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他是如此处置何腾蛟的,后来也是这般对郑芝龙的,现在同样这样对待丁魁楚。
  虽说杀鸡能儆猴,但力使大了; 则会起反作用。
  身居九五; 其实反而高处不胜寒。
  朱以海现在甚至都没有崇祯的那个本钱; 是没法随心所欲想杀就杀的。
  “朕已让瞿式耜接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以吕大器为广西巡抚; 丁卿便安心留在南京协办内阁事务吧。”
  吕大器曾任过甘肃巡抚,后以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等地军务,后来又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等地军务,崇祯死后,曾与钱谦益、史可法等谋拥潞王即位,后来福王在马士英与四镇拥立下监国,吕大器被排挤,任吏部左侍郎,不久后被弹劾,被迫致仕回到四川老家。后来弘光还下旨要将他逮捕下狱,可此时已不通蜀地,未果。
  朱以海监国后,特召吕大器入朝,仍任吏部侍郎一职。
  这次出任广西巡抚其实属于降职了,本来起码也是他当两广总督,瞿式耜仍为巡抚的,不过因为吕大器总是弹劾攻击阮大铖马士英等人; 有挑起党争之意,这事朱以海斥责几次无果; 干脆就把他扔去广西做巡抚; 也算让他老实老实,同时,也是看吕大器也还算对国家忠诚,另外有不错的地方督抚经验。
  瞿式耜升总督,则是因为他对朱以海忠心耿耿,办事能力也不错,自然得升赏。
  至于丁魁楚,就留在京师闲着,而他被锦衣卫带回来的那些财产,对外称做是两广上缴国库的税赋,也算是留丁魁楚一个体面。
  南京城里给丁家赐宅一座。
  但是也基本上丁魁楚政治生命的终结了,他还不如马士英阮大铖他们,毕竟他们在朱以海这里还重新焕发了政治第二春,如今都是深得重用的巡抚。
  丁魁楚黯然,却还得泣谢皇恩。
  而看到丁这个结局,一边的沈犹龙还好些,毕竟他虽是丁的上一任两广总督,但政绩官声还好,也就是收点陋规小礼物,上不了线。后来致仕在松江老家,还举旗抗清,复出任苏松总督,再任浙直总督,可以说也是功高着著。
  “退下吧。”
  丁魁楚黯然退下,如一具行尸。
  郑芝龙暗暗的看着这一切,不得不感叹皇帝手段高明,不杀反而比杀更厉害。若仅是雷霆大怒,下旨午门廷杖,哪怕是杖杀,他反而只会觉得皇帝能力一般。
  天下形势如此,人人都这样,你杀的完吗?况且,这种封疆大吏,拔出萝卜带出泥,清算了这一个,那他的那些部下们,又要怎么处置?
  从严?那岂不是要逼的他们狗急跳墙?
  “沈卿,”
  朱以海加沈犹龙吏部尚书,进少保衔,加协办大学士,入阁协办事务。
  相比起丁,沈是实打实的升职了。
  浙直总督实权大,但品级上比六部尚书低,总督往上升尚书,这是升职,尤其吏部还是六部之首。
  更别说还加协办大学士,特别是明确他协办东阁事务,当东阁大学士出缺,或入宫当值等情况下,他这个协办就负责东阁事务了。
  现在的内阁制度下,是分票制,也就是首辅次辅之外,有六位大学士是各分一部拟票的,相当于一位大学士主管一部事务,东阁大学士排三殿三阁最后,主管工部,虽说工部排名最后,但毕竟是中央六部之一啊。
  沈犹龙一把年纪了,这次是正式迈入中枢高层,虽然还不是正式大学士,但已经是协办大学士,距离正式的大学士就差一步了。
  “臣谢陛下恩。”沈犹龙很痛快的接旨了。
  原来的南直隶如今被朱以海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这次朱以海取消了浙直总督这个职位,认为权力太大,分设江南总督和浙江总督。
  “朕已授浙江巡抚阮大铖为浙江总督兼巡抚,马士英为江南总督兼江苏巡抚。”
  那两位有名的大奸臣,如今圣眷正隆,这次更进一步,俱升总督。
  为了让两人能够主政一方,全权负责,还特意把浙直总督取消了,将沈犹龙调入朝中,只留了严我公这个江南督师。
  沈犹龙老了,对这个安排很满意,欣然接受。
  其实这半年多以来,他跟马士英相处的还不错,对于环太湖地区的恢复稳定,很满意,也从原先极力反对重用马阮这些奸臣,到如今默默支持。
  朱以海目光最后望向了郑芝龙。
  这位平国公表面淡定,但还是有些忐忑。
  朱以海对这位平国公,其实也是慎之又慎,他的实力摆在那。
  富可敌国,还坐拥一省的东南海上王,朱以海现在手里筹码增多了,但也不敢轻易刺激郑芝龙,必须小心翼翼的处理跟他的关系。
  一个处理不好,激化矛盾,甚至激起内讧叛乱,朱以海现阶段是承受不起的,尤其是现在第三次北伐在即,更要处理好郑芝龙。
  就算他入朝了,可郑家在福建的势力还在那。
  “平国公,朕之前向平国公请求的婚事,不知道平国公可愿意?”
  朱以海笑呵呵的对郑芝龙道,还亲自给他倒了杯绍兴平水珠茶,“这是浙江新茶,不比福建茶差,国公尝尝。”
  郑芝龙入朝后,皇帝特派内臣上府拜访,提出皇帝想纳郑芝龙的两个女儿入宫一事,一个是现在澳门的那位姓教的女儿,日本田川氏所生嫡女,一位是颜氏所生如今在福建那位。
  这个提亲,在郑芝龙意料之中。
  毕竟他刚入朝,皇帝特意先见了小舅子颜克英,纳其女入宫,又还纳大将施大宣施天福兄弟的女儿入宫,又是封二人爵位又是加封御营总兵,十分明显的挖墙脚行为。
  但他还不能拒绝,因为他拒绝,就会惹颜克英、施大宣这些一官党元老们的不满,这会触碰到他們的既得利益。
  面对皇帝的阳谋,也只能认了。
  他早料定,皇帝又是晾他又是拉拢他手下,不过都是帝王权术而已,最后还是免不了要拉拢他的。
  而联姻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个方式。
  对皇帝要纳他两个女儿入宫这事,郑芝龙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做为东南海上王,其实郑芝龙心里一直有些自卑,觉得出身太低。
  一直都试图往体制内靠,往上爬。
  可就算他当了国公,但别人还是瞧不起他,在福建时那些官绅都这般,到了南京更明显了。
  堂堂国公入朝,还拜大学士,可南京郑府,却宾客稀少,无人上门。
  郑芝龙和皇帝都十分忌惮对方,相处之时都是小心翼翼,试探再试探,不敢随意乱来。
  两人都想加强与对方的关系,却又始终不信任,说到底,还是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但这也并不影响他们现阶段的这种合作。
  郑芝龙立马向皇帝表示,他在接到内务府的拜访后,便十分同意这事,且已经派家人赶回福建和澳门去接两个女儿来京了。
  “北伐在即,这次朕打算三路出兵,平国公觉得可行否?”
  郑芝龙立马表示可行,甚至表示愿意打前锋。
  “平国公乃朝中重臣,岂可屈任前锋,不过朕这次要御驾亲征东路,到时身边也会带上一些重臣参谋、统军,平国公乃是海战英雄,在海上无往不克,东路又恰是经徐扬沿海直抵山东登莱作战,这一路更倚海上水师,所以朕打算让平国公总统东路诸军……”
  郑芝龙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接着聊着聊着,朱以海说到正事上来,绕了一圈,免去了之前拜郑芝龙的东阁大学士之衔,理由嘛自然是要随驾亲征,无暇再办理内阁事务。
  郑芝龙的差事便是大明总理处行走、御营总督、北伐东路都统,平国公的爵位和少保兼太子太保衔不变。
  而福建那边,郑鸿逵和郑芝凤的总督、提督职也不变,郑氏子弟的总兵、副将等职一样不变。
  甚至入京的这些郑氏将领,基本上都加官晋阶了。
  朱以海的这番安排,郑芝龙也很清楚,皇帝就是不想让他真的入阁而已,虽然有点出尔反尔,甚至之前还挖他墙角,但郑芝龙表面还是不动声色,欣然接受并谢恩。
  不管怎么说,对郑芝龙来说,如今一切也算尘埃落定,他郑芝龙和福建郑氏,在绍天朝也算正式有了名份,而且安全落地了。
  而对朱以海来说,两人也算达成一致,起码福建郑氏安抚住了,甚至关系又近了一步,虽然还不能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但来日方长,也不能操之过急。
  现在能稳定,就已经很好了。
  朝中有很多声音抨击郑氏,但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道郑芝龙入朝了,朱以海就能拿出锦衣卫的调查,说他与清使秘会等证据,然后把他拉到菜市口砍了?
  这固然痛快,但得负出很大代价的,得不偿失,政治嘛,本身不过是利益的交换和妥协,刀兵相向,不过是利益交换不成,最终的表现形式而已。
  相比起郑氏,现在朱以海的首要敌人,仍然是侵占中原的鞑子。
  “皇爷!”
  刘朝匆匆入见,带来一个惊人消息,黄斌卿之女,大黄妃今日早些时候生产,结果难产,最后大人救下来了,但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
  “是个皇子,”刘朝悲痛万分。
  这是大家期待许久的皇帝子嗣,尤其是之前早有消息说这定是怀的个皇子,结果真生了个皇子,却难产夭折了。
  朱以海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心脏刺痛了一下,他觉得喘不过气来,心痛无比,他捂着胸口蹲了下来,脸庞胀紫,无法呼吸。
  “皇爷?”
  “御医,快传御营!”


第426章 圣躬安
  “皇爷!”
  刘朝悲痛的为朱以海端来参茶,小声安慰。这位司礼监太监,打小在鲁王府长大,甚至是看着朱以海长大的,鞍前马后的服侍伴当多年。
  朱以海三子皆没于战乱,刘朝是看在眼中,悲在心底。好不容易如今社稷渐安,少主也登上大位; 宫中后妃们怀上身孕,他真的比朱以海都欢喜。
  朱以海与大黄妃说不上有多少感情,平日里也是聚少离多,就算在南京那几月,他也很少有空在后宫陪伴妃嫔们,分到每人身上时间就更少了。
  不过看着黄妃的肚子渐渐隆起,知道那里面有个自己创造的小生命一天天长大,要说没有半点感情那是假的,这是血脉相连的感情。
  对于前三个儿子,因为没有一起相处生活过,所以觉得比较虚无,可大黄妃怀的这个可是他来后的第一个孩子,甚至御医们都说是个男孩,更是被宫里宫外都寄托了很多希望。
  国破山河在,年轻圣明的天子在位,大家更希望皇帝能够早点有个皇子,哪怕不是嫡出; 那也是继承人; 可安稳人心。
  现在这孩子足月生产; 却还难产夭折,可以说是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及的。
  朱以海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他也不知道为何听到那消息后,自己会心绞痛,那一瞬间甚至以为是心肌梗塞,让他半边身子麻痹,最后晕了过去。
  “御医呢?”
  刘朝赶紧叫来御医,皇帝召见几位重臣时突然身体出事,甚至还昏迷,这个消息被刘朝第一时间封锁了起来。
  连郑芝龙和沈犹龙这两位大臣都还被留在偏殿不得离开。
  为皇帝急救的御医们也都被留在殿里,一个也没让离开。
  朱以海亲自询问御医自己的情况。
  御医们诊断的结果是皇帝最近操劳军国政务太辛苦,没有良好的休息,刚又从南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