有恃无恐,趁着运河还没结冰,他的兵乘船沿运河而上,济宁、东平、安平、东昌、临清,一直到了北直隶的南面边境上。
  基本上如入无人之境。
  山东根本没人敢守,更不敢来战,明军刚到东平,山东巡抚就吓的把兵直接调到济南去增防了,运河上的东昌、临清这些重镇,都顾不上。
  实在是兵力太少也太弱,分守各城,那就必然是各城皆破的下场,只能集中去守济南。
  不过朱以海也没让他们更加深入。
  济南易守难攻,不能轻易去惹,万一被兖州的这两万清军再堵了后路,可就进退无路了。
  至于北面的德州等地,更是不能去,再去那就要深入北直,北直绿营虽不能打,但北直有不少驻防八旗,孤军深入,同样会被包围。
  朱以海也只是仗着现在掌握了清军上层的部署,知晓清军部防甚至他们的命令,才敢这样捋捋胡须。
  他在这里威吓兖州清军,那边趁机扫荡一波。
  清军想议和,朱以海当然也通过钱谦益等内线知道了。
  知晓多尔衮想议和行缓兵之计,朱以海也乐得将计就计,他比鞑子更需要时间缓和。
  有心议和,却更得表现强硬,这才有了这出看似极为冒险的八千甲骑耀武兖州城下的举动。
  八千金吾在城前不断呐喊挑战。
  两万清军龟守城寨不出。
  夜晚,朱以海就在城外扎营,摆出一副欢迎来袭的态势。
  孔有德和耿仲明十分能忍,坚决不开营门,一派一兵出寨。
  倒是谭泰有些忍不住了,后半夜的时候,派了几千八旗,分做几路,佯做进攻,虚张声势。
  可明营却沉稳的很。
  就静静的不动如山。
  一名鞑将不顾谭泰佯攻的命令,带兵直冲大营,结果迎接他的是无数的铳箭,甚至还有不少小炮。
  轰隆隆的半天后,那位鞑将丢了几十具骑兵尸体,慌忙退回,然后第二天早上,这个鞑子佐领的脑袋就被挂在兖州城门上,那支骑兵的军官们,全都被撤职,每人罚一百鞭,罚充马夫。
  接下来,就两军相安无事,再无动作了。
  朱以海在兖州城下天天练兵,甚至搞起骑射比赛,如此呆了整整半个月后,一个大雾迷漫的夜晚,明营人叫马嘶动静不小,惹的清军都十分紧张,全员披甲,顶着寒风吹了一晚上,结果等到上午雾散后,他们才发现,十里外的明营已经没了。
  明军拔营撤离了。
  谭泰小心的派出轻骑侦察,最后得到报告,明军已经沿运河南撤,济宁城空无一人,城墙也拆的差不多了。
  骑兵不断有消息传回。
  明军撤离鲁桥镇,撤离夏镇,撤离徐州,撤离清河,撤离淮安……
  淮河以北再无明军。
  此时,已经是十月中旬,淮河已经上冻了。
  谭泰等终于可以长松一口气,赶紧向北京报喜,明贼终于全都撤离淮北了。


第327章 南渡长江逼南京
  明军开始渡江的时候,镇江和江宁城中的清军都慌作一团。
  镇江副将马得功,原是黄得功的副将,当初跟田雄一起掳了弘光降清,但并不得重用,到此时仍不过是个镇江副将。
  当然,相比起被迫在杭州城中抹脖子自杀的田雄,他又还算幸运的,毕竟还活着呢。
  可当接报明军开始从扬州渡江的时候,马得功还是慌的一批。
  扬州过江,可就直奔镇江来啊。
  想想都有几分荒诞的感觉,他堂堂清军副将驻防镇江,结果明军居然是从扬州南渡。
  “快向江宁严经略报告求援,鲁监国和九王要南渡了,镇江兵少,只怕守不住,请严经略和陈提督速速派兵来援。”
  陈锦自到任操江提督后,又被加安徽巡抚之职,原安徽巡抚刘应宾贬为左布政使,陈锦还是很用心的在整顿长江水师的。
  这段时间针对明军的水师优势,也想出了一些计策,比如用铁链、船只连结而成的锁江防线滚江龙,就在镇江和江宁这边设了好几道,又在几处关键地方,设立了江上浮营,称为木城。
  还在江心沙洲和渡口建了不少岸防炮台,架设了数十门大炮。
  这些工事也是耗费了陈锦无数心血,条件再苦再难,也得想办法把这江防短板补上,否则明军来去自如,江宁也不安全。
  只不过陈锦能做的也就这些了,这还是得到经略严我公大力支持,把本就不多的那点钱粮物资,都优先打造江防了。
  使的连经标、督标等都没能完成整编,缺粮少饷嘛。
  为了挤出钱粮搞江防,严经略与马总督还有钮祜禄陈漕督他们也是加快对绿营裁整力度,导致大量绿营被裁并,许多绿营并被遣散,也因此惹的许多绿营武官叛乱。
  这些人本就是新降不久的明军等,投降后朝廷授官,驻防各地,结果缺粮少饷的,但大家手里有兵有刀,还能抢还能征派,日子也还能过的去,甚至武将们日子普遍还过的不错。
  可是现在朝廷要跟他们过真格的,要裁撤他们,然后让他们去江宁接受经略总督提督他们的考核,量才任用,甚至要让他们去北京兵部铨选侯官,这不是扯淡吗?
  更别说严经略还铁面无私,先拿了江宁的几支绿营动刀,什么冒籍虚名,什么克扣兵饷、抢掠百姓等等罪名拿出来,喀喀一顿砍,砍了好一通人头滚滚。
  这下更逼的那些绿营军官们坐不住了,谁也不甘愿啊,都是乱世里的兵贼,手里有刀还能任你拿捏?
  反了他娘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大清不待见,我投大明去。
  这段时间鲁监国跟九王在山东徐淮一带北伐,压的谭泰大将军和三顺王他们都不敢动弹,甚至还逼死了一位王爷,而江南这边也不太平。
  自吴胜兆、李成栋这两大军头反正后,各种什么参将、游击、守备,甚至都司、千总的叛乱反正此起彼伏,今天这里反了一营,明天那里反了一将。
  而严经略态度鲜明,坚决不会妥协。
  谁敢叛乱,就干谁。
  这边招兵买马,重建经标、督标、提标,那边就奔赴各地平叛镇压,天天就是打啊。
  反正严我公给北京的奏报那天天是好几封,今天这里反了,明天那个反了,好在严公果决,马国柱陈锦辰泰这几个督抚也比较用心,大家合力下,各地叛乱也都是旋起旋灭。
  江南绿营整顿的事情也是逐步推进着。
  虽然这个过程里,新组建的标兵们也损失不小,伤亡挺大,尤其是军械等损毁严重,急需补充,但原来不堪用的绿营,也在也算是彻底挑破脓包,除绝隐患。
  镇江副将马得功这段时间没少被打压,但他比较能忍,毕竟他当年跟田雄一起擒了弘光降清,如今朝廷都把弘光送到南京,正在跟明国谈判,要送他回去复位。
  他马得功已经没有退路了啊,别的绿营能转身去投明军,他可回不去。
  只能忍着。
  上面要实兵实饷,他也只能老实的交出名册,让严经略来清点他的兵,清点他的器械,要他吐出一些吃的兵血,也没办法。
  反正这几个月左整右整,马得功这个镇江副将,整来整去,整成了提督操江陈锦手下十二营之一的镇江营副将了,手下就一千人。
  实打实一千人,原来他手下可是号称五千人的。
  甚至军官都给塞进来不少,现在完全就是陈锦说了算。
  可马得功也得忍着。
  本来是江南镇江总兵,降成协镇副将,再到现在成提督操江水师镇江营副将,直接隶属陈锦了,变成了水师将领,这地位可比以前低多了。
  但他也得忍着。
  江宁城中。
  得知明军开始从扬州渡江,严我公立即召集了三省总督马国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