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6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允许商民划地垦荒,但需要取得承包执照,以五年或十年为一期,到期可以续租,但垦荒的土地所有权仍是国有,而不是直接垦荒了就是自己的。
这是与民垦的区别,百姓垦荒的地,只要在其限额内就是自己所有,可以办理地契存档,一丁可垦百亩。
但商屯性质的,虽不限额,但商屯为承包租佃性质,没有所有权。但可以保证长租,甚至是优秀租佃权,以五年甚至十年为一期,只要地不荒,就不收回。
甚至新垦荒的商屯地,还可以前期租赋的减免。
这样做也是加个保险,防止台湾的地一下子全被圈占了,以后移民无地可有,豪强如果圈占了大部份的土地,是会有严重后遗症的,所以也不能只顾眼前,必须得放眼长远。
先来的移民,允许他们挑选好地垦荒,给的田额也高,一丁百亩,甚至女子,未成丁的男子也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田额。
如果他们能够耕的过来,那么一家能占有几百亩地,实行轮耕,新垦荒地产量虽低,也能有不错的产出。
后面的移民,肯定慢慢的就没有那么多地可垦,到时有田额也占不了那么多地,那也是必然。
就好比内地,尤其是在地稀人多的地方,许多百姓也就几亩地,甚至绝大多数一亩自己的地都没有,只能成为地主的佃户。
人人有地,人人都是自耕农,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最终必然还是金字塔的结构,一二成的地主,占有七八成的土地,剩下八九成的百姓,却都只能是地主的佃户。
大乱过后,能够重新分配一些土地,缓解一些土地兼并,但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强盛之时,对外开拓,征服新的土地,移民分地,也能让不少百姓获得新土地,成为新的地主或自耕农,但这的前提,也是原土着地主失去土地,沦为奴隶或是佃户甚至是被消灭。
台湾悬于海外,有不少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这块宝地是相当难得的,这样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就算是台湾,也得面临岛上土着的威胁。
朱以海的少府监名下,有最早上岛垦荒的皇庄队伍,到如今,已经拥有皇家庄园稻田七万五千多亩,甘蔗、棉花、烟草园十二万多亩。
朱以海的皇家庄园是岛内最大的地主,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奴隶、雇工种植,奴隶来自战俘,也有不少原荷兰人留下的奴隶,还有从南洋等地买的奴隶,雇工则有许多是之前招募的流民。
皇家庄园有这么大规模,也与他下的本钱足有关。他一开始就是全力发展,投入血本经营。
皇帝在中原保留的皇庄不多,不与民争地,而对台湾这样待开发的荒岛,却下血本投入,也是为起一个带头作用,虽然对比之下,成本比内地高,但朱以海觉得还是值得的。
他这几年也在台湾划封了大量土地给勋戚官员们,那些获实封爵的,基本上都额外的得到了一块台湾的土地,几百上千亩不等,这些地都是台湾荒地,需要他们自己组织人去开垦种植,也是变相的利用他们开发宝岛。
“冒辟疆的建议很好,”
皇帝称赞了冒襄,然后提出明年皇家少府监将继续带头开发台湾,会加大对台湾矿产、木材等的开发。如今探明了台湾多个金矿铜矿和硫磺矿,明年都将正式前开采。
同时也会在台湾新建木材厂和造船厂,还要在那边建樟脑加工坊,以及鹿皮加工坊等。
“明年朝廷会将福建御营一协驻台湾,另御营水师也会进驻一协,省巡防警备营也将驻台湾一协,还将设屯营一镇,他们的家卷也都迁移落户口台湾,你们要做好准备。”
第727章 封藩永宁寺
“你若继位,如何待你九弟?”
父子俩又一次前去看望张皇后,仍被拒之门外后,朱以海与太子弘甲走在回宫的路上,他直接问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弘甲愣了下,停下脚步。
“近来儿臣常听父皇教诲,说将来驱除鞑虏后,要行分封之制,封建诸藩,屏藩中央。父皇将来传位给儿臣,那时九弟也必然封藩在外,儿臣愿与九弟盟誓,宗藩永续,代代相传。”
朱以海看着认真的太子,这个回答中规中矩。
“你九弟现在还年幼,什么都不懂,但万一将来有奸佞之臣挑唆,使他生出非份之想,那时你又该如何,万一他在封地造反呢?”
“儿臣请父皇为九弟挑选贤德之师自幼教导,若父皇愿意,待几年后,儿臣愿意亲自把九弟带着一起学习,教导他兄友弟恭一家和睦。只要师友贤德,九弟也必不会走歪路。”
朱以海拍了拍弘甲的肩膀,继续前行。
弘甲现在十四岁,他七岁被掳出关,在关外六年,他回来后,朱以海也让厂卫把他这六年在关外的点点滴滴过往都努力收集起来,汇编成册,他详加了解。当初朱以海打算立弘甲为太子,一是因为他是早就过继大张皇后名下的嫡长。
其二是他有坚毅性格。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虽经历劫难,但心中还存善良亲情。他们兄弟俩被掳去关外,老三比他小一岁多,在路上时,老三冻病,发烧说胡话,鞑子嫌累赘,要把他扔掉,但弘甲却泣求留下,他自己弄了个简易的拖架一路在冰雪地拖着老三走。
鞑子只给两人一份食物,他嚼碎含暖了喂弟弟。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
后来到了关外,也还有几次鞑子嫌弃病弱体瘦的老三,要把他扔掉,或便宜的卖掉,弘甲一次次哀求,都是自己照顾老三。
朱以海知晓这些的时候,甚至不太相信这些全是真的,但又派其它人去打探,结果证明这些都是真实的。老三弘椮身体瘦弱,做事也处处不如老大,总挨打受骂还经常没饭吃,弘甲总会维护弟弟,把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替他做事,甚至替他挨打等。
朱以海后来曾经问过弘甲,那时的他也才七八岁,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弘甲说他是大哥,他必须照顾弟弟。
说他们是家人,是兄弟,他是大哥,他不照顾弟弟就没人照顾弟弟了,在关外,他们只能相依为命。
他还说,父亲和母亲曾经都是这样教导他的,他是大哥,还是家里嫡长子,就得有个继承人的样。
小小年纪,就显露了许多难得的品质。
坚韧而又善良。
这些品质打动了朱以海,他的帝国需要一个继承人,更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他虽是皇后收继的,但这些足够了。
今天他突然向太子问出那个问题,也是大有深意的。
小张皇后的态度,让朱以海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弘甲立为太子,始终会有些人不肯承认接受。
现在是张皇后,将来也许就是九皇子。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迟早是个隐患。
……
让太子回东宫后,朱以海立马去了总理处,然后召集了所有总理大臣、协理大臣议事。
“弘甲是朕长子,亦早为大张皇后收继为嫡,昔年朕尚为镇国将军时,便奏请朝廷立为长子继承人,后亦请封世子,赠太子。
上天、祖宗庇右,弘甲被掳关外六年,仍能寻回,更庆幸的是这孩子没被摧残,反而养成坚韧不拔性格,回来一年多,表现也有目共睹,上孝敬父母,下友爱兄弟,又勤奋好学,忠厚贤仁,
朕有何理由不立为储?
而上至朝廷总理大臣、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以及御营诸军将领,下至宫人士绅,也都对此十分拥护。
然,张皇后因一已之私,不肯认弘甲这个储君,太子一次次请安拜见,都拒之门外,甚至公然口出恶言,厥口诅咒,此岂是国母之品行,国母之德乎,德不配位,岂能再居中宫之位?”
皇帝开门见山,说了一大通话。
最后直接抛出了两个字。
“废后!”
皇帝亲自要废后,还拿出了这些皇后失德的证言,臣子也无法反驳。毕竟不承认太子,甚至诅咒太子,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恶行。
这是皇帝亲口所言,大家不能不信,要是不信,那难道说皇帝诬陷皇后?
“皇后既然失德,陛下亦有废后之心,臣下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次辅王之仁直接表明态度。
张名振也站了出来,“臣始终拥护陛下。”
这两位是军方代表,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废后,基本上也表明军方的态度,虽然张家也是浙东的,还是当初起义出过不少力的,但他们支持皇帝,也支持太子,支持废后。
文安之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
这位首辅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反对,当初在皇帝要立弘甲为太子时,朝中大臣们基本上都是表态支持的,所以现在也没理由再反对废后。
不管张皇后有没有诅咒太子,但她是九皇子生母,而非太子生母,所以这里面关系微妙,皇后对太子的态度,身为首辅的他也是知晓些内情的。
事情闹到如今这种废后地步,要说也是张皇后自找的。
若是当今不是大乱之后,若是皇帝不是中兴之主,而是嘉靖万历甚至崇祯等皇帝,估计围绕立大皇子还是九皇子为太子这事,得争斗许久,甚至能动摇国本,可当今天子是何人?
说是中兴大明,但实际等于再造了一个大明。
而如今虽然收复了关内,但大乱之后需大治,甚至还要北伐关外,犁庭扫穴,大明需要一位优秀的继承人,朱弘甲本是嫡长,又年长优秀,立他也是大家乐见拥护。
相比之下,张皇后做为朱以海第三位正妻,虽生了九皇子,但短短几年也没什么娘家势力。
大哥张国俊还是个扶不上台面的,只能做个富贵伯爵,亲戚里就保定伯毛有伦是个总兵。
九皇子也还是个奶娃。
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利益集团形成。
皇帝此时动手,无疑是扫清太子弘甲的最后一个障碍了。
一众大臣,连一个替皇后说话的都没有。
还是文安之说了一句,“请善置皇后。”
朱以海点头。
武英殿大学士朱大典提议,“可以召后戚张国俊、毛有伦,让他们出面劝说皇后以病重为由自请辞位。”
文渊阁大学士严我公则提议,可按明宣宗废胡皇后例,让张皇后自己上辞位表,然后退居偏宫,赐号修道。
历朝不少皇后被废,有的直接赐死,有的废为庶人,有的幽禁冷宫,也有出家的。
大臣们还是有些同情张皇后的,不管她有没有诅咒太子。
朱以海再次点头。
“皇后病重愿入道观,赐号静安仙师,别居宫殿以养。”
“待遇不减。”朱以海又加了一句。
皇帝还是念夫妻情份,虽废后出家,但仍居宫中,且待遇不减,只是不再是皇后,而是出家人身份了。
皇后辞位出家,那么九皇子自然就没有了嫡皇子身份。
“改封九皇子秦王为永宁郡王,改名弘植。”
朱以海连老九名字和爵位都一起改了,秦王改成永宁郡王,很明显差距甚大,事实上直接降了两等了。
对于张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朱以海将她们改封为兰陵公主和永嘉公主,各赐八百户实封,赐汤沐庄园两座。
废后还有这待遇,也算是留情了。
最是无情帝王者,多少皇帝一旦翻脸那就是毫无情义可言。
皇帝把九皇子改封为永宁郡王,大家连永宁在哪都没想起来,朱以海让取来地图,在永乐朝所设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