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功当衔加一级的季从孝在一边很低调的偷乐,没敢再去争。
  好几位军官甚至直接提出分兵进剿,六千八百人的行营一起上,太瞧的起这些贼人,一营一路都足够扫荡周边了。
  瞧着这冲锋营吃香喝辣,领这么多赏赐,谁不眼红?
  凭什么冲锋营得这么多好处,这仗打这么轻松,换谁上也是这结果,谁比谁差?
  看着大家这么积极,尤其是底下的士兵們也都是摩拳擦掌的激昂样,张世鹏等也都是非常满意,这支兵的斗志已经成功点燃了!


第424章 封疆
  镇江。
  皇帝在瓜洲召见了原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丁魁楚、原福建总督郑芝龙、原浙直总督沈犹龙几位重臣。
  面对这三位封疆大吏,此时已经进驻御营镇江大营的皇帝朱以海也是心情很复杂,这三人在他起义之初,可以说也是给予了很大支持的,不管其它,就仅是开读诏书,上表拥贺这件事,就已经是有拥立之功了。
  郑芝龙和丁魁楚的拥立; 让福建两广三省大后方形势明朗,让朱以海可以在浙东安稳北上。
  而沈犹龙、王永祚、屠象美、吴易等在苏松的起义,更是功不可没。
  不过形势发展到如今,丁魁楚这位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就与时局有些格格不入了,丁魁楚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老家河南,仕途履历很丰富。
  崇祯四年就已经升任保定巡抚,一方大员,崇祯七年再升户部侍郎,九年升河北巡抚。此人善事权贵,爱搞小山头,同年因为清军入塞他未能抵御被论罪下狱,两年后疏通关系,向朝廷交了大笔银子助饷得以出狱,回老家居住。
  在老家期间,发生了同城的原贵州总兵刘超叛乱之事。
  刘超叛乱导致河南大乱,河南巡抚王汉也被杀死,朝廷调凤阳总督马士英去平乱,丁魁楚便赶紧去投马士英军中; 献诱降捕杀同乡刘超之计; 事成之后,马士英保举,丁魁楚起复为总督河南湖广加兵部尚书。
  弘光南京称帝后,马士英有拥立之功,贵不可及,丁魁楚因结交马士英,因此便被任命仍总督河南、湖广,兼巡抚承天、德安、襄阳,还未上任,逢两广总督沈犹龙入朝为侍郎,便改任两广总督,不久又加兵部尚书衔,此后又兼广东巡抚。
  朱以海之前也特意问过马士英,马士英也很坦白,说他跟丁魁楚关系很好,当初也正是因为私下关系好,当河南局势糜烂时,丁魁楚提出想转督两广; 他也是立马答应。
  他召沈犹龙入朝; 以丁魁楚代之,两人一个在朝,一个在外,相互支持。
  朱以海监国,得到丁魁楚拥立,很是感激。
  此后他南京即位,也还特给丁魁楚加了协理戎政衔,又以平定桂江王叛乱之功,特旨封伯爵。
  不过朱以海对于丁魁楚越来越不满,主要还是因为此人带甲五岭,并不太配合朝廷的新政,不论是罢废卫所,还是摊丁入亩,又或是官绅一体纳粮,还是说火耗归公,开征海关、厘金这些,这个家伙都很不配合。
  朱以海屡调岭南兵,结果他都以无兵无饷推脱,税赋新政,却又迟迟不得推行,做为大后方的两广,一年多了,也没上缴多少税赋钱粮上来。
  但另一方面,丁魁楚却利用自己的官爵,在岭南大搞一言堂,甚至借机到处开采矿山,经营贸易。
  他深为地方大员,不去推行新政,剔除弊端,却只想着捞钱。
  最让朱以海不能容忍的是,他再三下旨,废除三饷等原崇祯末的各种加征摊派,结果岭南还一直在征三饷。
  朱以海废除军户、匠户等,统归民籍,可丁魁楚却仍然向工匠们征收匠班银,匠人們本来已经没了匠籍,转为民籍后也是摊丁入亩一体纳税的,结果现在还要额外的再缴匠班银,许多岭南的工匠都被迫逃亡。
  而各地的矿山,丁魁楚更是到处都要插一手,打着朝廷名号征收矿税,其实就是强行入股。
  做为明朝四大工商城镇之一的佛山镇,冶铁业和铁制品业非常兴旺,天下闻名,丁魁楚硬是搞的乌烟瘴气。
  广西巡抚瞿式耜深得朱以海信任,也十分勤恳忠心,在广西大力推广新政,结果反而被丁魁忌猜忌,暗里阻挠,就怕瞿式耜会抢了他的位置。
  甚至内阁大学士何腾蛟奉旨下岭南督师闽粤后,他还与之矛盾重重。
  这人完全把两广当成他的私人王国了。
  面对如此情况,朱以海几次下旨敲打,可他根本就没当回事,这使的朱以海不得不特派锦衣卫秘使悄悄下岭南,先秘见督师何腾蛟、提督张名扬以及瞿式耜等,然后借议台湾事务之机,把丁魁楚请进督师衙门。
  天使出来宣读圣旨,直接召丁魁楚入朝。
  加封丁魁楚为归德侯爵,进协理大学士,命他立即入朝。
  这没给丁魁楚留下半点余地,虽然丁魁楚在两广拉拢了许多人马,甚至与广西土司关系也很好,他自己也用心打造了五千督标部队,但是此时却全都无用。
  皇帝出手,不留余地。
  当然,皇帝并没有要杀他,哪怕他做的许多事情,杀了都活该,可皇帝还是注重影响,反而是明升暗降的这种做法。
  他原是伯爵,现在封侯。
  原是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协理戎政尚书,加兵部尚书衔,可以说已经是封疆大臣之顶。
  朱以海现在加他一个协理大学士,这个职位很特别。
  大明内阁大学士皆加殿阁称,原是三殿两阁,中极殿、建极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朱以海改内阁大学士为一品,新增文昭阁大学士,形成三殿三阁。
  原本是没有协理大学士这么一个衔的,但如今朱以海在三殿三阁大学士下,增加了非常设无定额的协理大学士,实际上就是特意为丁魁楚这样的召还朝的封疆大吏准备的,这些人非正常升迁,这只是个虚衔。
  授了协理大学士,还得有特旨才能入阁帮办事务,没有特旨,其实就只是视从一品享受待遇而已。
  正常情况下,丁魁梧是不会愿意乖乖进京的,可事发突然,直接就被锦衣卫和何腾蛟、张名扬的经标、提标亲兵控制,根本不给他半点反抗余地。
  宣读完旨意,直接就把他的官印都拿走了。
  然后当天就秘密护送他北上入朝,一路就送到了南京。
  丁魁楚路上还试图抗议,以绝食来反抗,他认为皇帝是要杀他,甚至可能会‘暴毙’半路,不过好在路上锦衣卫等对他很客气,再三表明皇帝只是要召他入朝重用。
  “丁爱卿,你的妻妾儿孙,朕皆已派锦衣卫接入南京,并赐第安置了,另外,你的那些钱财产业也给处理了。”
  说着,朱以海递过去一个单子。
  丁魁楚自入京后,还是头一次被召见,一直心中忐忑。
  可等他接过那张单子只扫了一眼,就惊的面无人色,双手一抖,单子落地。
  那单子上罗列着一个个数字。
  排在最前面的第一项,便是黄金二十四万两,仅接着第二项,白银八十六万两,其余各式财物装了整整四十多船入京。
  丁魁楚汗如流下,跪地磕头。
  “臣死罪!”
  面对着皇帝的这张清单,丁魁楚一个字都不敢狡辩了。
  特别是他刚才还看到那清单后面有好多个签名,其中前面两个是岑溪县令钟鸣远,以及督标副将苏聘的名字。
  那两人,一个是他岳父,一个是他爱妾兄长,都是为他敛财并保管这些钱财的心腹。
  “你下岭南督抚不过两年,居然能攒下这么多金银钱财,真是让朕大吃一惊啊,丁爱卿这能力,可惜没用到正处。
  朱以海摇头叹道,“自朕浙东举旗以来,你虽称拥戴,但既无兵北上,又无饷供给,连旧额税赋都拖欠缴不上来,朕还真以为岭南灾害不断,却不料原来都是进了你的口袋。”
  “先前瞿式耜还曾出银五千助饷北伐,两广不少官将皆有捐献,倒是唯有你这个总督一两银子也没捐。”
  丁魁楚磕头不停,平时在岭南做威做福惯了,真是天高皇帝远,中原大乱,管不了他,现在被皇帝当面质问,却是已经吓的两股战战。
  “臣愿意尽献家财。”
  朱以海冷哼一声,“哼,家财,这些是你的家财吗?”
  丁魁楚只能趴的更低,“臣愿退赃!”
  “朕也知道我大明朝原先官员俸禄过低,就明面上那点俸禄确实太少了,但朕亦知各种陋规俗礼,一个总督一年收入银子可有一二十万两,就算要上下打点冰敬炭敬,加上公中往来,雇佣幕僚等,也仍还是能余个几万两的。”
  这种东西都是潜规则了。
  朱以海对这种也是没有马上一刀切,而是先提高了官俸禄,尤其是对于督抚知府知县这些主官,更是增加了相应的养廉银,以火耗归公的银两,划拔各级官员养廉、公使。
  先给了银子,然后才来提禁止贪污受贿。
  可丁魁楚不仅各种陋规照收,甚至一边还收了皇帝加的俸禄,拿了养廉银,一边却仍然大肆受贿贪污,甚至是变着法子的贪污银子,打着朝廷的名义征三饷,甚至是向岭南征派北伐的饷银,向官绅劝捐,结果银子弄到手,他倒是跟官吏们三七分成了。
  然后还截留税赋养标营等,结果这标营养了又不能打仗,都让他派去走私、开矿,甚至设卡收税去了。
  “朕听说丁爱卿早年间也是个好官,很注重名节的,从户部主事到郎中,然后大名道副使,你也曾兴利除弊,勤政爱民,体恤民苦,还赢得不错民声,得百姓交口称赞,当时大名风俗崇尚养狗马,你还教育百姓要以耕桑为本,移风易俗。
  想不到去了岭南,短短两年,却堕落如此!”
  “臣死罪,死罪,愿意退还全部赃银……”
  朱以海面无表情,余光却扫向丁魁楚的上一任两广总督沈犹龙,以及福建的郑芝龙二人,两人也都是面有戚戚之色。
  大明末年的体制下,其实没有一个官员是真正清廉的,这是体制使然。
  丁魁楚固然太贪,可他们也不干净,如果皇帝要清算丁魁楚,那他们也不安全。


第425章 元老
  厅中。
  一死肃杀,落针可闻。
  此时丁魁楚生杀尽在皇帝一言。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朱以海其实不止一次想杀丁魁楚了,这种家伙比原先何腾蛟在湖广还过份,比朱大典还能贪,比马士英还喜欢结党立山头。
  但是从眼下大局来说,丁魁楚不是个例,而是有普遍性; 特别是他的身份地位较高,虽说在岭南就两年,但也趁乱世拉起了一个山头。
  朱以海要杀丁魁楚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一个刽子手就能将他碎尸万段。
  但如果他这样做,那跟崇祯也没太大区别了。
  崇祯杀的督抚大臣还少吗?
  又有什么作用呢?
  甚至在崇祯朝,朱由检的这般乱杀,反而搞的人心惶惶,更加是上下一片动荡。
  朱以海需要的是控制大局,改变这些混乱局面,而不是图一时之快。
  在他决定派锦衣卫秘密南下时,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把他弄回南京却不杀,甚至还要给他留几分体面。
  这个体面不是给丁魁楚留的,而是给大明留的,给其它所有人留的。
  当初他是如此处置何腾蛟的,后来也是这般对郑芝龙的,现在同样这样对待丁魁楚。
  虽说杀鸡能儆猴,但力使大了; 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