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营算是彻底覆没了。
张献忠的四个义子抢回张献忠尸首逃进山,最后还是取得汉中之战胜利的朱鹏飞,派人到山里去找到了张定国,招他们到阳平关下休整,给了他们些药品、粮食。
张定国与张可望哥四个商议许久,最终决定接受朱鹏飞的劝说,向文安之接受招安。
此时的西营残兵败将加一起,也不到一万了。
宰相汪兆龄反对受招安,提出带兵回川北山里,潜伏休养,等待时机卷土重来,甚至提出假借受招安为名,抢夺阳平关,夺取军资粮食。
双方意见不一。
最后张定国直接带兵把汪兆龄一伙全都围起来杀了,然后提着首级召集全军,最后在张可望的带领下,他们决定接受朝廷招安。
文安之亲自到阳平关受降。
将西军一些伤残老弱遣散安置,最后剩下五千人,编为一镇。
张可望四人,各恢复本姓。
张可望为总镇,孙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副之。
文安之给皇帝上奏,请求最终处置方桉。
现在西营就剩下这五千人,他们在川北的余部,已经被遣散或分散安置,阳平关下的败军,除这五千人,其余的也都发给银钱遣散,或就近安置屯耕。
剩下五千人马,由张可望四兄弟统领,开到褒谷镇,加入围城军。
“你们怎么看此事?”
大臣们都十分兴奋,“张献忠败亡,也算去除一心腹大患,招降他的四个义子,没什么必要,不如直接授他们个虚职散衔,召入京中安置,其余西军都遣散好了。”
“臣倒觉得西营留下一镇,倒也不是不行,现在鞑子在褒城镇还想负隅顽抗,战斗还没结束,正好让他们参与围攻。待战后,看他们表现,是转为屯镇,还是设外镇,都可以。”
对西营,没有几个人有好印象。
张献忠给人的印象就是叛服无常,尤其是最后这两年,乱杀无辜,这种人败亡,那是死有余辜,大家恨不得拍掌称快。
现在就剩下这万把人,直接解决了以除后患。
当然,现在鞑子还没赶走,李定国等愿意投明抗清,对朱以海来说,这自然也不是坏事。
张献忠败亡了,西营也几乎打光,但就算剩下的这点人,也还是不能小瞧的,历史上张献忠是在南充凤凰山败亡,随后张可望四兄弟杀了皇后和汪兆龄等人后,取得西营控制权,一路往南打。
明总兵曾英等还想趁机灭了西营,结果曾英反倒被杀,明军大溃,西军夺取重庆,然后继续南下,一路打下遵义,最后见四川残破,且西营不得人心,清军又追的紧,便干脆南下云南。
他们谎称是沐天波妻子娘家人,来协助平乱,结果最后鸠占鹊巢,抢了云南,后来还宣布支持永历朝廷,成了明军。
当然,大西国主张可望等其实也不过就是借大明的这个招牌,联明抗虏罢了,在清军的压力下,才表面上做明臣,可就算如此,张可望也是一直想着控制朝廷,把永历当成汉献帝,自己做曹操罢了。
后来大西内讧,张可望降清,也没什么意外。
现在张献忠死了,四人受招安。
朱以海要如何处置他们,这让他细想了许久。
“朕之前也再三强调,只要肯抗虏,那都应当团结。张献忠还在时,朕也是封王以待,如今他兵败身死,以往的事就不说了。”
“赐军号顺义,兵额五千,以李定国为总镇,孙可望为总监,刘文秀为副总兵领左协,艾能奇为副总兵领右协,
朕听说李定国之前与朱鹏飞义结金兰,朱鹏飞是朕第四义子,既然如此,那便赐李定国国姓,朕收为第五义子,希望他能够带领顺义镇,保家卫国。”
“等收复褒城镇后,陕甘行营移驻汉中府,顺义镇驻阶州。顺义镇家卷,也可安置阶州各地,其余丁等可设为屯镇,分田授地,为国戍边。”
“赐朱定国安西侯,孙可望为平东伯,刘文秀为抚南伯,艾能奇为定北伯。”
皇帝的这个安排,朱大典听了都深为佩服,这是下钉子啊。
四义子本来孙可望是老大,而且听说孙可望向来就是张献忠钦定的继承人,而且也很有谋略本事,李定国虽然勇武能打,但比较年轻,资历功绩都不如孙可望。
可现在皇帝却硬是以李定国曾经跟皇帝四义子朱鹏飞拜过把子为由,强行由李定国为义子,然后授封他为顺义镇的总兵,让孙可望这个老大做总监,一个副职。
连封爵上,都刻意制造矛盾,朱定国封侯爵,孙可望三人却封伯爵。
本来四个都是张献忠的义子,结果现在李定国却成了朱以海的义了,直接给划成两拔了。
第578章 攻守易形
“文安之这次在汉中打的非常好,当赏。”
朱以海很高兴,满脸笑意。
“拟旨,赐封文安之楚国公爵,许世袭,赐铁券,世降一等。食邑三千户,实封八百户,赐永业田八百亩,特赐莽玉金章。”
对于文安之这个老夫子,朱以海真是非常赞赏,他给了自己太多惊喜。
当初他特旨起复文安之前往郧阳为巡按,这位老夫子独自穿越数百里敌占区前往就任,夺荆复襄,他都立有功绩。再后来升任偏沅巡抚,平叛乱安土司,更是优异。而他在奉节建牙,开始经略川陕五省,一步步的打开局面,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平四川,收汉中。
完全值得赐封一个国公爵位。
如今绍天朝的爵位,也没以前那么金贵了,但世袭实封国公爵,仍然还是代表着极高的荣誉。
总统秦良玉已是蜀国公,朱以海也特旨封为世爵,给铁券,赏银授地。
朱鹏飞、张世鹏这两位行营提督,各凭此次战功,晋封世袭实封县公爵位。
而秦翼明、冉天麟、马万年、刘进忠一干提督总兵们,也各加官晋爵,赐银授田。
仗打的好,有赏,还有重赏。
朱以海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有功则赏,军功重赏。
“兵部要马上给有功将士们把功劳评定好,赏赐要及时发放。”
报上来斩首六千多级,斩首、协斩等的赏赐加起来,就得十几万两,但朱以海一点不心疼,相比起战争开支来,其实首级赏银真不算多。
哪怕最高的一个满州八旗斩首三十两算,一万人也仅三十万两赏银,若加上协助斩杀的功赏,也不会超过五十万两。
而一支万人满州八旗,其威胁是巨大的,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要耗费巨大,歼灭砍光,那就是一次性开支,划算。
“朕额外再由内库拔银二十万块,赏赐给汉中大战的将士们。”
身为兵部尚书的朱大典,询问皇帝,“现在鞑子残兵万余,李国翰退守褒城镇,鳌拜则率几千人马驻于鸡头关,有死守顽抗之意,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打?”
李国翰失了阳平关,又失南郑,甚至可以说几乎把整个汉中平原都丢了。
如今守着褒城镇、鸡头关,也不过是要守住褒斜栈道,守住陕汉通道,特别是在祁山道、陈仓道失守的情况下。
这是不甘心丢失汉中,想要等待援兵再来夺回。
朱以海让人取来地图,观看着汉中褒斜道。
褒城镇是在勉县辖下,这里正好处在褒谷口,控扼出口,而其中鸡头关,建在褒城镇连城山东侧的半山腰上,东临褒河峡谷。
这里是蜀道必经之路,地势狭窄,易守难攻,人称北栈首险。
汉中甚至有句俗话,出了鸡头关,眼泪不得干,进了鸡头关,心境自然宽。
以这关隘为界,北边那就是几百里的险恶栈道,而南边则是平坦的汉中盆地平原。
李国翰据守褒城镇,鳌拜守着鸡头关,互为表里,遥相响应。
“继续围困,朝廷可派铸炮工匠去汉中,直接在褒城镇外,铸造克虏伯大炮、神威无敌红衣大将军炮等,还可以边围边在褒城镇外建一座棱堡,可攻可守。”
南郑之战后,现在明军在汉中那是占尽上风。
既解决了张献忠这个隐患,又把清军几乎赶出了汉中。
这就意味着明军有了一个安稳的川汉大本营,可以安心恢复生产,放心屯田耕种。
依着秦岭山脉,把个褒谷一堵,再控制了陈仓、祁山、子午几条入陕的通道,可以比较轻松的把清军堵在秦岭以北。
防守起来会很轻松。
鸡头关虽然很险要,易守难关,但明军可以在这边也建棱堡,甚至还可以直接在汉中收集或运输铜、铁过去铸炮,不需要费力从江南运炮过去。
等有了足够的大炮,你再险要的山隘城堡,也抗不住。
就算吴三桂在关中平定了叛乱,也还能够搜刮出粮草,供应他出兵汉中,但被堵住出口,他也难有作为。
拿下汉中后,现在明军在陕甘那也是多面包围关中的。
孟乔芳、吴三桂现在的兵力,守关中也都有些吃力,他敢轻离吗?
他要是主力南下汉中,到时贺弘器、王永镇、米喇印等人就可以进攻宁夏、平凉、凤翔等地,抄他老巢。
“褒城镇和鸡头关围起来慢慢打,”
“兴安府的忠开、郧阳府的忠义还有夷陵府的忠贞,可以趁此机会去打郧阳。”
郧阳的王光恩叛乱后,经兴安会战后,也是实力大损,郧阳府只剩下一座府城还在手中,不过王光恩还控制着襄阳,实力还是有些的。
当然眼下正是个好机会。
“之前湖广那边奏报,计划围荆州,再战武昌,朕以为,还是暂缓攻打大城,硬骨头一块一块来啃,不能贪多求全,咱们这次在西线,就围褒城镇和郧阳城,这两城现在也是陷入我军包围之中,有条件,也必须打。
但荆、襄、武昌诸城,暂时别急。”
围绕着张献忠和汉中,明军部署准备了一年多,最终瓜熟缔落,在汉中前后歼灭六千余鞑子,加上西军杀死的几千,加起来歼虏万余。
可鞑虏仍还有万余,这些兵实力还有,汉中之战赢的也是鞑子轻敌,否则若扎扎实实的步骑来战,也顶多是击退清军,甚至伤亡可能还比清军高,想大败他们,还伤亡远少于他们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占了清军大战西军后来不及休整的巧,趁虚而入。
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次次都有,现在鞑子退守城堡,硬打的话就攻守易势了,一个不小心可能反而要败,所以宁愿小心谨慎些。
荆州先不打,也是好从湖广提供些钱粮武器给两军支援,集中力量打好围城之战。
“湖南、江西、淮西的我军,可以小股扫荡鞑子坚城外围就行。”
现在已经是八月,朱以海有长期围攻的准备,褒城、郧阳就算围到年底,甚至围到明年初都有可能,围城也是比直接强攻胜数大,伤亡小,但对后勤补给的要求更高。
“今夏、秋河南都先后起蝗灾,尤其是春夏时河南又发大火,导致灾情严重,好在各地积极防范,蝗灾总算没有蔓延太大,但山东、淮南等地,也是粮食减产不少,朝廷要及时赈灾救济!”
仗打到现在,其实不论是清军还是明军,都有些打不动了。
不过对于明军来说,是形势越来越好,只不过背上了淮南河南山东等地负担,得源源不断的往里填坑,消耗了很大的战争潜力。
但这坑不填又不行,不把中原这坑填起来,明军也无法跨越中原进军黄河以北。
鞑子比明军还惨,他们江河日下,前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