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都麻了。”
赵贵笑着停下,走到茶树边坐下。
“是啊,我这都抽好几回筋了,这茶叶好喝可是难采啊,咱们这大男人拿绣花针,采一上午,也没采多少。”
他们采的是天台山的高山云雾茶,采的都是最嫩的芽尖,明前和雨前茶采的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一斤炒好的茶,最顶尖的明前茶,需要大约九万个芽头,而就算是一芽二叶的雨前茶,也至少是五万个芽头以上。
连续摘上九万个芽头,才能炒成一斤茶叶,这绝对是个体力活。
赵福赵贵他们都采的手抽筋,其实以他们如今的职位和收入,就算不采茶也是可以的,但都是从中原南下的,是经历过饥荒的,他们都很吃苦,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好不容易一家人在台州天台县安家,就不愿意停下来。
冬去春来,他们忙着重建家园,开垦荒地,合作维修沟渠,年前就开始在犁田,好让土里的虫卵冻死,年后开春,又开始再翻田,缺少耕牛,大家用人背犁,甚至直接拿锄头挖的。
没有一天休息。
就算是雨天,也会编筐织席。
他们这群北人,也开始学习这里本地人,如何种桑树养蚕,如何种麻种桑,甚至还要忙着打理茶园,清明前带着春寒就开始采摘第一批茶叶。
赵福在地头烧起一堆火,烘烤潮湿的衣服,然后架起一口锅,做起简易的山上午餐。
烧水,煮一锅红薯稀饭,放入一点腊肉、咸鱼,再加上一点春笋,等煮的差不多,再把从山上扯的蕨菜、野葱扔进去,就是一顿难得的美味。
这时赵福的几个女婿提着一串小杂鱼上来,都是山间溪里的小鱼,他们几个都是本地人,摸鱼捉虾倒是有一手,取个水的功夫,弄来有一斤多的鱼,赵福大女婿甚至捉来一条菜花蛇,这条蛇也不知道怎么倒霉遇到了他,被一把捉了被砍了脑袋剥了皮。
“今天有口福了,赶紧烤鱼。”
去皮后的蛇肉被老赵扔进粥里一起煮。
“快来休息下,准备吃饭了。”老赵对着还在忙碌着采茶的女人孩子们喊道。
孩子们欢呼着跑来,女人们则回应说再采一会饭好后便来。
“今年的茶叶不错。”
赵贵看着自己辛苦采的茶芽头。
老赵笑道,“今年茶业行市也不错呢,收购价格挺高。”
天台的云雾茶不算什么有名的茶叶,就算在浙江这边,杭州的西湖龙井,安吉的白茶,绍兴的平水茶,舟山的普陀佛茶,湖州顾渚紫笋,婺州东白茶、睦州鸠坑茶等。
绍兴的平水镇早在唐代时就是有名的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如今更是成为大明重要的茶业中心。
天台等地的大量茶叶被运往平水进行加工,如今平水有皇家经营的大茶厂,皇家茶厂采用新的珠茶制法,制成的茶叶揉成一团,外形成颗粒状,细圆紧结,宛如珍珠。
这种平水珠茶跟铁观音外形差不多,铁观音是福建那边出来的名茶,属于青茶,而平水珠茶是炒青绿茶。
一锅平水珠茶炒制,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炒上十个小时。
而把传统的绿茶,制成这种新式珠茶的原因也很简单,最主要还是为了出口贸易,一直以来,出口茶叶主要是以福建武夷茶和安徽祁门茶这两种茶为主,主要是红茶。
而青茶铁观音也是深受外商欢迎,朱以海举旗后,一边练兵北伐,一边也开海贸易,浙江有挺丰富的茶资源,当然不会错过,他以内帑在宁波港建立了外贸的茶行,在绍兴平水又建立了茶庄,收茶制茶销茶一条龙。
这种平水珠茶,被称为绿色珍珠,挺受欢迎。
尤其是小日本子,他们很喜欢平水珠茶,茶行出口,每担价格二十四两,虽说这是茶行出口价,里面还包含了报关的税费等,而原产地的茶农们手里的茶叶价格则要低的多,还要经过收茶、制茶、运送港口等多道手费,但平水珠茶的兴起,确实也带动了绍兴周边各大山的茶叶,收购价格也涨了不少。
大明的茶叶一般来说分为三大类,福建安徽茶商们世代经营的出海茶叶贸易,主营武夷红茶、祁门红茶,其二就是以陕西四川茶商,他们主要是做边茶贸易的,搞茶马交易,行销康藏为主。
而过去浙江、湖广商人,甚至是山西茶商,则主要是经营内地茶叶贸易,其中山西茶商实力最厚,他们不仅经营内地茶叶销售,还会把茶叶销到蒙古、西域甚至是俄国。
基本上,福建茶商主要把红茶卖到澳门,买家以荷兰人为主。而山西茶商,把茶叶陆路输往俄国。
在明末时,东南出海的茶叶,其实大多被郑氏所垄断,甚至不止是茶叶,几乎所有中国出海商货,大多都被郑家垄断,由他们充当二道贩子,转卖给荷兰人等。
朱以海在浙江开港,重新开通跟日本、朝鲜、琉球等的贸易,甚至直接跟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贸易,这本身也是打破郑家垄断的,因朱以海军事上实力的增强,大明天子的威望日增,郑氏也只能眼看着皇帝虎口分食。
在杭州未拿下前,浙江的茶叶,便大部份集中到绍兴平水镇,然后再经宁波出港,如今甚至安徽茶叶也经新安江至钱塘湾,浙西茶叶同样下宁波。
平水和宁波,现在成了东南迅速窜起的茶叶集散中心和出口港,抢夺了近一半原来的外销茶份额,红茶出口一担二十六两,绿茶一担二十四两,这里面的利润很高。
朱以海通过自己的茶行,茶庄,不仅扶持起了战乱中的茶行业,也获取了很高的利润,而朝廷通过关税、茶税的征收,也获得了丰厚的茶税。
晚明,茶税几乎名存实亡,隆庆时一年折银不过一万多两。
到了崇祯年间,茶税更是几近于无,甚至有说最少一年,浙江省茶税就收了六两,而边茶重地云南,也只十七两。
虽然这个传闻也不知道是否准确,但在崩溃的明末,茶税确实已经名存实亡。
明初规定,茶农出售茶叶,依例三十抽一,商人买茶,则具数付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后来行钞引法,改纳钞给引。再后来又茶课折银,茶商直接纳银。
不管是何情况,明末茶税已经名存实亡是事实。
朱以海起兵后,对茶叶和盐一样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跟盐差不多的制度,取消了贡茶官茶,皆改为商茶,也就是自由茶市场。
不限茶商身份等,但是茶农和茶商都要交茶税,随便你们怎么种怎么买卖,但种植就要交税,买卖就得纳税。
所有茶农种茶都得在官府登记在册,然后每年纳税,商人买茶跟买盐一样,每茶先交引钱,引钱其实就是包税的茶价,也是一种完税凭证,茶商贩茶须得有引才行,否则就是贩卖走私。
这样官府不需要大包大揽,不用让茶农把茶叶都卖给官府,再由官府运输储存等,便于茶叶的加工、销售等。
唐代时的茶叶一年能达到近百万贯,到宋代一年更是几百万贯。
到明代时,茶税比较复杂,因为有贡茶官茶,官茶里比如茶马互市等,茶叶换马,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国策,关系到战马等重要物资。
但如今朱以海把茶跟盐一样改,税率也有所调整。
茶农种植茶叶,最后按销售二十税一,茶商贩卖茶叶,十税一。
而外贸出海的茶叶,在港口另有茶税,一般是加税百分之五。相比起清朝时茶叶出口关税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导致清朝茶叶在海外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朱以海的这个税率相对低些,这也使的现在宁波茶行的生意很好,特别是日商都在抢购。
茶叶行情好,官府又打通了中间环节,这对于茶农们来说,当然是好事。
“今年行情这么好,我想着贩点茶叶。”老赵直言,“咱们大老爷们,真不适合跟女人一样在山上采茶,一天也采不了多少,可咱们识字懂事,也有过做买卖的经验,何况如今还有点官面门路,这要是收茶贩卖,绝对不错。”
赵贵听了也有些心动,实际上他跟老赵现在都是在休假期间,去年他们一直在南通码头忙碌,年后又到了南京,直到南京收复后,他们也才得了些空闲,粮台也开始给大家分批轮休。
假期时间不长,他回到家人安置的天台,与家人团聚,也忙着春耕。
他其实这几天也在想着是否收点茶,他以前虽没贩过茶,但做过药材生意,对收购贩卖这些事也还是通的。
今年茶市好,价格不错,但茶农们其实辛苦采摘粗加工等,收益也是有限的,但如果是贩卖茶叶,里面利可不少。
不过这得需要时间还得本钱。
他现在毕竟是粮台的九品官,虽是芝麻小官,但也是官身,这休假也是有限的。
再者,他现在也没什么本钱,虽说也领了数月俸禄,但一家人重新安置等,也开销不小,他的孩子们又小,比不得老赵,这三女儿都嫁了御营士官。
老赵一边烤着鱼,一边道,“我是这样打算的,咱们可以到官府的户部银行贷款啊,咱们是官吏,我家女婿又是士官,这都是符合贷款条件的,特别是用做贩卖茶叶的话,还是低息呢。咱们贷笔款子,然后招几个伙计,到乡下收茶,卖给茶号。虽说辛苦点,但也能挣几个,比采茶肯定强不少。”
赵贵也知道堂兄说的贷款的事,现在各地府县都有户部银行开办的分号,甚至还有皇家银号的支行等,他们吸纳存款,同时办理汇兑等业务,同样也经营放贷生意,针对农民、商人等还提供一些小额贷款,特别是官吏军官这些,还有低息福利。
本来也是帮扶鼓励各地恢复。
第406章 兄弟
“就怕没时间。”赵贵直言。
身为官员,尤其还是御营粮台的官员,那也属于军中官员,不比一般地方官员,他们的时间较紧迫,尤其现在还是战乱时节。
“我看一时半会也打不了仗,咱们如今恢复了江南,这鞑子刚遭受重创,短时间里不可能再南下,我们一时半会也无力北伐吧,所以这安稳日子肯定得有一段。”
虽说重新在浙江安了家,但当初两手空空逃难,一无所有,想再建个家也不容易。
现在虽然低息分期买了点田,但仍然还是比较手头紧张的,什么东西都要置办,样样不便宜,家里现在连头牛都没有,休假回来天天帮着拉犁,都累掉半条命。
现在有点空,还得来采茶叶,手都摘抽筋了,但也就一点辛苦钱。
赵贵倒没那么乐观,他觉得如今形势,仗肯定还得打。
不过现在毕竟也还在假期,若能收点茶叶赚点,总比在这山上采茶强,他也并不在意官不官身,毕竟他这种从九品小芝麻官也没什么好摆架子的,大家都想办法能多弄点收入,好让一家子在乱世里能多攒点钱粮。
“我打听过,如今平水那边茶市火热,宁波港茶行销求更大,急需大量茶叶,对新茶需求更大,你看如今各地产茶地方,到处都是水客,还有许多挑担商们,都是忙不过来,咱们随便干干,也不会差到哪去。”
茶农们种茶,到季节采摘鲜叶,然后一般会进行最简单的粗制加工,小茶农一般就是自采自加工,而一些大的茶园主,则会在这季节雇佣短工帮忙采摘、杀青等。
而如烘焙、补火、筛分、拣选等精制加工,则由各地茶庄负责,甚至出口的茶叶,还会在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