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情况下,保持一个精锐的八千战兵行营,再配上周边的部队,以及水师部队,和上下游友军,其实对湖北清军是够了。
  御营是主力,团练协防后方,水师负责江上。
  “湖广是粮仓,过去湖广熟天下足,如今却成了朝廷一个巨大的包袱,必须尽快的扭转,湖广不但要自给自足,也还要成为朝廷的粮仓,而这些,不改变现状是不行的。”
  朱以海还是比较相信顺营的忠心的,在另一个时空,顺营基本上战斗到最后,除了开头李自敬、田见秀等那一波投降清军后,其余降的没几个。
  甚至南明的彻底灭亡,还得是李来亨部在康熙年间最终被围剿歼灭于大巴山里。
  只是顺营兵马的模式,终究还是抱团的山头,比较排外,比起御营这种新军,差距很大。
  “下一道圣旨给湖广诸将。”
  “兴国公李赤心,赐食邑三千户,实食封一千二百户,夷陵府赐地三千亩。”
  “安国公高必正,赐食邑三千户,实食封一千二百户,郧阳府赐地三千亩。”
  朱以海再出厚封重赏,李赤心、高必正两位国公,皆赐实封千二百户,永业田三千亩,其中实封千二百户,倒不是划拔一千二百户人口给他们收税,而是按宋制,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二十五文,随月俸发放。
  一月是三十贯,一年三百六十贯。
  而对高斗枢、孙守法、贺珍、王兴泰、党守素、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刘芳亮、刘希尧等皆封郡公,赐食邑两千户,实食封八百户,在各屯镇所在府赐永业田两千亩。
  而如王昌、张光翠、王进才、牛万才、马重喜、田虎、张能、刘国昌、刘世俊、李友、贺篮、杨彦昌、塔天保等各封开国县侯,食邑千户,实食封四百户,赐永业田千亩。
  袁宗第原是忠贞营,后与刘体纯、郝摇旗等联合李自敬、田见秀等另立忠义。当年他们的分裂,其实也是因为这代表着李自成死后的东西两营人马,对顺军领导权的争夺。
  最后随着田见秀等投降,东营也算跨了,好在袁宗第郝摇旗刘体纯几个还是比较忠于大明的,并没有降清,而是坚决尊奉朝廷继续抗清。
  尤其是袁宗第之前还在皇帝御营做过金吾提督,很得信任,现在以贵州提督衔为四川客将,朱以海这次以袁宗第和其手下的顺营及贵州的一些地方兵马,组成忠信镇,加上重庆石柱秦良玉家的忠勇,也按湖广屯镇例改编。
  两国公、十郡公、十三县侯,也算是对这七忠人马的厚赏。
  皆为世降一等的开国实封爵位,不仅是世封,还是实封,有食邑有永业。
  从三千亩到千亩的永业田,朱以海也很豪爽,反正现在这七忠屯守的地方,本就是靠近土司的边地,现在是地广人稀。
  徐石麒等大臣们听到皇帝的封赏,也没人上前反对。
  反正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后,勋戚占田也不影响到朝廷的赋税收入,特别是这种边蛮之地,勋贵占地,还能更好开发耕种,增加税赋。
  “希望他们都能够明白陛下的一番良苦用心,能够领封谢恩!”


第541章 镇远郡公
  贵州,镇远。
  双喜歪着脑袋打量着衙门上的牌匾,伸出右手往下压,“右边再下来点,对,再下来点,好好好,正了。”
  两名家丁把一面牌匾摆正挂好,跳下梯子退后打量,“嗯,正了,忠信,这两字写的真好。”
  双喜笑道,“那可不,这可是万岁爷御笔亲题,特派内侍千里迢迢赐下的,从今个起,咱们就是忠信屯镇的人马了。”
  一名家丁瞧着摘下来放一边的地块牌匾,上面写着偏桥暨沅州巡抚衙门几个大字。
  不过如今已经正式罢撤了偏沅巡抚衙门了,以前这个地跨贵州和湖南,由偏桥和沅州共署的军政一体衙门,平时驻沅州,战时驻偏桥,现在已经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新设的忠信屯镇,其屯驻地为贵州镇远府、思州和湖南的沅州三府。
  忠信屯镇是皇帝爷新设的一个屯耕守战的组织,类似于原来卫所,在这三府内划设地方,屯守耕种,但朝廷同时也仍在三府设立了知府衙门、知县等地方衙门。
  甚至还保留了偏桥司、横坡司、邛水十五洞司等土司。
  忠信镇实际上等于是接管了原来镇远卫、偏桥卫、平溪卫、清浪卫、汶溪所、天柱所等卫所地。
  “我还是喜欢镇远开国郡公这名头,公爵呢,听着就威武霸气!”
  另一个则道,“我觉得以咱们大帅的功劳和名头,起码也得给封个国公啊,咱大帅之前在大顺的时候,那就是九大侯爵之一,跟李帅他们是并列的,当年闯王就说咱大帅是他麾下五虎上将之一呢。”
  双喜打断两个口无遮拦的家伙,“好了好了,牌匾挂好了就赶紧把梯子搬走,哪来这么多废话。”
  当年大明在偏桥设偏沅巡抚,也是因征播州杨应龙叛乱而起,而沅州到偏桥,正是湖南入贵州的一个重要路线,因交通要道,而成为征播州的重要军粮中转站,
  镇远府的偏桥,其实只是一个小镇。
  当年万历皇帝是这样评价的,说巡抚远驻偏桥,鞭长不及马腹,偏桥地僻城小,既驻总兵衙署,供亿力必不支,宜令抚臣移镇沅州而守,巡历清、平、偏、桥,以便就近策应。
  后来因为明末苗寇披猖,地方受害,土司难以管束,于是又将偏沅巡抚移驻回偏桥,不再回驻沅州,甚至还在偏、镇、思、石等地练兵万余。
  沿着镇阳江,大明在这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上,仅镇远府内,就设置了偏桥卫、镇远卫、清浪卫和平溪卫四卫。
  沿江还有偏桥土司,镇远府城,镇远县城和焦溪关。
  大明二百多年,一拔又一拔的移民过来,大明对于镇远府的控制力度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沿线的交通线上。
  府内还设有十六座驿站。
  还曾设立过总兵、守备等官,训练过许多土兵等,不过在崇祯年间的动荡里,地方旧有秩序已经荡然无存。
  袁宗第之前率部平乱进入偏沅一带,镇压剿灭了许多窜入这边的乱兵、流贼,甚至镇压了一些叛乱的土司,在这里威望很高。
  当年袁宗第被称李自成称为五虎上将之一,还是大顺五大军团之一的主帅,后来留在河南围剿土寨,其表现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也是大顺九大侯爵之一,这可是当时大顺的顶级爵位。
  袁宗第打仗的本事很厉害,后来在御营还统带过金吾骑兵,接受过皇帝的新军练兵之法,所以回到湖广后,打荆州围武昌,战偏沅,甚至入川援剿西军,袁宗第这支人马,越打越强。
  麾下更是勐将如云,甚至装备都比其它顺军要强不少。
  “咱们为何不驻镇远,却驻偏桥?镇远可比偏桥大多了,那里有八条大街呢!”
  双喜是袁宗第的心腹家将,还是其义子,当初也是跟着袁宗第去朝圣过的,还在金吾镇里呆过,所以眼光跟这几个在贵州本地招募的卫所家丁不同,“正因为镇远城大,所以镇远是分巡、知府他们的驻地,咱们是屯镇,驻偏桥就很好,何况镇远卫城也是咱们屯镇所辖啊。”
  “咱们大帅提督当的好好的,怎么一下子改成忠信屯镇了呢?”
  “别胡思乱想,这都是朝廷的旨意,咱们奉旨守边就好。”
  偏、沅这一线,可是西南重中之重,以前专设巡抚的地方,现在不设跨省巡抚了,但让他们新设忠信镇,屯镇于此,也还是尽显对他们的信任的。
  况且,皇帝封大帅镇远郡公,赐地两千亩,实食封八百户,这还不够吗?
  奉天来的使者,还带来了十万块龙银犒赏忠信镇将士们,并将原偏沅卫所的卫城所城关城、屯田都拔付到忠信屯镇名下。
  袁双喜,这次还授为哨总,并授永业田五十亩,又口分田七十亩,一下子分到了一百二十亩地,其中五十亩还是永业,可以世袭也可以买卖,口分田则是他死后或离开屯镇后要缴还的。
  袁双喜是个战争孤儿,从小父母就在兵荒马乱中饿死了,他成了孤儿,还好被袁宗第收养。
  如今也授了六品阶衔。
  甚至不久前,在义父的出面下,为他订婚了偏桥土司安氏家族的一个女子为未婚妻,婚期已经定好,就在年末。
  偏桥土司,全名是偏桥硐蛮长官司,他们与水西安氏不同,水西安氏是明英宗赐婚,但偏桥安氏,却是北宋时期入黔平叛的安崇诚后裔,安崇诚本是陕西咸宁人,入黔平乱后,留下镇守,世代镇守就成为一地土司。
  袁宗第也是陕西人,强龙过江,偏桥安氏主动交好,袁宗第当然也愿意与这地头蛇搞好关系。
  当年安崇信率十将入黔平乱,平定后就留镇偏桥,所以现在当地有十姓进贵州的说法。
  安氏偏桥司十几任,四百年基业。
  虽然他们原本是汉人,但经历几百年,如今早就成了苗蛮首领。
  当然,终究也不过是些苗蛮,在袁宗第这种曾经纵横天下的勐将面前,尤其是还有大明朝为强力后盾,也还是不值一提的。
  安家能够识时务的示好,他也愿意好好相处。
  袁双喜与安氏的联姻是第一例,却不是唯一,这仅是个开始。
  事实上,袁宗第接到圣旨,让他率本部整编为忠信屯镇,屯驻偏沅三府的原卫所地后,他便利用安氏等的主动示好,顺水推舟的开始汉苗联姻通婚了。
  以后忠信镇的部下们,要在这里落地生根,娶苗女通婚,这不是坏事,反而有利于长远发展。
  而对于土司们来说,虽然明知道朝廷搞屯镇,其实就是当年的卫所,而以前卫所移民屯驻,不断的挤压苗蛮土人的田地山要等,双方矛盾冲突不断,而朝廷地方官员却又总向着汉民,于是往往最后总是爆发苗乱。
  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造朝廷的反都没什么好结果,就算能乱一时,也终究要被镇压下去。
  不管是播州大土司杨应龙之乱,还是奢安之乱,又或是三征蔍川之战等,就算再难打,终究还是以大明的胜利而告终的。
  更别说他们这种小土司,在朝廷面前,其实没有什么反抗之力。
  能存活下来的土司,一般也很少主动干这种亡族的事情,一般也是一些旁支杂系甚至是寨子苗民们作乱,他们土司顶多暗里扇风点火,但很少真正下场的。
  衙门里。
  新晋封为镇远开国郡公的袁宗第,还在招待天使,一同的还有忠信镇的数员大将,以及朝廷新派来忠信镇的监军御史等几位官员。
  “偏沅可是要地啊,既是联通西南的交通枢纽要地,也还是重要的商道,这里在汉唐时就已经是古苗疆商道了,我大明朝在此设卫置所,移民屯垦,经营多年,前些年因中原动荡,因而荒废混乱,现在就全拜托郡公重新安定此地了。”
  袁宗第在天使面前,态度很端正,面对着新来的分巡、知府、御史等官员们,态度也很好。
  他直言道,“皇爷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如今形势需要,让我们改为屯驻偏沅,这也是对我等将士们的赏赐优抚和信任,如今弟兄们终于可以把家卷在此安定下来,还能分得田地,一个屯丁能分十亩永业,二十亩口分田,余丁、家卷也还能另分口分田,这样的恩赏,弟兄们上下都是满怀感激。”
  “我们忠信屯镇,绝对坚决拥护万岁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