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潞王更靠不住,潞王献杭州而降,然后惠王马上就也跑去杭州投降了。
这下,大明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就应当是桂王朱常瀛了。
不过朱以海可不管这些,桂王朱常瀛就是永历帝朱由榔的老爹,历史上也快死了,他的儿子更是个不争气的,只会一路跑跑跑,硬是跑了十几年。
一个能打的都不行,那自然就得自己上了。
都这种时候了,还客套个什么。
自己又想当皇帝,又不好意思说,非得别人来劝进,猜来劝去都错过大好时机了,这不有病吗。
朱以海知道,他在皇位继承权上是没半点资格的,相差的太远了,就算桂王突然病死了,他也还有儿子,就算他儿子也都暴毙了,可万历皇帝其它死去的儿子们,总还有儿子的,哪怕万历帝所有子孙都死光了。
那也是往上推到隆庆皇帝那,隆庆皇帝上面还有嘉靖皇帝呢,崇祯到朱元璋,整整十一代呢,大明十六帝,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一个鲁王的子孙来当皇帝的。
不过眼下毕竟不是正常的续统,只要他朱以海动作够快,把旗早立起来,名号早打出去,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况且,要想抗清,大明朝这面旗帜还很重要,皇帝的头衔就更加重要了。
这么一笔顶级资源,朱以海不可能放弃。
“殿下,末将等誓死追随效忠,共拥殿下监国摄政!”王闯子很有武夫的爽快利落,既然认定了鲁王对胃口,那也就毫不犹豫的表态响应支持。
一群刚被朱以海授封为勇卫营军官们的悍卒,也都拍着胸口直接拜称监国。
“刘朝,再加一万两银子,要抗击鞑虏,中兴大明,离不开忠心耿耿勇猛的将士们,军饷一定得充足。”
刘朝有些为难,两万两银子对于鲁王府来说,也是一大笔钱了,毕竟他们也是去年才一路南逃来的。
更何况,就算拿的出来,但刘朝还是不太放心,这些丘八们勇悍是勇悍,可未必就真的能信任啊。
万一这些人拿了这大笔银钱,最后招募了兵马,却反而拥兵自众,跟当初弘光的江北四镇,或是湖北的左良玉等人一样呢,那岂不是养虎成患。
“有问题?”朱以海问。
“殿下,奴婢只是觉得,就算重建勇卫营,但惯例是由御马监统领,还要派文臣监军,军饷粮草虽由皇帝特拔,但也有专门的文官督理粮饷军需的……”
刘朝隐诲的提醒朱以海,以文驭武那是大明的祖宗制度,而控制军队的粮饷器械,更是控制丘八们的要点秘诀。
否则,这些武夫随时可能失控。
王闯子站在那,一下子明白过来,他家毕竟早年是大明四川的镇边军户,后来调到辽东从军,在关宁军当了几代兵,再后来调入勇卫营,对军中的那点事情是清清楚楚的,当下倒也没半分不满,反而是拍着胸膛,主动向鲁王道,“刘奉承说的正是,还请殿下派一位大貂珰来统领我等武夫,再派一两位进士来督理粮饷,我等粗鄙武夫,只知打仗,对管理钱粮等一窍不通,殿下给我们银子,我们也不会花!”
第7章 登位
张国俊急匆匆的走着,一路带风的闯进了朱以海的书房。
“殿下要给王闯子两万两银子?”
“嗯,勇卫营重建不是玩笑,我希望勇卫营能够尽快重建,募满三千勇士。养兵很费钱的,既要吃喝,还得给些安家费用,更别说要置办武器钱粮装备等,每一样都要花钱的。两万两银子其实也管不了什么事,我还正打算找你先借笔银子。”
朱以海一边说着,一边停下手中的笔,将一张刚写好的借据拿起来递给张国俊。
张国俊接过,目光扫过,脸色微变。
借银两万两,月利三分。
“我知道你们宁波张氏也经营当铺,月利三分,借十两,五个月利息一两五钱,三年十两零八钱,单利。我没有什么东西可抵押,便用我鲁王朱以海的信用担保。两万两三年利,两万一千六百两,加上本两万两,到时本息给你四万一千六百两。”
张国俊看着这张借条,有几分无语的感觉。
宁波张家地方豪强,不仅从事海上商船贸易,甚至也做着金银铺、钱庄当铺等这些生意,月三分是没错,不过一般都是属于短期的活当,虽是单利,实际利息还是挺高的,毕竟是有抵押的抵挡,比起一般的民间高利贷自然要低些。
一般情况下,大额长期借贷,利息肯定没这么高,不过条件也高,不会轻易把大笔银钱借给你。
朱以海开口要借两万两,这让张国俊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知道你们张家家财万贯,别说两万两,就是二十万贯也是轻松能拿的出来的。”
张国俊无奈,把借条递回,“王爷若缺钱,直接开口,我们张家自会送来,何须说借。”
“这不一样,若是千八百两,我自然就不说借了,但这是两万两,你们张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一码归一码。”
张国俊心想,若按这样说,我为何要借给你,两万两银子给你,你转头给王闯子练勇卫营,这不是打水漂吗?
“王爷真铁了心要留在这里抗清!”
“要不然呢?”朱以海呵呵一笑,“我不仅要留下来,还已经决定即位监国,统领大明军民一起抗清!”
“王爷何不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
书房中一时沉默。
良久,张国俊见鲁王眼神坚决,也无法开口劝说,只是迂回道,“王爷是想倚望王闯子?可王爷想过没,王闯子现在手下不过几十号勇卫营溃兵,就算王爷重建勇卫营,可一时间新招募的几千人马,又堪何用?”
“王闯子的义父黄闯子都打不过清军,江北四镇加起来十几万人马也一样打不过,甚至当年王闯子还在关外辽东的时候,朝廷举国之力供应关宁军,打造的关宁防线,也一样打不过鞑子……”
朱以海摇摇头,“有些事情,就算知道前路困难重重,可总还是得去试一试的。”
“那些武夫未必可信,勇卫营号称第一御林军,可是不也出了田雄、马得功这样的汉奸贼子?”
“国俊啊,我自南来,你们张家对我也算是多有帮衬,这些我都是记在心中的。之前我为你请封了个锦衣卫百户之职,如今我要做大事,身边更需要亲信之人帮衬。我打算授你为锦衣卫指挥使,你来帮我重建锦衣卫,替我统领这天子亲军,如何?”
锦衣卫指挥使。
这在大明朝可是个名头极响的官职,不仅仅是品级官,更重要的还是锦衣卫的权势重,锦衣卫指挥使更向来是天子心腹,位高权重。
去年还仅仅是个江南诗社里附庸风雅的富家公子,突然间就要给他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头衔,张国俊都有些懵了。
“王闯子替我重建勇卫营,护卫在外,你则替我再组锦衣卫,侍卫在内,如何?”
张国俊激动的面色通红,在锦衣卫指挥使这顶巨大的帽子面前,他也无法淡定,虽然觉得大明朝快完了,觉得台州成了危险之地,但是锦衣卫指挥使这头衔太诱人了。
朱以海见他模样,知道成功了。
笑着把借条再次伸过去,“这两万两借款,到时勇卫营和锦衣卫各拔一万两。”
张国俊没法再拒绝,伸手接过借条,“我这就去安排运银子来。”
匆匆而来,复匆匆而去。
刘朝进来禀报。
“客奉承正和李公公求见殿下。”
朱以海一张借条从张国俊那里借到了两万两银子,心下正高兴,听了后对刘朝道,“这两人啊,定是冲着勇卫营提督的位置来的。”
李国辅本就是勇卫营提督,他是原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的义子,韩赞周拥朱由崧称帝有功,成为弘光朝第一权势大太监,得势后自然就安排了义子李国辅做了勇卫营的提督。
不过后来韩赞周跟首辅马士英起冲突,数次劝说弘光不要荒废政事,结果失宠,然后马士英趁机让自己儿子做了勇卫营提督。
至于客凤仪,他是鲁王府宦官机构奉承司的司正,王府第一首席太监,以前跟谷文光一样,都是极得鲁王信任的,堪称鲁王府的卧龙凤雏。
朱以海脑中浮现了这两人的一些未来历史轨迹,李辅国后来倒是在鲁王这里一心抗清,后来鲁王兵败后仍曾在江南碾转抗清,始终不曾降清,最后兵败不知所踪,而客凤仪一直管着鲁王的行宫内务,只是却跟谷文光一样,在他兵败后马上降了清军。
“刘朝啊,我想让你去勇卫营提督军务,你可愿意?”
朱以海突然道。
刘朝愣住,他在奉承司排第四,地位远不如客凤仪,头上还有好几个太监比他资历和品级高。
勇卫营提督,惯例是由御马监太监兼任的,比如崇祯朝第一任勇卫营提督就是曹化淳,弘光朝时李国辅提督勇卫营,当时也是任御马监太监的。
“奴婢,奴婢……无能……”
“刘朝啊,你也是鲁王府的老人了。”
刘朝点头,“当年是我义父,王府的刘老内奉承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早上,在王府外的巷子里捡到了被遗弃在那的我,当时我尚在襁褓之中,差点就冻死了。我打小在王府长大,王府对我有再造之恩……”
鲁王府虽然活了刘朝一命,却也拿走了他的宝贝,朱以海也不知道这是恩还是什么。
不过刘朝在鲁王府多年,确实跟个家生奴一样忠心耿耿,而且他脑中有刘朝历史上未来的记忆,舟山血战后,鲁王在舟山群岛的反清基地被攻灭,当时鲁王正带兵北伐,不料老家被破。
鲁王妃等嫔妃跳井自尽,刘朝则帮助掩埋水井后,拔刀自尽殉国。
正因此,朱以海对刘朝十分信任。
一个能够为你付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信任呢。
“刘朝,我知道你向来忠心谨慎,所以才特意让你去勇卫营提督军务,有你在,我也放心。”
“殿下,御马监太监李公公品级高资历重,且之前也提督过勇卫营,他比奴婢更适合。”
朱以海却摇头。
“李公公我另有重用,准备让他提督东厂,与张国俊的锦衣卫协力办事。”
朱以海跟李国辅不算熟,对这个来投奔自己的前御马监太监、勇卫营提督,也不是完全放心的,就算知道他坚持抗清没投降,但想了想,还是决定给他换个位置,不能让他继续提督勇卫营。
锦衣卫和东厂,虽然在大明朝名声不怎么好听,尤其是在明末,甚至有点臭大街了的味道。不过朱以海却觉得,厂卫这样的特务情报机构,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犹如天子耳目,这种局势下,耳目更得清明才行。
“我对勇卫营有大用,你得替我看好了。”
刘朝一听,咬牙应下,“奴婢一定替殿下提督好勇卫营。”
“殿下,朱辂等已经等了许久了,另外,台州有民望的缙绅耄老也已经请来了许多,正在前厅等候。”刘朝赶紧又禀报起另一件要事。
“嗯,知道了,这就去。”
通往前厅的备弄上,朱以海一步一个脚印,步伐越来越坚定沉稳。
当他出现在前厅门口时,厅内早已经等候许久的一群人纷纷起立迎接。
“听闻殿下勇当大任,欲匡复社稷,中兴大明,陈某激动万分,特为殿下写下一篇北伐檄文献上!”陈函辉举着千字战檄第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