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员们全靠这些陋规收入了,京里有冰敬炭敬别敬等,地方官员呢有三节两寿,这都是传统了。
  他听说现在老家那边出个圣人天子,居然不仅给官员提升俸禄,还搞出了什么养廉银,据说一个总督直接给两万两银子一年养廉,县令有的给一千,有的给两千的。
  然后据说禁止这些陋规俗礼,收陋规就视为贪污,抓的还挺严。
  张集觉得这皇帝怕不是有毛病,这种东西也管,那天底下谁还当官?
  人家摄政王多尔衮身为皇父摄政王,大门口收个门敬,一年就收了几十万两银子,妻妾们还收妆敬,逢年过节有节敬,各种喜事有喜敬,人家摄政王都不禁止这些,为什么朱以海非要禁止这些?
  他难道想跟他祖宗朱八八一样,要杀尽天下贪官,可他杀的过来嘛?
  不过听说火耗归公,火耗养廉这些,他又觉得挺有创新的,大清若是也给官员们增加这笔养廉银多好?
  听说那边不设督粮道,而叫粮食厅水利厅什么的,粮食厅还是个从三品,每省设一个厅长,据说养廉银是五千两。
  若是让张集当个督粮道一年只给个五千两补贴,他是绝对不愿意干的。可如果各种陋规收完,还能额外再拿五千两养廉银,甚至俸禄再提一提,再给点职钱什么的,他额外的几千两收入不要白不要嘛。
  现在粮食这么贵,征粮的时候随便加点耗羡,都不得了,若是再弄点粮出去卖黑市,就更能大发,就看胆子大小了。
  京城米价都超过十两一石了,张集心里暗暗打算,等到了那边,一定得弄点粮食到北京来卖,当然,这种事情,他也知道他一个粮道也弄不了,到时肯定还是得跟总督、巡抚们一起弄,甚至还得有八旗的王公,甚至京里的尚书侍郎们参与才行的。
  事情参与的人越多,这钱赚的就越踏实,就算拿不到大头,可他占着这位置,也一样能分到不少。
  当官不想着捞银子,难道想着为民服务么?


第554章 尽忠
  关中。
  王永强立马横枪,遥望前方。
  身后是连绵不绝铺天盖地的义军。
  “大帅,前方便是三原了,拿下三原便可直取长安。”一员披着山文甲外罩银环甲的老将提着把大刀,身上还半披大红罩袍,那花白的胡须,倒有几分老黄忠的气势。
  西边落日余辉,夕阳正红。
  王永强回头,在他身后,义军将士们风尘仆仆,甚至衣衫褴褛,面带饥色,青壮在前,妇孺老幼随后,就如多年前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大明朝一样,如今他们却又举旗抗清。
  黄忠般的老将原是大明神木边将高有才,明亡后隐居神木,早年王永强还是义军时,没少被高有才带领的边军围剿追赶。但鞑子入关后,高有才却拒绝归附清廷,宁愿解甲隐居。
  当姜瓖大同反正,王永强也相约起兵,特意前去拜访,高有才却毫不犹豫的出山了。他重新披甲,还亲自去拜访了曾经的军中同袍神木游击田秉德以及守备沉育麟,一起重招旧部,再次举旗。
  他们夺取榆林,控制延安,又会合另一位旧友保德州守备牛化麟,夺取府谷、保德。他们一路所向披糜,连下十九州县,杀死延安巡抚王正志,督粮朱豫升、总兵沉文华、参将夏廷印等。
  接着趁胜再取定边、花马池,出奇兵于富平,关中大震。
  陕西巡抚黄尔信呼救于总督孟乔芳,孟乔芳却也只能急派人向汉中的吴三桂等求援。
  天空中最后一线光明将被吞没。
  火烧般的晚霞也暗澹下去。
  在西面,一线黑潮涌线。
  一支名头响彻天下十几年的精锐出现,关宁军来了。
  云南王、平西大将军吴三桂带兵杀到了。
  一骑飞奔而来。
  驰近,落马。
  他背上插着数支箭,浑身血染,还坚持着跑到了王永强面前。
  “大帅,张天福率兵绕后,正在攻蒲城。”
  蒲城是此时王永强他们军队的大本营,富平是前线据点,若是蒲城有失,他们连退路都没了。
  “张天福这个汉奸,他对的起史阁部在天之灵吗?”高有才破口大骂。
  张天福原是史可法部将,后降清,此时为汉羌总兵。
  “虏固山额真巴颜,亦率一路兵马正围攻富平……”信使说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吴三桂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名将,他自汉中回援,在西安休整补充,然后根据情报,准确的推断出了王永强义军的进军路线。
  提前进军三原以逸待劳,然后还派出大将巴颜、张天福各领一路人马,迂回绕后,断其退路。
  军前日月旗下。
  王永强为骑士合上了眼睛。
  监军王家勤从后阵闻讯赶来。
  王永强冲着他一笑,有些抱歉的道,“对不住了,我辜负了天子的厚望,也辜负了你。吴三桂来了,他还派兵抄了我们后路,这仗我们可能要败了。”
  王家勤也披着甲,腰悬长剑,他看着远处缓缓压上来的兵马。
  论气势,论装备,都要远强于他们。
  “我没想到吴三桂来的这么快,当初我应当听你的,拿下宁夏后卫花马池后,不应当南下,而应当继续西进,拿下宁夏诸卫后,接应固原一带的武大定,再往西连接兰州,便能跟陇右诸军打通,然后连成一片,据守陕北经营根据,等实力强大后再南下取西安。”
  王家勤此时却没再去说那些了。
  他看着远处的关宁军。
  就算到了此时,关宁军的名头依然很响亮,吴三桂的大旗也早让这支起义不久的义军,现在惊惶不安。
  好多义军已经在畏惧了。
  这真要打起来,估计可能就是一战而溃。
  可现在,退无可退了。
  此时转身而逃,不仅回不去富平、蒲城,甚至不等退到那边城下,就要被关宁军一击而散了。
  “将军打算怎么办?”
  王永强看着王家勤,笑问,“御史怕了么?”
  王家勤却只是澹然一笑,“当初在宁波号召举义之时,我便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来陕北是我主动要求的,
  这千千万万的大明陕北百姓都不怕,都敢勇敢的站起来反抗鞑子,我又何惧之有?”
  王永强一个寡妇带大的贫家孩子,这半生受尽苦难,十来岁就从义军,打了十几年仗了,做过流贼,受过招降,又归附过鞑子,但最终还是又举起了抗清旗帜。
  虽然这里面有他跟巡抚王正志的私人恩怨在里面,但也还有忠孝仁义这些。特别是之前王家勤孤身前来见他,与他相处一段时间后,便为这个一开始瞧不上的书生折服了。
  他没读过几天书,不识得几个大字,可王家勤这宁波狂生却让他明白什么叫国家什么叫民族,什么叫真正的忠,不仅仅只是忠于一个皇帝忠于一姓,也还是忠于华夏汉家,忠于中华文明。
  面对异族入侵,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挺身而出,一起维护文明。而当今绍天皇帝,更是个难得的圣君,所以保明抗清,便是该做之事。
  浙东的那些绍天元从们,他们当初面临的情况可比王永强他们好太多,他们有太多的选择,但他们却都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
  “将军后悔了吗?”王家勤问。
  王永强哈哈大笑。
  “我混战十余年,以前一直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与御史相处这半年多,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就算现在死,也起码是个明白鬼了。”
  高有才在旁边听了这对话也沉默着。
  这些因为抗清而聚在一起的义军将领,有原明边将,有地方豪强,也有致仕乡绅,在籍士人,甚至有农民军将领,也有一些马贼流土匪,他们都在抗清这面大旗下聚起来的。
  这大半年来,他们夺取延安府,延绥镇、宁夏后卫等十几州县,也曾意气风发,高歌勐进,一路杀到了长安附近了。
  现在就在三原县流曲镇北的美原,距离西安城已经不远了。
  就差一步。
  可就差这一步也不行,吴三桂来了。
  虽然身后数万人马,但不论是王永强还是高有才等将领,都对即将开始的这场会战不抱什么希望了。


第555章 汉奸走狗
  “高老将军!”王永强转头对高文才拱手,“王某想拜托高老将军一事,请高老将军带上轻骑,护卫王御史回延安。
  到了延安,见了我兄弟永镇,告诉他,以后全听王御史指挥,打的过就守,打不过就听王御史的弃了城游击,实在不行,就往陇右去,那边有兄弟部队。
  山西的各路义军败了,大同的姜瓖也撑不多久了,陕北也孤军难守,还是想办法经宁夏去陇右吧。”
  王家勤摇头。
  “我是巡按,还是监军,岂有临阵弃军而逃的道理,就算战死,也要在军中。”
  王永强却望着高文才,“一定护着王秀才,去吧,我会尽量拖住吴三桂的,带上咱们的子弟,他是我们的后,更是我们的希望,咱们陕北人胡里胡涂打了这么多年仗,这一次,咱要明明白白,咱们是为守家卫国,是守护华夏文明而战!”
  “多保留些子弟,希望将来太平了,他们能够也见到安稳的陕北。”
  王永强说完,从马鞍上摘下一个酒袋,里面有马奶酒。
  他勐喝一口,举起了长枪。
  “战吧!”
  就算是面对名扬天下的关宁军,面对着吴三桂,他也激起全身斗志。
  高文才胸膛起伏,许多话想说,最后都咽了回去。
  这个时候也不是推来争去的时候了。
  “走!”
  “我不走!”
  “我是大明天子钦派的山西监察御史,是朝廷兵科给事中,是陕北义军监军,我不走!”王家勤很拗,就跟当年他们在宁波公然号召反清一样。
  高文才拗不过,干脆一掌刀砍在他颈后,把他打晕了过去。
  “子弟营随我来来!”
  高文才叫上了自己的骑兵营,数员曾是边军的老战友神色复杂的听令上前,而原来各义军将领送到王家勤身边组成的子弟营,此时也被王永强交给高有才一起带走。
  这子弟营原本算是半个人质,也充天子钦差的护卫,但王家勤却对他们很好,把这个营改成了一个教导营,如御营里培养优秀军官一样培养。
  “去吧!”
  高文才冲着王永强行了一礼,曾经这个手下败将,那个流贼草寇,如今却让他真正钦佩,留下来必死,但王永强还是选择留下来了。
  马蹄如雷。
  由远及近。
  关宁骑兵身着绵甲,奔驰如电,如潮水般的汹涌而来。
  王永强提枪,骑马在阵前走过,大声的鼓舞士气。
  “乡亲们,弟兄们,今日,有死无生,但就算是死,也要死的硬气。”
  “誓不降虏,杀!”
  面对着关宁军,王永强策马第一个冲了上去。
  他单枪匹马冲出十几步后。
  他的家丁骑兵百余骑也跟着冲了上去。
  义军阵线在动摇。
  一个剪了辫,裹着头的汉子举起梿枷,呐喊着,“杀鞑子啊!”跟着冲了出去。
  紧张的义军们你瞧我我瞧你。
  然后又一名少年也举着铁叉冲了出去。
  一个老头举着桑叉跟上。
  越来越多的人面对着死亡,呐喊着冲出去。
  有人开始在掉头逃跑,越来越多,但仍然还是有人选择向前。
  落日夕阳下。
  王永强一马当先,义无反顾的杀向关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