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镇御营,让耿仲明时刻不敢大意。
  现在朝鲜人又编练了一镇新军,还驻扎到鸭绿江的义州,还有收回东江屯田之意,让他有些不安。
  皇帝现在的提议,明显就是要收外镇兵权,加强控制,虽心中不满,却反而第一个出声支持。
  “陛下,如今辽东有四镇御营,朝鲜也编了一镇新军北上,鞑子在辽东是朝不保夕,节节败退,俺以为根本用不着我们东江镇了,
  臣斗胆请求陛下裁撤东江镇,或全转为地方屯镇,臣父子等也解甲归田,或回京侍卫天子左右。”
  朱以海微笑瞧着耿仲明,这家伙非常滑。
  虽然是个墙头草,但自投降后,倒也还是有些功劳的。
  去年辽东明军,基本上已经扫清了沿海的清军城寨,下一阶段就是要深入内陆,总体的计划,还是要先打辽河平原这边的海州、辽阳、沉阳的。
  计划还是先取辽河一线,直捣敌穴。
  辽西的锦州、广宁、宁远等地,倒不急着打。
  要断虏归路,抄他老家先。
  鸭绿江上游的建州卫等地,会是次要目的,会让耿仲明和朝鲜去打,以牵制些鞑子人马。
  “耿提督去年功劳不小,尤其是训练兵马有方,东江镇兵强马壮,值得表扬,明年大战,辽东御营将负责攻打辽沉,你东江镇和朝鲜兵则负责打建州卫,”
  耿仲明听皇帝说他东江兵强马壮会练兵,有些慌。
  “有功则赏,朕赐封你为东江县公,实封三百户,好好干。”
  耿仲明赶紧跪下谢恩。
  有耿仲明这般积极带头表态,李赤心等诸将自然更没理由反对。
  皇帝要给各镇军中,各级都派副职来,还要抽调一成的军官到京学习,一成军官到其它镇交流,明知道这目的,可无法拒绝。
  好在皇帝也确实念着他们的功绩,所以接下来如耿仲明一样,诸将都各有赏赐。
  如李赤心高必正他们早是国公,这次则是加实封户数,升散官品阶,甚至给他们儿子也荫封,如召入国子监,或两馆读书,或入四卫侍从,讲武堂学习等。
  一些在军中有功的,还直接就升职甚至授爵。
  袁宗第刘体纯等原为侯伯等爵的,也都各有晋升,袁宗第直接升为国公,连金声桓、米喇印都升国公了,贺弘器、张安等晋郡公。
  皆得实封。
  之前已经转为屯镇的那些大将,也都升赏。
  连去年才归附的西营诸将,都得了加封。
  朱定国被皇帝收为义子,如今跟朱成功等四人一样,俱封郡公,而孙可望三人,都晋封县侯了,顺营还有数员大将,也各加官晋阶赏赐钱银。
  顺营、西营两大崇祯朝叛军,如今却封了公侯总兵等无数,而这些人在绍天朝这几年,也确实立了不少功劳。
  就连去年才归附的西营,整编为一镇后,都在围攻褒城镇战斗中,跟清军打了好几场恶仗,不仅重创了李国翰,甚至还翻山越岭的进入秦岭大山,伏击拦截吴三桂的援军,打的吴三桂都只得丢盔弃甲的返回了长安。
  米喇印丁国栋贺弘器等稳定陇右河西有功,武大定王永镇也夺取了宁夏地区,而金声桓张安等虽然这两年反正好也没什么大功劳,但当初江西反正,也是给朱以海帮助不小的,这几年能老老实实的安稳在地方上没出乱子,就是帮大忙了。
  “明年,朕打算要继续北伐,一举收复旧都。”
  “同时,也会在关外对辽沉发起战役,攻破鞑子老剿旧穴。”
  朱以海望着这些手握兵马的外藩大将们。
  “打北京的任务,朕带御营亲自负责,但外围也还得要大家帮忙。”
  “现在山东已经全部收复,但河南还有颍州南阳未复,湖北大部份仍在清军之手,所以朕计划是山东河南的外镇、团练,西进汇合江西湖广的人马,把颍州、先拔掉,再围南阳。
  然后再攻襄阳,把湖北的清军彻底的包围起来,然后逐个歼灭。”
  “川贵、陇右兵马,则增援汉中,务必把褒城镇拿下,直捣关中。甘肃宁夏之兵,则先攻陕北延绥,清理关中外围北部。”
  辽东御营打辽沉,外镇、朝鲜打建州卫。
  朱以海直接北伐,攻打北京。
  御营左军打颍州,山东河南外镇团练配合。
  江西湖广兵去打荆襄。
  川贵陇右汉中的打褒城,进军关中。
  甘肃宁夏的去打陕北。
  分成几个战役军团,分配任务。
  各个外镇甚至屯镇、团练都要动员起来,御营虽是精锐主力,但仗也不能都由御营来打。
  “如果各地鞑虏弃城逃回,回师救援北京,那么你们就沿途阻击,不能让他们顺利的撤走,必须得撕咬下几块肉来。”
  朱以海可不愿意鞑子把各地的兵都调到北京城下来勤王,来打一场什么北京保卫战。
  必须的拖住咬住各地的清军。
  “现在鞑子的有生力量就那么多,漠南蒙古诸部,现在被漠西和漠北蒙古咬住了,也难以腾出手来救援鞑子,而且现今形势,他们也未必真愿出死力为鞑子拼命。”
  “鞑子在关外的白山黑水倒也还有许多女真部落,但只要我们能够夺取辽沉,他们也就无法救援北京。”
  “真正能够回援的也就长安的吴三桂李国翰,天津的岳乐,湖广一带的勒克德浑等一些兵马了,这些兵分散数处,都不算强,但如果让他们都赶到北京城下,那也能聚起来不下二十万众,所以必须得把他们拖住。”
  本来朱以海计划是拿下山东后,明年就全力拿下河南就行。
  然后再用一年时间收复湖北。
  这样的话,节奏慢点,但压力小些,也能尽快恢复中原地区的民生经济,不过鞑子在侵略占领区的暴行越来越凶暴,任他们再多占领几年,那些地方可能要被搞成无人区。
  不少大臣也都认为应当一鼓作气,直捣北京。
  先拿下北京,那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西辽东等地的鞑子,也会失去斗志,尤其是关内各省,可能就能传檄而定了。
  朱以海考虑再三,倒觉得也是有些道理。
  所以打算试一试,御营主力直捣北京,让其它各路人马想办法拖住鞑子各地兵马。
  若成功,一剑封喉,自然是最好。
  若不成功,到时再从长计议也不迟。
  也可借此机会,给这些藩镇掺沙子,甚至把他们调离其大本营。
  “朕为这次大战筹集了不少银子,有税赋拔款,也有厘金特款,有捐献,也有发行的国债券,银子你们不用担忧,粮草这块,朕也已经在各地转运仓中储备了不少。
  等春耕后,就开始出兵,到时全国一起出动兵马,发动攻势,朕让各地督抚给你们调拔钱粮,新到任的副职,会专门负责粮饷的调拔与发放,保证每个士兵都能拿到一笔赏银,也能保证行军打仗不会饿肚子!”
  这么大规模的战事,耗费的钱粮将是惊人的。
  就算是以现在朝廷的储备,这仗也打不了太久,若是朱以海不能在半年内结束战斗,那么钱粮也会支撑不住。
  春播早稻生产期约三四个月能收获,春耕后出兵,如果战斗持久不下,还能再收获地里一茬粮补充。
  晚稻生长时间更长。
  朱以海的计划就是春耕后发动全面攻势,若是他在入冬前不能拿下北京,那这场仗就不好打了,围北京的部队可以努力保证供应,但其它各地兵马肯定是供应不了的。
  “请陛下分配任务,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李赤心带头表决心。
  米喇印、贺弘器、武大定、刘体纯、袁宗第、金声桓等也都喊着愿立军令状。


第649章 清洗东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天关心!”
  正月里,皇帝前往国子监看望备考的监生,也在这里一同接见了各省入京备考的举人代表们。
  在这场巡视国子监,看望监生考生的活动里,皇帝却突然提笔给国子监写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在明末实在太有名了,几乎无人不知。
  “多年前,一个风雨之夜,陈云浦先生乘船在桥下避雨,岸边有一户人家透出微弱灯光,能看到两个孩子在灯下苦读的剪影。陈先生有感而发,吟出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屋内读书两个孩子之一,居然对出一句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大家都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吧?”
  下面众多士子脱口而出,“无锡东林先生。”
  “没错,那个孩子就是顾东林顾宪成,后来他万历八年中进士,历任京官,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
  万历二十二年,朝廷会推阁臣,顾宪成提名之人为神宗所厌而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十年沉寂后,顾宪成与弟弟顾允成重修家乡东林书院,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又同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
  讲学之余,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
  渐以东林书院结成了一个东林党,自称东林人。
  顾主张志在世道,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因此倾动朝野,无数士人仰慕应和,闻风响附,皆以东林为归,一时盛况空前。
  随驾前来的一众官员们都对皇帝突然发表的这番言论有些意外。
  而底下的监生、举人们却都兴奋不已。
  虽说东林在明末因为党争,其实也有些争议,但仍还是士大夫们的主流,甚至有几分明末的政治正确的感觉。
  朱以海却还在继续道,“当年顾宪成等复兴东林,聚众讲学,定下书院会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各三日,每会推一人为主,有问则问,有商则商,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
  “朕深以为然,顾宪成绝对是大儒也。”
  “有学问,更有思想。东林书院初创于北宋,是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后来顾宪成重建,走过仪门,迎面是三间四柱五楼的石牌坊,坊额题有四字,你们知道哪四字?”
  有人说是东林旧迹,有人说是后学津梁。
  随驾的冒辟疆站了起来,“是洛闽中枢四字,意在称赞杨时在洛阳二程和福建朱子理学发挥承上启下作用。”
  这位掌印都给事中的话,引来阵阵称赞声。
  当年复社四公子,也是年轻士子里偶像,复社又称小东林,政治上是一脉相承。而这几年,这四公子主编几大报纸,又掌握科道,刷新吏治,整顿朝纲,监督司法,确实也是大出风头,政治声望极隆。
  甚至已经被称为东林四君子。
  还有人称他们是东林新一代领袖,刘宗周黄道宗这种不完全算东林,祁彪彪姜曰广吕大器等人甚至都老了,如今东林就得靠这四君子主持,甚至之前因弹劾阮大铖而被贬的顾咸受等,也都是名望大增。
  冒辟疆站在那里,对一众监生举人们点头示意,然后坐下。
  朱以海面上仍满是微笑。
  “朕很佩服东林先生,每每读到当年东林初建时的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的盛况,也是深感震动。
  当年东林先生他们持名检,励风节,严气正性,侃侃立朝,而从东林书院最早走出来的那批东林人,为官清廉,民望清澈,在政纲败坏的那些年,这无疑清正了朝廷和社会的风气,
  东林曾经是天下名望,是士林代表,是正义的化身!”
  冒辟疆坐在那里,听到曾经二字,心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