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帝城城套城、城压城、城连城,还有城中城、城外城,是一座防御性能极强的军事堡垒要塞。
  可以说是川东门户。
  在后世,因三峡水库蓄水,白帝城成了长江中的一座孤岛。
  而此时,这座白帝城依然傲立长江边上,旁边的瞿塘峡,也有一座水寨,里面是新建的三峡水师。
  做为曾经的国子监祭酒,文安之本只是一介文人宗师,如今却因战乱奔走在这乱世,抚治军民,兼理粮饷,从郧阳都监到偏沅巡抚,再到如今的五省经略。
  充分的说明他的表现,得到了东南皇帝陛下的充分肯定。
  为了全局考虑,朱以海现在重新划分战区。
  以苏浙为一个战区,福建台湾两广为一个战区,江西安徽为一个战区,湖广河南为一个战区,陕甘云贵川为一个战区,共五大战区。
  各任命督师、经略坐镇。
  朱大典督师湖广河南,文安之经略川陕云贵甘,黄道周督师江西安徽,何腾蛟督师福建台湾两广。朱以海亲自负责浙直。
  张国维召还朝中入阁辅政,郑芝龙入朝。
  文安之在郧阳、偏沅的表现都极不错,虽是文人,但总能坐镇前线,治理粮饷也很了得,他本身又是夷陵人,所以朱以海便授这位经略五省,坐镇白帝城。
  他入川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巴蜀的各路明军重新整编,理清秩序,加强对张献忠的攻势。
  巡按张岱,提督左良玉都亲来拜见。
  连总督王应熊、巡抚马乾等也都赶来。
  王命旗牌请出,捧着尚方宝剑的文安之出来,身穿皇帝钦赐坐蟒,威严毕现。
  皇帝旨意颁下,文武跪接。
  提督秦良玉加总统陕甘五省兵马衔,赐王命旗牌、尚方剑,兼御营川陕行营提督。
  陕甘五省划为一个战区,以文安之为经略,下面五个总督、七个巡抚,(偏沅巡抚、郧阳巡抚,同时接受陕甘五省经略和湖广河南督师的调遣),七个巡按、外加七个提督,(秦良玉为五省总统兼四川提督兼御营陕甘行营提督)。
  另外五省又设分巡兼兵备道二十六,其中陕西五道,甘肃八道,四川六道,云南四道,贵州三道,皆分巡兼兵备道。
  因为此五省现在局势还比较动荡,所以暂时还没有实行总督兼巡抚制,甚至每省都设了一个总督。
  “圣人定制,总督标营五营,两千五战兵,九百辅兵。巡抚标营三营,一千五战兵,五百四辅兵。
  总统标营十营,提督标营五营,巡按标营两营,分巡标营一营。
  另每省设镇守营兵两镇,每镇十营,两协四标八营加总兵标营两营。”
  “御营陕甘行营共八千战兵十六营,步兵四千,马军两千,水师两千。”
  这就是皇帝朱以海给陕甘战区五省的军队编制,分为标营和镇营。
  经略、总统、总督、巡抚、巡按、提督、分巡、总兵各有标营,属于直属部队。
  每省还有两镇营兵各五千,加上御营行营八千。
  给的兵额编制还是很多的。
  五省各两个镇营,加起来就是五万了,总督三千四,有五个,
  巡抚两千零四十,有七个,总统六千八,一个,提督三千四,七个,巡按一千三百六,七个,分巡六百八,有二十六个。
  标营加一起有一百一十九个营,镇营有一百个,总共是给了二百一十九个营的编制,一营五百战兵,加一百八辅兵。
  则五省总计战兵十万九千五,辅兵三万九千四百二。
  外加御营十六个营,八千战兵,两千八百八辅兵,共一万零八百八。
  五省总共十五万九千八战辅兵员,每省平均三万二不到。
  这个数量其实还是比较多的,但毕竟现在是战时,而且各地军头、义军众多,朱以海也得妥善安置,尽量把他们整编好,也是迫在眉捷的事情。
  有过湖广五忠的失败先例后,现在朱以海对地方军队的整编,力度更大。
  好在他如今在东边威势正高。
  文安之和秦良玉一文一武,负责全面整编,整编以四川和关中汉中的兵马为主,包括郧阳地区的忠贞营部份。
  蜀国公、太保兼太子太保,五省总统兼四川提督秦良玉主动表示,五省确实需要全盘谋划,重新整编,以使的可以统一指挥调度,而不是各自为战。
  文安之则表示,他会和各省总督、巡抚、巡按、布政使、按察使、分巡等把赋税整改搞起来,以保证五省军队的粮饷供给。
  皇帝旨意,五省军队的士兵,辅兵每月一两五,战兵三等兵二两一,二等兵二两四,一等兵二两七,每兵每月再加三斗粮,如御营一样平时发半饷,年节时再补发一些。
  比御营的粮饷要低不少,但也没有人意见。
  哪怕三等战兵二两一,一天也有七分银了,外加一个月有三斗粮,这仍然远远高于原来朝廷的月饷,更别说如今早就许久没正规发过饷了。
  “御营十六个营头,八千战兵,理应从各军中抽调精锐将士组建,必须得把御营这旗号先立起来,得是最能打的!”
  花白头发的秦良玉仍是一身甲胄在身,高大的她声音铿锵有力。
  皇帝要在陕甘建一个御营行营,但并没如湖广行营一样调派人马,而是要让地方抽调兵马组建。
  这支御营将由秦良玉任提督指挥,南京那边会派一些军官过来而已。
  从陕甘各军中抽调八千精锐组建行营,诸将也都点头支持,这是皇帝旨意,虽大家有些不太舍得,但也不好反对。
  紧接着文安之又拿出一道旨意,是对五省的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副将等各主要官职的任命。
  基本上都还是启用现在的官员们。
  不过仍是以陕西和四川为主,实际上云南、甘肃两省,也只是任命了总督、巡抚、提督,其余的官职暂没任命,原由也简单,云南现在正发生土司大叛乱,甘肃则如今在清军控制下。
  贵州那边也有土司做乱。
  所以如今主要还是四川和陕西这两省的官员任命和军队整编。
  贺珍、武大定、曾英、王祥、杨展等大将基本上都授予提督,其它主要将领也各授总兵或副将等职。
  正式授予新职后,就要按职整军。
  一省有一个提督,两镇总兵,加上数名副将,另外各标兵部队,也还有总兵、副将等,以前是尽管招兵买马,数量不限,但现在起,得重新整编。
  该带多少营,有多少兵,都有严格规定,按额招兵,按额给饷。
  标营、镇营分为两大体系,战兵、辅兵区分,裁撤老弱残疾,多余的改为乡团。
  总之就是得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五省指挥体系。
  文安之经略五省,秦良玉总统十万大军,七位提督各统领本省镇营,总督、巡抚、分巡、巡按等的直属标营,不受提督直接指挥,但要受总督、巡抚节制,并听从经略调遣。
  不仅如此,诸将驻地、兵额、粮饷,全都要正规化。
  朝廷派一位户部郎中来任督饷郎中,总管粮台。
  地方上各省调专门的参政,府派通判专职协调粮饷。
  经略总督巡抚分巡都兼理粮饷。
  粮饷最后入粮台具体负责管理和发放。
  武将军官都无要插手粮饷,武将们的任务就是训练兵马,统兵作战,其它不管。
  更禁止劫掠地方,私自征派粮饷等。
  “报!”
  “西贼张献忠遣使来见,说愿上表归附!”


第374章 封疆之臣死封疆
  “张贼绝不可信,经略切勿上当!”
  四川巡抚马乾听说张献忠派人请降,立马起身劝谏,这位昆明人举人出身,却跟张献忠早有过数次对决。
  崇祯六年,张献忠入川,马乾时为广安知州,夔州告急,四川巡抚令知兵的马乾代理夔州府事务,张献忠带兵围攻奉节三十余日,但在马乾身先士卒的带领坚守下,奉节坚守未失。
  后督师杨嗣昌派兵解围,马乾也因此功升川东兵备佥事,驻守达州。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再入四川,围攻成都,成都失守,巡抚龙文光战死,时任副都御史的马乾因此代理四川巡抚。
  弘光朝,王应熊起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楚郧贵广悉听节制,专剿张献忠,赐尚方宝剑。王应熊是川人,他一接到督师圣旨,便立即弹劾马乾淫掠不法。南京下令夺职逮捕讯问,因道路梗塞,旨意未能到达,马乾仍行事如故。
  马乾虽与王应熊督抚不和,但是此人虽是文官却有勇气,尤其对朝廷很忠心,清廷、张献忠等都招抚过他,但他都只回答一句话,封疆之臣,当死封疆,此我毕命之日。
  面对张献忠威震蜀中,左右劝说他退守云贵,他只说了一句话,遇敌而死,吾之分也。
  也正因此,马乾极得川中猛将曾英的赞赏支持。
  曾英人称曾公子,福建莆田人,打小随父亲到成都做官,在此安家,为人倜傥有武才,喜欢救人之急。
  十七年张献忠三入蜀中,曾英请求四川巡抚陈士奇拔兵千人给他抵抗,陈士奇不肯,把全川之兵交给总兵赵光远,赵光远兵败远走汉中,曾英再请兵,陈士奇仍不肯,最后只授他一个守备之职,而无一兵。
  曾英散尽家财,买牛酒招募兵勇数百,教习数日,便往巫山伏击张献忠,靠着部将李定、余冲、胡鸣凤等勇猛,士卒效死,在巫山坚守了四个多月,最后援兵不至,才不得已退往忠州。
  张献忠追击至忠州,曾英督水师逆战,焚毁西营舟船百余,斩首千计。
  陈士奇封曾英参将,与刘鳞长守涪州,张献忠趁机占据忠州。
  曾英寡不敌众,为张献忠所败,退守望江关,张献忠亲自追击,斩伤曾英脸颊,但曾英仍悍不可当,手刃张献忠侍卫数人,脱围而出。
  曾英走江津、綦江、南川,张献忠遂破涪州、重庆,长驱成都。
  成都人都说,若曾公子在此,必不至此。
  张献忠到处追捕曾英,可蜀人都帮他突围藏匿,众多士绅商贾都集资助他招募士兵,短时间内再得万人,曾英负伤出战,败张献忠于奉节鱼腹浦,迫降张献忠部将殷承祚于顺庆。
  陈士奇、龙文光死后,曾英率部听从马乾军令,在之前的重庆会战中,曾英更是为全军先锋,大败张献忠部将刘廷举,先登入城。
  曾英与马乾关系极好。
  正如王应熊麾下有王祥,樊一蘅麾下有甘良臣一样,这些督抚都有各自拉拢的能战武将,王祥甚至本来就是王应熊的仆人出身。
  不过有一点,就是此时不管是马乾还是王应熊,又或樊一蘅,又或秦良玉等,都还是忠于大明朝廷的。
  而且这些人都跟张献忠久打交道,有些人甚至跟马乾一样,张献忠入川三次,他们就打了三次,早就结下宿怨。
  一听张献忠要请降,马上认为是诈降,极力劝阻文安之不要轻信。
  文安之倒是不急不慌。
  皇帝早有招抚张献忠之意,当然,真招抚还是假招抚,这个皇帝也早就给文安之写过亲笔书信。
  信中皇帝对云贵川陕甘的局势,对张献忠、贺珍这些人,都做过点评。
  皇帝希望招抚张献忠,但也知道张献忠此人不可轻信,不过为了能够全力对付清廷,皇帝仍然愿意先示好招抚张献忠,就算张献忠不会真降也不要紧,因为朝廷也未必是真抚,不过都是为了能够腾出手来,避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