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5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叛之初,朱以海还提升沐天波为云南提督,但是如今叛乱平定,沐家就是朝廷接着要处理的第一个对象了。
沐天波这次来朝集,也是各种活动,又给皇帝进贡了许多金银茶叶马匹宝石等,想要继续维持其世镇云南的地位。
但这怎么可能呢。
连平叛有功的云南巡抚杨畏知和云南总兵龙在田等,都上疏强烈要求清查沐氏庄田,将其隐占军民退回官府纳粮当差,将非法入驻置田地发回原主,并由官府收回征解庄租的权力。
更有提出要罢撤沐家世袭征南将军的世职,把沐家调走。
“朕打算召沐天波回朝,改封夜郎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并左散骑常侍,陪从随侍,如何?”
“善!”
“沐家在云南的土地庄园等呢?”
“便按此前宗藩处置例,给沐天波留一千亩地,另外沐氏男丁,每人给二十亩,其余皆收归。”
不追究沐天波其它罪责,只是召回朝中,这已经算是优待了。
还给了个侯爵,都算是对沐家镇守云南二百多年的辛苦功绩认可,虽说沐家有功有过,但有功也不能抹杀。
起码沐家没降虏投清,这算是他们能得到优待的根本原因了。
否则如魏国公徐家等那些勋臣,管你祖上是魏国公还是保国公,你既然降虏投清,还积极做狗,完全背弃了大明和祖上的荣耀,那这封爵官职甚至以前赏赐给的田地宅子等,也没必要再保留了。
“臣请往云南任职!”宋之普出声请求。
宋之普的履历其实还是不错的,崇祯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兵刑二科,佥都给事中,台州知府,累迁太仆寺少卿、都察院佥都御史、户部左侍郎等职。
他任少卿时,其父当时任正四品左佥都御史,父子同殿称臣。
两榜进士正途出身,履历也好,翰林院庶吉士,还做过两科的给事中,又在都察院做过,然后太仆寺、户部,可以说他这每一步都走的非常稳和好,都是些既清且要还贵的官职。
政绩官声也好,更别说还在朱以海这里当了三年首辅。
而他现在年纪,不过四十多岁。
又得圣卷,可以说前途大好,但他还是主动提出外任。
“云南大乱之后,正需大治。”
现云南总督是从四川调去的,在那边表现的并不算好,而巡抚杨畏知是陕西人,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他出身贫苦,陕西大饥,农民军进犯,杨畏知组织乡勇拒敌,勇勐识略,为知府称赞。
崇祯九年,率乡勇多次配合孙传庭阻击闯军,十三年,保举特用。
至明末,历任云南副使、分巡金小沧道,沙定洲反叛后,土知县吾必奎反明,接连攻陷多地,杨畏知召集兵马平叛,收复多城,还救下沐天波,后移镇楚雄,是平定滇乱的重要功臣。
不过因为杨畏知非正途出身,所以云南总督李乾德和巡按李乔然都瞧不起他,在平乱时就矛盾重重,等平定叛乱后,双方矛盾更加激烈。
据说有一次李乾德跟杨畏知吵的厉害,气急的杨畏知直接摘了头上官帽砸李乾德,李乾德被砸的满脸血,于是让标营把杨畏知抓起来要斩他,差点引发云南再次兵变,后来还是龙在田等求情,才没砍,但却一直把他关在牢里,还上奏朝廷要处置他。
李乾德和李乔然现在都在京朝集,杨畏知还关在昆明总督衙门牢里面呢。
李乾德是四川人,崇祯四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崇祯十六年任郧阳巡抚,后改任湖广巡抚,曾经假降张献忠,全歼其前锋,后被张献忠败,只得退守贵州,因为丢失湖广,被降职,到四川督师王应熊军前效力。
四川军哗变后,被文安之表为云南总督。
平定云南叛乱,倒也有功劳。
可督抚不和,甚至还斗殴,这就严重了。
所以云南这次肯定要全面整顿的。
“臣请陛下降旨,释放杨畏之出狱,拜其为云南总督,臣愿为巡抚,陛下再选派一位巡按,另任布、按,并重授云南提督、总兵等,全面整顿云南吏治,约束土司,恢复地方稳定,也征收税赋。”宋之普堂堂首辅,却愿意给杨畏之做巡抚,去云南也还甘愿让出总督之位。
“云南形势比较复杂,尤其是土司势力较强,如今叛乱过后,地方不宁,去云南可不轻松!”
“臣正因为知晓云南形势复杂,才自请前往云南任职。”
朱以海想了想,“朕本想留首辅在朝再领内阁三年,可既然爱卿有此决心,朕也愿意支持,云南如今确实太乱,需要一位有资历又有威望更有能力的大臣前往。”
“这样,朕授卿为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以杨畏知为贵州巡抚,李乾德等就不用回云南了,朕给你们三年时间,把云南整顿好,可否?”
“谢陛下信任,臣等更这辜负圣人!”宋之普感激道。
在朝中首辅这三年,他也确实压力极大,如今趁这机会,外出能做个总督,也好历练自己,也展示自己能力,做出政绩来,到时再回朝中也就再无负担了。
柯夏卿、陈函辉也一起请求外放。
第659章 新内阁新首辅
皇帝下诏,举行廷推。
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谏院谏议大夫、大理寺卿、通政使、国子监祭酒,加上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学士、六科掌印都给事中、十三道掌印监察御史、奉天府尹、山东总督兼巡抚等一干重臣,出席廷推。
所谓廷推,就是廷议推举。
“听闻宋首辅自请外放,已定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
蓬来宫待漏房,不少大臣已经得到了这消息。
“陛下莫不真要换阁?”
“我倒奇怪陛下怎么会举行廷推!”
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了绍天大帝的独裁专制,现在突然要廷推,他们还有些不太习惯了。
以前朝廷用人,中低级官员的任免是吏部职责,对低于三品的一些重要官职,吏部的内部有部推,由吏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会同分管各司的主事郎中们集中会议,讨论出合适的侯选人,最后由尚书本人决断。
而对于三品以上大臣,一般由皇帝钦定。
不过对于一些有争议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廷推。
廷推也是廷议的一种,廷议议的是军国大事,如今渐被总理处取代,明中期以来,文官政治越发成熟。
尤其中后期的文臣,不仅在推选官员时有自己发言权,而且在各种国家大政上都能反应自己意见,并为此设立部推、廷推、廷议等各种制度。
不过廷议和廷推其实召开的时候并不多,前者主要讨论立储、国家大典、边关重要军事等,后者则主要是三品以上重要官员人选争议较大时,
说白了就是皇帝势弱的一种表现。
朱元章、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大权独揽,这种制度是不可能的。
仁宣时也较少例子。
直到英宗后文臣势力大涨,后面的几任帝王又平庸倦政,才让本来高度集中的皇权撕开了口子,直到弘治以后,这样的制度才成惯例。
可朱以海起兵以来,我行我素,哪会受这些束缚。
初时,一直领兵在外,三品以下官倒是由部推,可三品以上基本上都是皇帝直接钦点。
不过就算是在崇祯时,廷推、廷议后文官也只是向皇帝提供方桉建议,或者提出人选,最终裁决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
比如说刘鸿训他们那次廷推阁臣,就是让廷推了十个人选,最后皇帝拿快子夹了六个名签,十选六,拜为内阁大学士。
皇帝也可以完全对大臣的方桉和人选置之不理,凭个人喜好来决现,虽然完全驳斥的情况不多,但廷推廷议在明末时确实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一种政治制度。
可在绍天朝,这套已经被放弃不用许久了。
现在皇帝突然要廷推,还是在最近这种敏感时期,也不免让人惊讶的。
等内奏事处宦官过来宣旨,领他们过宫门入殿面圣,到了殿上,他们才知道这次廷推的内容。
内阁六位殿阁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全部一任满,要换阁。
换阁。
换一届新的内阁上台辅政。
皇帝让大臣们先廷议一下,这新内阁人选,以及旧内阁的大学士们的去处。
虽然在待漏房已经有人说首辅宋之普要去云南,但现在六个阁臣全要退,这就太惊人了。
现任六位阁老,首辅宋之普,次辅祁彪佳,然后是张国维、陈函辉、柯夏卿和于颖。
这个内阁班子是首任内阁,从监国时到登基后,比较稳固,功绩也是摆在那的。本以为,会继续下去,谁知道现在要全换掉。
净鞭响起。
皇帝身着九团龙袍出现,坐下后,开门见山直言本届内阁劳苦功深,不过首辅提出三年任满换阁,皇帝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纳,换阁,让大臣廷推。
“这次廷推是要选新一任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暂定各六员,重新推选组成新一任内阁。
以后内阁三年一任。”
皇帝话锋一转,却又提醒大臣们,新一任内阁,并不是说一定要换人。
重点是以后三年一届,大学士有政绩身体强健者仍可会推连任,最多可任两任六年。
大家疑惑,不是换阁吗,怎么又说连任?
但多数人知道宋之普都要出外,所以这次肯定要全换的。
绍天朝大学士是正一品,位极人臣,现在换阁,如何安置史无前例。
“朕提议是内外交流。”
“大家先推选一下新一届内阁的首辅!”
朱以海的内阁换届重组,并没有太过前卫,没有说选个首辅,然后让他提名新内阁成员们。
殿上一众会推大臣们,也没想到这次会变化这么大。
面对皇帝直接开始的会推第一项,推选首辅,大家也只好顺着开始商议。
吏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翰林学士,协理大臣徐石麒第一个提出人选,“老臣以为宋首辅在阁三年,从龙起义,劳苦功高,有目共睹,如今也年富力壮,可继续统领内阁,辅左陛下,老臣推选宋首辅连任!”
黄道周、蒋德璟等协办大学士也赞同。
宋之普才能不算很好,但他统领的内阁也是很安稳的三年,况且他还有个东林身份,若是此时去相,难免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左谏议大夫洪承畴一直在琢磨皇帝的话,他知道以皇帝的性子,既然把事情弄这么正式,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留宋之普。
而且他自反正归来后,其实在朝中完全成了孤臣,他也有意维持自己这般孤臣的定位,很少与以前的关系们再怎么往来,很忠实的充当着自己谏议大夫之职,在监督这块还是很履职的。
上任以来,都弹劾拉下上百官员。
“陛下,宋首辅确实劳苦功高,不过既然要组新一届内阁,臣以为还是当有些新气象,内阁换届更替,也能让中枢更有活力。
臣推举川陕五省经略文安之为首辅,他在西南主持一方,表现极为出色,既安稳了四川,又平定了云南叛乱,还收编了西营,击败了清军,夺回了汉中、甘肃,功绩赫赫,由他入朝,带领新内阁,辅左陛下,极为合适!”
推选文安之,是洪承畴顺着皇帝的思路找到的合适人选。
既得出身正,更得品德坚,还得有足够的功绩,而这些文安之都符合。
文安之今年五十六岁,六十不到,符合年富力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