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以海见她这样子,大声叫来宫女,让她把陈贵妃和阮嫔叫来。
阮丽华去年也为皇帝诞下了一位皇子,是第十八子,如今皇帝共有十六子,也是子嗣旺盛。
“皇后突然身体不适,陈贵妃和阮嫔你们把皇后送回宫中休养。”
本来难得的家庭休闲聚会的时光,也因此打断,朱以海有些气闷的离开,直接去了总理处。
他召来了总理处大臣、学士们。
“朕打算立皇嫡长子弘甲为皇太子,以正储位。”
皇帝的话说赶来的大臣们都有些惊讶,但也并不是那么意外,这一年来皇帝把两位皇子一直带在身边,但对皇长子弘甲明显格外的器重,而这位皇长子表现也确实不错,甚至民间已有贤王之称。
他的几篇国事奏陈建议,皇帝甚至在阅览后加以修改,然后交给邸报抄载,各大报刊也都刊登,明显是为秦王扬名。
而有更敏感者,更是从皇帝的那个皇嫡长子这个称呼中感受到不一样,以前皇帝一般都只公开称秦王为皇长子,从没正式称过皇嫡长子。
可今天却直接称皇嫡长子,这里面的玄妙,懂的人自然一听就懂。
“请文学士替朕先拟三道旨,册封陈贵妃为陈皇贵妃,册封阮德嫔为阮贵妃,册封九皇子为秦王。”
朱以海顿了顿,还让拟旨追封弘甲的生母也为皇后。
皇帝的态度再明显不过。
首辅大学士、首席总理大臣文安之,问皇帝,“太子乃国本,陛下考虑好了吗?”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弘甲是嫡长,本就当立,何况又贤良稳重,堪当大任。”
朱弘甲是侧室所生,本是庶子,但他是元配收继名下,所以是名符其实嫡长子,只是后来张皇后也生了嫡子。
两人都是朱以海的亲儿子,尊卑得看母亲。
皇帝如此坚决态度,这理法上皇长子确实也没问题。
就文安之本身立场,他们这些儒家出身的文臣,向来是支持宗法制度支持嫡长制的,儒家最讲究纲常人伦理法这些,伦理是不能乱的。
要立九皇子为储,先得废除弘甲过继给大张皇后这个关系,夺嫡降庶。
他跟秦王也没少接触,确实也挺喜欢这个大皇子,虽经磨难,但没被磨难打倒,反而更加坚韧。
太子是国本,册立有任何问题,都会后患无穷。
文安之取来纸笔,开始草诏。
既然决定了,早立早好,早安人心。现在九皇子也还年幼,还不懂的这些,现在名份早定,以后自然也就不会有臣子围绕九皇子身边去拥护他。
“升三品詹事府为二品衙门,以阁部、翰林兼詹事官职,首辅文安之兼太子詹事,兼太子太师。”
“内阁协办大学士堵胤锡兼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少师。”
“左都御史徐石麒兼太子左春坊左庶子,兼太子太傅,
刑部尚书刘宗周兼太子右春坊右庶子,兼太子太保。
朱以海直接口授太子东宫官属,东宫主要的机构就是詹事府和左右春坊,另有崇文馆和司经局,另外还有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和仆寺。
又设太子三师三少,太子宾客四人。
并按唐制,设东宫十率府,太子左右率府、太子左右司御率府、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
左右内率下设太子亲、勋、翊、武四内卫。
左右司御和左右清道则各领学军一营,其余率府不领兵。
左右清道率府主要职责是掌东宫内外以昼夜巡警,左右监门率府掌管东宫门禁。
左右内率府掌管东宫侍卫,侍卫太子,并掌管兵器、仪仗。
詹事、左右庶子都是东宫要职,朱以海都以大臣兼领,而少詹事为实际负责东宫事务官员,这首任朱以海特挑选了堵胤锡这位协办大学士。
其它詹事丞、詹事主簿、太子冼马等官职,则多由翰林官兼任。
朱以海册立太子,直接给太子准备了一整个东宫机构,主要官员为朝廷大臣兼任,而一些主簿、冼马等品级低些的实职,却也专门安排了优秀翰林担任,以辅左太子。
更加特别的是,朱以海居然给太子统兵之权。
专门给他新建太子内四卫,每卫五百人,总两千人。东宫四率各领一营学军,就是四营两千人。
这学军其实就是东宫新设东宫讲武堂的学生,实际则是士官学校,培训年轻优秀士官的军校。
给东宫的兵虽不多,总共四千,其中两千还是在校受训士官,但这毕竟是实打实的四千兵马。
皇帝直接给东宫这四千兵权,可见皇帝确实是要真正在东宫健全一个小朝廷的。
现在詹事等都由大学士尚书等兼任,但朱以海打算接下来还要增设职位,比如左右春坊的左右庶子要增加一人等,这些新增职或副职就要选一些更年轻的优秀官员充当,成为实际上协助太子管理东宫事务的官员。
那些兼职东宫官的大臣们,有空的时候辅左一下太子,也对东宫事务大方向把握,甚至做点审核等,具体日常事务则交给那些常驻东宫的官员们负责。
朱以海是要让东宫成为一个微型朝廷的,将来他要是外出,就要让太子和东宫真正负担起留守监国的重任,让他们能够先接触和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以锻炼治理国家能力,随时准备接班。
不经历练,又怎么能继承皇位。没有历练,甚至不能组建一个自己的核心团队,就算顺利登上皇位,也有可能被大臣们架空。
明朝许多皇帝的最重要问题,其实都是缺少足够的心腹,最后只能把在宫里身边的太监等当成心腹来对抗外廷大臣,虽然把太监政治玩出了新高度,但他们却始终不能真正掌握朝政,这也是大明衰败的根源。
皇帝和内阁外廷争权,国家连个真正的政治中心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强盛。
东宫机构和官员,就是教导、辅左太子的,也是给太子练手的。
朱以海甚至计划等明年迁都北京后,到时在周边划出一个府或是一个县交给东宫来负责管理,给他们一些更直接的历练机会,实战练兵。
皇帝透露出来的态度和决心,满殿大臣无一人反对。
这既是皇帝向来的权威,也是这新太子大家也都很支持,在座的都是皇帝千挑万选的心腹,谁又会跟皇帝唱反调。
“准备筹划册封太子的典礼仪式吧。”
“臣请求在奉天殿临轩册命,皇帝亲临现场,典礼由首辅文安之主持,次辅代表皇帝授予册书、玺绶,典礼结束后太子到皇后宫中行拜谒礼。
拜谒皇后后,太子在东宫官属的扈卫下再到太庙行拜谒礼,此项礼仪由率更令主持,在三师三少导从下进行。”王之仁提议。
朱以海考虑了下。
“太子先去南京拜谒孝陵和太庙,然后明年正旦日,在奉天殿临轩册命,年后再往北京拜谒太庙。”
太子是国之根本,朱以海希望能够隆重而正式。
“还有一事,太子今年十三,但还没行过冠礼,朕推崇周制,崇尚汉唐,当更加弘扬我汉族之元服礼,太子当行三加之礼,网巾、翼善冠、九旒冠。”
大明会典,太子、皇孙,年十二或十五始冠,没有加冠是没有亲政权力的,还未成年也不能参与决策。
一般百姓都是二十而冠,而品官子弟十五可冠。
加冠之后也表示可以成婚生子。
明光宗朱常洛因为受待见,储位不稳,直到十九岁都没加冠。
朱以海让大臣们现在就为太子准备加冠礼,先加冠然后册封太子,加冠后就能正式在给他置办的东宫小朝廷里历练了。
冠而生子,礼也,男子幼,娶必冠。
对于朱以海来说,十三岁的朱弘甲加冠后不仅可以册封太子、观政理政,甚至也还要开始给他考虑娶太子妃的事情了。
“诸卿,弘甲加冠、册封后,年后便是十四岁了,也到了婚娶年纪,大家可有合适人家姑娘,都给朕推荐一下。”
太子妃也是将来的皇后,甚至是将来皇太孙之母,朱以海还是希望能够找一个品行优良贤淑的好儿媳的。
对未来太子妃的要求,他倒不限是文臣还是武臣之家,当然也最好是五品以上官将之女,有一定的家世底蕴,最重要的还是姑娘,既得身体健康还得贤良淑德。
起码得一米六五以上身高吧,必须是没有缠过脚的,缠多缠少都不行。
南人北人倒不限制,但年纪最好是十三四或十五六,就算大也不要超过三岁。
这未来儿媳朱以海可是要亲自过眼的,还得让太子自己看过,必须得仔细一些,不能马虎。
第718章 太子妃
绍天年底。
东京奉天,各地朝集使纷纷抵京。今年四方使节也来的格外的多,大明中兴,收复两京,周边藩邦部落皆来朝贡。
漫天飞雪,登来半岛银装素裹。
皇帝特意召见了广东巡抚张煌言和江北巡抚钱肃乐,以及东宫太子洗马董志宁,几及他们的子弟。
“万祺书读的不错,还习弓马火铳,很是了得啊,”朱以海把张煌言的儿子张万祺拉到身边考量了一番后,对这少年很是赞叹,“年后就十二岁了,就到东宫伴读吧。”
朱以海给太子设了全套东宫属官,有三师三少还有四宾,也有詹事、庶子、洗马、主簿等等。
另外除崇贤馆这个专门的馆学、学士外,还有太子侍讲、太子侍读以及太子伴读,前两个是老师,后一个是伙伴。
太子伴读就是太子伙伴,陪太子读书甚至侍从护卫,挑选大臣子弟充当。
张煌言年纪比朱以海还小两岁,不过他结婚早。张煌言虽然十二岁丧母,但张家是浙江名门士族,他父亲张圭章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母亲赵氏,也是名门出身。
他十六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当时国家动乱,朝廷在文试后还增加武试,考察骑射,张煌言连发三箭皆中,而且他的兵法策略都是极为了得。
小张少年扬名,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最后其父为他选中了宁波董氏家族。张煌言十六岁便娶了董氏女,和钱肃乐做了连襟,而董志宁正是他妻子堂弟。
张煌言二十二岁中举,此时已是崇祯十五年。青年书生遭逢国难,末代举人弃笔从戎。
他积极奔走联络,宁波举起义旗,因为历史原因,朱以海对张煌言格外器重信任,这几年都是担任要职,如今更是广东巡抚。
虽然有些人觉得张煌言有些过于受宠,认为他是近臣,可他们不知道,在朱以海的那个时空,有句话叫煌言死而明亡。
张煌言的兵败被俘处死,代表着大明真正灭亡了。
这位和岳飞、于谦并列西湖三杰的豪杰,堪称大明文天祥,与鲁王坚持抗清十八年,曾经四入长江。
正国为这些,所以在朱以海的红黑本子上,张煌言是位列红本天榜的,他现在也是用培养宰相的办法在培养张煌言,而这位这几年的表现,也当的起他的信任,确实忠贞勤恳,也已经崭露才能。
今天朱以海特意召张、钱、董他们几个来,另有目的。
“臣代犬子谢过陛下。”
能够成为太子伴读,这当然是个很大的荣耀,更是莫大的福利,太子可是未来皇帝,现在跟着太子伴读,那就能成为太子心腹,将来肯定是前途无量的。
朱以海也把钱肃乐十三岁的嫡五子授以伴读,同样的还有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