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伊斯哈看着那满,有些哀伤,这些天他们一直还存有几分希望,认为博洛大王能攻进关来,到时大家就有救了,可是现在博洛大王已经撤离了,据说在沂水那边还跟明军又打了一仗,又死了一千多,现在已经直接往济南而去,算是彻底的抛弃了他们。
  俘虏们绝望了。
  阿迪斯去取粥。
  结果却端回来能立的住筷子的稠粥,里面甚至还搭了些野菜。
  好些天没吃到盐的俘虏们,皮肤都开始浮肿,无油无盐无青菜,就一点稀汤吊命。
  突然看到这不一样的伙食,都愣住了。
  然后几个神策辅兵过来,往每人脚下扔了一条二指宽的咸鱼。
  伊斯哈赶紧捡起,塞进嘴里就嚼,虽然干柴,甚至还有砂,可那久违的咸味,让他感觉浑身舒畅,甚至连身上的伤口似乎都没那么痛了。
  包衣阿迪斯却捧着那条咸鱼干哭了。
  “嚎什么丧呢,小心引来明军责罚。”伊斯哈恼怒的骂道,虽然这个包衣奴才一直忠心耿耿勤勤恳恳,甚至那天晚上还是他救了自己的命,可听到他嚎,他还是怒骂。
  阿迪斯抹了把眼泪,“主子,明军给咱们吃这么好,这顿怕是上路饭了。”
  伊斯哈愣住。
  “主子,大明死牢里的那些犯人,临处决前,都有一顿送行饭的,会比提前吃的好许多,吃完了就要砍头上路了,咱们是不是也要被处决上路了?”
  伊斯哈嘴里还塞着半条咸鱼干,却突然食之无味,一点也不香了。
  他不由的想起了关外辽东的老家屯子,想到屯子里的母亲,弟弟妹妹们,家里还在等待着他立功受赏,等着他带赏银回家,等着他抢回奴隶牛马吧。
  父亲入关抢掠受伤后,在床上拖了好些年,把整个家都彻底的拖垮了,家里全指望着他这次入关能够为家里翻身。
  可现在他却在吃断头饭,要上路了。
  想及此,恐惧袭来,彻底的绝望。
  伊斯哈终究只是个没成年的少年,这一刻他不再是那副努力表现的老成样,他大哭起来。
  “嚎丧呢!”
  一名神策辅兵过来,直接一鞭子抽了过来,阿迪斯赶紧趴到主子身上护住,“别打我主子,别打。”
  他说的是汉话,还是山东腔。
  那辅兵愣了一下,打量着这个拖着金钱鼠尾的鞑子,“你是汉人?”
  阿迪斯护着还在崩溃哭泣的伊斯哈,对辅兵点头。
  这让辅兵很不解,也很愤怒,“你是汉人,你怎么还护着这个小鞑子?”
  “他是我主子。”
  “草,”辅兵忍不住骂出声,“你叫什么名字,哪人,怎么就认鞑子做主人了?”
  阿迪斯犹豫着。
  辅兵忍不住一脚把他踢翻,“说!不说就把你的鞑子主子一刀砍了!”
  “别砍,我说,我说,我叫阿迪斯,”
  “汉名!”
  “宋鸣梧,原是兖州鲁王府宦官,崇祯十五年大清兵破兖州,被老主子掳往辽东,今年随小主子入关……”
  “等等,你说你原是鲁王府的太监?”
  “我原是北京宫里太监,后来拔到兖州鲁王府奉承司听差……”


第495章 皇子
  战俘营里有个俘虏原是鲁王府太监,这个情况一上报,已经在打点行装,准备跟部将们告别的孟宪都被惊动。
  赶紧招人询问。
  “据查,此人自称原名宋鸣梧,虏名阿迪斯,他交待原本是关外辽东的一个朝鲜人; 年幼时其家人因私自采参被朝鲜降罪,父兄等被杀,他因年幼被阉割后送到大明,在北京宫里多年,成年后又被调拔到兖州鲁王府奉承司听差。”
  “崇祯十五年,鞑子入关劫掠,兵入山东,最后攻破兖州府,王府陷落; 鲁王被杀,当今天子也在那次被重伤。
  事后鞑虏劫掠了许多百姓带走,宋鸣梧也被掳走为奴。”
  “他还交待了一个重要消息,说当时兖州城破,鲁王府失陷,鲁王及其子,以及四弟五弟俱同日殉难……”
  孟宪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当今天子朱以海在那场劫难中,身中三刀昏倒血泊中侥幸未死逃过一劫,但他的元配张氏却跳城殉节,而其三子二女,也二子一女俱死。可现在这个宋鸣梧说,朱以海的长子和三子并没有死。
  清军撤离时,掳走了大量人口,其中也有许多王府的主子奴仆等。
  朱以海长子朱弘甲,第三子朱弘槻俱是由侧室陈氏所生,当时并没被杀,而是被掳走; 并一路带往关外。
  宋鸣梧从兖州到关外,一路上都是跟他们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出了关,这些掳的俘虏,就被分给了八旗王公将士,他从此与两人分开,但能肯定的是,分开时他们两人都还很好,所以很大可能,两人都还活着。
  只是宋鸣梧也并不知道他们被分到哪去了。
  孟宪听了十分激动。
  当今天子南下前,曾有三子二女,结果长子和三子都失陷衮州,后来带着次子和长女南下,次子留在南京,结果最后又死在兵荒马乱中。
  仅留下一个长女在身边。
  皇帝孝陵即位后,都还没有儿子。
  之前黄斌卿之女生下一子,结果当天就夭折了; 而后张皇后与小孟妃各产下一女。
  天子现在都还没一个儿子,大明没有继承人,这是一直让天下士民很担忧的事情。
  如今居然有可能,皇帝的两位儿子还活着,这如何不让人激动。
  “赶紧带我去见这个宋鸣梧!”
  孟宪领着一众军官去见宋鸣梧,看到这人的时候,第一印象很失望,唯唯诺诺,甚至那模样哪像是王府太监?
  “给他弄碗瘦肉粥来,再弄壶好茶。”
  孟宪交待。
  结果宋鸣梧却指着发愣的伊斯哈和一动不动的那满,“将军能否先帮我主子和那领催医治伤口?”
  听到主子二字,孟宪有些发火,可还是忍住了。
  他也不知道这五年,这个太监是怎么过来的,但王府陷落,沦于虏手,被掳往关外,千里跋涉,最后落在异族手底下为奴,肯定也是很艰难的。
  “叫医官来。”
  孟宪试着跟宋鸣梧聊天,了解更多的一些细节,甚至还特意叫来了其它军官们陪同,还让书吏把谈话全都记录下来,以便随后急奏天子。
  不管是真是伪,但只要有一丝丝的可能,都是值得重视的。
  瘦肉粥取来,宋鸣梧却要先服侍着伊斯哈吃,伊斯哈又要先喂那满。
  孟宪忍着。
  等折腾半天,三人都清理了创口,清除脓血,上药包扎过,也吃饱了,还擦干净身体,换了身干净衣服。
  终于可以好好的问询。
  宋鸣梧精神也好了许多,对于北京皇宫以及鲁王府的布局很清楚,甚至一些人事也还有记忆。
  一些细节都能说出。
  虽然孟宪也不清楚北京皇宫和鲁王府的情况,但起码也知道些皇帝身边的旧人,比如说谷大用,比如刘朝比如赵靖等。
  甚至鲁王的元配张氏,继配陈氏、周氏等,宋鸣梧也都说的出来。
  谈论了近一个时辰后。
  孟宪心里已经有六七分相信这个曾经是鲁王府的太监了,特别是刚才他让人给他包扎伤口换衣服的时候,还特验过了他确实是个幼年阉割的太监。
  “立即把这些快马送去莱州!”
  “我亲自带他随后赶往!”
  事关重大,孟宪不敢大意。
  宋鸣梧一下子就受到重点关照,不仅伙食改成瘦肉粥,还能喝上点参汤补补气血,因他的坚持,连带着伊斯哈和那满也得到关照,享受了跟他一样的待遇。
  ……
  莱州。
  一封急报打破了行在的宁静。
  行在的大臣们全都惊的坐不住,赶紧求见皇帝。
  “陛下,王府果真有个宋鸣梧乎?”仁
  阁老徐石麒一见面就问。
  其实刚才他们已经问过刘朝了,刘朝是王府老人,一直是侍候朱以海的,有没有这人,他肯定最清楚。
  但刘朝平时跟外朝有意保持距离,这种大事,他也没乱说。
  朱以海揉捏着脑袋,头很痛。
  长子弘甲先前被追封为鲁王世子,再后来追封为太子,第三子也追封王爵,甚至南京死难的二子也追封为太子,连刚出生就夭折的黄妃所生的第四子弘枥也是追封为太子。
  他起兵以来,中兴进取,节节胜利,形势一片大好。
  可在子嗣这块,却不太顺利。
  四子先后都没了。
  在南边娶的张皇后以及大小黄妃、大小孟妃,大小阮嫔等有十人,好几个怀孕了,三个已经生了,结果一子二女,儿子偏还夭折了。
  现在就有三个女儿。
  虽说朱以海还年轻,三十不到,一年内能够让七个后妃怀孕,这能力已经很强了,正当年呢。
  可朝野上下却只盯着皇帝无子这条,一个个比皇帝还急。
  为此,朱以海也很无奈。
  连皇后都数次来信劝说皇帝多纳嫔妃宫人,刘朝更是经常张罗着说要选秀女,这事甚至还得到内阁等大臣们的支持。
  毕竟就算是普通百姓之家,都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一个国家,特别是如此时候,储君的重要性更不必说。
  朱以海又纳了两位勋贵之女,但生儿子这事也不是说生就能生的。
  他也知道继承人的重要性,但也急不来。
  甚至为了安抚民心,他先前还特意派人去寻找崇祯的两位下落不明的皇子,结果还真让找到了,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在山西被找到,他已经出家为僧,隐姓埋名,被厂卫查找到后,他拒不承认,但厂卫还是把他秘密带回南京。
  十六岁的定王在南京,自然有许多曾经见过他的人被派去相见验证,最后大家都认定就这是三皇子。
  朱以海特旨恢复他定王身份,封他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不久后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在凤阳找到,被找到时他已改名王士元,被当地一位乡绅收留,这位乡绅知晓他的身份,名字都是他帮忙取的,王士元反过来念便是原是王。
  十四岁的永王是比较幸运的,虽然短暂流浪了一段时间,但身边一直有人照顾着。
  被找到后带回南京,也被封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永王留在南京,定王留在杭州,派人教导照顾,也是存了几分万一一直没有储君,也有个备份。
  虽然朱以海此举,被有些大臣认为不妥,但朱以海认为,万一自己真没后,那将来好好培养一下二王,从中选一个继承大明,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当然,如果自己有儿子,肯定不会选崇祯的儿子,否则会乱套。
  朱以海是有以前的记忆的。
  宋鸣梧这个人,他接到报告后已经回忆了许久,确实找到此人相关回忆,只是印象不算深。
  这人是鲁王府奉承司的,原是他大哥鲁王朱以派身边的人,不是什么大太监,
  而那时他仅是个老鲁王的庶六子,现鲁王的庶六弟,仅是个镇国将军而已,跟大哥王府的一个普通太监,当然也没多少往来,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
  “确实有宋鸣梧此人,刚才朕还跟刘朝一起回忆了下,刘朝以前是奉承司的,对王府内官比较了解,他说宋鸣梧以前确是从北京调来,而且此人正是朝鲜国阉割后进贡入朝的,基本上都对的上的,当然,还得等人来了后再确认,刘朝等王府老人,都能识得他。”
  这话一出,大家都已经明白,事情基本上不会有错了。
  一个宋鸣梧不是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