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联: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世修降表”
  黄宗羲、阮大铖二人听到这话都愣在当场。
  虽然孔家后人干的都是些狗屁事不仅谁来降谁还经常内讧好几次上奏争继承人甚至攻击对方不是孔家人。
  而民间也有传说说其实当年孔家南迁元朝灭金后立了个听话的衍圣公其实这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孔家人甚至有传言说; 那人其实就是元帝私生子。
  所以以血统奉孔家千余年但未必就奉的是真血统。
  孔家世封衍圣公; 甚至还世授曲阜知县还是个跟京县一样的品级; 另外还有世封翰林院五经博士等。
  他们家的地一样不纳税赋。
  一点不比朱明宗藩对国家吸血危害轻。
  而之前孔家给李自成劝进给多尔衮劝进带头剃发修表太他娘的恶心人了。
  现在还有脸来找朱以海要回衍圣公爵还想趁机圈地。
  真是以为自己血统高贵了?
  “当年随宋高宗南渡的南宗子弟应当还有吧从中找一个出来授至圣先师奉祀官从七品许世袭。
  另孔庙四配十二哲各择一嫡子孙后人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从八品许世袭。”
  “赐奉礼官田地两千亩十六位五经博士各二百亩地。”
  阮大铖还在为刚才皇帝给孔家的对联而震惊此时倒对皇帝把孔家衍圣公降为从七品奉祀官不惊讶了。
  大明嘉靖朝有官员上奏说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嘉靖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改谥至圣先师。
  宋代衍圣公其实也就是八品官但道统关系身份超然; 倍受尊崇。
  有明一代; 有十位孔子后裔承袭衍圣公爵; 有两个嫡长子早死; 死后追赠。
  当代孔衍植(胤植)是天启年承袭他伯父二子早亡无孙于是将弟弟儿子过继给自己。
  在明朝衍圣公属于比较特殊的公爵有诰无券。
  朱元璋赐孔家田两千顷(大顷七百二十步大亩一亩当三亩。)岁收以供祭祀之用其余为衍圣公俸禄。
  衍圣公班列文官之首授光禄大夫赐诰与一品官同给三台银印。
  不仅在曲阜为孔家敕建衍圣公府在北京还赐了两座大宅供其入京朝见居住。嘉靖年间曲阜孔府还全面扩建东西司房有一百三十多间房至于后宅内院的楼阁房屋就更是不能具数。
  “衍圣公”长子15岁冠带后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15岁便可承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祀事三子15岁承袭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随一代“衍圣公”递为更授。
  “陛下是给孔家增赐两千亩地吗?”
  朱以海摇头。
  “这两千亩地是给至圣先师奉祀官的用以祭祀其余为俸禄。”
  “那原孔家之地?”
  朱以海瞧了眼阮大铖“太祖虽曾赐孔家两千顷地但太祖不也赐给诸宗藩田地?同样给勋臣赐地朕是如何处置宗藩庄田的是如何处置魏国公家田地的?”
  阮大铖虽然想到但也没料到皇帝真的直接这么刚。
  公爵待遇变成八品官。
  这一百三十多万亩地还是一当三大亩这要全都收没入官?
  这可是孔家啊。
  不过想想皇帝刚才给孔家的这对联也知道皇帝对孔有怨气有多大。
  “以后孔家嫡长子承袭奉祀官嫡次子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没有其它什么特别优待。至圣先师是朕尊崇圣人但其子孙历经两千余年表现的太差了不配再这般享受。”
  “两千亩地祭祀足够了。”
  一百三十多万亩地要全部收回。
  朱以海连大明宗藩诸王的庄田都收了爵位都夺了还会给孔家特意保留个公爵吗?
  凭什么?
  之前的徐国公等那些投降的勋戚公侯伯们朱以海可没惯着不仅夺爵而且田地也夺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徐达等人确实开国有功但享受了二百多年国恩也足够了。后人没出息那怪谁?
  如刘伯温的后人刘孔昭不就以从龙有功而都晋封为青田县公了吗?
  黄宗羲也没说话。
  虽然这位还没经历明清易代没经历那天下动荡民间疾苦所以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到老了后有了严重的轻皇权思想他招募乡民建世忠营起兵从龙仕途很顺利如今年纪轻轻就是一省巡抚深得圣意一心也都扑在地方上倒没去想着说皇权太重要不得什么的反而觉得当今圣人乾纲独断真正圣君大帝。
  其实天下士人尊孔但对孔有后人有意见的多了去了。
  毕竟孔家其实行事跟一般的公侯家没什么区别免不得仗势欺人特别是他们家还是世袭的曲阜知县在那一亩三分地他们家是真正的太上皇。
  孔家给鞑子修降表上进劝表鞑子也承认衍圣公在明代的全部特权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仍任衍圣公加太子太傅朝见时仍列内阁大臣之上。
  去年鞑子还在北京太仆寺街又赐给衍圣公府一座。
  可朱以海不会再给他们那些恩赏特权。
  大明曾经给了他们家二百多年的特权是他们不珍惜。
  如今朱以海仍是大明太祖子孙国号仍是大明又岂会对这个给李自成和鞑子都上降表上劝进表的家伙恩赏?
  凭什么?
  “曲阜孔府的宅子他们可以继续居住但其头门、二门、仪门等都要按七品官阶对应超出规格的该拆就拆
  除曲阜大宅保留其余宅院、商铺以及占有的山林湖泊草场全都清查收回。”
  对这种世修降表的丝毫没必要客气。
  孔家的地有庙田、祭田、私田几种庙田不交租出劳役祭田交租。孔家的田连私田都是不交税赋的。
  孔家祭田收租是与佃户对半分成朝廷收粮的斗是方斗口小底大一斗麦子一百二十斤但他们孔家收租用的却是长方形斗装满麦子后是七十五斤用木板刮平斗内只剩五十斤刮下来的叫斗尖粮分给庄头等却只计收租五十斤。
  孔家除收田租还在曲阜各庙书院前集市、以及佃户村庄内举办的集市收税。
  孔家还有学田五十大顷折一万五千亩用以几大书院开销。
  祭田学田庙田是朝廷规定的免赋役田而私田其实是要交税赋的只不过优待孔家大量私田也仅需缴三分之一税赋是为轻粮地。
  另外历代衍圣公夫人等嫁入孔家时带来的田地称为脂粉地历代累积也有万亩基本上无税。
  可就连只缴三分之一的轻粮地其实孔家也早就想尽办法不缴或少缴了。
  衍圣公做为二品官还有不错的俸禄。
  一年仅田地进项轻松过万两然后再搞放贷经商开矿建作坊等其利润更丰厚所以大明朱家的宗藩二百多年后许多底层宗藩过的不如叫花子但人家衍圣公府哪怕经历两千多年依然过的非常滋润这就是区别。
  天启年间孔家就把各宗族支派划分为五十七个宗户孔氏后裔已经超过两万丁了。
  衍圣公这支是大宗户其余还有五十六个宗户。
  朱以海发了通火。
  阮大铖等要退下他又叫住了他们。
  “朕话还没说完。”
  “朕听说孔家发展到如今有几十宗户男丁就超过两万这么多人口家庭如果一下子把地全收走了也过于苛刻了。”
  “这样孔家收上来的这一百三十万多亩地可以再优先分给孔家各宗户人丁十六以上至六十以下孔氏男丁每丁可分地十亩。”
  “如果家里名下还有地的超出一丁十亩的不用再分如不足十亩可补齐。”
  这次收的一百多万亩地其实主要就是衍圣公府名下的孔家族人名下的一些私田妻子带来嫁妆的脂粉地等也并不在列。
  朱以海给孔氏族人一丁补够十亩就能保证他们能成为小自耕农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
  如果他们本身名下有不少地也不需要皇帝这十亩地。
  主要还是照顾那些宗族里地位低没什么产业的。
  主要针对的还是衍圣公这大宗。
  “圣人仁慈”黄宗羲也不由称颂道既打压又还不忘记基本保障。
  朱以海摆摆手“先就这样办吧。”收走一百三十万亩再分下去个一二十万亩也不心疼。


第627章 遗老
  首辅宋之辅亲自为皇帝引见一众山东贤良绅士。
  “这位是新城王象晋字子进曾任浙江右布政使现八十高寿在乡隐居务农多年教导子弟著书立说; 我齐鲁之长辈也。”
  王象晋八十多岁了却依然高大魁梧身子挺拔虽满头白发却面色红润来见皇帝也并没穿官袍反而是短襟麻衣布鞋。
  “之前鞑虏屡召王老入朝授官但王老都不为所动。谢官家居; 于农学、医学、文学各方面均有成就著述颇多著有农书《群芳谱》; 《救荒成法》等数套书。”
  这位老爷子却只是摆摆手“老臣这生文不成武不就的就是在家研究了三十年农活种地略有小成而已。甲申之变后老臣以为社稷倾覆便想做个遗老明臣所以自号明农隐士课教子孙闭户著书鞑子确实数次征召可我新城王氏当年为抵抗鞑虏入侵举族守城一家战死子弟三十余岂又会给他们卖命姥姥”
  老汉声音洪亮。
  朱以海一听说挺喜欢人老劲还在。
  他也提前做了些功课了解了下今天要见的这些人这王象晋便是崇祯兵部尚书王象乾的弟弟; 新城王家象字辈兄弟七八人皆中进士举人俱至高官。
  王象晋的仕途还算一般三十七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升翰林、御史王象晋与兄王象乾都是东林党人齐党拉拢断然拒绝辞归故里后来再起复官至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崇祯年间动荡尤其是清军入侵新城王氏遭受重创后王象晋毅然辞职回家担起管家重任教导子弟打理家业。
  这些天朱以海跟许多山东望族接触后倒越发觉得新城王氏宾州杜氏等了得了。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尊者莫如爵; 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新城王氏赫赫有名齐鲁第一进士家族象晋公便是达尊老人胸怀济世之志心系国计民生更留下许多不朽之作。”朱以海对老王很多赞美之词。
  不仅是因为王家不降虏不仕虏。
  也还因为王家在崇祯末遭受重创后也一直被迫寄住在邹平孙家但上次明军过淄川他便让王家几个年轻子弟主动来迎接投奔又献粮又贡银。
  然后如今他打下济南后老王亲自出山还一封英雄贴广邀山东隐居的忠义志士们。
  比如莱阳宋琬、姜埰东莱赵士喆胶山法若真长山杨俊孙睒龄以及长山王氏等一大群人。
  都是在顺军、清军入山东后积极抵抗率军起义最后清军占据山东义军失败后仍拒绝归降或隐居或称病不仕。
  这群隐居不出或改名换姓避世的士绅们如今全都赶来济南。
  他们一来还送上了一份大礼。
  在王象晋的号召下山东的这些士绅豪强们商议出一个计划发动所有山东士绅豪强商贾一起募捐一大笔银子捐献给朝廷。
  山东这些年遭受大难许多士绅也因此家道中落甚至有破产的如果仅是让各家补缴十年的但还有许多百姓补不上有些士绅也补不上了。
  所以他们打算来个募捐效忠朝廷。
  虽然皇帝早下了旨说山东河南等都免除过去的欠缴今年的地丁也不用交。
  但这些士绅们坐一起商议了下觉得皇帝现在山东又是在修黄河堤又是救济灾民的还在用兵打仗处处都需要钱粮。
  仅是那黄河如今夺清河入海这堤要修成起码得几百万上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