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国宝感觉浑身燥热,后背出汗。
  现在他的处境已经很被动,进退两难。
  摆在他面前最好的一条路,便是降明,可他又不甘心,或者说虽然眼下明军势大,但土国宝却并不认为明军就能够中兴恢复,他仍觉得清军实力仍在明军之上。
  就算江南这七千八旗覆灭,甚至是严我公郑继武等通明,这亦无关大局。
  而且他也不认为降明之后,他又能有什么更好前程地位。
  就如刘良佐、吴胜兆、李成栋、杨承祖、张国柱这些人反正降明后,现在其实也地位比较尴尬,虽然官衔不低,但并没能再继续独领一镇。
  可不降明,却又已经没有了可转寰的余地了。
  如果真如他所料,松杭几地的清军,真就都和严我公一样早就暗里通明,那他们的北上到来,就是苏州清军的覆灭之日。
  他土国宝到时也没有了再左右摇摆的机会。
  想及此,豆大的汗珠不由的从脑门上流了下来。
  “土军门,又走神了?”王闯子呵呵笑道。
  土国宝此人,王相也是比较了解的,私盐贩出身,后来入太湖为盗,再受洪承畴招安从军,征战多年,也算颇有战功,再受降清的洪承畴招降从清,摇身一变为清军,随之南征,在江宁很有凶名。
  捕杀过许多抗清义士,更是贪婪无厌,搜刮百姓了得。
  但是这个人吧,他对大明没忠心,对大清也没忠心,这就是个自私自利贪婪之人,从他当初丢了苏州后,接受严我公建议向明军赎城赎抚标开始,他就早就对清廷不忠了。
  他一系列所做所为,不过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已。
  这种人,乱世里多的是,就是个随风倒的墙头草。
  但是他所处的位置又比较重要。
  之前明军北伐的时候,虽然明军三夺苏州,但土国宝还是想保持着自己江宁巡抚的地位,努力的在维持着。
  可如今,局势大不一样了。
  大明天子亲自围江宁城,而他又知晓严我公是通明的,甚至可能根本就是明皇派出来打进清廷内部的一个高级间谍,江宁就是一个巨大的诱饵。
  松江、杭州的绿营又同样如此。
  那现在苏州想再如前几次一样保住是不可能了。
  他必须得站边。
  “我愿反正归明!”
  良久,土国宝才终于吐出了这几个字,这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当无路可退之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最有利自己的路。
  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什么忠诚,都是狗屁。
  以前不过是背叛的筹码不够而已。
  当现在退无可退时,他便终究还是降了。
  土国宝起身,跪向王闯子。
  曹虎和杨国海二将,心有犹豫,最后也还是咬着牙起身,一起跟着跪下,他们跟土国宝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多年亲信伙伴,利益一体。
  王闯子只是淡定的看着。
  良久,他才转头望向旁边的师爷。
  “副宪?”
  都监军是沈文忠的兼职,他本官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原来还是御前会议的成员,是天子亲信,论起权力,甚至还在这提督王相之上。
  土国宝三人都有些惊讶的望着那个文士。
  “给几位介绍下,这位是我大明右副都御史、御营都监军兼监军御营右厢的沈副宪。”
  “沈文忠。”沈文忠起身拱手。
  土国宝赶紧道,“请恕末将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
  重新见礼,土国宝这个时候也是豁出去了,表示自己愿意反正,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他还主动提出,愿意为内应,开城引明军入城,一起歼灭苏州满城的一千八鞑子。
  王相没吭声,沈文忠也只是微笑着。
  土国宝咬牙,“末将可以找机会,把康喀喇等鞑将都诱来我处军议,然后将其拿下斩杀,然后突袭满城,将其尽歼,再将苏州城交给侯爷和副宪大人。”
  沈文忠终于说话了。
  “不急。”
  土国宝问,“副宪大人是要等松杭兵马来了之后再动手?”
  “此事稍后再聊。”
  沈文忠拉着土国宝起来,给他倒茶,然后跟他谈起苏州城中现在的情况,具体到粮草储备,甲胄数量,铳炮数量,火药数量,城中居民数量,百姓手中的粮食存量等等。
  又问他那五千抚标、五千水营的具体情况,从人员到装备,从训练到部署,又问起满城的防备情况,一千鞑子兵的战斗力等等。
  事无巨细。
  土国宝也只得耐着性子回答。
  沈文忠一条条都记录下来。
  半天后,土国宝觉得自己就跟个被脱光的小娘们一样,站在七八条壮汉中间,觉得没有了半点安全感。
  沈文忠很满意的合上本子。
  “土大人所说的,跟我所掌握到的情况基本上一致,差别不大。”
  这话让土国宝不由的感觉菊花一紧。
  接下来沈文忠跟土国宝谈起正事,交待他暂时不急着打起反正旗号。
  什么时候动手,怎么动手,都要由这边决定。
  当然,也不是让他们什么都不要做。
  沈文忠交待了几件事,是得马上去做的。
  第一就是交人质,把一些苏州军官的子侄或家眷悄悄送到明营这边来,当然公开的理由是给予保护,或要重用忠义之子弟。
  其二是要苏州这边悄悄的放一些明军入城,伪装成绿营,驻防在苏州的城门等一些要害之处。
  接下来还有一些要求。
  总的就是要暂时维持现在这种局面,不要打草惊蛇。
  土国宝咬牙答应,表示没问题。
  趁着晚上夜色掩护,一次放个一二百的明军入城,完全没问题,绝对可以瞒住鞑子,今天一二百,明天一二百的,放个几千人进来到时都是可以的。
  鞑子现在主要是守内城,对外城也只是派些人监督,只要衣袍一换,他们哪认的出来。
  这是要把那一千八鞑子当猪养啊。
  不是不杀,是时候未到。
  至于什么时候杀猪,土国宝估计是等松江、杭州的那五千鞑子兵出城,或是到了半路时这边就该收网动手了。
  议事完毕。
  土国宝如霜打的茄子一样发蔫,最后告辞离开,一路上也是心事重重。
  曹虎和杨国海也都差不多。
  骑马缓行在茫茫雪地,都有一种孤零零的无力感。
  天地茫茫,前途也茫茫。


第365章 御赐阵图
  对土国宝的处置,沈文忠和王相南下时,皇帝已经亲自面授机宜过了。
  土国宝可用不可信。
  这是皇帝陛下对这位土巡抚的评价,这种人属于已经被半拉下水湿了身的人,但是这种人却又还始终心怀观望,必须得逼的他没有退路后他才可能上船,但就算上了船,也只能提防着使用,而不能真正信任。
  皇帝对土国宝的评价,是他甚至还不如吴胜兆李成栋这些人,认为这些个虽然也曾降清再归明,手上曾沾染许多百姓鲜血,但这些人本就是军阀武夫做派,只要朝廷实力够强,那朝廷的威严他们不敢轻碰。
  土国宝这人,能文能武更能贪,鬼心机也多,这种人必须得提防着使用。相比起糊里糊涂的李遇春,土国宝这种聪明人更需提防,否则造成的破坏也大。
  “要我说,何不干脆一刀砍了,或者让他们去打鞑子,驱虎吞狼,咱们坐山观虎斗?”
  行营右厢军议上,喊出此话的是忠肃镇总兵卢象观,这位卢象升的兄弟原来奉一位宗室举旗起兵,甚至也曾打到了南京附近,不过虽怀满腔忠义之心,但是手下的义兵也确实多是民壮,真遇到虏骑,也就难撄其锋。
  好在朱以海北伐,及时接应收拢,之后朱以海以御营兵将与忠肃营等地方义军整编,将其编为御营一镇,如今的忠肃镇战兵五千,不论装备还是士气都很高,尤其是其中有许多北伐兵,又有诸多御营将校充实。
  使的卢象观的忠肃营和金攻玉的神策营,刘穆的勇士营等一样,都改头换面。
  手上兵强马壮,自然也就锐气十足。
  面对苏州城,忠肃镇总兵卢象观还有羽林镇总兵张鹏翼都认为应当直接打,唯有王相的结义兄弟勇卫镇总兵王猛还算克制,至于水师的周鹤芝,因为运河、太湖封冻,他的水师现在大都在海上,他只是带了部份军官亲兵在此,所以不怎么发言评论。
  江苏总督兼巡抚沈犹龙,漕运总督吴易,苏松分巡道顾炎武、江苏布政使陈子龙这几位地方大员,也都没胡乱发言。
  王相不仅是靖南侯,是苏浙提督,更是御营苏松行营的提督,是皇帝钦授的苏松方面的主帅,身为总督兼巡抚的沈犹龙也得配合。
  王闯子以其当初首拥天子的元从之功,一直以来都是深得皇帝信任,从勇卫营游击,到海门总兵,再到定海总兵、浙江总兵、浙江提督,一直到如今的苏浙提督、御营右厢提督,加封靖南侯,他从一个勇卫败兵到如今的一方大员,靠的就是对天子的忠心不二。
  对皇帝的部署向来是不打折扣执行,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得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上。
  皇帝让他在哪,他就在哪。
  正是凭这份忠诚,使的他牢牢的站稳了皇帝麾下三大将之一,王之仁、张名振、王相,这个排名无人撼动。
  “我王闯子以前只是勇卫营的一个武弁小校,说实在话,我不是什么名将,也没读过什么兵书,但我知道咱们陛下那是胸有韬略,从台州一直到兖州,从宁波到江宁,陛下用兵如神,就说句孙武在世也不为过,至今还没打过败仗。”
  “所以啊,陛下交待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我知道,在座的诸将,许多人都熟读兵书,甚至有些也是久经战场,但要说到这大局观,我敢说没有一个比的过陛下。”
  “我老王虽不太懂兵书战策,但陛下跟我详细讲解过咱们的任务和策略,所以也算通彻。说到底,咱们的任务就是那六千八百满州鞑子兵,现在分成三股,一驻苏州,一驻松江一驻杭州。”
  “而大伙也很清楚,苏州的这个土国宝也不是个忠于鞑子的人,这家伙滑的很,早就跟咱们暗里有一腿了。”
  “至于说松江那边,实不相瞒,那里的绿营其实也早就被我们渗透甚至控制了。”
  “杭州就更不用说了,浙江提督、巡抚,杭州总兵,嘉兴副将、海宁副将、湖州副将,那全是我们的人,随时可以把旗帜一换,就成为我大明之兵。”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右厢这次前来,其实还是比较轻松的。若是咱们连这点任务都完不成,就都把脑袋削下来给陛下当球踢好了。”
  “当然,也不能大意,六千八鞑子,那是真鞑子,镇江之战大家也是见识过的,还有徐州之战,不少人也参与了,那些鞑子真拼起命来,还是很凶的,而且鞑子很少投降,所以我们这次作战的重点,就是这三路鞑子。”
  朱以海对付江南清军的策略就是先引蛇出洞,然后半路伏击。
  如何引蛇出洞,自然是围城打援,先围江宁,再围苏州。
  这是掌握战略主动,诱其出城来战。
  然后便是集中主力,运动歼敌。
  这些其实也是鞑子向来喜欢的三板斧,是他们以前击败明军的惯用连招,先寻找机会,突袭围城,然后挖壕沟甚至搞军屯,长期封锁围困,迫明军被迫来援,然后再寻找机会,在有利地形埋伏、打援。
  最后甚至还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