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起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欧洲各国骑兵还装备着四分之三甲,朱以海的金吾胸甲重骑兵,其实装备简陋的多,胸甲的成本和制造效率也远比绵甲、布面甲、铁札甲既便宜又快捷。
金吾镇中高大的骑兵,穿上锃亮的胸罩,确实非常威武,尤其是配合大红色的骑兵戎服后。
另一支重骑兵叫火枪骑兵,他们因为披棉甲执火枪而得名,因为配备的棉甲基本上跟八旗差不多,所以划入重骑兵之列。
还有一支重骑兵叫龙骑兵,这其实是一支骑马重步兵,跟鞑子里的许多八旗兵战法一致,骑马机动,下马步战,他们披厚甲,步下野战能力很强,擅长机动奔袭,迂回包抄,追击、阻击拦截等,反正跟后世摩托化步兵是异曲同工。
而轻骑兵里有骠骑兵,骠骑兵基本上没有披甲,或者装备轻便的皮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侦察搜索和掩护部队侧翼,没有完全胜利的把握时绝不进行正面冲锋,他们主要装备就是马刀,来去如风,是跑马的汉子,绝不下马战斗。
他们的主要战术就是像蒙古轻骑兵那样,利用快马弯刀的速度优势,寻找敌人破绽,予以突破。
当然还有一种轻骑兵,是轻龙骑兵,也就是骑马的轻步兵,相比起龙骑兵,他们是骡马化轻步兵,步兵结合战马带来机动优势,快速穿插迂回包抄等,但野战能力肯定不如重龙骑兵。
还有一支轻骑兵,名为猎骑兵,这其实就是无甲火枪骑兵,以火枪为主要武器,装备简单,补充方便。
把金吾镇划分出这么多支骑兵,其实也是现阶段战马、铠甲等装备不足,以及优秀骑兵训练不足的原因导致的,只能加以细分,以突显各自优势。
比如铠甲主要装备给重骑兵。
骑兵数量少,但也不能留在皇帝身边只充当仪仗队,越富贵越得发挥创造价值。
此时,金吾骑兵中的胸甲骑兵冲在最前,他们胸背披着两片抛光锃亮的铁甲,头上的铁盔还有根高高的盔枪,上面有一面小红旗。
他们也没装备传统的长矛、铁锤骨朵等,而是以火枪为主,两支燧发骑枪,还有一支三眼铳。
燧发骑枪较短,且相比鸟枪这种火绳枪,能防风等,方便快捷,但也有死火等问题,不过对胸甲骑兵来说,要的是能在马上冲锋射击,冲到近前,啪啪射击,打完就回转,然后重新装填,再冲锋射击。
虽然披着耀眼胸甲,但不会轻易的去冲入敌阵,更不会去撞步兵阵,朱以海可舍不得如此浪费。
三眼枪既是火器,同时也能在关键时候充当狼牙棒似的钝武器使用,抡起来砸就是,装上火药点火后还能近距离射击三次,既落后却又很猛。
紧随其后的是火枪骑兵,他们身披绵甲,既配火枪又有骑枪,这才算是一支传统的重骑兵,可以冲锋破阵,杀入敌群。
当然,朱以海也是严禁骑兵随意冲阵的,更禁止他们去冲步兵,骑兵得配合步兵使用,不能浪费。
现在胸甲骑兵冲在前面,火枪骑兵紧随其后,然后是重龙骑兵。
骠骑兵、猎骑兵和弓骑兵、轻龙骑兵则开始两侧迂回包抄了。
第381章 黄金后裔
郑继武挑飞击杀珠玛喇后,他的家丁跳下马,一刀割下了珠玛喇的脑袋带走,然后上马随郑继武继续冲向珠玛喇的军帐。
那里立着珠玛喇的军旗。
斩将,
夺旗。
这队精骑所过之处,无人可挡,向来称精锐能战的鞑子,今天却挡不住他们的雷霆一击。
旗被砍倒,
一名家丁夺旗。
“珠玛喇首级在此!”
无数家丁齐声高呼。
“降者免死!”
郑继武马不停蹄,带着这一队铁甲重骑在营中横冲直撞,手下家丁一个高举着珠玛喇首级,一个高举着珠玛喇的将旗。
郑继武带来三千浙江骑兵,这支骑兵很混杂,既有全身棉甲配弓箭骑枪骨朵又有火枪马刀的提标精锐重骑,连马都有马甲。
也有穿棉甲配弓箭长矛的铁骑营,还有无甲的轻骑兵,以及骑马骑骡的披甲步兵和无甲步兵,他们统称之为浙军骑兵。
这样一支混合的三千人部队,若是正面跟珠玛喇两千八旗打,肯定打不过。
珠玛喇的这两千人里,其实也不全是骑兵,大约是五百马甲重骑,五百轻骑,还有一千披甲骑马步兵。
五百马甲是满骑,五百轻骑是蒙古兵,一千骑马步甲则多是满兵。
可不论马甲还是步甲,又或重骑轻骑,这些人的装备其实都很好,披甲率百分之百,人皆有甲,以棉甲、布面甲为主,骑兵以弓箭骑枪为主,步兵则拥有许多火枪盾牌等。
这是一支久经战阵的精锐,从杭州到此,就算连续半个月被袭扰,但仍一路穿越了几百里明军占领区,始终没被重创。
可惜他们终究还是没有挺过去,毕竟也料不到超勇公郑继武居然会是明军一伙的。
到处都是喊杀声。
清军此时无论马甲步甲,都只能下马步战,唯一还算好的就是这两千清军基本上并没有吃到加料的饭菜,没跟珠玛喇他们军官一样出现一泻千里的突发情况。
但因为郑继武他们昨夜还是友军,一大早突然就杀进来,事发突然,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清军大多数连甲都来不及披。
特别是郑继武一开始进来时可还没动手,一路就进了营中心,直接就先干掉了珠玛喇砍掉了将旗,这越发打击士气。
因为只是临时宿营,根本没有立营栅,昨夜郑军立帐在外,满兵立帐在内,郑军是围着满军立帐篷,说是护卫满营,实际上早没安好心,现在一动手,真是毫无反抗机会。
一个接一个清军被撞飞、砍倒,践踏。
鞑子兵们绝望而狂怒。
他们还从没遇到过这种事,吃过这种亏,但狂怒也只是无能的发泄,更不能改变半点事实,尤其是当金吾骑兵杀到后,大局已定。
胸甲骑兵和火枪骑兵冲入营中,砰砰砰的一阵乱射,重龙骑兵则直接冲到营内,才下马列阵,端着火枪三段射交替前进。
这几乎就是一场屠杀。
九千明军对两千鞑子的屠杀。
毫无怜悯。
火枪、马刀、骑枪,无情的收割着。
凶悍的鞑子们就算拼命反抗,也无济于事,他们被冲散、切割,包围,根本无法有效的抵抗,更别说突围。
战斗持续到了午间。
两千清军被彻底击败,到处都是尸体,血流满地,尸横遍野。
殷红的热血把雪地都给融化了,到处泥泞污浊不堪。
明军开始打扫战场。
轻骑兵在外围搜捕漏网之鱼。
两千清军,最终还有八百来个活下来的。
被击毙了一千二,五停折了三停。
剩下的八百清军中,蒙古人倒占了大多数,这些人多数负伤,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特别是其中的蒙古人,很多打到后面,见大势已去,明军又在劝降,于是干脆就扔了武器投降了。
蒙古人曾是明朝最主要的敌人,开国初的太祖成祖远征漠北,追亡逐北,但蒙古人后来也在木土堡之变中,生擒了大明皇帝,歼灭了明军几十万主力,甚至杀到北京城下。
可惜到明末时,蒙古人也内斗不止,在林丹汗兵败远走青海死于天花后,蒙古彻底的没了脊梁骨,沦为了清军的附庸。
当然,就算到此时,其实明军中也一直还有不少蒙古兵的。
所以蒙古人其实对投降没啥心理障碍什么的,打不过就加入,谁强就认谁为尊,不丢人。
他们向来如此。
一位蒙古佐领更是对郑继武和张名斌自称是林丹汗的堂弟,称自己是蒙古第三十四任大汗的孙子。
郑继武瞧了瞧这个小眼睛大饼脸的蒙古佐领,长的倒是非常壮实,而且他不是留的金钱鼠尾,而是头顶中间开剃,两边留发结辫,仍保留着传统蒙古发式。
那人见他不信,还在那发誓赌咒,说自己叫孛儿只斤哲敖,正统的蒙古黄金家族子孙,他曾随林丹汗多次与满人交战,兵败后移往青海,林丹汗死后又随其子迁回河套,十二年前,多尔衮等第三次远征察哈尔,包围了他们,他们被迫投降归附。
这位黄金家族的后人,在鞑子那边混了十年,才是个佐领,郑继武不信。但他说自己因为得罪多尔衮,被多次贬职,才使的如今屈居佐领之职。
还说自己也非常痛恨建虏,愿意归附大明,为大明皇帝陛下征讨女真人。
张名斌在一边不屑道,“林丹汗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多劫入侵大明,劫掠我汉家子民,一样是个鞑虏!”
哲敖有些尴尬,林丹汗做为末代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一直想要重新统一蒙古诸部,十三岁即位,但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他只能支配河套的察哈尔部,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而已。
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
林丹汗继位后,实力与威望不断上升,与屡屡入侵大明,后金的努尔哈赤又一直挖蒙古墙角,与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联姻,这激怒林丹汗,双方交恶。
明朝则趁金联西虏蒙古以制东虏后金,以夷制夷,林丹汗贪图赏银,也早不满后金,于是明蒙结盟,蒙金交战,只是对后金战事并不顺,而且很快后金就策反蒙古的科尔沁等部反林丹汗。
林丹汗不得不调头对付内乱,虽然林丹汗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镇压了右翼诸部,但这却反而导致诸部彻底倒向后金,北引来了皇太极的征讨。
林丹汗内忧外患,偏偏还作死的又再次入侵大明,理由是崇祯即位后停止对蒙古市赏。
交恶大明,又不断引的蒙古诸部不满,这让后金有机可乘,再次大举进攻林丹汗,最终将其大败,迫其无奈远走青海,最终三十来岁时得天花死在异乡。
在张名斌眼里,林丹汗算是有志君主,但志大才疏,瞎折腾亡了国。
特别是他都流亡青海了,还一年内五次劫掠明边,这种作死,谁也救不了他。
哲敖既然是跟着林丹汗一路征战的成吉思汗后裔,还是林丹汗的堂弟,那他肯定了没少参与对明朝的劫掠袭扰,他只好强调自己跟满虏有不共戴天之仇等等,还说自己妻子都被多铎给抢走了。
“我只听说过多铎抢了大汉奸范文程的妻子,没想到蒙古人的妻子也抢?”
“那些鞑子最无耻了,他们最喜欢抢人妻女,皇太极以前就强逼了林丹汗的妻妾们入宫,我们许多蒙古贵族的妻子都被满州鞑子王公抢走了。”
哲敖自己就是个鞑子,却偏偏也要喊满州人鞑子,这点倒是让张名斌和郑继武挺满意的。
“你的汉话倒是说的不错!”
“我以前有汉人老师,教我读过几年汉书,以前我还去北京进贡过几次。”哲敖有些得意道。
“姑且相信你是林丹汗的堂弟吧,不过你现在也不过是个新降的佐领而已。”
哲敖赶紧道,“我虽仅是佐领,但这里的蒙古人都听我的,我愿带他们为大明皇帝陛下征战,誓死效忠!”
“哦,是吗?”张名斌笑了笑,指着俘虏中的那些满州兵,“这些建虏虽被俘虏,但大部份仍然不肯投降,你就带蒙古兵把他们全砍了,要求每个蒙古人都得出手,行吗?”
哲敖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