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函辉不想去拥这样的桂王。
  失望透顶的陈函辉昨天见了来访的朱辂,他们曾并肩剿灭许都之乱,关系还不错,甚至朱辂的能力也还是不错的,可朱辂都已经对大明绝望,心灰意冷之下打算归附清虏,还来劝他一起归附。
  陈函辉拒绝了他的劝降,虽然朱辂说他在北边有关系,可保他一个前程,但陈函辉不屑一顾,甚至最后跟朱辂割袍断交,将他赶出了门。
  他知道今天清虏的招降使就会到台州,不出意外,台州明天就会换上清虏的旗帜了。
  陈函辉不想逃,也不愿做亡国奴。
  写下数首绝命诗,陈函辉取出三尺白绫,准备在书房自缢。
  生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慧业降生文人,此去不留只字。惟将子孝臣忠,贻与世间同志。
  白绫在梁上垂下。
  陈函辉毅然绝然的踩上凳子。
  “砰!”
  书房门被猛的推开了,陈函辉的长子冲了进来,“父亲,北使进城了。”
  陈函辉头也没回,“我早已知晓,待我死后,你替我简单收敛,将家中奴仆遣散,然后你护着你母亲去广西,我恩师在那边,你是家中长子,有为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你二弟三弟他们都已经决定,送走我后,便会一同灵江自沉,殉国忠义……”
  “父亲,你听儿子说,事情有变。”
  “鲁王,”
  “鲁王跑了吗,哎,跑吧,他一无兵无权的年轻藩王,又何忍让他背负这些。”陈函辉对这位年轻的鲁王印象还是不错的,同城半年相处,觉得很对脾胃。
  “父亲,鲁王没跑,戴光大与朱辂他们在码头迎了虏使,然后去鲁王府,结果虏使狂妄,不仅要王府开中门迎接,还要鲁王亲迎,结果鲁王却让王府护卫直接把那十个真鞑子给全杀了,连戴光大都一起砍了。”
  陈孝文越说越激动,满面通红,
  “现在鲁王府前万人欢呼,齐声雷动,甚至有许多人直接喊出了鲁王万岁,而鲁王竟不推辞……”
  “父亲,鲁王在府门前重赏斩虏护卫,还公然宣称要重建勇卫营,还当众任命了原勇卫营千总王相为勇卫营游击将军,现在又把朱同知等一众人都请进了王府,”
  “鲁王还派了人来咱府上,说要邀请父亲前去王府,共商大事!”
  “父亲,你说鲁王是不是要举兵起事!”
  本已心若死灰的陈函辉怔了一下,然后整个人有如枯木逢春般迅速恢复生机,他瞪大眼睛,似不可思议。
  “鲁王,我早看出鲁王非一般人也,宗室诸王中,最有骨气和勇气的就是唐王和鲁王了,当初唐王敢不听诏令募兵北上勤王,鲁王在兖州尚是镇国将军时,便也能提铳血战鞑虏……”
  激动的陈函辉脚下不稳,直接从凳上摔落,陈孝文赶紧上前扶住父亲。
  “父亲小心。”
  “快扶我下来,帮我更衣,我要去见鲁王,不,我要先为鲁王做檄文一篇!”
  “拿笔来!”
  手握紫毫,陈函辉心潮澎湖,文思泉涌,笔走龙蛇,檄文如刀。
  檄曰:呜呼!故老有未经之变,禾黍伤心;普天同不共之仇,戈矛指发。壮士白衣冠,易水精通虹日;相君素车马,钱塘怒激江涛。
  呜呼!三月望后之报,此后盘古而蚀日月者也。
  昔我太祖高皇帝手挽三辰之轴,一扫腥膻;身锺二曜之英,双驱诚谅。合文祖之栉风沐雨,递诸宗而布泽推膏。历年二百八纪,何人不沐皇恩;传世一十五朝,寰海尽行统历
  ……
  身家非吾有,总属君恩;寝食岂能安,务伸国耻。
  ……
  岂曰同袍,岂曰同泽,咸歌与子同仇。聚神州赤县之心,直穷巢穴;抒忠臣孝子之愤,歼厥渠魁。班马叫乎北风,旗常纪于南极。以赤手而扶神鼎,事在人为;即白衣而效前筹,君不我负。一洗欃枪晦蚀,日月重光;再开带砺山河,朝廷不小。海内共扶正气,神明鉴此血诚。
  谨檄。
  千字激昂檄文,挥笔而就。
  最后一字写完,陈函辉胸中吐出一口浊气,浑身舒畅,将毛笔掷于地,卷起檄文,陈函辉面红耳赤拔腿就跑,“随我拜鲁王,不,拜见吾皇去!”
  “大明有救了,天下有君了!”
  “门户膏肓,河北贼置之不问;藩离破坏,大将军竟若罔闻。开门纳叛,皆观军容使者之流;卖主投降,尽弘文馆学士之辈。乞归便云有耻,徒死即系纯忠。
  “太祖高皇帝显灵,泉下庇佑也!”
  陈函辉一路手舞足蹈,状若疯狂的奔向紫阳宫鲁王府!
  沿途还不断高呼鲁王万岁,大明有救了,引的无数路人侧目,却也让百姓阴霾的心中,洒下几缕光芒!


第6章 监国
  转身走入王府,朱以海收起了脸上的微笑。
  此时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斩了十个真鞑子一个汉奸狗知府,固然有几分大快人心,但也诚如投降派谷文光所恐惧的那样,这是彻底的捅了马蜂窝了。相隔不过四五百里的杭州城,现在就盘踞着鞑子南征副帅博洛。
  这个博洛虽然爵位仅是贝勒,可却不简单,他是野猪皮努尔哈赤之孙,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子,清初的理政三王之一。
  他随豫亲王多铎南下,也是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如今分兵镇守苏杭一带,手中满蒙八旗上万,更有无数投降的明军,历史上后来正是博洛杀了个回马枪,授封为征南大将军,破浙江钱塘防线,把朱以海赶下海,再攻福建,俘杀隆武帝。
  这人侵略了大明东南半壁江山,手上沾染了无数汉人的鲜血。
  这种剑悬头顶的感觉,实在太坏了。
  “殿下?”内奉承刘朝见鲁王发愣出神,小声叫唤,“让奴婢为殿下提铳吧。”
  朱以海回神,看到手里还提着的那把火铳,摇了摇头,他现在面临着很严峻的局面,一步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他干脆寻个地坐了下来,然后自顾自的把刚刚射杀掉尼哈而打空的火铳又再次装填起来,等火铳装填好,再次处于随时可以击发的状态时,朱以海方才感觉自己那空荡荡的心有那么一丝充实,自己的手中有了一点依靠。
  虽然他也知道这两把火铳,也无法面对博洛的杭州十万人马,更别说多铎此时还坐镇南京,满蒙八旗加上汉军包衣,以及新降的弘光朝各种兵马,手中更有三十余万大军,但毕竟能让他感觉自己还是有一丝反抗力量的。
  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朝。”
  “奴婢在。”
  “你去府库取一万两银子出来,给王相,让他带手下弟兄,就在台州招募忠心赤胆的勇士入募,重建勇卫营。”
  刘朝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心劝说道,“殿下,勇卫营乃御林禁军,是不是换个名头,不如还是充实鲁王指挥使司,或鲁王护卫?”
  勇卫营是天子直辖的御林禁卫,兵部和京营都管不着,鲁王一个藩王如何能重建勇卫营,这早已经僭越了。
  可朱以海却丝毫不以为意,“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及这些。崇祯皇帝上吊殉国了,弘光逃跑被俘了,潞王监国五天就献城投降了,这大明朝如今天不见日,国不见君,人心惶惶,天下动荡,我朱以海责无旁贷该站出来挑起这副重任。”
  “朱常淓不想当监国也不敢当,那就我来当好了。”
  这番话这么直接的当众说了出来,让刘朝惊的面色更白,而一边握着戚家刀忠心护卫在侧的王闯子闻言,却越发激奋了。
  “监国……”
  “没错,国不可一日无主,大明还没有亡,这天下也没还有亡,皇明朱家的子孙也没死光,”
  朱以海可不会在这个时候扭捏,既然下定决心,就得把一切有利条件资源整合起来,历史上的朱以海吃亏就吃亏在虽然有心抗清,绝不投降,但却没有第一时间站起来主动承担起监国之任。
  杭州潞王投降后,朱以海仅是称病推辞去杭州,虽然暂时拖着不用去清营,可也错过了一个大好时机。
  等过了几个月后,浙东各地义师起兵,大家来拥朱以海去绍兴监国,朱以海虽然也答应了,可实际上,福建的郑氏集团却与黄道周苏观生等许多朝中大臣们早就拥了唐王为监国,并很快就正式称帝。
  等到朱以海在绍兴称监国后,福建很快就派来了使者,这时大家才知晓,原来唐王比鲁王早一步称监国,并已经称帝了。
  唐王派使者要求鲁王退位归藩,不少浙东的官将也都觉得唐王已经称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所以也支持奉唐王正统,朱以海最后无奈只好宣布退位归藩,返回台州。结果等他到了台州后,浙江的张国维等一些大臣却又认为此时国乱,浙江又在前线,没理由奉福建的唐王,大家就该尊奉鲁王为监国继续抗清大业,并说唐王鲁王皆为大明疏藩,不若约定,将来谁能先收复两京,谁就为天子。
  朱以海也在这种争吵中再次被拥往绍兴监国,不过浙闽两藩也由此生隙,后来还互相攻伐,导致了两藩的迅速败亡。
  在朱以海现在看来,南明朝内讧一直到灭亡,几个短命皇帝的小朝廷都没摆脱过内斗,但是既然他知道了这个先机,那就应当避免。
  他现在就果决一点,直接继监国位,那唐王就比他晚一步,以后大义名份也在他这边。
  也能更好的整合浙江的人心军心。
  其实他也想过说干脆去投唐王,毕竟唐王是个极有血性的宗藩,而且论辈份,唐王还是他的堂叔,相比起弘光和潞王、永历等人的懦弱无能,这是个很有进取之心的王爷。只不过唐王称帝后,隆武政权并没能坚持多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隆武帝基本上是被福建的郑氏集团拥立的。
  称帝后隆武政权很快就全部被把持在了郑家兄弟手中,隆武完全就成了一个傀儡,隆武一心想要北伐,收复中原,可郑家根本不愿意北上抗清,只想割据一方,甚至把隆武帝和小朝廷当成一个政治筹码。
  去福建,不会有半分作为。
  不如留下浙江自己干。
  虽然历史上朱以海失败了,最后败逃福建后,还被郑彩给控制住,也成了个傀儡,郑彩死后,又被迫投奔郑成功,最终忧愤病死金门,但朱以海觉得,还是自己干更有机会些。
  论辈份,朱以海是崇祯皇帝的堂叔,不过比较疏远了,毕竟朱以海的朱元璋的十世孙,崇祯是朱元璋十一世孙,但是,崇祯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这一支的,而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擅这支的,真论起来,早出五服了。
  不过嘛,崇祯死后,因崇祯和天启都后继无人,而天启的父亲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虽生了七个儿子,但除了长子天启帝和第五子崇祯帝成人,其它的皇子都早夭。所以当崇祯殉国,几个皇子又失踪后,帝位自然又回到了明神宗万历帝这里。
  当初南京文武拥立福王朱由崧,正是因为他是万历皇帝在世的最长孙子。
  而当弘光帝朱由崧和他的皇子们也被俘后,皇位继承再次面临问题,最后只能是由他的叔父们继承。
  一母同胞的惠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在法理上,是最有继承权的,惠王年长,因此最有继承权。
  但是弘光被俘后,在杭州的首辅马士英等却觉得惠王不正经靠不住,桂王封地被西贼攻破后逃去广西太远,所以最后就拥了万历帝的侄子潞王。
  谁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