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尚宪提出愿意让大明水师士兵上他的粮船,打着朝鲜送粮旗号到登州港,到时可趁机夺取登州港。
  “这是一条好计谋,不过到时鞑子要问罪朝鲜,你们怎么办?”
  金尚宪直接道,“若是鞑子问罪,我们就说船队在海上遭遇大明水师,被袭击俘获,船粮丢失,兵员尽没,鞑子也没办法。”
  “哈哈哈,金卿真是高明。”
  这个计划确实挺有可操作性。
  毕竟朝鲜这几年对鞑子还是挺恭顺的,不管李倧说他多恨鞑子,但鞑子要调朝鲜的兵,他们也没敢拒绝过的,一样跟着打锦州,入山海关。
  要粮给粮,要钱给钱的。
  所以朝鲜粮船出现在登州港外,孔有德也想不到这些船上会是明军水师。
  等粮船上的明军出其不意抢夺港口后,在外海的大明水师舰队就立马赶到,那时孔有德也扛不住啊。
  登州港可是明末北方重要港口,一般情况下,要硬夺,还真得少不了一场硬仗。
  朱以海这次北上,没先取海州等,而是直奔着登州去,就是不想打草惊蛇,准备突袭登州的,没想到这还遇到帮手了。
  ……
  登州。
  孔有德重回故地,也是十分感慨。
  当年他在辽东投入东江镇,成了毛文龙的养孙,在后金的后方没少给鞑子搞破坏。可惜后来袁崇焕那贼斩了毛文龙,他投了巡抚孙元化,随他来到登莱。
  在这里,他跟着孙元化一起打造一支西式火器新军。
  只可惜最后率兵去辽东增援时,补给不足,士兵吃了士绅的东西而引发了一场兵变,他在李九成的劝说下无奈反明。
  可惜这场登莱之乱,也仅坚持了不到半年,最终他不得不浮海东渡投奔后金。
  时隔十三年,孔有德再驻登州。
  这里已经没有半点昔日北方重镇大港的繁华热闹,有的只是一片残败萧瑟。
  城郊田地荒芜,港口也没有什么商船,城市工商更是萧条。
  百姓面有饥色,遍地流民乞丐。
  这狗日的大明,早就该亡了。
  “王爷,朝鲜粮船什么时候到,营中粮食不多了。”一名军官过来,打断了孔有德的浮想。
  “应当快到了,让弟兄们省着点吃。”
  “再省也省不了多少,总不能让弟兄们都饿着肚子吧。”
  孔有德不满,“朝廷不给粮饷,老子也没有办法。”
  “王爷,实在不行,让各营下乡去筹粮吧。”
  孔有德知道这下乡筹粮的意思,那就是许士兵却劫掠抢粮,这兵一出去,到时又不知道要闹成个什么样子。
  去年南下,结果在徐州被一群乡民给烧了火药炸了营,凭白折损几千人马,最后被好一番斥责,在兖州硬是陪着谭泰挨冻受饥几个月。
  如今移驻登州,总算不用受满州兵这气了,可依然缺粮。
  “再等等,”
  “如果三天后朝鲜粮船还没到,就派些弟兄们去乡下找地主们借粮!”


第439章 有德
  “王爷,丁文盛的人来了。”
  部将孙龙进来禀报,“他送来两万两银子,说其中一万两是孝敬王爷的,还送来一百匹马。”
  孔有德却冷哼一声,“本王现在要的是粮食,不是银子和马匹; 如今有银子能买到粮吗?”
  丁文盛是山东巡抚,这人原来是大明辽东的秀才,天启元年就归附后金,从军入关,先授山东登莱兵备道参政,再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孔有德跟丁文盛也很熟,当初他从登莱渡海投后金,就是丁文盛和赵福星先来接洽。
  此后,他又主张让新附的孔有德等出兵攻旅顺。
  “老子帮他剿灭潍县盗张广数千人,他就给我这点银子,管个屁用?”孔有德十分不满。
  山东经历多年战乱摧残,尤其是去秋冬明军深入,更是让山东雪上加霜,丁文盛给朝廷的报告里说,山东百姓流亡,十之六七。一户之中,止一二人,十亩之田,仅耕一二亩。
  他向朝廷请求取消山东三饷,招集流民,重更明田等; 以恢复元气。
  山东旧有田地总额七千四百余万亩,万历年间有一千多万人口,可是现在人口百余万; 而且还大多在外游荡。
  到处都是废弃的村庄; 荒芜的田地; 路边的尸骸白骨都没人掩埋,本来去年清军打到杭州,山东眼看着是能恢复的,可随着朱以海的崛起和北伐,一直打到山东,堵塞运河,攻掠两岸,山东再次元气大伤。
  山东的粮价达到三两九银子一石粮,还很难买到。
  在年后,潍县人张广揭竿起义,很快就聚集数千饥民,他们攻打莱州,丁文盛派标营游击冯武乡等讨之,战三埠,再战红山口,结果居然接连失利,被张广诱敌伏击,大败之。
  冯武乡更是中伏战死,标营溃败,莱州再次被围,丁文盛紧急向朝廷求援,这才有了多尔衮急令驻防兖徐一带的孔有德、耿仲明这两王立即回援登莱,并让他们就驻于登莱的命令。
  孔有德二王率师回援,数百里奔袭,一战斩张广大将尼思齐和赵明春,解莱州之围,张广败走平度,孔有德又衔尾追击,于徐里甿执弓射杀张广,歼灭其部。
  于是一场大乱平定。
  可张广等虽很快平定,但他们的起义,却也在短时间内席卷登莱,无数饥民附从,给山东最后一点元气也折腾没了。
  孔有德驻登州,耿仲明驻莱州,可丁文盛这个兼理粮饷提督军务的山东巡抚,却没法供给粮饷。
  连山东驿站都严重缺马缺粮草,无法维持。
  丁文盛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一面靠追缴十年前朝旧税,一面仿南边搞摊丁入亩,搞裁撤卫所。
  临清、东昌、平山诸卫兵额五千,虚额逾半,因为这几卫要承担漕运任务,十分紧要,可现在连运河都不通,这些严重虚额的卫兵也只是虚耗钱粮,他上疏请减,只留两千,节省出来的钱粮,用来恢复抚标营,加强训练来捕盗捉贼。
  可山东一下子驻扎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位王爷,一共一万兵马,这么多兵让丁文盛难以负担,他自己的标营现在都还没能重建。
  但朝廷把担子压他头上,孔耿二人更不是一般武将,他得罪不起,只得转头再去压榨山东士绅百姓。
  硬是抄了些士绅家,从地底下挖了些藏银出来,但问题是现在山东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
  他相邻的凤阳巡抚赵福星,跟他以前是老搭档,管着庐凤淮扬四府和滁和徐三州,但他辖下现在驻的兵更多,去年遭朱以海强拆强迁更严重,自顾不暇。
  山东虽然以前是人口和粮食大省,但旱涝严重,十年八旱十年七涝,旱涝交错,时常有大旱大涝,一遇灾粮份就大涨。
  年后各地饥情严重,到处揭竿,就是活不下去了。
  黄县斗粟两六钱,一石粟要十六两银子,寿光斗粟千钱,一石要万钱。福山、博兴等地米价都突破了十两银一石。
  饥情遍及整个山东,朝廷还要从山东抢粮以供军供官。
  普通百姓手里早没粮了,大多流亡在外,土地更加无人耕种,加重饥情,地主士绅手里还有点存粮,因此就被官府盯上想办法抢粮。
  官府一边不要脸耍无赖要追缴前朝欠缴粮食,地主士绅们不仅要把自家欠缴的补齐,甚至还要连带上缴,比如按保甲之法,一甲里的几户人家,自家的得缴完,还得保证同甲的税都缴完,如果有人逃亡欠缴,同甲之人就得替他补齐。
  甲补齐了还得补同保的,然后往上是里是乡是县。
  反正官府把税额往下压,人口减少不管,税不变。
  除此外,他们还强行下令士绅地主把粮食平粜售卖,现在粮价最低也要四五两银子一石他,他却要求他们以二三两一石的价格出售粮食。
  但再怎么折腾,荒地里也变不出粮来,尤其是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
  士绅们也只能纳银代粮,丁文盛倒是抢了不少银子回来,问题是银子没地方换到粮,面对孔有德等的不断催促,他也只能送来银子。
  “东昌府的高唐、茌平等地又起盗匪,他丁文盛无兵可用,眼看着贼要围东昌府了,他这才想起我们来,送这么两万两银子,就想让我们去给他擦屁股,哼。”
  孙龙也笑道,“这丁文盛先前裁撤东昌等地的卫所兵,下手极狠,结果现在高唐等地造反的人,都是之前被他下令充裁撤的原卫所军官军丁,那些人世代都是卫所官兵,承担漕运任务,势力可不小,丁文盛直接就裁。裁完了又向他们追缴清欠,还要他们平粜米麦,一桩桩全落到这些人头上,你说能不反吗?”
  现在山东境内,还留在家乡,甚至手里还有钱粮的,一般也都是那些大的地主士绅了,比如说衍圣公孔家,因为很早就投降归附了,又因他们家那特殊的地位,所以没怎么触动,丁文盛也不大敢动他们家。
  但是其它的那地主士绅,就算有些是也归附朝廷的官绅武将等,但他还是催缴摊派,只不过有官职的可能要好些。
  但那些被裁撤的卫所军官们,这些人都是很肥的地头蛇,世代卫所武官,然后还兼管着漕运这块,那真是肥的流油。
  丁文盛裁卫所兵,清地主士绅欠缴,强令有粮大户平粜粮食,正好就刀刀都落到这些人头上了。
  如果是以前,这些人未必敢怎么样,可偏偏现在形势有变,清廷在山东现在统治薄弱,南面明军却势头正猛。
  “王爷,我倒觉得咱们现在坐守登州吹海风,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收了这两万两银子,正好可以派兵去剿贼……”孔龙嘿嘿笑着。
  孔有德立马明白他的心思,驻防登州,不好乱来,毕竟去年这仗没打好,现在得夹着尾巴做人。
  但如果山东巡抚来借兵剿贼,到时顺势出兵,到时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等到了高唐等地,那时谁是贼匪谁是良民,这不全由他们说了算?
  “树挪死,人挪活,有道理。”
  登莱现在已经平定,孔有德守在这里空等朝鲜粮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就算到了,估计也不会太多粮食,难以长期为继。指望地方官府和朝廷是没什么希望的,总不能让弟兄们天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吊着吧。
  “你带三千步骑,再拉些炮过去,”
  孙龙立马拍着胸脯道,“请王爷放心,末将过去后,一定能弄到钱粮,到时不仅出战的弟兄们能吃上饱饭还能大赚一笔,末将定会尽快送粮草回来的。”
  孔有德对孙龙很满意,这是从皮岛时就跟着他的老部下了。
  “老孙啊,我女儿四姑是我掌上明珠,虽然还小,但却已经蒙圣母皇太后收为义女,赐封和硕格格,我打算把她许给你儿子化龄,你觉得如何?”
  这种儿女联姻,孙龙当然是求之不得。
  “谢王爷厚爱。”
  “自家兄弟说这见外的话做什么,朝廷之前已经改封我为湖南王,许诺以后只要我能收复湖南,那么湖南就交由我世袭罔替永镇。
  你这次去高唐那边平乱,记得多弄些钱粮,多拉点青壮入营,湖南还得我们自己拿下,必须得多招些兵马,多储些钱粮,
  等将来打下湖南,我做湖南王,也定为你请封个公侯爵位,一起镇守湖南,咱们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老兄弟,朝廷封一个省给我,那我到时也定划一个县给你,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休戚与共。”
  孙龙听了恨不得想认孔有德做干爹了,激动的拍着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