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说以新的黄河河道划界,答应把河南山东都给大明,就算是他们把陕甘汉中也给大明,也不行。
  大明必须收获整个关内关外,一寸土地也不会放弃。
  在那次廷议上,左谏议大夫洪承畴把敢于说要议和的官员们挨个喷了个狗血淋头,有理有据,各种反驳,态度坚决,完全拥护皇帝旨意。
  搞的平时喷人第一人的左都御史刘宗周都措手不及,他手下的十三道御史们也都动作慢了一拍,让谏院的六科给事中们抢尽风头。
  也是在这一次,大家才发现,原以为谏院都是群乌合之众,谁知道全是些人才啊。
  那牛金星宋献策都能把人顶到天上去。
  朝鲜棒子少年金寿恒都能引经据典驳的人哑口无言,连几个蒙古壮汉给事中,都嚷着谁敢说谈和,就要跟他血溅大殿,为君除害。
  曾经也算是降虏带头人的东林领袖钱谦益,他现在是右谏议大夫,摆出曾经东林领袖的架子来,把殿中内阁六部等一些原东林同党,骂的不敢出声。
  明明这些人曾经是投降派,是汉奸,可他们现在却反而成了最坚定的主战派。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皇帝往那一坐,这廷议上,他都不用开口,谏院这群人就如狼似虎的冲前冲,见人就咬,逢人就撕啊。
  一个不好,就弄的斯文扫地,体面全无。
  洪承畴、钱谦益带头冲锋,毫无顾忌了,偏偏他们是言官,怎么说都可以的。
  以往历朝选言官,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第二重惜名声,再则知晓治体。
  但如今的这个谏院,非常变态,这里面的人多数都是名声已经败坏到家的,如洪承畴钱谦益都是有名的大汉奸啊,牛金星宋献策以前当过大顺丞相,降臣、叛官倒是占了大半。
  可偏偏这些满身污点的家伙,现在反而已经是没有半点畏惧担忧的,过去是过去,现在他们重新来过,皇帝支持,奉旨撕人。
  那叫撕的一个毫无顾忌,肆无忌惮。
  甚至这些人还都他娘的一个比一个能干,如钱谦益这种原东林领袖,多年党争经验,十分了得,洪承畴更不得了,明末称的上是真正的一个能出将入相的全才了。
  以如今朱以海的威望,和对朝廷的掌控力,其实好多事情都是可以直接一言以决,不论是选用阁臣大帅,还是总督巡抚,或是挑选科道言官这些,直接特旨题授就行,重要的军国事务,也是一句话的事。
  但现在皇帝却反而开始慢慢的注重制度,讲究程序起来了。
  本来有些大臣们还觉得这是好事啊,终于又能避免皇帝的独裁专政了,谁知道皇帝建了个谏院,塞进去一堆奇人,然后就搞的他们哑口无言了。
  复社四公子如今也都授给事中,捎带着还把他们的复兴报,也列入到了谏院名下,甚至还办了一个新报,就叫谏报。
  人家不仅跟你在朝堂、廷议上撕,人家撕完了还要把你挂在报纸上撕,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舌笔双绝,要是不占理,那更是没有半点对抗之力。
  谏院用了很短的时间,已经名震朝野。
  现在朝野还特排了个最新的九卿名单,左谏议大夫排在了第一名,位在吏部尚书之上。
  谏院左谏议大夫后面,才是六部尚书,然后是左都御史,然后是大理寺卿,通政使掉出了传统的九卿之列。
  “院长!”
  身着绯袍的吏科给事中冒辟疆进来,“这是本期的谏报和复兴报的排版,请院长审核,另外陛下降旨,明日召开廷议。”
  “议什么?”
  “议礼仪、议军事、议大臣、议官制、议封爵、议财政、议赈灾,这次要议的事情很多,内阁、司礼监、谏院、都察院、六部、通政司、大理寺、御营等各部在京五品以上官,皆参预,共同廷议!”
  洪承畴愣了一下。
  放下手里的笔,一般情况下,就算举行廷议,一次也只议一件事情,除主要大臣外,再召相应部门的一些官员参与。
  现在一次要议七件大事,而且每一件都这么重要。
  他敏锐的闻到了些不对劲的味道。
  现在已经是八月了,马上就是中秋节了,这个时候,是哪里发生什么大事了?
  “辟疆啊,最近可有什么新消息入京?”
  “也没有啊,山东灾后仍是一片混乱,河南、北直两省也牵连不小,河南的李际遇、许定国,北直的土国宝,也还在闹,山西的姜瓖、陕北的王永强、陇右的贺弘器、米喇印等也仍在与清军作战,就是川北的张献忠,也已经由其义子张定国经阴平道绕入汉中,然后张可望借路米仓道夺取定军山,趁豪格吴三桂返京之际,包围了阳平关的李国翰,但还没分出胜负呢!”
  洪承畴皱眉,那怎么现在突然要连议七件大事?


第523章 皇权君威
  廷议如期举行。
  原登来巡抚衙门内,司礼监刘朝带着一众大太监迎接众臣。
  朱以海则在远处阁楼上一边吹风一边看着这些重臣们入场,内阁的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们、六部尚书、侍郎,谏院、都察院的院长,以及十三道掌道御史、协道御史、六科的掌印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寺卿、奉天府尹、京营总督、御营提督等鱼贯而入。
  看着这些朱紫重臣,朱以海却感觉彷佛是在开公司大会。
  大明这家公司是他借壳上市的; 司礼监的刘朝以及御马监这些大太监们,都相当于是他这个董事会秘书,总裁助理等。
  首辅宋之普是公司常务副总裁,下面是各大部门的总监等,还有如山东、辽东、江苏、浙江等分公司的总经理,几大销售大区的总监等等。
  总的情况来看; 虽然大明这个公司早就有; 但他几乎是重新打拼创业的,只是用了这个壳; 而且到如今,整个公司的架构,其实与原来的那个大明公司也完全不同了。
  副总裁宋之普领导的内阁,大学士们都不再兼任各部门的总监职,但又各分管一部。而司礼监是董秘,不仅仅是负责照顾董事长的日常生活,也主要负责内部稽查。
  在总裁的管理团队外,还有一个董事会,也就是总理处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公司的销售精英团队,也就是御营是皇帝一手组建创立并带出来的,现在也牢牢的直接掌握在董事长手里; 各大区总监们,也就是各镇提督总兵们都是直接对他负责的。
  更别说负责审计、监察的谏院、都察院也直接对他负责。
  他做为公司的创始人; 是完全凌驾于全公司之上的,不管是哪个团队,都是无法跟他这创始人对抗的。
  不过公司越做越大; 团队也大了,管理这方面就越发需要制度。
  今天这次公司大会,也是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的。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朝过来请示皇帝,“陛下,奉旨参与廷议的大臣都已经到了,没有缺席的。”
  “嗯,走吧。”
  朱以海到大厅的时候,首辅宋之普赶紧带头起身恭迎。
  现如今,朝廷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仍是内阁首辅。
  总理处仍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办事处,并不是正式的经制官衙,各总理大臣也都是由各衙抽调兼职当差。
  因此正式场合下,依然还是内阁统领朝堂百官,司礼监则协助皇帝批红,是皇帝私人秘书处。
  因为内阁大学士不再兼任六部尚书之职,所以六部尚书反而地位有所下降,毕竟以往首辅兼吏部或礼部尚书,两个职位是捆绑一起的,但现在六部不再由阁臣兼任,也只是一部尚书而已; 是要受内阁领导的。
  原巡抚衙门大堂上; 摆了一张龙椅,后面高悬着正大光明的牌匾。
  朱以海今天一席黑色龙袍,比较休闲轻便。
  首辅外相宋之普引内阁、六部等大臣,内相刘朝领司礼监五位秉笔太监,以及御马监太监、提督东厂、锦衣卫指挥使,以及京营总督、御营几位提督,顺天府尹,以及外臣中的辽东总督、山东总督等一起向皇帝拜见。
  谏院、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几衙的官员则站到了门口。
  朱以海坐下。
  “诸卿平身吧,多的闲话朕也不说,今天特意召开这廷议,也是迫切所需,自朕举义起兵以来,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常年领兵在外,许多事情也没空好好跟卿等商议。
  今天,就一起来议一议。
  先议一下财政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我大明也算稳住了局势,形势还挺好,但各地用兵,军费开支巨大,各地赈灾,也都请拔钱粮,朕最近也时常听到许多声音,都是对如何分配财政收入的,有人说御营的军饷过高了,也有人说不该给官员养廉银,还有说武官不当有亲丁名粮。
  更有说地方税赋上缴过多的,还有说不该单设税务厅征收工商等税的。
  说法很多,议论纷纷。
  那今天就好好议一议,这税赋新政,到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这钱征上来又该怎么分配才好,拾遗补阙,都好好谈一谈,深入的谈,把问题解决!”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朝便起身开始主持会议,在晚明几朝,司礼监甚至权压内阁,凭其批红之权,成为当之无愧的内朝,其掌印太监更被称为内相。
  不过现在绍天朝中,司礼监已经大不如从前,基本上就是朱以海的秘书处,或者说是董事长办公室。
  “户部是管财政的,户部可以把这一年多以来的大体收支情报总结通报一下,然后呢就是把现在主要的开支说说,大家也都有个底。”刘朝站在那里,身子微躬,这位以前朱以海的伴当,就算如今是第一大太监,但依然十分谨慎小心。“阮尚书,你说呢?”
  “我接任户部时间尚短,不过这些天也加班加点的整理了户部的档桉,大概的底还是能交一交底的。”阮大成起身接话。
  原户部尚书沉廷扬出任辽东总督兼巡抚后,朱以海选择了阮大铖来接任户部尚书这一要职。
  阮大铖在浙江巡抚任上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这次入朝为户部尚书加内阁协办大学士衔,甚至还特旨总理处行走。
  这位在天启崇祯时被东林打入阉党之列,然后在弘光朝又成为奸党,现今却成为皇帝口中的干吏能臣,深得信任,甚至皇帝还娶了他一女一侄女入宫,可以说是政坛不倒翁了。
  “仰赖圣人浩荡恩德,还有文武官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这段日子,日子越过越好了,”阮大铖上来先不动声色拍了下皇帝马屁,然后还定下个如今情况不错的调子。
  “去年的情况就不说,山崩地陷的生死危局,圣人带着我们趟过来了,就说今年吧。”
  “今年我们不仅彻底的把鞑子赶过长江,尽恢复江南之地,而且我们还夺取了淮南,攻占了半个山东,又新取了半个辽东,”
  “御营现在更是拥有本部水马步二十一镇十二万余战兵,又扩建了陕甘行营、川贵行营以及湖广行营、福建行营,四行营三万余战兵。
  此外我们还有京营三镇,各地省营也都在陆续完成整编之中……”
  “当然今年仗也没停过,这边三军北伐,直入淮南、山东、辽东,另外福建岭南兵跨海征台湾打围荷兰人,广西、川贵发兵在征讨云南土司叛乱,湖南江西在对抗湖广河南清军。
  四川兵马也在阻清军入川……”
  “鞑子搞迁海令、弃淮令,甚至如今还证实他们为了阻止山东举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