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以海很无奈,皇帝手里掌握的厂卫是什么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啊,何况御营还有侦缉所,五军都督府还有个情报处,兵部也有职方司调查处,甚至少府监还有个统计局,这些部门都有情报职能。
  要拿到一个大臣的罪证还不容易?
  什么贪污受贿,什么仗势欺人,甚至渎职失责,有的是办法,甚至因为上朝时左脚先迈入大殿,都可能成为问题,当然,这只是玩笑,真正要治罪太容易了。
  任何人都经不住有心的查,都不需要什么栽赃陷害。
  简单一句话,以前为了抗虏,可以统战团结,不管你们做什么,只要抗清拥明,其它的都是小事,朝廷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如果朝廷想要针对你,只要处处拿王法国规来严格要求,就总会有许多越线的地方,到时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处置了。
  朝廷恩养优待,你自己辜负皇恩,怪谁!
  年轻的太子听的有些很受刺激。
  他没想到皇帝还需要用这种权术手段。
  “有些时候,这些帝王权术手段,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必要的时候,还不需要自己出手,可以让臣下互相攻击,到时还能借机一窝一窝的端,做事的是臣下,皇帝一点不沾染。”
  “朕再教你一点帝王之术吧,如洪承畴、钱谦益这些人,朕为何给他们授予要职,但你有没发现一点,朕重设谏院,用洪钱等人主管,这是什么部门?这是弹劾监督的科道衙门,这也是得罪人的衙门。
  说白了,朕就是让洪钱这些人充当咬人的恶狗,用他们来监督百官,恶人他们来当。等到适当的时机,还可以把他们提出来杀了安抚百官士绅,皇帝还能再收一波肃奸保忠的好名声。
  明白了吗?”
  这几年忙于中兴,各地新复,从朝堂到地方,本来官吏就鱼龙混杂,吏治很乱,甚至有些功臣勋戚,也行事出格,皇帝也不好直接处置。
  这时就让洪承畴等这些有污点的降臣来充当鞭子,啪啪啪的抽,弹劾官吏,只要咬出确切罪证,朝廷也就顺理成章的处置,该罢的罢,该免的免,该降的降,该罚的罚,甚至该杀的杀。
  这两年,洪承畴在谏院弹下去的官吏可是非常多,这鞭子朱以海使的非常趁手,特别是因为他们那降臣污点,使的他们很难再跟以前的那些同僚们搅在一起,只能做孤臣。
  这种人好用,还不担心有威胁,就类似于武则天的来俊臣等的位置,或是汉武帝的酷吏张汤、义纵这些人,平时尽心尽职的监督百官,维护皇权,等到一定的时候,皇帝转手把这些人推出去砍了,还能收获一波好评。
  臣子们想要铁板一块,想要联手对付皇帝,休想。
  大明仁宣以后,武人集团彻底失势,文官控制了朝堂,虽然也经常内斗,但他们仍然是一个整体,那些明朝皇帝哪个痛快过了。
  朱以海告诉太子,当皇帝一定得掌控朝堂,而掌控朝堂有很多办法,帝王权谋也很重要,别看不起这个,只要能抓到老鼠都是好猫。
  朱以海对弘甲期望很高,他不只希望弘甲将来做个守成之君,而是能够真正继承他的理想,能够踩着他肩膀站的更高。
  历史上此时,明清易代,满清入关后虽然也拳打蒙古,脚踢准噶尔,但终究还是让华夏彻底掉队,这是苦难的开端。他看中弘甲有能力有决心,特别是此时也已经十四岁,正是好培养的时候。
  “吴三桂带着麾下将领正在来京路上,朱忠义已经进了西安城,吴三桂部下兵马,也正在整编遣散之中。
  陕西也算是彻底收复,朝廷又去一心腹之疾。
  等吴三桂到了东京,你代朕却迎接一下,先安抚一下。”
  太子接受了皇帝的这话教导,“吴三桂入京后,如何安置?”
  “五军都督府有十个都督职位,兵部也有两个侍郎,另外京营总督、提督,御营提督等职,你觉得哪个适合安排?”朱以海考验太子。
  “那些都是要害之职,不能授给吴三桂,儿臣以为可以授他虚衔闲职,可以授他一个内阁学士,或是在京营或御营挂个副提督,又或在五军都督府挂个都督同知,不让他实际理事,只给他个衔头。”
  “好,便给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同知,再加内阁学士衔,改封凉国公!”
  “原河南朱忠义第十八镇移驻陕西,原陕西朱鹏飞第十九镇移驻河南,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虞大复,改为陕甘总督兼陕西巡抚,朱国藩为甘肃巡抚。”
  朱以海拿起笔,写下了三个名字,分别是王辅臣、杨振威和孙思克。
  “此三人,斩首,传首九边!”
  “父皇为何让斩此三人?”
  “王辅臣和杨振威原都是大同姜瓖部将,王辅臣还被称为活吕布,他们都在姜瓖大同反正后背叛姜瓖,杀姜瓖降清,使的大同军民数万皆被鞑子屠杀。
  他们降清后南下陕甘,又参与屠城,手上沾满鲜血。这次在商洛,王辅臣和杨振威又再次反正,但这种贼子朕不能原谅,必须立即处死。”
  孙思克是大汉奸孙得功次子,他随多铎南征,后在孟乔芳、李国翰、吴三桂麾下任总兵,此人在陕甘连屠了几城,这次也反正来投。
  吴三桂接受他投降,还表奏他为总兵,可朱以海却下旨杀他。
  杀王辅臣三将,还让地方上半路奉旨处死他们,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犯了屠城之罪。
  朱以海召吴三桂等入京,把那一群吴部将领中挑三个出来砍了,也有意威慑吴三桂等人的意思。
  而理由也是十分正当,这些人反复无常还屠城,百死莫赎。
  短短几年,大明光复关内。
  那些曾经降顺降虏的,甚至顺贼西贼,土贼流寇,太多太多,各地都要全面整顿,而大量的这些降兵降将降臣,同样还需要时间整顿。
  这个时候,不适合对这些人大清洗,暂时先安抚,把该解决的问题先解决了,比如那些乱七八糟的武装兵马,就得优先清理遣散。
  可也不能一味的光是安抚,该亮亮刀的时候还是得亮刀的,不能这些人也未必能老实。
  所以挑几只鸡来杀一下,不需要杀太多,杀几只鸡,就能吓一群猴。
  “怎么,是不是觉得皇帝言而无信,秋后算账不是真君子?”
  “儿臣不敢。”
  “哈哈哈,朕提醒你一句,皇帝不是圣人,好皇帝也不是道德君子。皇帝做事,优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是皇权稳固,其它的都可以排到后面。为了国家利益,为了皇权稳固,可以牺牲其它一切。”
  “李世民可以杀弟弑兄囚父,也能杀子杀女,也可以忍受魏征喷他满脸口水,接受他兄弟的心腹薛万彻,可以不追究他们当年玄武门拦截,甚至反扑秦王府这些,他能重赏心腹侯君集张亮等,也能诛杀他们。
  又或者我大明太祖高皇帝诛杀功臣,这种事情很多,甚至总是在循环往复的发生着,一朝又一朝,并没多少变化,身为帝王,有些事情你可以不喜欢,但必须做。
  有些事情你想做,但也必须忍着不能做。
  你也不用担心吴三桂洪承畴这些人,朕将皇位传给你之前,肯定会将这些人统统清除干净的。”


第738章 丧家之犬
  晚春三月。东京的桃花朵朵盛开,好像忽然一夜之间,寒冬悄悄逃离。
  港口的冰也已经早解冻,码头再次热闹起来,每天都有许多船离港前往天津,江南的船也不断驶入港口,运来各种物资商品。
  朱以海天亮便醒,洗漱过后便去遛马,然后在小校场练箭,又打了十几发鸟铳,然后回去更衣。
  新年后,朱以海下旨,调整朝会规矩。以前每日早朝,但这种早朝意义不大,毕竟大事开小会,重要的军国大事并不会在早朝上商讨,早朝纯粹就是个例会。
  之前朱以海就取消了每天五六点早朝的规矩,改到大约早上八点早朝,免的常参官员们起早贪黑,尤其是冬天和雨天非常受累。
  现在他干脆规定五天一早朝,五品以上在京职事官,八品以上供奉官及员外郎、太常博士朝参,其它官员无需上朝。
  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日,凡在京文武九品以上官员,皆需身穿公服朝见天子。
  常朝为御门听政,朱以海要求半个时辰内结束,奏事等都有严格规定,上奏的事情、上奏的时间,都必须在规定内,不得延时,重要事情要上题本。
  朱以海倒不是革命刚成功,就要学嘉靖万历怠政懒政,而是他早明白这种早朝性质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瞎折腾。
  嘉靖二十四年只见过三次朝臣,他的孙子万历皇帝也是如出一辙。朱以海还是很勤政的,甚至对朝政是绝不放手的,但他不是通过鸡肋的早朝,而是以总理处奏事为主。
  每天早晨,总理大臣在养心殿面圣奏事,一般也就是几个当值总理大臣,而不是全部。
  只有遇重大事务时,皇帝才会召部份总理大臣,或全部总理大臣,甚至是召集六部九卿等扩大会议。
  部堂以下官,基本上是没资格参与这些重大决策议事的。这样的会议,既精简还机密,免的议而不决,东拉西扯,朱以海是很讲究效率的。
  相比起嘉靖、万历,朱以海亲自批红,甚至每天还要处理大量的密折,哪有那么多时间每天开那些没营养的大会。
  有那时间,还不如骑骑马射射箭锻炼身体,或是抽出些时间多陪陪妻妾儿女们。
  朝廷日常事务在六部办理,重要点的事情,由内阁处理。重大军国事务,直接报到总理处,由他们协助皇帝处理定夺,按圣意拟旨办理。
  通过这层层的筛选,其实真正送到皇帝面前,需要皇帝定夺的事情不多,都是军国大事。
  皇帝每天花费的主要精力,其实还是那些密折。大量文武官员,京官外臣都有密奏之权,他们的密奏既有奏事折也有请安折,不管是哪种折子,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置。
  哪怕一般的折子也就写个知道了,甚至奏折也有严格规格,限定字数等,但每天也是上百件,甚至几百件。
  遇到一些重要事务奏报,还得仔细研究。朱以海给自己拟了个作息表,每天大约六点起床,一个时辰锻炼,然后吃早餐,大约八点的时候开始听政。
  逢五御门早朝,朔望日金殿大朝会。非朝会的日子,则八点准时在总理处听总理大臣奏事,总理处会把前一天汇集的各种奏报整理好,呈报皇帝处置,除非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否则一般都是第二天早上奏报。
  然后前一天奏报的事,皇帝当面交待,让他们按旨办理。需要处理的大事其实不会很多,朱以海看过后,大部份可以直接批复,交由总理处去办,少部份需要与总理大臣商议,听他们的建议。
  只有极少事务,需要召开廷议。皇帝的朝会改革,虽也有少部份官员反对,认为这怠政,但大多数官员其实是很赞成的,那种每天鸡鸣而起风雨不断的早朝,既繁琐又无味,起晚迟到还要被御史弹劾,甚至殿上一不小心放个屁都得受罚。
  现在这样便挺好。朱以海一身常服踏进总理处时,内阁首辅兼首席总理大臣文安之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还有位协理大臣、兵部尚书沉犹龙当值。
  “吴三桂一行已至洛阳,豫督陈潜夫洛阳宣读旨意,请尚方宝剑斩杀了王辅臣、杨振威和孙思克。”朱以海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