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所到之处,人人跟他打招呼。
  “今晚开坛,有重要事情宣布!”
  “好的,一定到。”
  “晚上开坛!”
  “准时到。”
  ……
  转了一圈,便与村里的核心会员们打了一圈招呼,让他们再分头传递消息下去。
  然后他又去了村口。
  那里有一队红枪会员提着红缨枪在站岗,虽然眼下是收麦农忙时节,但大丘集仍然有红枪队在守村巡逻。
  这支红枪队,属于红枪会下的直属应急机动部队,也叫护卫队,人员不多,总共是五百人,但分为四哨加护法队,也就是一个标准战营的编制。
  平时四哨轮流当值。
  这五百人,是从整个红枪会的核心会员中抽调上来的,轮流当班。
  他们抽调当班,还能有额外的口粮补贴。
  正是因为有这支红枪队的存在,所以大丘集如今越来越安定,不仅附近十里八乡的汤将、捻子不敢来惹,就是永城县里的那个鞑子绿营守备下的那个营头的清兵,都轻易不敢招惹。
  名义上,赵忠义是给永城县令送了银子,甚至给归德知府都送过礼,报备过的,所以在官府那边他们属于官府领导下的乡团。
  这世道就是如此奇妙,明明是秘密结社的反清组织,但就因为送了银子,他们竟然就还能得到官府承认,是为乡绅义民们组织的乡勇组织了。
  而赵忠义给永城绿营守备王胖子送了银子后,还直接就从他那里得到了一批‘破损淘汰’的刀枪盾盔。
  双方还以兄弟相称,约定如果老汤、捻子等贼匪犯境,赵忠义的大丘乡勇集结协防。


第452章 奉天承运
  夜幕降临。
  虽然正在农忙收麦之时,但是今天所有人都早早的就收了工。
  陈十二收工后,特意下河里洗了个澡,换上了身干净衣裳,连头发也都仔细洗了一遍,今天对他而言是个大日子。
  陈氏一家子也都很高兴,陈十二的父亲陈阿大还特意让妻子给煮了两个鸡蛋给儿子加餐。
  “这次开坛有多少人入会?”陈阿大问儿子。
  “有三十六个; 咱们村就我一个。”陈十二语气里带着些自豪,他是个要强的人,打小家里穷,不过他们家人丁多,小辈中排十二,故名字就叫十二。从小到大他就是个争强好胜的孩子,哪怕玩扮将军打仗,他都得当将军。
  后来长大些给地主家放牛; 那也得比别人把牛喂的更饱养的更肥。再后来十二岁开始跟着父兄们去给地主家收麦子,夏天麦芒划在身上,又痒又刺,弯着腰一天下来,晚上都睡不着。
  但十二就是好强,大人们割一垄他也不肯落后。
  几年之后,他就成了远近八方有名的麦客,人送外号十二镰,他一把镰刀那真是没人能及。
  不过这世道,勤劳并不能致富,再卖力的干活,一年到头也难温饱,一遇灾荒兵乱,就更惨。
  陈十二今年二十八了; 还是一条光棍汉。
  没办法,自己都养不活,又如何再讨老婆。
  “大师兄能看的上你,你可得好好干,不能比别人怂了,我看出来了,这赵老夫子和赵大师兄,那可是前程远大的人,天庭饱满命格好,跟着他们没错。”
  十二的侄子笑着说,“入会了能进红枪队吗?能进队才好呢,一月能发六斗粮,每天都能吃上两顿干的,一旬还能吃上顿荤的,三五天就能吃上顿白面馍,要是能进红枪队,这十里八乡的姑娘,都赶着争着嫁呢,都不要彩礼钱。”
  十二听了嘿嘿一笑,脸上也满是向往。
  他这个侄子今年十二,平时也在学堂里旁听,甚至晚上也会跟着他去练枪,是个嘴伶俐的孩子; 就是太瘦了; 缺营养,跟个瘦猴似的。
  十来年前,当时徐州发大水,许多百姓受灾外出逃荒,十二大哥陈一出去三天,最后背回来个女人,饿的奄奄一息,还带了两个娃,陈一用三张野菜杂粮饼就把她们娘三带回来了。
  女人从此留在陈家,做了陈一的老婆,之后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便是这小子,可惜那女人也是命不好,生下这小子没多久便病逝了。
  陈一从此得养三个孩子。
  母亲把两个煮好的蛋夹给十二镰,几个孩子都眼馋的看着,却又懂事的很快移开目光。
  “小妮跟你哥阿富分一个,我跟阿贵分一个。”十二笑着夹了个蛋给大嫂当初带来的两个孩子,阿富已经十五岁,不过也因为从小缺营养长的黑瘦,尤其是因为是带来的男孩,在家里也明显不得什么待见,母亲又早死,更是个苦孩子,陈一能养着这两孩子已经算不错,也谈不上什么父爱之类的,乡下人不懂这些。
  阿富从小就经常被同村的孩子骂杂种等,性格有些自卑。
  家里也就陈十二对大哥家这三孩子比较好,甚至对阿富也还不错。
  阿富推脱不肯要,陈十二笑道,“十二叔我马上就入会了,到时肯定能进红枪会,那时一月有六斗粮补贴呢。若是出任务,还另有补贴,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十二叔多抓些鸡崽养着,长大了下蛋都留着家里吃。”
  陈阿大笑道,“抓鸡崽也要本钱哩。”
  不过一家人今天都格外的高兴,对未来无比憧憬着。
  红枪会正在改变着这个村庄,也在改变着这个家庭,如果能入选红枪会,那自然就有份公粮吃。
  更别说红枪队还有个福利,就是他们经常会接任务出去。
  其实大家也知道是去干什么,不外乎是去贩盐、粮、布等,也就是走私,特别是贩私盐,因为扬州被明军控制,所以如今河南的盐,虽仍从淮扬来,但却是通过走私渠道来的。
  大师兄有路子,能够从淮河上贩盐回来,倒腾几下,能赚不少利,每次接盐,都会调红枪队去,参与任务都能有钱粮甚至盐做赏赐。
  之前有次贩的盐多,不仅调了红枪队去,还额外抽调了一些外围的队员去,那次陈十二出去半个月,事后分了一斗盐和一石粮。
  这让陈家上下都高兴了许久,甚至那盐和粮现在都还在省着吃。
  陈阿大甚至最近一直托人,要帮十二说门亲事,几斤盐加上几斗粮,眼下就能说到个年轻的姑娘了,甚至若不挑剔,还可以到黄河边去,那边常有饥民路过,看准饿的不行的,几斤粮都能带回来一个了。
  不过饥荒年头,如果家里没粮,就算白送一个姑娘,也不一定敢带回来,毕竟那是多了张嘴啊。
  陈十二这次成功被选中,要开坛入会成为正式会员,这可是个极好消息。
  已经有些人家主动托人来说亲了,彩礼都不要了,就因为如今在永城,红枪会三个字很有份量,一个正式红枪会员那更吃香,意味着一家人都有安全保障,甚至是能有不错的钱粮。
  比在县里当差甚至当兵还好呢。
  陈十二把大半个鸡蛋都给了侄子,自己其实就留了小块蛋青,蛋是水煮的,因为家里并没有油。
  他两口就吃完了,感觉这蛋真香。
  端起一大碗面汤,十二咣咣的喝下肚,说是面汤其实都是水,里面洒了点盐,放了点野菜,加上点面疙瘩,说是碗面汤了。
  能哄下肚子,但不抗饿。
  一家人怀着希望,很快吃完了,简单收拾下,便提了板凳等往村里晒场去。
  等他们到时,发现晒场非常热闹,点了许多火把,还烧了几大堆火,把晒场照的很亮。
  其实红枪会发展到现在,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十里八方百姓都非常清楚,官府那边自然也清楚,只是银子送到后,便没人管了。
  晚上开坛的消息早传出去,不仅本村的人早来了,连街铺那边的人也都过来了,甚至附近一些村也早早来了,不少分坛的老师、师兄们也都带了人来。
  陈十二穿着最好的一件衣服,被家人拥着出现,邻居们都对他说着贺喜的话,他感觉好像是结婚成亲时一样热闹。
  他不断的跟着认识的邻居、村民们打招呼。
  这个时候,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红枪会员,他们个个扛着杆红缨枪,腰间系上不同分坛标识颜色的带子,而正式队员们腰间还别个攮子(匕首)。
  这些人在人群中,就如鹤立鸡群一般。
  甚至这些人也非常的自豪,跟个大公鸡似的昂首挺胸。
  在永城,红枪会的招牌比士绅地主们的话都管用,几乎没什么人敢来欺压招惹,更别说成为红枪队员,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百姓都是现实的,他们可不管什么太多的大道理,眼前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最诱人的,尤其是在眼下这种灾荒动荡年月。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大丘集场上本来就很大地方,现在场边的麦收了,能容纳更多的人。
  “这不是怕有上千人了吧?”
  “何止,估计还不止了。”
  “还有人来。”
  “这不得几千上万?”
  “上万估计没有,但今晚两三千肯定是有的。”
  “我的亲娘咧,这么多人。”
  “那是,咱们红枪会现在多大名声?徐州颍州都传的有名了,分坛都要开到开封城去了。”
  这种乱世之中,到处都是土寨,以及民众自发结成的会社组织,不管是会还是道还是教还是门又或是帮等等,反正打出各种名号,也都是为了互帮互助,为了抱团取暖。
  永城这里红枪会出名,而听说在徐州那边大刀会出名,往北的兖州那边,则练拳的出名,在淮安那边,有个小刀会也很出名。
  而在海州,据说有个斧头帮。
  ……
  不管叫什么名,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士民结社以团结自保。
  剧烈动荡的社会,官方的力量已经难以下乡,官匪难分,灾情不断,幸存的民众必须自保自救。
  鼓声响了起来。
  场上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
  鼓声越来越清晰,然后是号角。
  这些都是军伍之中的金鼓号令之声,也是红枪会平时习练的战阵之法,后来开坛时也用上了。
  听到这些,大家都自觉的闭嘴。
  三通鼓号过后。
  忠义红枪会的大师兄兼总教头赵忠义,骑着一匹枣红马,提着一杆红缨枪,带着整整一百人的红枪护会队走了出来。
  这一百护会队员,个人头裹红巾,腰缠红巾带,人手一杆红缨枪,最惊人的还在于他们居然全都骑着骡子。
  他们排着很整齐的队列出来,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给他们让开了一条大道。
  经常参加红枪会练枪的陈十二不是头次看这场面,但看一次震惊一次,向往一次,就这势头,这威风,连砀山最大的那股捻子都比不上他们,那些捻子虽然也多马骡,但也不敢说有这么齐整的五百骡队。
  赵忠义带着一百骑骡护会队特意搞了一出骡兵阅兵,把全场人都震住后,这才下马。
  来到提前搭好的台上,他高声喊道。
  “请老夫子登台开坛!”
  老夫子一袭道袍,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飘然而至。
  “拜玄天上帝!”
  赵老夫子带领所有人面向南而拜,高呼拜玄天上帝。
  然后老夫子起身,拿出一张黄符纸,念念有词,许久收符,让赵忠义取来一盆圣水,将符点燃,然后符灰融入盆中圣水。
  “玄天帝君赐下符旨、圣水!”
  本次入会的三十六名年轻队员被召上来,他们原是外围队员,经过了观察后提升为正式会员。
  所有人上台,被老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