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明军长炮射程内,甚至这个距离还是他们较强力的范围。
  鞑子只是在冰上铺了木排,做为炮台,外面简单的围了一圈冰袋墙,就准备加入战斗。
  结果明军数十门长炮发威,第一轮轰击中,鞑子的一门红衣大炮的冰墙就被轰中。
  然后明军炮手调整参数,又是数发炮弹准确的落入了冰围内的大炮,这门同是十八磅左右火炮,但性能要远落后明军舟山长炮厂的火炮。
  这款同是十八磅的长炮,也是主力炮之一,城防、野战,甚至水师船上,都普遍使用,性能高,质量好,还有个响当当的封号。
  克虏伯天雄将军炮。
  不仅封将军,还封为伯爵,爵号克虏。
  而它也确实不付众望,一门接一门的鞑子红衣大炮被克虏伯点名。
  每一门鞑子重炮,都面临着十门以上的明军火炮的轰击,其中还有好几门精度极高的克虏伯。
  鞑子没想到明军的炮这么勐,他们的火炮阵地非常简陋,就是冰上架木排,周边围一圈冰墙。
  还很靠前,完全在克虏伯的优势射程内。
  没打出几门炮。
  鞑子的十门红衣大炮,就全被轰飞了。
  没了红衣大炮后,其它鞑子小炮,都无法进入射程,直接在他们的射程外,就已经被明军的克虏伯不断狂轰。
  而明军加农重炮,换上霰弹,尽情的对着面前的清军宣泄着火力。
  鞑子还按以前明军火力,配备盾车,推着盾牌给步兵掩护,结果如今明军的火炮,那是宁远之战时代的数倍甚至几十倍了。
  棱堡的炮台,既提供了优良的射击视角,还没有死角,特别是还居高临下,火力交叉重叠。
  火炮洗地。
  鞑子被轰的四散。
  开始三三两两的继续扑上来,这时棱堡的守将却马上下令加农炮停止攻击,改由墙枪射程。
  远距离精准的阻杀。
  再近点,还有抬枪,再近点,又有威力虽小些但数量多的火枪手。
  那百来步距离,就是彻底的伤亡线。
  等他们发不容易咬牙扑近,却发现,这棱堡不是一般的方正城墙,不是只有一面城墙的。
  他是立体防御,墙虽不高,但却还有几道壕,有堤坡,有角台、棱堡、炮台,不管他们呆在哪个位置,都会被攻击到。
  扑到近前,才是真正踏入地狱,根本没法存活。
  他们不知道这种早在欧洲三十年战场上大发神威的棱堡的实用性,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真正的战场绞肉机。
  修起来容易,成本也低,但只要有足够的守堡士兵,和充足的火药军需,那么就算三五千人,亦能从容面对三五倍甚至十倍之敌的围攻,守个半年一年都没问题。
  这是武装到牙齿,到处都是尖刺的战争刺猬。
  鞑子以前痛揍明军,哪遇过这种玩意?
  他们自诩精良的绵甲,一样顶不住这些铳炮齐射,那些盾车,也是十几炮废一个。连他们携带的火炮,都在大意下被率先打没了。
  鞑子巴牙喇们,骑**良,打小练箭,可披着厚甲,提着劲弓,搭着重箭,却根本拿棱堡上的明军们没什么办法。
  他们对明军造成的伤害极有限,明军却能居高临下,立体无死角的轰击他们。


第543章 冲动
  这时鞑子还在后悔一开始没保护好大炮,却不知道棱堡本身就是为防御火炮攻城而生的。
  在欧洲战场上,要对付棱堡,没有什么捷径,更不可能指望一冲而下,最有效的办法一是围,二是挖。
  围就是长期围困,切断补给,阻隔援军,困死棱堡里的守军。
  挖,就是土木作业,挖壕沟,复杂的壕沟,可以最大限制的躲避棱堡上那要命的火炮,让攻城部队直抵城下。
  特别是棱堡的外围工事,若是落到攻城部队的手里,就能给进攻方提供舒适的落脚点,甚至是良好的掩护,以及最重要的架设大炮的炮台,成为良好的反攻平台。
  当然,如果濠沟里存了水,或是冬天结上冰,也是会降低其防御性能的。
  欧洲对付棱堡也是想尽脑汁,最后总结出的办法,没什么取巧性。
  必须得有优势兵力,围城,断绝外援。
  然后建立营地。
  再派兵利用夜色等建立起一座堡垒来,用来架设火炮,掩护士兵继续向前,推进到外围工事火枪手射程外挖战壕,修土墙等,等到挖开的壕沟能够部署攻城大炮为止,接下来再挖曲折的通道,以躲避火炮的同时,靠近敌人棱堡。
  越往前,越危险,所以坑道修建就越有技巧,得弯弯绕绕躲避火炮,甚至还要搭建木头的护壁来摭挡火枪手的视线和射击。
  一直要挖到敌人战壕的二三十米处为止,然后向左右同时各挖一道战壕,并建造墙垒,以此做为安全的阵地和突击部队的集结点。
  等一切准备好。
  正式发起进攻时,就可以把自家的大炮直接部署到前沿,再配备火枪手,以集中火力进行攻击,打开缺口。
  或者是在突击队打开了城防缺口后,他们对这个突破口进行火力掩护。
  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攻打模式,其关键的思路,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棱堡打败棱堡,土木作业靠近,然后顶着敌人城堡要搭起一座进攻平台,最后也还是要用火炮火枪这些提供足够的火力突破。
  可就算是这种进攻办法,其伤亡也是会非常大的。
  进攻棱堡的关键就是前期把一切准备好,尤其是挖坑道时,会有大量士兵死亡,攻克一座棱堡,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士兵其实是在挖坑道时被打死的。
  清军并不知道这种办法。
  棱堡在中国,还仅是在澳门、台湾等少数地方,被葡萄牙、荷兰人用为据点。
  明军搞这套,是因为军中有大量欧洲战争走出来的雇佣兵,他们玩这套很专业。
  鞑子却不知道,只以为明军火炮多,火器多,地形不利,难以靠近突防,觉得得要更多的兵,更多的盾车,甚至要调更多的炮,要更多的勇气。
  于是鞑子反复的试各种办法。
  一次次的发起进攻。
  在那个狭窄的棱堡前方,铳炮不绝,轰隆隆的响了三天。
  最后,一万多鞑子折损过半。
  守堡明军却没急着反击。
  就这样任你们来攻,来就打,退下休整也不理会。
  鞑子盼着明军来个半夜袭营什么的,他们好来个一举反杀,结果每天都没有明军来攻,只不过隔一会时间,会突然有明军骑兵靠近对他们放上几枪,搞的人心惶惶,夜不能安的。
  损失惨重的鞑子没办法了,只好向前来宁远督战的辅政王硕塞请求,增调红衣大炮,调配更多盾车前来。
  硕塞亲临前线。
  然后就陷入了漫长的围而不攻,鞑子在辽西调集火炮、盾车、火药、火枪等,但天寒地冻,运输也不方便。
  一直过了快一个月,才又调集了百余门大小火炮,还有两万蒙古和汉人,这些新援兵,甚至根本不是八旗和绿营了,许多都是临时征召的牧民和汉人壮丁。
  跟着火炮过来壮声势的。
  这次盾车真弄不少,甚至有些盾车已经可以称之为攻城塔了。
  炮也不少。
  七八千斤的重炮都弄来三十来门。
  一切准备就绪。
  硕塞亲自指挥攻城。
  这次准备不可谓不足。
  可是就算他们的火炮七八千斤,在明军棱堡的长炮、重炮面前,也并没有射程优势,甚至数量上仍处弱势。
  鞑子不得不把火炮放的稍靠后,并建立起更坚固的炮台防御工事,给火炮修起了炮楼,藏在里面。
  可问题上你就算藏,你还能比棱堡炮台上的那些炮更有优势?
  双方你来我往的展开炮战,鞑子步骑协同,骑兵掩护,弓箭手放箭,火枪兵开枪,然后盾车、攻城塔缓缓前进,士兵们身着双层厚甲,还举着大盾跟着。
  甚至还学聪明,尽量分散些。
  可就算如此,他们仍然是小瞧了棱堡。
  普通的城墙防御,那就是线性防御,就是一道线,重点扎破一个口子,基本上就成功了。那些坚城的护城河啊羊马墙啊敌楼箭塔瓮城什么的,也不是没对策的。
  但碰上这种棱堡,防御火力太强,尤其是这支驻防明军就是一支全火器部队。
  想找个大风大雨的天气进攻,以减弱守军火器优势,可人家在城堡里,影响也不是很大。
  第一轮试探进攻,鞑子就几乎有去无回。
  甚至损失了十来门炮,他不得不把火炮阵地往后撤,同时真真假假的修了许多假炮楼,以吸引明军火力。
  可问题是明军也不傻,一来火炮数量和射程上占优,二来火药储量充足,上来就勐打便是,管你三七二十一。
  而一旦哪个炮楼有火炮射击,那就重点打击,打爆为止。
  清军的盾车也好,攻城塔也好,在那狭窄的地形上,就算能顶着炮火到堡前,可这是棱堡,越靠近,火力越勐,越是交叉火力无死角,不仅是重炮长炮近战,甚至各种霰弹、墙枪、重枪、火铳,连着手雷、火油弹等都来了。
  什么车到了近前,也扛不住多久。
  来多少就死多少。
  虽然也杀伤了些明军,但伤亡不成比例,悬殊太大。
  硕塞一次又一次叫停进攻,重新研究对策,可每次重新进攻,很快都是损失惨重。
  如果停停打打,打了小半月,明军依然威勐,铳炮没有半点减弱。
  而清军已经扛不住了,前后死了五六千人不说,这新征来的这些兵,除了充当炮灰,没有半点作用,每天还要消耗大量粮草,甚至开始大量逃跑,引的士气大跌。
  最终,新年前,硕塞只得下令收兵撤回宁远。
  回到宁远城一统计,这次攻城,前后死伤了五六千,其中八旗披甲就死了超过三千多,损毁的火炮,消耗的粮草更是无数。
  要是不主动撤回来,再打下去,宁远城都要无兵可守了。
  硕塞只得亲自顶风冒雪前往北京请罪。
  而消息传回登州,却是振奋人心,满城欢喜。
  连皇帝朱以海都特意在除夕这边,举行了宫廷宴会,庆贺胜利。
  朱以海难得的喝的微熏半醉,此时他却没兴趣再回去喝酒了,他就在寒冷的除夕夜里在蓬来宫里漫步着。
  蓬来宫只是原来的水城临时改成,并不算大,也许将来还于旧都北京,但是现在朱以海是不会在这里再修一座宫殿的,先将就着住。
  宫城不大,好在宫廷人口也不算多。
  漫无目的在宫里散步,转过廊庑折转角,却被人撞了个满怀。
  “大胆!”
  侍卫上前要拿人,朱以海却制止了他。
  他打量冒失撞了自己的人,一个身着宫人服饰的年轻宫女,昏暗的光影下,映出她苗条的身段,有张瓜子脸,五官眉目清秀。
  “奴婢该死,冲撞了圣人。”
  那个宫女此时也才发现,自己居然撞到了万岁爷,吓的花容失色,直接就跪地磕头请罪。
  朱以海伸手拉她,“朕也是意外到此,起来吧,”
  姑娘被他握着的手颤抖着,很是不安。
  “今天是除夕夜,你怎么一人在此?”
  “奴婢……奴婢刚交完差事,路过这里,突然有些想家,想奴婢的家人了,可是她们全已经死在兵灾和饥荒中了,一时伤心,就在这里多呆了会,没想到冲撞了万岁爷,奴婢该死……”
  北风呼呼的吹着,这里显得格外的冷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