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损失最惨重的是榆园军,原本占据榆园这个大本营,多年的经营,有地下百里通道,结果洪水突然涌来,许多人被淹死,坑道里住的人、存的粮草也都没了。
  幸存的人抱着榆树梢逃过一劫,却得面临着吃什么,去哪里的艰难选择。
  洪水中,到处都是人和牲畜动物的死尸,泡的发胀。
  大水之后必有大疫,然后还有大饥,对于河南河北山东几省的百姓来说,最悲惨的时候已经到来。
  此时已经顾不得其它,所有人都要想办法挣扎求生。
  千里平原,顿成汪洋。
  黄河流经山东八百里,流经二十一州县,决口后,使的三十四个州县受灾,多个县城被淹没。
  相比起河南、河北两地,山东受此决口遭受水灾最为严重。
  黄河转向东北而流,最终夺大清河出海,这是黄河又一次大改道,还漫冲了多条河流堤坝,甚至把运河堤给冲了。
  地上悬河淤积的那些泥沙,倾泄而下,水过之处,留下无数的泥沙,那些良田沃土都被毁。
  而此时正是雨水季节,大雨仍在接连下着,上游不断宣泄而下的洪水,使的这场水灾还在不断的扩大,一路向东。
  遍及三省,数十州县。
  一切都被打断了。
  李化鲸也只得乘船水上,马贼丁维丘甚至马都冲没了,乘着木排上了梁山。
  黄河大决口,天灾偏又遇上不久前清廷迁淮南的人祸,淮南的百姓刚被驱赶着到淮北,结果黄河大决口,北边出现千里大灾。
  两个碰到一场,惨无人道。
  泛区宽达几十里至百余里,长八百里,上千万亩耕地被淹,淹死百姓无数。
  而更多的百姓被洪水困饿,勉强逃过一劫,也还要面临接下来的饥荒和疫情。
  这将影响三省近数十州县,起码要淹死饿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
  这样的惨剧,却出自一个害怕府城被义军攻占的河道同知的主动决堤。
  这样的历史惨事,后来的历史上还发生过一次,在花园口决堤。
  当初李自成打开封的时候,也决过黄河堤,但影响没有这次的大,此时恰逢雨季,又遇洪峰相叠,本来水就大,偏远的还是在黄河关键的一处位置,铜瓦厢这里的黄河拐了一个大弯,折向东南流,这一决口,漫向东北,大半个山东受灾。
  李自成三打开封,扒开黄河大堤,水冲开封,据说城内三十四万人几死绝,仅存三万余人。
  而这次的决口,必将使上千万人受灾。
  其实先前的黄河道,也是人为改道的,南宋军队为了阻挡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扒开黄河大堤,以水挡兵,导致黄河流入泗水,最后夺淮入海。
  这次扒堤后,黄河形成了新旧两条河道,并在从黄河到淮河之间到处摆荡。由于这个位置刚好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前线,因此宋金双方都无意堵塞决口,以致黄河在整个南宋时期,一直在北方呈现到处泛滥摆荡局面。
  后来金朝被蒙古大败,金哀宗在蒙古人的一路追击下,不得不南下逃到开封,随后又逃到距离开封仅仅二百多里远的归德,当时,金兵试图扒开黄河水淹蒙古军队,结果派出去扒堤的部队全军覆没。随后,蒙古军队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将计就计想水淹归德,于是直接扒开了黄河大堤。没想到归德城地势高,黄河水竟然绕城而去,但泛滥的黄河,却给黄泛区造成了巨大伤害。
  蒙古人扒开黄河两年后,趁着金朝危亡,南宋军队北上与蒙古人争夺中原。为了阻挡宋朝军队,蒙古人再次人为扒开黄河。这一次地点则选择在了距离开封城北仅仅20多里的寸金淀,这也造成了黄河历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道。
  谁也想不到,如今明清在中原交战,鞑子地方守官因为惧怕投明的义军,也来了个扒堤放水挡兵,却会造成第六次大改道。
  高元美几人也不会想到,他们虽然保住了曹州府不被义军攻占,甚至也确实重创了李化鲸的义军,但此举却等于是给清廷心窝子上狠狠捅了一刀。
  本来中原战局就很被动的清廷,丢了江南,糜烂了湖广,弃了淮南,现在山东又淹了,三省十余府四十余州县受灾,七八座城被淹没冲毁。
  黄泛区一二百里宽,长达几百里。
  河南的运河都冲毁了,灾民上千万。
  这不是心窝插刀是什么?
  当情况急报莱州,朱以海收到消息后都不太敢相信,这要搞一下,中原也彻底糜烂了,鞑子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第501章 大师兄威武
  “长垣县一夜之间被冲走了107个村庄,兰阳县被冲走了195个村庄。”
  “决口附近有个铜瓦厢集,朝廷在这里设置了管河厅,鞑子也在此设河道分司,这里还是相当繁华的黄河渡口和集镇,可现在直接被大水冲毁了,整个集镇就算水退后; 估计也全掩埋于泥沙之下了!”
  “预估此次大决,将波及三省十府四十余州县,上千万人受灾,淹没土地千万亩,而且运河也受影响……”
  在紧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陈潜夫做了报告。
  所有人都心头沉重。
  明朝末年,黄河已经成了一条害河; 几乎年年决堤,每次都要淹死饿死许多人,造成饥荒。
  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
  如李自成淹开封,淹死了几十万人,受灾的更是无数。
  “还有一个事情,刘泽清被逮了!”
  “怎么回事?”
  刘泽清之前已经秘密联络大明,想要反正起义,朱以海自然也是欢迎的。
  “因为这次水灾。”
  陈潜夫告诉皇帝,刘泽清受鞑子任为山东提督,他派亲信分赴各地招兵买马,任团练总兵或协镇副将参将等,联络旧部,招抚豪杰,准备各地举义。
  计划还不错,李化鲸在曹州府起兵,一开始很顺利,结果势头正猛时; 却遭受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灾; 李化鲸的这路人马损失严重。
  然后曹州张于天等急报济南,说李化鲸叛乱,刘泽清幕后指使,恰逢博洛兵败后北上抵济南,闻报后立马派兵把刘泽清拿下。
  很快就查获了这桩叛乱。
  刘泽清与他的兄弟子侄以及一众心腹,三百余人,全被博洛杀了,刘泽清甚至被博洛找了个老手艺人,把他的皮完整的剥了下来,然后楦草充实,摆在济南的城门楼里。
  其余三百余人被斩首后,脑袋挂满了城门两侧的城墙。
  徐州的图赖也在接到博洛的急令后,派兵捉拿正在谋划起事的刘泽清心腹姚文昌郑隆芳等。
  刘泽清的计划,全面失败。
  博洛、图赖、谭泰诸将,都开始在各地搜剿刘泽清的余党。
  “他们还有精力做这些?”郑芝龙摇头,黄河大决口,三省十府四十余县受灾,他们不忙着堵决救灾,却还在忙着镇压叛乱?
  “鞑子就是如此不仁; 没什么稀奇的。”朱以海倒不以为意; 指望鞑子能够在这个时候有担当,那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他敲打着桌案。
  刘泽清的失败,对于朱以海来说不值一提,他反正归降,自然是好事,但失败了朱以海也并没什么损失。
  郑芝龙道,“我觉得这黄河决口对我们而言也许还是好事,从开封到济南,八百里远,这黄河一决,奔腾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估计没个一二十年都未必能收拾的好,以后泛滥不定,必将形成一片巨大的黄泛区。
  我们现在占据登莱,鞑子占有的河南、北直、山东是联为一体的,可这水一发,山东和河北可就被分割开来了,甚至这运河也不通了。
  这对刚弃了淮南的鞑子来说,必然是雪上加霜,但却对于我们来说,更有助于稳守登莱。”
  郑芝龙的话一出,得到不少赞同。
  单纯军事角度来讲,确实如此。
  黄河决堤后,水要几个月才能消退,最后也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没有重新疏导,这黄河是不可能听话老实的,要么重新堵决,让黄河回到南边故道,再由淮入海。
  要么就只能在以前的几条北边的黄河故道里,重新修一条出来,这工程很大,得修堤,把黄河约束在新的大堤里,向山东出海,八百里长呢。
  现在的鞑子哪来的这个能力?
  那就只能任由其泛滥了,枯水季可能分成几股东流,一遇雨季,那可能就又要泛滥成灾。
  这大片的黄泛区就会成为灾区,甚至不毛之地,会成为天然的缓冲地区,道路、桥梁、运河都要受很大影响,甚至许多城都要迁移。
  这样的黄泛区,对用兵会有很大障碍。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的灾情,加上弃淮、迁海这两个政策,以及登莱军事上的威胁,鞑子无法在这灾区得到补给,这仗很难坚持下去。
  “我们可以趁机把山东的清军逐个歼灭!”
  朱以海看着地图,在上面画出一片黄泛区,那是一条很宽的黄泛带,这片地区有十府四十余州县,都成了灾区,无数百姓现在流离失所。
  大水灾对明军没什么影响,因为泛滥的地区全在清军控制范围内,朱以海损失的仅是刘泽清这个降将而已。
  这个水灾,反而会让登莱的压力减小。
  不过他也高兴不起来。
  这大水灾会直接淹死数十万人,但更可怕的还是随后的疫情和饥荒,弄不好死几百万都有可能,中原真的可能成鬼域。
  黄河北决,南岸和下游倒是反而减轻了压力,徐兖沂泰归德几府的河堤不会有危险了。
  但就算他们没受水灾,但北边那么多州县百姓受灾,肯定也会南来,到时也得面临大量饥民。
  饥民一多,必然就会成流贼,这是必然的,人都不想死,朝廷不能赈济,就只能抱团去抢了。
  河南山东本就到处土寨,这下可能会更加严重。
  如此形势,有利于大明,若是能借助这机会,聚集各地饥民起义,鞑子很难守的住豫西和山东。
  不过如此严重的灾情,明军就算能拿下来,可也难守啊。
  ……
  归德府,永城,芒砀山,黑楼寨。
  许忠义攻打黑楼寨很顺利,比预计的都还要顺利,赵黑虎被崩死寨门,寨子直接就溃了。
  红枪会搬运寨里的物资,搬了三天才搬完。
  百姓没有浪费一点东西,连把椅子都带走了。
  粮食耕牛种子农具,还有家具厨具一样不留。
  最后还把俘虏带走了。
  而原来依附于黑楼寨的那些百姓,现在被召到寨前,许忠义向他们宣布,以后没有黑楼寨,没有赵当家的了。
  以后这里是红枪会说了算。
  许忠义在原来的黑楼寨子里,开了个新坛,委任了几位师兄兼教头,还驻了一营红枪队员。
  附近的百姓,原是黑楼寨的佃户,现在他们成了红枪会的人。
  许忠义把那些地,直接交给那些百姓继续耕种,也要交租,但三七分成,百姓七,红枪会三,红枪会收他们三成租,要承担保护他们的职责,使他们免受其它土塞、响马流贼的劫掠,甚至要免受官府的税赋劳役。
  他甚至直接在寨子里搞了个开坛大会,直接从那些百姓里,挑了一千青壮入会,授予他们红枪队员身份,并给他们编了两个营,交给留守的师兄统领,忙时种地,闲时练枪,遇战征召。
  王胖子对这些漠不关心,或者说他想关心也管不了,虽说同是提标参将,可人家现在不仅是他的义弟,还是许提督新收的义子,正当红得宠呢,这红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