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协损失的兵员,立马从辅营中补充,辅营缺的兵,则从其它辅营补,优先给你们神策军补充满员。”
  “谢陛下厚爱。”温虎挺直身子感谢。
  “这是你们该得的。”
  朱以海巡视战场,最后到了野战医院,看着帐篷里那一个个伤兵,还有军医们在那里锯胳膊锯腿的截止,到处都是血,看的心里很堵。
  这就是战争,哪怕再有准备的仗,也还是会死人,还是会有许多人受伤,甚至截止。
  这一仗,直接战死的起码会有两千,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可能还会有大约一两千的伤兵死亡,甚至更多。
  一仗下来,死掉战辅兵三四千,直接没了半个镇。
  阵亡一个战兵,发三年的军饷做抚恤,再给十两烧埋银,得差不多二百两,接下来还得给份口粮抚养烈士的孤儿寡母。
  直接就是七八十万块银元抚恤费用,不过相比几千训练两三年的御营战士,朱以海却还是更心疼人,银钱可以赚,人死了可就真没了。
  但战争就是这般惨烈,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斗就没了几千人。
  皇帝执意留在野战医院帮忙,也顾不得血腥污秽,似乎这样才让能提醒他,这是残酷的战斗,每一次决断都必须谨慎再谨慎,否则就是血流成河万骨枯。
  一直到天色已晚,最后一批伤兵也被处理后,马车送往章丘城。
  坐在空空如野的野战医院帐篷前,朱以海有几分忙碌后的疲惫虚脱感,更有几分轻松感。
  神策总兵长兴县公金攻玉骑马赶来。
  “启禀陛下,前方报捷,金吾镇张名斌将军已斩杀鞑虏名王博洛,我军追击五十里,已经尽歼鞑虏,沿路斩杀三千余,俘虏八千余。”
  “俘虏八千余?”
  朱以海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鞑子居然有这么多投降吗?就算他从情报中已知晓博洛这万余人马中,有许多满人老少,以及包衣奴才,但这投降八千余还是很惊人的。
  这说明鞑子真的已经不行了。
  “很好。”皇帝良久,吐出两个字。
  很快,宋之普等也赶到这里,前来迎接皇帝回章丘。


第614章 伤兵战俘和奴隶
  章丘城里无数人欢呼雀跃。
  李缙明把自家在城里的大宅院也让了出来,给伤兵们治疗养伤。
  “把家里的火腿腊肉熏鸡板鸭咸鱼这些,全都取出来,还有我收藏的干鲍鱼海参海米,也泡发了,一会有伤兵安排到咱家来,咱们给他们做伤兵饭,得有营养。”
  这位士绅满面红光,无比激动。
  “老爷,这咱们银也捐了粮也捐了,就不要把伤兵再弄回来吧,这又是血是又伤的,吓人。”李缙明的一个宠妾有些忍不住道。
  “头发长见识短,妇人之见,家里妇孺都搬到老三城东的别院去居住,这里全腾出来。”
  李缙益对此也是全力支持。
  外面那欢呼声,响彻云宵。
  他们也算是亲身经历了这场大捷,能更清楚的感受到大明是真的中兴了,他们是真想做点什么,先前他们以为要改朝易代,见曲阜孔家都主动的上表归附,他们也就最终随大流,还去北京参加会试中了进士。
  但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天下终究还是大明的,还是朱家的。
  他们先前错了,错的离谱。
  尤其是这两年鞑虏占领山东后的统治,连崇祯朝都不如,而神策军和皇帝来章丘时间虽短,但绍天朝的新政,御营军的纪律,都让这位读书人心中震撼,这似乎就是以前书里曾读到的那些圣人治世才有的开明气象。
  以前他以为那些也仅是史家之笔。
  但现在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改天换日。
  李缙益回来还特意喝了一壶,因为太过兴奋,不喝一点无法平复心情。
  “四镇御营战一万多八旗满洲,不仅大捷,还全歼。”
  “嗯,听说八千多投降。”
  “曾经说后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今一万多满洲却被打的溃败丧胆,甚至八千多投降,这真是不敢相信。”
  兄弟俩在章丘,那也都是有名的读书人,一门三代七举人五进士,甚至兄弟三人皆进士,这可是章丘三百年都不曾有过的盛况。
  但在这时代的滚滚洪流前,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曾经面对闯军下山东,面对清军南下,他们曾经畏缩过,惧怕过,读了多年的圣贤书,也没有让他们有勇气跟江浙那些士绅一样起兵。
  后来他也去了北京,沿途北上,直到京津,见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景象,鞑子到处跑马圈地,迫人投充,将汉人逼迫为奴,对不顺从逃亡的则到处追捕。
  内心深处,也未尝就没有痛心。
  今日,这许久的压抑憋曲,全都发泄而出,随着这大捷,而胸中一畅。
  他现在非常后悔曾经的那段选择,现在只想要尽力弥补一些。
  ……
  赵小楼和队长李宝泉也终于随着队伍回到章丘城中,他们属于有功部队,所以被特别安排入城休养。
  两人也受了不少伤,他们被安排到了李缙明家的院子,这里成了临时征召的伤兵营之一,在这里他们惊喜的见到了同队的其它三个伤兵,然后还从他们口中得知,刘队副居然没死,他受了挺重的伤,但捡回了一条命,现在也在这里养着。
  李家大院好几进,刘队副他们那些重伤兵在内院。
  他们于是高兴的一起去看望刘茂春。
  “你真福大命大。”李宝泉不会说话,见面感叹着道。
  刘队副包的跟个粽子似的,他多处重伤,可居然没有伤到最要害,也是身上棉甲保护的好,不过若不是辎重营的医护队抢救及时,估计流血也流没了。
  “咱们圣贤书读的多,有浩然正气护体。”刘队副还能开玩笑。
  “刘队,你赶紧好起来,我还想跟你多读些书呢。”
  六个大难不死的家伙凑在一起,一个个都伤的不轻。
  “烟。”刘队副要烟。
  赵小楼赶紧拿出新安江,一人一支,点着了围在那默默的吸着。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们也知道这次神策左协立了大功,他们这些没死的都能有功赏,甚至肯定会升赏。
  “鞑子降了八千多。”
  “嗯,听说那什么辅政王博洛被砍了。”
  “这次砍的鞑子大将可不少,咱温参将先砍了个一等公挂坐纛杆上,这博洛也没跑成,这次咱们真是立下参天之功了。”
  “可惜了张铁柱他们,训练时天天喊着要实战立功,结果一战就没了。”
  “嗯,死的太惨了,半个脑袋都被马蹄踩没了。”
  ……
  伤兵营里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
  头个晚上,一群伤兵们都痛的惨叫连连,甚至有不少没挺到第二天早上。
  刘队副挺过来了。
  随军大夫过来检查伤口,换药换纱布,还给了内服药,甚至还有参汤。
  “陛下特旨,让取了许多人参发来伤营,给伤兵们补气血。”
  这次伤兵多,但好在准备的医药不少,基本上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苦苦哀嚎等死的情况,也没有说被拉回营地,缺医少药任其恶化。
  辅营这个时候就显出其极强的作用来,每个战营配一百八的辅营,不仅仅负责辎重运营,也还承担工兵任务,更还有支专业的医疗队伍,有军医、护理、担架队等,能够迅速建立野战医院,还储备了不少药品。
  这都能大大降低伤亡率。
  如刘队副这样当时虽没伤到要害,但身受数处重创,如果不是战场上赵小楼他们就把随身携带的急救包打开,替刘队副止伤包扎,他可能等不及医治,直接流血而亡,甚至在战场上感染等。
  而现在他伤势还不错,没有出现明显的感染情况,没发热没说胡话没昏迷,精神头还不错,虽然有些虚弱,但喝了参汤后,明显精神好多了。
  以往大明的官兵,连饭都吃饱,也很能指望有什么战场医护,有限的军医、药材,那都是给军官服务的。
  “人参这么贵,陛下对我们当兵的太好了。”刘队副这个书生队副,都无比的感动。
  
  李宝泉笑着道,“那还用说,陛下起兵以来,就一直如此。再说了,我估计兵部那些人也不愿意你死,你要是死了,抚恤、烧埋啥的一次就得拿二百多两银子出来呢,这几年训练也都打了水漂,太亏本了,你要不死,别说用点药喝点参汤,就是吃一斤人参,他们估计都愿意,一斤五等参也就几十两银子而已,你这要是没了,抚恤、烧埋得二百来两不说,之前训练花费也还亏一大笔呢,所以啊,咱们得为陛下为朝廷省些银子,不能死。”
  刘队副听了这话,差点都笑出来,结果一笑感觉全身都疼。
  “嘶,还真是这么个理,所以咱们这些兵也不是贱命,都挺值钱,一匹战马不过一二十两银子,一件棉甲几两银子,都不及我们战士的命值钱。”
  “那可是,咱们可是天子近卫。”
  几人一起笑。
  李家拿出了自家珍藏的干海参、鲍鱼、海米以及火腿等好东西来给伤营,而上面也是给伤营拔了细粮,甚至还拔了新鲜的猪肉、蛋、鱼、蔬菜,以保证伤兵们的营养。
  刘队副吃的是小米粥,配鲜鱼汤。
  赵小楼虽然伤不少,但多是些皮肉外伤,他吃的是糯米饭,加了火腿丁、土豆丁、玉米粒还有些鲜猪肉,糯糯香香,还有熬的浓白的河鱼、羊骨大鲜汤。
  他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一次能吃上几大碗,吃完了后也没什么事,就在院里帮忙照顾下其它伤兵,然后陪着刘队副他们聊天。
  据说羽林、金吾、千牛等几镇,已经兵临济南城下,包围了济南城,城里的八旗蒙古、汉军居然负隅顽抗,现在已经把城池围的水泄不通,皇帝可能也很快要移驾济南,不过他们神策镇得到的任务还是驻守章丘城。
  各镇伤兵也都安置在这里,济南之战他们可能上不了场了。
  ……
  “臣建议可以把俘虏的这八千余鞑虏全都押到济南城下砍了!”说话的是神策总兵、长兴县公金攻玉。
  “陛下,这八千余俘虏,大多数是战场投降的,而且也并不都是女真人,据报,多数还是汉人。”
  “什么汉人,都是鞑子的包衣奴才,他们有把自己当汉人吗?”
  大臣们对这些俘虏的处置意见不一,如神策总兵金攻玉提议直接杀了,省事省力还省粮,留着也没用,这些人都是旗人和包衣。
  鞑子的八旗制度,有满蒙汉各八旗,但满八旗里,也不全是女真人,也还有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入满洲八旗,同样的蒙汉八旗里也不全是蒙古人、汉人。
  满八旗里,除了旗人主子外,还有许多奴才。
  八旗满洲里有外八旗,也叫正身旗人,是入关前的自由人,既包括旗主、左领等统治阶层,也有普通的官员和旗丁,是八旗的骨干,更是军队的主力。
  而包衣称为内八旗,满语包衣阿哈即家奴简称,男的叫包衣捏儿麻,女的叫包衣赫赫,来源上有些是女真人世袭家奴,更多的是在战争中掳掠而来的各族人口和战俘,他们多是庄丁或家仆。
  而在内八旗包衣之下,还有种更卑贱的,叫旗下家奴。
  包衣虽然出身不管,但是有一定人身自由权甚至财产权的,甚至皇帝的包衣还能做到很高的官职。
  旗下家奴则是彻底的奴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