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6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老人既要年高更要有德,一般是由五十岁以上者,而且多是有功名的,有名望的士绅、族长等充任,按村子的大小,一般是小村三五人,大村八九人。
  这种乡老制度,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
  明初也曾大力推行。
  明初的老人,有举荐贤才,处理一般诉讼,协助户籍管理、征收税赋等权力,甚至还有对地方官员官府的监督权。
  比如朱元章明确规定,老人可以搭乘官员的车进京告状进奏,地方官不得阻拦。
  甚至有过老人直接授任松江知府,以及监察御史的这种情况。
  不过后来这种老人制度也废了,朱以海称帝后,对乡村治理,是推行保甲制度,同时恢复了老人,称为乡老。
  在各村设公约堂或老人亭,让村民们推选乡老,制订村民公约,村民的民事纠纷,由他们先调解,比如田地、房产、婚姻、打架斗殴、债务、偷盗、私宰耕牛、损坏农具庄稼等等这些村民间的民事纠纷,本就复杂,一县之广这样的纠纷太多,县衙也管不过来。
  所以由乡老来风规民俗来调节处置先,事情闹太大,或对乡老处置不服的,也可以再上告县衙。
  乡老另一大职责就是监察地方官吏,他们是有权直接越级上报,甚至直接上省城上京城告状的。
  普通百姓没这种上告权力,也不能民告官,但乡老可以。
  乡老们成为事实上的村长,还要劝课农桑甚至宣讲谕旨等,配合保甲制度,大在增强了对地方上的管理,增加了乡村稳定。
  云山营有近四百户,就有四个乡老,平时各分管一个大社,要是遇一些重要的纠纷,则是四个乡老一同开乡约公堂处理。
  今天,四位乡老很忙,因为许多年轻后山都来找他们开证明,出保书。证明是本村人,身家清白,三代内没有犯罪等情况。


第694章 君臣之义
  云山营村,都是原王府护卫之后,所以并不是一村一姓,与一些一村就一个家族不同,这里有许多姓。
  都是王府护卫之后,历经近三百年繁衍,先前大乱许多人被鞑子掳走,也有许多人逃荒、逃役、逃税,如今这近四百户人家,有许多都是朝廷打回来后,重新安置的灾民百姓。
  超过两千人口,也算是个大村。
  村里就编了四个甲,四十个牌,今天甲长、牌长们就帮忙召集村民来到晒场开会,四位乡老坐在主位,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这些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平时处事公正,说话有份量。
  甲长们则都是三四十岁年富力强的,相比他们反倒是缺了些威望,但是甲长要常往保公所、乡公所跑,年纪大了反而不行。
  四位乡老四个甲长如往常一样坐中间,但今天还有保长也下来了,另外还有几个穿戎服的兵。
  老村长站起来手往下压一压,村民们便都很快安静下来。
  “自从圣皇打回来,咱们日子也是越来越好,大家分田授地,又还能在皇庄作事赚工钱,又减轻税赋,免除去过欠缴。以前借的高利贷什么的,也都是减息,连我们以前佃地的地租都减下来了。
  说着,老村长拱手向东面敬礼。
  “圣人洪恩,现如今又给咱们开恩,说从咱庄户里选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弟,十六至二十一岁的健壮男丁,选为秦王、汉王的随从护卫,还要选些庄户女子,十四到十六岁的,也进两王府做侍女。
  选中的,月银一块五,第二年起,还有加。
  女娃做满三年,圣人还可以赐婚给御营将士,若是自己不愿意的,也可以离府回家自行婚配。”
  老村长说出这些时,下面百姓纷纷惊讶欣喜。
  不说别的,就冲这一月一块半银龙帝就值啊,更何况是进王府做事,他们都觉得有前途。看人家进御营当兵的,那待遇,能眼红死个人。
  “大家静一静,不要吵。这是圣人对咱们的恩赐,咱们沾了圣人故里乡亲的光,不过具体报名条件,是男娃是十六到二十一岁,身高四尺八寸以上(一米六),五官端正,体质强壮,没有犯罪记录,且三代清白。”
  “还有一条,独子不要,家有两子以上可选一子。”
  “要是点选上了,会马上给三块安家银元,还会发一套衣裳。”
  条件很好。
  村民可自愿报名,然后保长、甲长和乡老,一起出保书、证明,证明这些人家庭实际情况符合要求,并做担保。
  最后合格的还要经过那几位御营士官的挑选。
  无数年轻人都跃跃欲试,连村里的姑娘们也都满心欣喜的想进王府,外一被皇子看上,岂不飞上枝头做凤凰?
  朱容节是内四卫的亲卫,太祖朱元章的十一世孙,楚藩远支,在明末时也是曾经连名字都不曾有的宗室。
  宗室法颁布后,他成了皇亲,不再享有宗待遇,不再授爵给禄,但没了那空名,实际生活反而好的多。
  他在长沙落户,分到了十亩地,自己找人按字辈取了大名,还领到笔皇家内帑和宗人府发的安家银。
  不久他又得以选中为亲卫,入京侍卫学习,又得了二十亩地。
  在东京还被天子赐婚,对方是个落难的士绅之女,无依无靠,却是读书识字的,皇帝将许多这样落难的女子赐婚给御营将士们。
  两人一见面都觉得印象不错,于是便成婚,他在东京侍卫当差,妻子在随军卷营居住,长沙的地是佃出收租。
  如今的朱容节还不是军官,他还没外放,但在亲卫也熬了资历,升为士官,现在是上士,军饷比士兵高,他在亲卫再侍卫当差两年,差不多就可以外放了,到时起码也能是二级军士长,若是能立功,还有可能直接就是以从九品武阶外放为军官了。
  他的前途是很不错的。
  看着面前这些踊跃的村民,他能感受到他们此刻的心情,就跟当初他在湖南挣扎求生的时候,突然天恩降临,让他脱离苦海的那种情况是一样的。
  皇帝真要给两位皇子招护卫随从,其实简单的很,那些御营兵不说,就算从辅营里挑,或是省营、外镇、团练、驿卒里挑,那都是现成的,还受过训,身体等条件更好。
  但皇帝却还是打算从兖州这故乡挑些乡亲子弟给两个皇子,甚至特别要求以前没当过兵吃过粮的,更不能是做过匪落过草的,就要一群农家子弟,自耕农、佃户子弟都行。
  要年轻纯朴的。
  这些人如同一张白纸,更有可塑造性。
  皇帝招募一批乡亲青少年,交给两位皇子,也是让他们亲手去培养训练这支人马。听说皇帝跟两位皇子说,等他们将来加冠成年后,给他们边疆封地建藩,让他们为朝廷开疆拓土,守边镇藩。
  所以这些护卫随从对他们以后很重要。
  拿到证明、保书的大强子和二强子满脸兴奋,三强子却一脸失落,本来他们三兄弟应当算是三家人,但因为一直没分户,所以他们家虽有十一人,却仍是一户。强子三兄弟,留下一个,其它两个都可以报名。
  老三也想去报名,可他年纪最小,争不过大强和二强,尤其是他身高不够四尺八寸,想争也不行。
  乡老立的那根竿可湖弄不了。
  拿到了保书的大强二强笑着来到朱容节几人面前。
  挑选也很简单,脱了上衣检查下身体,然后就是简单的试下力气,庄户人虽然比较瘦,但力气却都不小。
  大强子更是力大的很,石锁子都能扔接出花来。
  二强也不错,挑上二百斤能够健步如飞。
  最后朱容节在他们俩的报名单上都盖章通过了。
  “你们到那边去,那里有准备好的衣服鞋袜子帽子,他们会按你们尺寸给的,记得先冲洗干净身体再换,换好衣服后,到时统一发安家银。”
  事先早有准备,连衣服都带来了。
  云山营村近四百户人家,将近两千人口,最后却只挑选了二十名年轻人做护卫,又选了十名年轻姑娘去做侍女。
  大强子兄弟是幸运的,他们都成功入选。
  当他们在村口水塘里冲洗干净身体,换上那套崭新的衣服。
  青灰色的对襟葛布短褂和同色裤子,一条牛皮带,配黑布鞋,衣裤都较为贴身窄小,以便行动,帽子是范阳帽。
  这身衣服一换,整个人都精神万分。
  村民们看着这群村中后生,都有几分不敢相认的感觉,而他们的父母兄妹等,则围着高兴不已。
  “你们等到了兖州后,人到齐了,才会分营,分给两位皇子殿下统领。
  现在,跟你们的家人好好道个别吧,以后可不能常相见了,只能写信回家了。”
  银元被拿出来。
  每个选中的青少年男女,各给五块银元安家费。
  对一些村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孙二爷捧着九块银元,他家大姑娘也选上了。
  “爹,哭啥,我们这是出息了,要享福去了。这银元,先不要还那个买地的贷款,那个利息也没多少,还了不划算。这钱,就给老三先说门亲事,他虽然才十六,但早点说也能早生娃,
  剩下的给二妹备嫁妆,找个合适的人家,咱也不要委屈了二妹,一定要找个人好的人家,家里条件也要可以,不要让二妹过去吃苦,咱也别舍不得,置点嫁妆,不能比别人差,要不将来嫁过去也受气,抬不起头来。”
  大强子跟父亲叔伯们交待着,“爹,我娘你多照顾,她脑子不好,可怜,可也是咱家功臣,没有娘,也没咱家现在这样。”
  “放心吧。”孙二爷只说出三个字。
  “不用担心我们,我们是去享福,放心吧,要不了三五年,我肯定也能成为军官的。”
  孙大爷拉着二狗的手,有些不舍,这是他兄弟过继给他的,打小养大的,现在要离他而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几兄弟最不放心的还是大姑娘,“要不然还是算了吧,你是姑娘家,我们不放心。”
  可姑娘兰草一颗心却早已经飞出去了,她在皇庄工坊里做了半年工,也算开了点眼界,知道外面有更广阔的世界。
  所以她想出去。
  “爹,我是去王府做事,不用担心,我安定下来给你们写信,发了工钱给你们寄回家,到时还了买地钱,再盖几间新房。”
  “你的钱寄回来,我们给你攒着,将来做嫁妆,三年后你回来也十七八岁了。”
  兰草却没想过三年后自己会回来。
  午后。
  村里还特意做了一顿送行宴,三十个男女,一人一碗猪肉饺子。
  离村时,少年少女们满怀喜悦,而他们的家人却在高兴之余,不舍的落泪,不少妇人还追着哭喊。
  也有他们年少的弟弟妹妹们在后面追赶不舍。
  三十个幸运儿身年披着大红花,满怀希望的告别村庄。
  朱容节也在跟村民告别,他对几位乡老、保长甲长们交待,“他们幸运选中进王府做事,也是为国效力,乡里地方上要对他们家里给予一些照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请军爷放心,我们都会替他们关照好家里的。”
  “这里是陛下故里,你们有些人还曾是陛下的庄佃,你们也不用担心这些孩子,他们既是陛下乡亲,也是陛下子民,这次对他们而言也是天大的幸运和机会的,他们将来也定能锦衣还乡的。”
  六月。
  朱以海巡视老家兖州,不仅深入各处县乡,甚至下到乡村庄园。
  还从兖州乡下,挑选了一千名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