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子应当年满十岁再册封,陈妃封贵妃也不合适。
  “卿乃小五外祖,陈妃之父,实不必如此。”
  陈函辉正是陈妃的父亲,这位快六十岁,嗜诗酒,善草书,忠贞协谋首义元从功臣,当初草书檄文,康慨从龙,一直都是朱以海心腹。
  做为浙东元勋的重量人物,朱以海娶他的小女儿为妃,也是对他的极为肯定。
  “朕本来也要召你来,朝廷改革爵位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父亲,也要例授终身伯爵,而内阁大学士、总理处大臣,更当授终身侯爵起。”
  “你是朕的协谋首义元勋,今日朕便授你临海侯爵,特许子孙承袭,世降一等。”
  陈函辉不愿受,请辞。
  朱以海不许。
  “这是朝廷制度,谢恩吧。”
  爵位制度几经调整后,现在的宗室爵分十等,而异姓爵位分七等。
  国公郡公县伯侯伯子男,又分为世袭和终身,世袭为世降一等。
  世袭爵位,除国公,皆加开国二字,终身爵位则不加开国,终身爵最高为侯爵。
  从原来的公侯伯三等,到如今的两等七级,其实变化还是很大的,以前那是与国同戚,世袭罔替,爵位权力巨大。
  但现在爵位更多代表着荣誉,实际权力大减。
  终身爵没有实邑,而世袭爵有实封食邑,但只有虚封的四之一左右,且食邑封户数,仅表示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而已,采用的是宋代的方式。
  另外按食封数授予一块相应亩数的永业田,顶级的实封,也不过一二千亩而已。
  总体来说,这新式爵位,既能恩赏功臣将士们,也不至于长远影响国家。
  一般军功授实封,中枢宰相们和外戚得终身爵。
  只要能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例授个终身伯爵,若能进总理处,还能再升为终身侯爵,皇后、皇贵妃、贵妃的父亲,则授终身伯爵,这些爵位都是不能世袭的,甚至没有半点俸禄、食邑、永业田的,就是纯粹一个名誉。
  当然,有了爵位,也能享受点相应的规格礼遇,诸如房屋规格,大门规格,车马规格,服饰规格,依仗随从规格,都可相应提高。
  甚至承恩封妻荫子。
  总的来说,新爵位改变不小,甚至品级也不算高,亲王也不过正一品,男爵更只是五品。
  “五皇子刚出生,就册封亲王爵,不太合适,他还太小。”
  朱以海却道,“这小子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福禄寿好。朕喜欢,提前册封也没关系。”
  唐朝习惯三岁封爵,宋代是先封国公再往上加封,朱以海直接给刚出生的老五封秦王,也是因为继承人的问题。
  而且五服内没有宗藩。
  这算是宗室改革后,封出的第一个宗室爵位。
  他都想好了,老五封秦王,将来再生儿子,就封汉王、唐王、宋王,然后周王、晋王、魏王、齐王,再赵韩楚燕吴越这样封。
  朱以海相信自己将来肯定会有很多儿子的,毕竟穿越者,光一个排卵期计算,都能秒杀无数人,哪怕他现在后宫才十三人,但他才三十不到,一个嫔妃给他生三五个,也能生出三四十啊。
  他也不担心生多了成国家负担,反正世降一等,小五现在封秦王,他嫡长子将来就只是嗣秦王,嫡长孙将来只是郡王。小五的其它儿子,更得降四等袭爵为郡公。小五的其它孙子,更是直接就成子爵了。
  这种爵位继承法,不怕人多,反正嫡长房最多传七代,其它旁枝五代后就全成庶民了。
  如果这些子孙里有出息的,自然也还能立功再封爵,没本事的,当个庶民也挺好。
  跟朱元章那样,子孙世袭不替,还代代裂变分封,这种负担,再厉害的王朝都承受不住。
  “陛下,那两位皇子还没找到吗?”陈函辉问。
  “嗯,找到点线索,确认了宋鸣梧之前所说的确实为真,他们是被带到关外去了,但现在具体在哪,还不知道,只知道他们不在最初的鞑子手里了,被转卖了几次了,还在查。”
  对于这两个没什么印象的庶子,朱以海也只能是全力去找。
  虽然有人担心这两皇子年幼时被掳,在鞑子那里为奴,也许已经夭折,就算幸存下来,可也只怕成了宋鸣梧那样了,这样的皇子接回来怎么安置?
  朱以海没想这些,只要人还在,就得想办法找回来。
  就算真被摧残变的跟宋鸣梧一样,他也会养他们一辈子,只要不立为太子储君,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影响。
  后宫还有三位妃嫔又怀上了。
  而皇后也把公主交给乳母喂养,身体年轻,很快又能怀孕,小五虽立为秦王,也仅是庶长,是没机会为储的。
  不过陈函辉并不如黄斌卿那样野心勃勃,希望外孙能够为储,他对宗法制也是看的很重的,大明讲究的是宗法嫡长继承制,不仅是立嫡长子,还是大宗嫡长房继。
  从皇帝家立储,到诸藩王立世子,都是这个制度,立嫡长子为太子、太子,若嫡长子没了,则立嫡长孙。
  所以大明有皇太孙,有世孙,甚至有世曾孙。
  没嫡长孙,那也要立庶长孙,除非长房一脉没人,否则绝不会轮到二房三房等继承的。
  而诸如唐朝,就是立嫡制度,嫡长没了就立嫡次,一般不会立孙。
  朱以海也没打算更改这个祖制,嫡长制不是选贤制,但却是最稳妥的一种继承制度,一旦立贤,那就可能掀起夺嫡之战。
  鞑子后来的秘密立储制度,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立贤制度,这也与鞑子的旧传统有关,毕竟鞑子从野蛮部落到入主中原,其实也没多少年,努尔哈赤时代都是贝勒共议军政,皇太极时也是八旗王公决策。
  但大明这样搞肯定不行,取乱之道。


第558章 皇族
  青岛。
  不冻港带来了胶州湾异常的繁华与火热,虽然此时年后,从十月起风向利于南下,但以此时帆船技术,逆风也一样可行,甚至逆风还跑的更快。
  从淮扬、苏杭满载而来的船只仍不停驶入港口。
  码头上,顶着寒风依然满是人,装卸货物的力工,拉车驮货的车夫,在码头贩货卖饭的小贩等。
  原来的渔村,如今成为热闹的新城。
  新修的城墙围起的城区,有运河,有城堡,有文庙也有武学,还有军营和库房,居民区,市场等。
  整个城市勃勃生机,到处是还在建设的工地,许多忙碌的工人,不久前还是逃难的饥民,此时却成了以工代赈的工人,在这里工作换取钱粮。
  如果不是这里冬日的灰暗,甚至让人以为到了秦淮河畔的江南。
  整个新城规划的很齐整,笔直平坦的街道如棋盘交错,还有运河穿行城中可方便的运输通行。
  运河两畔是热闹的街道商铺和仓库、货栈等。
  这个崭新的港城,如今已经有好几万人口。
  “老三,”
  “掌柜的,我在这呢。”
  朱慈安听到掌柜的喊,赶紧抬头应声。
  “给你带了海蛎子煎,还热乎着呢,赶紧趁热!”
  掌柜的披着斗篷从外面走进恒兴号青岛分号大堂,朱慈安迎上前,给掌柜的接过斗篷,还给他扫了靴子上的雪。
  “趁热吃吧,这是码头上辅机的摊子上买的,他家这海蛎子煎的最正宗,味道极好,海蛎子都是每天码头从渔民那里买的鲜货,加了鸡蛋和面粉,还放了点新鲜蔬菜和青椒,甚至还放了点胡椒粉,”
  掌柜的说的辅机海蛎子煎,是在青岛码头上摆摊的,就叫辅机海蛎子煎,掌柜每次去都得照顾下生意,既因为好吃,也因为是自家人。
  朱老三自在临朐遇到邓王后,也时来运转,录入族谱,还得邓王赐名慈安,又得了邓王的接济赠予,甚至朝廷和皇族都给了他一份安家银和补贴。
  日子一下子就安定了。
  邓王,如今是南阳王的大宗令还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青岛的恒兴分号里做伙计,边做边学,因为识字会算,所以待遇比一般的小学徒强不少,不用经过三年打杂学徒没工资时间。
  虽然他也得从最低级的伙计做起,可起码是伙计了,商号不仅包了衣食住用,而且每月还给一两银子。
  钱不多,但对于朱老三来说,这工钱他很满意了,毕竟现在还是学习阶段,等以后表现好,慢慢的往上升。
  大约经过两个账期后,他就有机会获得身股,就是能有分红权,就算一开始身股很少,但也是非常有盼头的。
  起码不用挨冻受饿了不是?
  何况,他虽不是皇帝五服内的宗亲,领不了每月二两银子六斗米,可起码他几个没满六岁的孩子,都能有份口粮领,这已经减轻了许多负担了。
  “快吃吧。”
  朱老三感激的接过掌柜的递过的海蛎子煎,确实还热乎着,咬一口,那真是又鲜又嫩,这味道是真好,关键是还不贵。
  份量很足的一份海蛎子煎,这大冬天的居然只卖五文钱,这里还有鸡蛋有蔬菜,虽说只是放了一点,但海蛎子给的足啊,面湖湖也不少。
  “辅机应当卖贵点,这样卖太便宜了。”
  “他啊,就坚持要卖这价,说便宜点能多卖些,贵了大家吃不起。”
  卖海蛎子煎的辅机,也姓朱,同样是大明皇族,他是秦藩那系的,是原秦王现长安郡王朱存釜的侄辈,不过以前跟朱老三一样,也是个落魄的底层宗室,名都没有的那种,三十多岁老婆都没,一个光棍。
  或许是因为光棍一个,居然在这乱世里幸存下来了。
  新的宗室法颁行后,他请人按辈份取了个大名,朱辅机。因为之前在海边做过段时间渔民,所以得了安家银等后,便以此为本钱,在青岛码头支起了个海蛎子煎的摊。
  凭着他肯给料,味道正,还便宜,人又好说话,所以这买卖挺红火。
  “今天我在辅机那,看到他摊上多了几个人,一个妇人带着二女一男三个小娃在给他打帮手,”掌柜笑骂道,“这家伙,亏我上次还说帮他张罗介绍个女人,他说不急不急,结果自己闷不声收留了个难民寡妇,还带三个拖油瓶。”
  朱老三也笑笑。
  “那有空得去恭喜一下,总算有个家了。”
  掌柜的点头,有女人便有家,确实如此。
  “那家伙现在嘴都合不上,一直裂到耳后根了,一直笑不停,那寡妇我看了,也就二十五六,还年轻,架子骨也不错,结实,就是瘦了些,等养胖些,也肯定好生养的。”
  掌柜的也是皇族人,他是唐藩一系的,琳字辈,是朱聿键侄儿辈,太祖十世孙,跟当今天子一辈,比老三高了两辈。
  朱琳坤在唐藩以前是镇国中尉,不过如今也因出了五服而罢了爵,但掌柜的不在乎,反正以前那点俸禄他也领不到,唐藩以前的田产庄园什么的,跟他们这些人也没什么关系,一样贫困。
  如今保留个皇族身份,倒是没了束缚。
  这恒兴号就是由皇帝内帑拔钱,交由宗人府开的一家钱铺。钱铺在三京和江浙等地都建有许多分号,聘请优秀的掌柜负责主管经营,各地掌柜伙计学徒等优先选用皇族子弟。
  本钱虽是皇帝出的,但皇帝却并不要收益。
  皇帝还特意为恒兴号制订了一套制度,宗人府只负责监管,审核账本,聘用大掌柜,然后具体经营,则全交由大掌柜负责,包括聘用二掌柜三掌柜,各地分号掌柜,以及招学徒、伙计等,这些全都是大掌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