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让傅山带一营战兵,加上八百辅兵去取勉县。
而朱鹏飞带三千战兵守在汉水北岸,不让鞑子渡河。
鳌拜看着对岸飘扬的明旗,还有那明旗下严整的军阵。
也不由的陷入了沉思。
这支明军不一般。
很快固山额真李国翰亲自赶到,看着那明旗,也是同样的表情。
“他们来的好快!”
鳌拜则道,“原以为这所谓的明国御营陕甘行营只是一支乌合之众,趁我们这边打仗,趁虚而入夺了成县、徽县、略阳,截断祁山道、陈仓道,还控制阳平小道,谁知道这支人马,看起来好像真的不太一般。”
“看他们旌旗森森,号令严整,尤其是这队伍很整齐,装备似乎也还可以,这他娘的是怎么就拉起来的一支精锐?”
“不会是文安之秦良玉到了吧?”
“那不打着陕甘行营提督朱鹏飞的旗号吗,这提督不是张大鹏吗?朱鹏飞又是谁?”
“那面天子义儿的旗帜什么意思?”
一群鞑子在那里指指点点,汉江水面不过几十丈宽,甚至若是不离岸远点,对面都可以直接拿弓箭火铳攻击到。
李国翰看了好一会,觉得此时汛期,河水迅急,明军在对面守着,强渡很难。而他们又占了阳平关,现在还分兵去取勉县,这很麻烦。
“我建议往东撤离,在汉水下游渡河,先退往南郑城!”
鳌拜很想说西贼还在溃逃,不能放虎归山,又想说当在下游渡河后再杀过来,把这支明军歼灭。
但这大话他没好意思说出口,看对面的样子,虽才几千人,但绝对比西贼强,他们现在也是大战过后,就两万人不到了,对方手里还握着阳平关,他们强攻也未必占到好。
更重要提,既然明军都已经夺了阳平关,出现在勉县城边,那就意味着这绝不会是降军,下游肯定也有明军杀过来了。
鳌拜现在对明军的套路也有些掌握了,他们别看单兵不怎么样,但最喜欢玩的就是多方联动的套路,往往能让清军顾此失彼,左右为难。
“南郑不容有失。”鳌拜最后说出的话却是很灭自家威风。
南郑若失,他们可就真要被包围了,守住南郑,起码进可攻退可守,背倚褒斜道可通关中,还有坚城可为屏障。
一名八旗左领忍不住问,“勉县就让给明贼了?”
李国翰阴着脸,“先回南郑,然后再出兵来收复勉县,再取阳平关,一步步来。”
“把西贼俘虏都押到这汉水江边来,当着对面这些明军的面,杀光,扔河里喂鱼!”鳌拜看着那无懈可击的对岸明军阵,心中恼怒烦躁,最后只好拿西军俘虏出气。
第571章 亲勋翊武近卫军
“外镇、屯镇,皆将归兵部,饷归户部。团练则归总督、巡抚、分巡、知府知县,节制统领。”
“饷呢?”
总理处,大臣们议事。
朝廷养不了太多兵,所以御营京营以外,要整编成外镇、屯镇甚至团练、保勇,但具体要如何管理,也是问题,总得制订一个制度标准。
洪承畴在朝臣中军事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还在鞑子那里呆过几年,所以也算是知已知彼,他直言,“一府养五千战兵加一千八辅兵,如果常备兵,肯定是不够的,但如果是屯镇,如果平时五番轮值,兼处于边地,以卷属余丁屯田,收获后向官府缴纳地租,然后按额拔给屯镇供军,应当是够的。
再加上边地茶马互市,开采矿产,以及卖盐卖酒,加上厘金,是还可以有剩余的。”
户部尚书阮大铖直接道,军队和税赋必须得分开,就如御营也有专管粮饷装备的官员一样。
就算是边地搞屯镇,也得把兵饷分离。
授分、租佃给屯镇和其家卷的屯田,也须由朝廷另派的官员负责管理和征收,比如设营田使,或直接归由分巡、督粮厅、税务厅、知府等官员,由他们管理并征收,统一登记入库,然后再按军需,调拔给屯镇支用。
特别是茶马、盐酒、矿税以及厘金,更不能假手于屯镇直接征收。
要是朝廷放权给他们,肯定就要出事。
说着又到了该给屯镇、外镇、团练等制订个什么粮饷、补贴标准的事,该给多少饷,外镇屯镇是一个样,还是各有标准,屯镇不当值时是否要给些补贴,当值时又该是什么标准。
多少月粮?多少饷钱?
要不要吃肉?
需不需要买马,要不要给马草钱。
“既然编设外镇、屯镇,以及团练,那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要守边卫国,保境安民,要打仗,还得能打,否则编设做什么?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备,难道人手一杆长枪就行了?
这样的兵,那干脆全民皆兵好了,但又有何用?
先前卫所糜烂不堪,不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吗?”
吏部尚书徐石麒提出,外镇应当按之前省营的标准,装备武器,充实训练,应当限制在每镇五千战兵一千八辅兵,可适当的按其管辖的防区范围再让他们保留一些兵马为屯兵,也可兼领一些团练。
但应当予以区分,外镇战兵营,装备得好,兵源得精锐,训练得足够,得能战敢战,粮饷待遇也得提高,不仅得吃饱饭,起码也还能两三天吃一顿肉,另月支粮三斗,饷三两银。”
三两银加三斗粮,在他看来,是保证外镇战兵战斗力的最低标准了,低于这个量,与御营相差太大,连御营的夫勇都不如,还如何保证战斗力和忠心。
对于外镇的辅兵,则可降为三斗米加一两银子。
屯镇,则有朝廷所设边境屯镇,以及内地外镇所辖屯镇,屯镇应当比外镇战兵还要降一等粮饷,如当值时月三斗米加二两银,不当值时没有。而外镇的屯镇,当值时月粮三斗加一两银。
团练,当值、训练时,只给米三斗。
若战时,另给赏银。
武器装备,皆由朝廷置办拔给,无须自置,如马骡兵、运输马夫等,另可领取马料等。
对于阮大铖提出的兵饷分离,各级武官任命升降权在朝廷一事,大家也都同意。
控制钱粮,才能控制兵马。掌握武官升降任免,才能不失控。
其实外镇和屯镇设立,本身也都是些地方部队,甚至是些顺营、西营、地方豪强、贼匪等受招安等整编而成,这些军队特点就是数量大,成份杂,军纪差,战斗力也弱,而且忠诚度不高。
局势顺,还听话,一旦局势不好,许多人就是墙头草,甚至转为乱兵。
如果不好好控制这些兵马,那不仅军费开支是巨额,而且也会让地方难以安定,甚至对朝廷中央形成威胁。
如金声桓、耿仲明都是降而反正,这种人有地盘有兵马,且占据的位置比较特殊,朝廷也一时不好强行整编,以免激起兵变,只能徐徐图之,一边加官安抚,一边慢慢着手,温水煮青蛙,一点点的收回权力。
还有诸如米喇印、丁国栋这样的本就是回部土官,起义反清归明,又处于遥远河西,朝廷也是得升表示嘉奖封赏,把他们团结过来,所以一时也不能太着急。
必须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以大局为重。
顺营诸部,则编列数镇,但只保留李赤心的忠贞为外镇,其余几镇为屯镇。
现在如顺营诸部,李赤心打下夷陵后,号称披甲战兵八千,高必正整合郝摇旗、刘体纯诸将后,也号称战兵两万余,其余顺营诸将,各私立营号,加起来号称甲兵十几万。
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还有峒蛮张安的龙武新军,他们分镇江西北部的南昌、九江、饶州等处,加起来也是有数万人马。
就连去年从来州败撤回辽东的耿仲明,短短不过一年时间,如今镇守东江,屯田朝鲜,居然也控制着几十万人口,麾下也报称三万军。
这些将领都喜欢招兵买马,毫无节制。
朝廷对此也只有一再强调要控制兵额,给他们军号、名额,甚至从粮饷这块加以控制,把征粮收税的权力拿回来。
但他们也还可以通过劝捐、加派,甚至设卡征厘等办法弄钱维持。
这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奕,在有共同的敌人满清面前,朱以海也是得小心翼翼的处置,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跟郧阳王光恩一样会叛乱了。
只要不太过份,朱以海也不是不能够能忍一忍的。
放眼未来,从长计议嘛。
就跟耿仲明一样,虽然这家伙打的小算盘,朱以海以一清二楚,但现在他确实也还是出力抗清的,因此有些事情暂时不计较。
甚至朱以海先前知道耿仲明在东江等地跟朝鲜人走私贸易后,还特旨给他,派人在那边正式设立边市,让耿仲明协同管理,甚至还主动提出这收的关税,特拔部份给东江镇为军饷,还默许耿老二在东江镇暗里也搞贸易。
你只要打鞑子,不跟鞑子私通,一切好说。
不过对耿仲明这扩军速度,朱以海还是得敲打他一下的。
现在大臣们也提出,对外镇的兵马,一镇就给六千八名额,超出的可以编为屯镇或团练,仍由外镇提督们统领,但起码名义上也是分开了,更正规了。
东江镇编一外镇,再辖屯镇、团练,三万人也能安排的了。
起码也是在朝廷监管之下。
“此事就按诸卿所议,外镇、屯镇、团练、保勇,都要拟出一份正式的制度出来,以后照章办事。地方民政、司法、财税这些,都要由朝廷派出的地方官员负责,将领们只负责镇守练兵打仗,其余的不用操心。”
“鉴于诸外镇将士们的忠勇勤劳,朕决定给每镇特赐十万块银元,以示嘉奖。”
一镇十万,倒也不多。
现在御营,每一个战兵营,一个月光士兵的饷就要三千块,御营本部五军,外加十个行营,本部五军各四镇,一镇就有十营。
本部有二百个战营,行营又有一百个战营,仅这三百个战营,每月就要九十万,若加上配备的辅营,打底一百万,还没算上军官以及公用银的。
御营是月月开支,甚至还有养老金。
外镇可没这个待遇,甚至装备这块,现在御营装备越来越精良,尤其是拥有专业的水师、骑兵、炮兵,步兵们也大量装备火器,火器化不断提高,这都是外镇们无法比拟的。
他们的装备还都比较老旧,供给的也慢和少。
时间越久,装备差距会越大。
特别是当行营完备后,他们就会处于御营的包围之中。
这次一镇给十万,不过是相当于御营一镇三个月的兵饷而已,但却能起到不错的安抚激励效果。
给了这笔银子,朝廷再要求他们规范后额,交出税赋,他们也不好再拒绝。
甚至给了这笔银子,棉甲、火枪、火炮等装备调拔少,也不好多说。
毕竟御营优先,那也是完全政治正确的事。
如今御营本部装备都还没完善呢。
到如今,皇帝的御营建军思路其实也基本上确立,就是中央五军,加地方行营十镇,以后可能还会是行营十三镇,十五镇,甚至十八镇,大抵会是一省一镇行营。
在京畿要害之地,再有五军驻扎。
边疆之地,则是屯镇,内地以团练为主。
将来外镇肯定是渐渐要整编进御营行营,或是转为屯镇的。
能打的御营集团,待遇要好。
内地没什么战斗任务的守备部队,待遇肯定要差些。
御营的诸军中,肯定又以本部五军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