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人不仅提供稳定的中国商品,还控制着东南亚多地的香料种植和供应,吸引华人前来,也让荷兰人在南洋的殖民贸易中保持了足够的优势。
  不管是牵头贸易还是征收税款,荷兰人都喜欢通过甲必丹。
  当年荷兰人封锁万丹港,然后又开出丰厚的条件吸引华商离开万丹来到巴达维亚,在约三十年前,第一任甲必丹苏鸣岗授任时,华人仅四百余人在巴达维亚居住。
  几年前,荷兰人攻占了葡萄牙人控制多年的马六甲后,在废墟上重建马六甲,特从巴达维亚招募了一批华人移民前往,并任命了一位华人首领为马六甲甲必丹。
  “巴达维亚的修建,全赖甲必丹率领华人工匠,这高耸的城墙,三条城中运河,这些年来,巴达维亚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华人工匠完成的。”范德朗在魏安面前,没有吝惜对华人的称赞。
  曾获得巴达维亚总督授予金牌的首任甲必丹苏鸣岗,是福建人,十年前告老还乡,后来又被荷兰人请他去台湾,帮助招商移民,他在台湾呆了三年,但并不成功,最后见时局动荡,又返回了巴达维亚,三年前病逝,埋骨当地。
  苏鸣岗为巴达维亚确实做了许多贡献,比如他最开始为巴达维亚招来了四百华人,然后经过多年努力,到十年前卸任时,华人已经有了数千人。
  他在任期间,因贸易中断无船来巴,他还曾亲自前往福建,为巴达维亚招来七条商船,满载丝绸瓷器。
  而且一直为东印度公司代为征收华人的人头税、赌博税、关税、屠宰税等,帮助交易,收取佣金,他甚至获得了铸币权。
  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各种筑城建设,基本上也都是苏鸣岗承包的。
  他还曾是荷印评议院的议员
  在巴达维亚的华人中,不论权势还是财富,都无人能出其右。
  苏鸣岗做了十六年甲必丹,还是华人组织,巴国公堂的会长。
  他拥有四条商船,开了数个赌场,拥有一个铸币所,他甚至不仅跟荷兰巴达维亚总督关系密切,甚至跟万丹苏丹也关系友好。
  他死后,整个巴达维亚都为他扶灵送葬,他的陵墓甚至豪华的如同国王陵墓,甚至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苏鸣岗街和苏鸣岗港口。
  “小的杨昆拜见大人!”
  一名身着丝绸汉服的华商上来拜见魏安。
  “杨昆是我们巴达维亚第三任甲必丹。”范德朗告诉魏安。
  苏鸣岗十年前卸任后,第二任甲必丹是林禄林六哥继任,也是一位有名的华商,但只任职三年便病逝,去世后就是杨昆接任。
  杨昆也是福建人,是苏鸣岗的同乡,而且是他女婿,还是他以前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当年一起经营海上贸易,一起在巴达维亚打拼,承包巴城建筑业务,开赌场,代征税收等。
  这位看着不起眼的黑瘦男子,是此时巴城数千华人的首领,也继承了巴国公堂主席一职。
  “杨会长好。”魏安对这个杨昆也有事先了解,知道这人不简单,不仅是华人首领,甚至跟这边土着苏丹关系也好。
  反正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来这里经营的华商既受他庇护,又需要向他交保护费。
  杨昆向魏安引见巴城的一众华商们,这些人虽然远在海外,甚至有些人已经完全把家安在此地,甚至有几代了的,可面对这位故国天朝来的大使,仍然还是非常尊敬,甚至有几分畏惧的。
  毕竟,这位魏大使这次不仅带着商货来,还带着炮舰来,那战舰并不比荷兰人的差,而大明去年直接把台湾攻下,迫荷兰人投降赔款,这让巴城的华人们也大感兴奋。
  以前大明对于这些抛弃家乡背弃祖坟的商人,是瞧不起甚至敌视的,根本不当自己子民,就算在外面被杀人,他们也不会管,甚至可能还要说一句杀的好。
  但现在那位绍天帝,不仅能痛揍荷兰人,威慑葡萄牙、西班牙人,还能记得他们这些人,在与各国的通商条约里,还有提起他们这些海外弃子,给他们利益保障,知晓这事谁不激动。
  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出来,其实也只是为求生发财,国家还记得他们,还能保护他们,谁都感动万分。
  魏安这次来,要建立大使馆,常驻巴达维亚,负责与巴城荷兰东印度公司联系,并负责保护在巴城的华商侨民。
  大明与荷兰人的通商条约里,就有关于大明享受领事权这一条。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在巴华人,就限制他们离境,而现在大明要求荷兰人取消这条限制,要允许华商可以随时回国,来去自由。
  只要华商想回国,就可以向大使馆申请,然后大使馆会安排他们搭乘商船返回。


第608章 大使、华商
  总督范德朗给魏安等举行了隆重的接风酒宴,宴上提出要在城外运河边划一大块地给魏安建大使馆。
  “巴城寸金寸土,运河边更是宝贵,我们也不好占用如此宝地。”魏安手端着酒杯,杯里的朗姆酒他抿了一口就喝不下,便就端在手里做样子,“本使有个不情之请,想请范总督给我们在城外划一块荒地,只要在海湾边,距离巴城远些也没关系。”
  “我们可以自己请工匠建一座大使馆。”
  范德朗满面通红,他给大明的这块地不大,但确实是城中繁华位置了,可没想到明人居然不领情。
  思索了一下,最后看在这六船货物的份上,尤其是那些生丝的份上,他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宴会后,魏安直接请杨昆帮他寻块地,杨昆对新来的这位驻巴大使也是很巴结,赶紧就寻了一块地。
  那块地邻近巴达维亚城,隔河相望,既能修码头停泊商船,周边还有大片空地可供发展。
  别说建个使馆,以后就是再建商馆,甚至建个城堡、大市镇都没问题。
  当然,这块地也紧邻着杨昆自己的土地,要是河这边开发起来,他自然也受益多多。
  在刚才宴席上,杨昆被魏安特意叫到旁边坐,席上与跟他谈了些他此行来的任务,甚至将来大使馆定位等。简而言之,魏安以后做为大明官方代表,皇帝特使钦差长驻巴城,主要是负责与荷兰人交流联系的,也负责侨民相关事务,但不会插手具体的事务。
  甲必丹依然还是华人首领,他们的那些代征税等特权依旧。
  大使馆真正对他们有影响的,可能就是绍天帝要求的领事权。这个权力便是在巴达维亚,如果华人内部有纠纷,那么大使馆可以依据大明的法律处理本国商人间的纠纷。
  在涉及华人与荷兰等外国人有纠纷时,虽然要遵守巴城律法规定,但涉及华人的桉件,须通知大使馆,大使馆不仅有桉件知情权,还有旁审监督权。
  其它方面,大使馆主要还是负有联络两国,贸易合作等事务。
  比如巴城的荷兰人要去大明,也须先到大使馆取得签证,商船前往大明,也一样要登记等。
  在巴的华人要回国,也要登记,若要带异族的妻妾儿女甚至奴仆、朋友等回国,更需得到登记批准发给签证等。
  总的来说,魏安以后长驻巴达维亚,跟甲必丹杨昆没什么利益冲突,甚至会保护华人的利益,对他们是好事。
  正因得到这个保证后,杨昆现在对魏安很是客气尊重。
  毕竟魏安也说了,以后大明那边会有更多的商船直接来巴城贸易,到时船、货来了后,都会直接跟杨昆他们这些本地华商联系,通过他们为中介买卖。
  大明也对巴国公堂这个华商组织表示尊重和支持。
  甚至朝廷还授权给他,对杨昆这样的大华商,授予官衔。
  其实就是给他们一个特别机会,允许他们捐银买官。
  相当于出钱买官,但并不是真正的买到官职差事,仅是一个头衔,买一个散官。这个头衔可以享受相应的品级待遇,比如说穿相应品级官袍,甚至服色、车马、房屋、乃至坟墓等规格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捐官纳银后,就是官僚阶层了,哪怕没有职务,但有品级,所以也有诸如给官府、朝廷上书言事的权力,见官免跪,甚至免除刑罚的权力,就是不会犯了事直接抓去打板子刑讯,除非定罪后。
  甚至于如今绍天朝推行按品级拥有田额等,所以商人如果捐官后,还是有不少吸引力的。
  有能力的,也能凭捐纳迈入仕途。
  不过绍天朝虽然允许捐纳授官,但所授俱为虚衔,就是只授个官阶而不授实职,且是只限五品以下,各明码标价。
  除了可以捐官,还可以捐监,就是出钱去国子监进修,相当于国子监这所全国有名的高校,开了几个特别进修班,花钱就能进。
  其实这玩意从汉代开始就有了,甚至汉代的卖官,那都是卖的实际官职爵位,而不仅中国有这套,外国人也一样啊。
  比如法国人连拥有审判权的法官、拥有指挥权的军官,只要能卖钱,都一样拿来卖,据说在此时,卖官的收入占到法国财政收入百分之五十一,堪称法兰西经济支柱。
  比历史上我大清有过之无不及。
  相比之下,朱以海就卖点散官虚阶,给那些人点微不足道的小特权,已经很难得了。
  毕竟哪怕是个捐生,朱以海都要五百两银子。
  这绝对不便宜。
  但对于某些有钱却没政治地位的人来说,五百两给自己或儿子买个国子监生的资格,却又是划的来的。
  毕竟国子监那可是镀金,甚至要是真能好好读书,也还是能有出息的。
  捐从九品,一千两。
  捐正五品,五万两。
  最低监生五百两,最高正五品五万两。
  价格相差很大,不过正五可以穿绯袍,甚至子弟有恩荫权,还可以封妻赠祖,特权更多些。
  当然,朱以海也是故意定的较高,真有这样的冤大头,那逮一个是一个嘛。
  “杨会长若要捐纳,本使可以向朝廷上报。”
  杨昆对于魏安报的这个捐官的价格有些惊讶,觉得太贵了,但是他也没拒绝,因为若能有个官方身份,还是很有好处的,就比如他在巴达维亚,既是荷兰人任命的甲必丹,又是巴国公堂的会长,这双层身份,让他成为华商领袖,他的事业也因此兴盛。
  当年苏鸣岗十五岁就从福建下南洋谋生,这位读过些私塾的福建少年,能文善武,硬是在西爪哇苏丹国闯出一条路子来,成了当地华人首领。
  后来他还迁来巴达维亚,并与身在日本平户的同安李旦,在日本长崎的漳州张敬泉、欧华宇,厦门的漳州许心素,暹罗大泥的李锦,马尼拉的漳州黄明左等这些海商,结成了一张以福建同乡关系网组成的亚洲贸易网。
  在东线贸易圈,李旦、欧华宇、许心素等人既是合作伙伴,还是结拜兄弟。
  而在南洋航线,苏鸣岗与茂哥、林六哥、杨昆等都既是福建同乡,又是姻亲关系。
  不过在崇祯年间,苏鸣岗参与的这张海贸大网也破裂,先是李旦早年在马尼拉遭遇西班牙屠华,他的船、货被夺,自己都被抓起来在西班牙人船上当了几年苦工,最后才逃去日本。
  后来张敬泉、欧华宇、李旦先后逝世,这才有了郑芝龙的崛起。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郑芝龙的结盟,最后也让在巴城的这些华商们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因为苏鸣岗在苏丹进攻巴达维亚之战中,既没帮荷兰人也没帮苏丹,加之战后与他关系密切的总督离任,让苏鸣岗最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