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得了?
永乐大怒,派名将张辅率军南征,张辅也不负帝望,一战平定安南,于是大明便在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等于正式把安南纳入统治,并设为一个行省。
不过交趾布政使司,总共设立了二十一年,就放弃了,安南人连年叛乱,加上当时北方蒙古压力大,最终大明选择放弃。
大明被迫承认了黎利建立的后黎朝,而黎利也继续以大明为宗主国,继续对大明称臣进贡。
不过时隔多年后,这后黎朝也是朝政混乱,权臣莫登庸也是趁机掌控朝政,夺权篡位,建立了越南莫朝。
不过莫氏不得人心,黎朝的右卫前将军沅淦,逃入哀牢,寻获黎哀宗幼子拥立为帝,是为黎庄宗,在南方清化与莫氏对抗。
后来黎庄宗派使者赴北京,请求嘉靖皇帝讨伐篡位的莫氏。
次年,嘉靖皇帝任命仇鸾为都督,毛伯温参赞军务,屯兵镇南关,准备入越攻莫。大兵压境之下,太上皇莫登庸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
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
大明于是顺水推舟,把安国南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了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等。
莫氏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
名义上,安南再入大明版图。
莫氏从此对明朝称臣纳贡,但对内继续称帝建元。
几十年后,南方后黎朝复国,黎朝中兴。黎朝派使者到北京,请求恢复安南国王的册封,但大明以局势未稳为由,仍只授黎氏安南都统使衔,并且还要求黎朝把莫氏据有的高平、太原等地让与莫氏子孙。
后黎朝虽不甘,却也不敢得罪大明,于是安南一直到此时,都没复国,仍然是大明的属地安南都统使司。
甚至在后黎朝外,还有一个莫氏一直割据西北的高平等地。
而后黎朝也并不安稳,后黎朝能复国,本就是全靠阮氏,后黎朝后来能击败莫氏,重登升龙府,又全靠大将郑松。
郑松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军政大权,且地位世袭,故人称郑主,而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所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
有几分倭国天皇和幕府大将军的味道。
而南部则全由阮氏家族控制,当年阮淦有拥立复辟之功。后来阮淦去世后,其子阮潢见郑检猜忌自己,便自请出镇顺化,顺化是阮淦父子多年经营的大本营,深得人心。
阮潢回到顺化后,协助郑松扫荡莫氏势力,但仍被郑松猜忌,适值朝中官员纷纷征讨夺权的郑松,阮潢诈称协助讨贼,乘机返回顺化,却派兵把守广南,控制南方,然后把女儿嫁给郑松儿子,等郑松反应过来,阮郑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此后双方经历数次大战,可谁也奈何不了谁。
于是郑氏在北方,挟持天子把持朝政,人称郑氏,而阮氏割据南方,人称阮主。
加上割据西北的莫氏,小小的安南国,却也是水浅王八多。
不过虽然南北对峙,相互大战,可郑阮却也全力发展,安南反而是难得的强盛时期,南方的阮氏效彷西方,设大炮铸造厂,建立水师,打造火器部队,军队战斗力很强,他们往南灭掉了占城国,又夺取了高绵人的湄公河三角洲。
而在北方,其实还有一方割据势力。
便是宣光武氏。
在莫登庸篡位后,身为后黎朝旧臣的武文渊,以登庸之乱,出据宣光,拥兵万人,还向大明求援借兵。
武氏的行动,得到后黎朝的认可。
在后黎朝还偏安南方清化期间,特加封武氏当时的首领武文密,以他率兵从义,累有功劳有名,让他镇守宣光地区,许以世守传袭,封号为宣光安北营嘉国公武文密。
安南人后来也称之为宣光朝或隆平朝。
后黎朝灭莫氏,武氏几代都多有功劳,灭莫氏不久,武德恭率本部三千,赴京朝见,归顺朝廷。
掌权的郑松也晋升武德恭为北军都督府右都督太保和郡公,号为安北营,后得到郑松同意,回到大同继续镇守。
但武德恭却僭越称王,自称隆平王,公然反黎。
虽然武氏反黎,还勾结莫氏,僭越称王,但南方还有一个阮氏割据,是为心腹大敌,所以后黎对于武氏一直是一忍再忍,虽也曾出兵讨伐,但只要他们求饶称罪,便仍许他们继续镇守宣光。
武德恭死后,其子武公悳继位,后黎朝授少傅宗郡公。
“武氏也派人来了?”
“嗯,安南宣光镇的武氏也派人来朝贡,他们想得到朝廷的册封。”
朱以海听了也不由的呵呵冷笑两声。
安南如今的情况确实是比较有意思的,这后黎朝的皇帝,就是个工具人,被那些权臣们争来抢去,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如莫氏当年篡位夺朝,后来虽兵败,但他们割据高平一带,紧邻大明的镇南关,向大明称臣纳贡,大明也有意留着他们,以牵制安南。
而这宣光镇的武氏更有意思,当年是以忠臣身居,起兵反莫的,最后却割据红河上游的宣光镇,还经常入侵太原,完全就是安南版的唐朝河朔三镇了。
朱以海之前也是了解过一些安南的现状的,总体来说,安南人口不少,明初攻灭时统计就是三百二十万户,还有许多蛮夷。
而经历二百来年,他们还东征西讨,灭了占城,夺了高棉不少地,把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也吞并,人口是大增的。
阮氏在南边跟荷兰人合作,不仅雇佣荷兰人做御林军,还雇佣他们为教头,建立火器部队,打造水师,甚至展开海贸等,经济发展不错。
郑氏这些年虽然实力不强,后院还有莫氏、武氏两个割据藩镇,南边还有个实力越来越强的阮氏,但借助安南那狭长的地形,建立堡寨,勉强还是守住的。
据说先前安南这几家势力都曾派人去北京朝贺,请求册封,但鞑子没理会。
现在他们听说大明中兴,又全跑来朝贡,都想得到朱以海的册封认证。
不过这四家又各有不同的需求。
比如说莫氏,本来就全靠大明庇护,才勉强能在高平一带站稳脚跟,若不是大明护着,早被郑氏灭了,他们来朝贡,也是希望能够继续得到大明的庇护,也不奢求当安南王或是安南都统使,就继续保持现状就很满意了。
自称隆平王的武氏,则是希望大明能够册封他们为隆平王,摆明了要分裂出去别干,当然,若是大明不肯,那退一步,也封他个诸如隆平都统使也是好的。
郑氏当然是想得到安南王的册封,最后是能得到大明不再庇护莫氏的承诺,这样他们就能铲除这颗毒瘤了。
阮氏需求又不同,他们是比较务实的,跟大明还隔着个郑氏呢,所以他们这次来,其实是想展开全方面的贸易合作,本来现在每年到达阮氏地盘上的大明商船就很多,他们仅征收明朝商船的进口税就达到三万八千多贯。
另一方面,他们则还是受了荷兰人的请托,想来牵线,让大明跟荷兰人再好好谈判,针对如今大明围台湾荷兰人城堡,封锁荷兰人北上日本航线这个事情谈判。
当然,若是大明真愿意支持阮氏取代郑氏,他们当然是更愿意的,就算付出些代价也是肯的。
总之,这安南四家是各怀心思。
对于这块名义上的地盘,朱以海现在也没余力去夺取,但能够用些手段,加以干涉,以争取些利益,朱以海还是愿意的。
想当年朱棣三代,征服镇守安南,设立布政使司,但却打了二十多年,损兵折将无数,可以说最终宣宗放弃,也是无奈之举了。
当年明军在军事上还是碾压安南的,只不过政治上手段差了点,直接设省,导致了安南人的全面反抗,如果能够换一些手段,徐徐图之,则可能二百多年时间,早就真正并入大明了。
“既然都来了,那就让他们都参加朝会和宴会吧。”朱以海交待。
“武氏也让参加吗?”
“嗯,来者是客嘛!”
在后黎皇眼里,高平莫氏、宣光武氏,这些都是叛逆,南面的阮氏,更是反贼,但其实郑氏又何尝不是篡权逆贼呢。
而在朱以海眼里,安南这块属地,本就只是名义上的而已,所以乱不乱跟他有什么叛乱,越乱还越好,否则以安南那尿性,你让他统一,他要不了多久,就会脑子发晕的来犯边了。
这次四家一起上门来,还是有求大明,朱以海还能放过机会不成,多少总要弄点肉下来的。
第546章 演武点兵震来使
相比于去年的正旦朝会,今年的无疑要隆重热烈许多。
虽然今年迁都登州,这里宫殿简单,不及南京紫禁城,但今年赶来朝正的外国使者却增加了许多,皆因如今大明势盛。
金紫满殿。
那雄壮的棱堡,威武的巨炮,一队队雄纠纠的禁军,都让远道而来的使臣们大为惊叹,有一些还是前两年去过北京朝崇祯帝的,也有在南京朝过弘光帝的,甚至还有去北京拜过顺治的,但对比如今这位绍天帝,以往几位天子虽据南北两京中,但感受到的是末世、野蛮之态。
而如今绍天朝,却是勃然生机,气势如宏。
大明朝各地文官武将,这次也有许多特来朝正庆贺,甚至连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都来了,这位跟绍天帝年纪差不多的云南土皇帝,这次是特意来请罪的,云南出了沙定洲这么大的乱子,他把昆明都丢了,可皇帝却还能不追究,反而给他加官晋爵,沐天波自然也是感激不已。
特别是去年皇帝从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几省调兵入云南援剿,可以说是解了他燃眉之急,虽然仗还在打,但昆明已经收复了。
沐天波也终于能够从保山那偏远蛮荒之地回到昆明,所以这次前来,也是来感激天子,特来表忠心的。
甘肃的回将丁喇印,也与陇右的贺弘器一同入朝。
四川的秦良玉,湖广的李赤心、高必正、袁宗第、贺珍、孙守法、王光泰,江西的金声桓、杨廷麟、万元吉,甚至河南的李际遇、许定国,还有福建的郑鸿逵、朱成功,东江的耿仲明等。
这些封疆大吏,大部份都赶来了。
这是一种姿态,不管现在地方局势如何,这次是必须得来的。
金声桓、丁喇印、许定国、李际遇、耿仲明、贺珍这些都属于地方军头,这次却也是主动请求入朝朝贺。
更别说诸如李国栋、土国宝、刘良左等这些降将们了。
礼部为了这天,上下也是忙碌了几个月,因为如今恢复了大半个天下,所以礼部如今官吏倒也充足,许多旧员都重新回来,对于礼仪制度这块,也都很熟悉,整个仪式搞的很隆重。
皇帝只是给大朝会增加了一项仪式,就是阅兵和升旗。
正旦大朝会早上开到中午。
然后中午时在蓬来宫南门广场升旗、阅兵。
皇家旗手卫的三军依仗队三百多人,雄纠纠气昂昂的展示了什么叫做仪仗队,他们迈着正步走过广场,然后将大明的日月旗升起。
这面日月旗,也是朱以海钦定的国旗,以前也没有国旗这一说法,日月旗虽有,但也式样很多。
后来朱以海选用海商普遍使用的日月旗,加以修改,便定下了青天日月满地红旗为大明国旗。
以往海商发现荷兰葡萄牙等各国商船上一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