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甚至还能利用他们的高机动性,搞千里奔袭作战,能够千里追击,一点喘息机会不给,直至歼灭,比如入关后千里追击李自成,又比如打下南京后,又追击溃逃的朝廷一路到杭州。
  这些都是清军的优势和惯用伎量。
  但并不是无解的。
  在晚清的时候,捻军后来就找到一个破解清军的战法,那就是以机动对机动,在数省的大范围内搞高机动大范围的运动作战,寻找薄弱,避实就虚,找到机会后,就集中主力重点围歼。
  僧王带领的晚清最后骑兵集团,虽然数败捻军,但最终还是被捻军的骡马化主力,找到机会伏击歼灭。
  清军打仗向来喜欢占据主动,主动寻找机会,主动出击,围城打援,千里奔袭,甚至穷追到底。
  所以朱以海在最初的时候,根本不守城,因为你守就处处都是破绽,到处都是漏洞,防不胜防,倒不如始终抱团,聚集主力部队不断运动,反客为主的以进攻取代防守。
  趁清军主力北返,江南空虚之际,不断的滚雪球。
  清军守杭州,明军就打苏州,清军守江宁,明军就打扬州,反客为主。
  这就如同下棋,通过这种不断的调动,改变局部战场上的兵力对比,使的本来总体实力远弱于清军的明军,在一个个战场上,却始终呈压倒性的优势。
  “诸位,苏州的康喀喇是三部鞑子中最弱的,而且苏州的土国宝现在已经上了咱们的船,所以这里不急着动,这是一个重要的诱饵。”
  “咱们得用这个钓松江的和托,钓杭州的珠玛喇。”
  “鱼还没上钩,就急着扯竿,只会吓跑鱼儿。这鱼若是受惊,退回老窝,可就不容易了。”
  王相虽年轻,但有都监沈文忠的大力支持,副提督张名斌也是很尊重这位主帅,沈犹龙等地方大员们也表示会全力配合御营安排,卢象观和张鹏翼等御营总兵也就只能听从安排。
  接下来一直到过年,明军都只是在苏州城外打造攻城器械,可能是受恶劣雨雪天气影响,进展很慢。
  
  康喀喇带着八旗在城上盯了一段时间后,也松懈下来。
  土国宝倒是精神十足的拼命加强城防戒备,日夜练兵,征集全城的工匠打造器械,防御武器等,甚至把百姓家中的锅都给抢走了打造刀剑箭头等。
  苏州城日夜戒严,严格实行限制供应粮食政策,几乎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的翻版。
  好在土国宝非常忠心,就算百姓一天只能勉强吃一顿稀的,绿营一天也只一干一稀,抚标家丁才有一天三顿干的,但却始终保证着满城里的一千八清军的充足粮食供应,甚至还总能给他们弄些猪鸭鱼供应。
  土国宝甚至还主动建议,把满城里的其余汉人全都迁走,只留下那一千八满兵驻防,以免那些汉人百姓中有居心叵测之辈暗里明里应外合制造混乱。
  新年的时候,土国宝甚至还给满兵弄来了许多酒水,又送进去许多头大肥猪。
  这让康喀喇非常满意,虽然松杭的援军迟迟未到,但起码苏州城在土国宝的坚守下跟铁桶一样牢固。
  康喀喇不再天天跑到外城上巡守,回到安全而又舒适的满城里等待着援兵,等待之余,还挥笔给江宁的经略严我公连上多道报告,说明贼重兵来攻,但在他们的坚持下,明军毫无机会。
  又说只待松杭援兵一至,他就将内外合击把苏州这边的明军击溃,一举杀回到江宁城下,让严我再坚持。
  又向北京上奏,称明鲁王虽一时得意,猖狂称帝,但要不了多久,他们定能击溃明军,收复江南。
  这些话并不完全是吹嘘,而是他深信如此。
  松杭还有五千八旗精锐,又有超勇公郑继武和浙江提督李遇春这些能战之兵,甚至松江知府还是严我公的亲儿子,浙西之兵是江南糜烂后,唯一还始终保持着高昂战斗力的一支清军绿营。
  他们不仅收复了杭州,平定了浙西、苏松叛乱,甚至还曾一举攻下了南明行在绍兴。
  仅浙西那边就有好几万战兵,加上松江那边的绿营,再加上八旗,起码也能有五万战兵,披甲都不下三万。
  这么多兵,尤其还是这么能战的一支精锐北上,那明军自然是不堪一击一击即溃的。
  若不是怕吓跑苏州城外的明军,康喀喇甚至都想与土国宝召集精锐,发动突袭反击了。但是最后他还是强行按捺住了自己的冲动,还是等松杭精锐到了后再动手,到时就不仅能击溃明军,还能一举全歼了。
  现在动手,就算赢了也不能全歼,不免打草惊蛇,美中不足矣。
  他完全忘记了他之前在常州被明军伏击,最后被围在常州城中提心吊胆的事了。


第366章 江宁可以丢,严公必须救
  杭州。
  兵部侍郎、杭州驻防梅勒章京珠玛喇与浙江总督李遇春、浙江巡抚潘映娄、浙江提督、超勇公郑继武、海盐侯朱大纲、布政使朱国藩等一起商议军情。
  江宁的求援信一封封的送来。
  康喀喇也派了数批人来,不过最后一名信使到后,已经有好些天没有信使再来了。
  “明军现在兵分数路,明皇朱以海亲率六镇人马围江宁城,派了大将王相领御营兵四镇以及地方兵勇等合计数万人下常州围苏州,苏州岌岌可危。”
  超勇三等公郑继武直接明了的指出了明皇的险恶用心,这是想要阻拦苏杭援军北上,以图攻破江宁城。
  “严公如今只剩下半座江宁城,危如累卵矣。”
  浙江巡抚潘映娄也马上表示,“救兵如救火,不能再犹豫了,必须立即发兵。”
  珠玛喇却还有些犹豫。
  他担心的是钱塘江对岸的王之仁,此人是朱以海所授京营总督,在朱以海悄然率主力北上后,手里扔握有一支精锐战兵。
  而听说最近王之仁更奉旨在拼命的招兵买马,其京营再次扩编为三千营、五军营和火攻营这三大营,每营据说战兵八千。
  三千营驻绍兴,五军营驻严州,火攻营驻宁波,扼守钱塘南岸。
  “我收到一个消息,朱以海新建了一个福建行营,以福建总督郑芝龙之子朱成功为行营提督,分兵八千南下,目前已到舟山。
  而传闻朱以海加封郑芝龙为御营总督、东阁大学士,少保加太子太保,召其北上。郑芝龙已经奉旨,他正动身北上,还带了一支郑氏舰队北上,据说大小舰船百余,水兵两千,步兵三千,皆是精锐,甚至还携带有红衣炮等百余门。”
  如果这些消息属实,那么现在就不仅是江宁危急,杭州也面临严峻的形势了。
  王之仁已有京营三大营,又来朱成功八千行营,再来郑芝龙的五千福建精锐,这若再加上浙东的营兵,他们的实力已经不弱于浙西清军。
  他们守杭州都有些吃力,若是主力北上,那杭州随时可能被打。
  珠玛喇虽然也关心江宁安危,但他认为杭州更不容有失。
  如今江南糜烂,浙西已经算是难得,若是浙西再糜烂,那整个江南就彻底的不能守了。
  尤其是杭州,顶在最前线,更不容有失。
  珠玛喇这个兵部侍郎原先可是实打实在兵部任事的,而不是加衔,他对大局有自己的理解。
  而且他认为当初朝廷决定派一万八旗南下,分驻江宁、杭州、松江、苏州四城,目的就是要守住几个关键的要镇,建立支撑点。
  现在若是八旗都回援江宁,那与当初的计划是背道而驰的。
  “江宁要救,但杭州更得守。”
  珠玛喇明确的表明他的态度,“杭州是浙西的支撑,更是对抗南明的据点。”
  郑继武有些意外。
  “可是江宁现在危急,甚至苏州都随时可能失守?置之不理?侍郎有没想过,若是江宁失守的后果?杭州是浙西的支撑点固然没错,但江宁可是整个江南的支撑点啊。”
  “江宁有失,则杭州又岂能独存?”
  李遇春更是直接拍起了桌子。
  江宁城丢不丢说实在他不是特别在意,他所在意的是严我公严经略的安危,严经略那可是他的贵人,更是他最稳固的靠山,他可不希望严公有半点闪失。
  所以江宁可以丢,但严经略必须救。
  “珠玛喇,你究竟是何居心?你眼里还有没有上官?严公那是朝廷大学士,是加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衔的江南五省经略,如今江宁驻防八旗全军覆没,镇江失守,江宁也仅剩下了半座城池,严公还在苦苦的等着我们的救援,你却要见死不救?”
  “说,你安的什么居心?”
  李遇春因为在浙江的亮眼表现,尤其是之前收复余杭富阳等地,又攻入绍兴的大功,朝廷特意给他这个浙江总督加了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从一品的总督大员,还特封为三等侯爵。
  相比起珠玛喇这个兵部侍郎、杭州梅勒章京来,李遇春官职品级爵位都远超珠玛喇,甚至李遇春还特旨入了汉军正白旗,也是能在给皇帝写奏章时自称奴才的人了。
  珠玛喇南下其实也不久,之前在江宁因无钱粮迟迟不得南下,后来又遇康咯喇被伏击包围,好不容易解了围,但仍是运河堵塞,钱粮不继,只得走走停停,一路好不容易进了浙西,这才得到补给,一路抵达杭州。
  
  到了杭州后,他开始忙着在杭州城里修满城,调集钱粮储存物资,休整兵马等,还没来的及过多干涉浙江的地方事务,这段时间浙东的明军也没来骚扰,所以相安无事,他跟李遇春等这些总督提督巡抚们,也没太多交集。
  “我是就是论事,江宁得救,但也不能顾此失彼!”珠玛喇反驳。
  李遇春手一甩,“我不管你那些有的没的,我只知道严公现在仍然还是江南五省经略,既然严经略下令浙兵北上救援江宁,那就得听令而行。”
  “郑提督、朱总兵,本部打算亲自调集浙兵北上增援。”
  郑继武大声应令,“下官这就发令调兵,浙江绿营即刻汇集杭州,随总督大人北上救援江宁。”
  巡抚潘映娄也表示自己愿意带抚标北上。
  珠玛喇看着这几人,眉头紧皱着。
  “你们把兵都带走,浙江怎么办?”
  “浙江不是还有你珠玛喇侍郎吗?你不走,就留下来好了。”
  珠玛喇也恼了,“我就两千五满兵,如何守的住浙西三府,就算一座杭州城,也未必守的住。”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想怎么样?”李遇春恼怒道,“难道我们都留下来,才满你意?”
  珠玛喇见这几人如此态度,也只能暗暗记在心里。
  “要出兵救援江宁也行,但也不能就不顾杭州。况且,仓促间出兵,粮草也难以供应太多兵马。”他提出建议,“应择一支精锐北上增援,兵贵精而不在多,这样也能减少粮草供应的困难。”
  “杭州到江宁,沿运河而行,得八百里,如今运河冰封,无法航运,若以骑兵奔驰救援,日行二百里,最快四天能到。但若是带上步军,则步军日行百里,得八天。”
  郑继武眯起眼睛,“这样说的话,我建议珠侍郎带两千五杭州驻防八旗,骑马先赶去江宁,我和李总督率步军随后赶来,由潘巡抚和朱布政使留守杭州。”
  珠玛喇摊开一副地图。
  “不如这样,我率两千杭州八旗,郑提督也抽调浙江绿营中的骑兵,我们骑马先行,不经嘉兴苏州,而是走太湖西侧,从杭州经德清、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