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京津也是以运河最先恢复生机。
好在大明现在以海运为主,而且经营登莱数年,在那里储备了许多物资钱粮,由东京港海运天津港,然后再运往天津、通州、北京,甚至有接力转运仓储,不用从南边沿几千里大运河北上。
这样只需要较少的成本重新疏浚京津段运河,运力大增,也为京津的重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朱以海到大明后,还是头一次到北京。
第一眼印象,觉得很破,甚至很土。
没有那种后世故宫紫禁城的大气,甚至连后世修的大同城,或是保留的西安城墙都不如。
残破。
虽经过大半年的维修,但有皇帝旨意在,能用就行的要求,所以官员们也都是奉旨行事。
原来北京外城外的那些成片的居民棚户区,鞑子走时就放了火,烧的基本差不多了,贫民的窝棚,还有那几条沿街商铺,还有一些城外的作坊,全都烧了。
太子来后,便干脆让人把城墙外的这些过去因人口增多而扩建的棚户区给彻底的清理掉了,反正现在也没这么多人了。
清理整平后,也让北京外城墙重新显清晰显露。
护城河疏浚,城墙城门简单修葺。
四九城里也着过火,大多毁坏,也干脆进行了一番清理,扩建乱搭的,都干脆拆除清理干净。
到处一通拆除清理后,这北京城破虽然仍然灰头土脸的,可却整齐多了。
各部堂衙门派了先头部队来京,也是各自进驻接收自己衙门,并自己动手恢复整理等。
在中秋节的时候,北京城里,朝廷各衙已经开始正式开衙办事了,皇帝重阳节后到,已经是来的晚了。
京师虽遭鞑子破坏,但底子还在,大明迁都虽然有些急,可威望在这,各地商帮争相赶来。
太子主持下,对整个北京内外城重新规划了一下,居民区、住宅区、还有各衙门办公区,又有作坊区、商业区。
在原有格局上,进行了一番调整。
甚至城外拆除的那些空地上,也已经开始提前做规划部署。
这些规划好的地,招商承建,建好后出售或出租,由于采取与承建商合作的模式,建好后,把一些地皮或是房屋商铺等给承建商,允许他们出售或出租或自用等,进展的挺顺利。
反正朱以海进城的时候,几条主干道已经修好,甚至比以前还要整齐大气些。
而城头上架设的大炮,肃立的戎装禁军,也让人很有安全感。
皇宫紫禁城经过了简单的修整,虽说是简单,但不论是太子还是阁老们都没敢大意,再经费有限,也得抠一些到这里来。
虽没全面大修,但也不会出现到处荒草,甚至屋顶漏,房屋破损这些情况。
红墙也都漆了一遍,屋顶的瓦也都检查,破损的都更换了,连梁柱也都重新上了漆。
表面看来,还是非常光鲜的。
不过里面陈设就显得有些简单了,但凡值点钱的东西,都被鞑子带走了。
朱以海并不太在意这些,他甚至都没怎么发现到这点。
太子向他请罪,他才注意到,只是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都是些装饰之物,不打紧,先办好正事。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京津恢复的这么好,太子这趟差事办的非常出色,朕很满意。”朱以海拍了拍弘甲的肩膀,表示嘉奖。
朱以海在南京紫禁城住了一段时间,北京紫禁城基本上就是以南京紫禁城为蓝本建造的,总体格局基本一致。
“相比起东京蓬莱宫,这里可宽敞多了。”
朱以海在登州的蓬莱宫也住了小三年,但那里原本仅是一个小衙门临时改造的,他照样也不觉得就不行。
“要说鞑子还挺讲究,这到处放火破坏,反倒是对紫禁城手下留情,居然没烧?”
他觉得可能是鞑子还心存幻想,想着将来再回来吧。又或许,反正好东西都抢走了,这宫殿也就没烧。
但不管怎么说,这紫禁城基本保存完好,这带不走的宫殿,仍然还是很值钱的。
想当初北京原是朱棣做燕王时的封地,靖难之役后,有大臣奏称,说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朱棣于是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为顺天府,称行在。同时开始迁发百姓以充实北京,从各地强迁流民、江南富户、山西商人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派员奔赴各地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运往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十一年。
为了采伐那些珍贵的楠木,一千人进山,出山只剩五百。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艰辛。
谨身殿,也就是嘉靖时改名建极殿的那块最大丹陛石,在北京西南房山开采,运送时由数万名劳工一起运送,不但特意开辟一条运输道路,而且每隔一里还挖一口井,选到寒冬腊月极冷天气时,从井里汲水把路泼成冰道,用了二十八天,才送到宫里。
而皇宫专用的金砖,更是在江南苏州烧制,贡砖在山东临清烧制。
直到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才建成,完成的北京皇宫比南京皇宫要大一些。
新建成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按周礼·考工记里的理想都城形制所建。
大明十六帝,有十四帝在北京紫禁城居住。
不过永乐十八年宫殿刚完工,次年就发生大火,把前三殿焚毁,二十年后,才重建了前三殿和乾清宫,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
到百年后嘉靖时,禁紫城又发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等又全部被焚毁,花了四年,才全部重建完工。新完成三大殿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但到四十年后,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再次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到天启七年才完工。
这些大殿多次失火,每次重建都耗费巨大,主要就是所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比如说梁柱等多用金丝楠木,还要那些年份久又粗大甚至笔直的楠木,其它石料也都很珍贵。
甚至砖瓦,那都是特制。
就连用的漆,也不是一般的。
更别说工艺这块,也都是最顶级的,哪怕就是金丝楠木做的柱子,也还要进行缠麻,具体工艺是先在柱子上刷一道稀底子油,然后捉缝灰再扫荡灰,再披麻,再压麻灰,再中灰,再细灰,还要磨细钻生。
就连麻,也要在前期梳麻,梳顺了再用,一道批麻工序,又还要有头浆、粘麻等十几道工序。
所以一座宫殿修起来,成本太高。
鞑子要是走时放把火,朱以海估计可能这辈子都住不上新宫殿了,现在他们虽搬走了能带走的物价,但这些宫殿廊柱红墙琉璃瓦金砖,哪一样都是花了大价钱的。
不光是花了很多工钱,而且也耗了很多工时,现在要找齐那么多老匠人,都不容易。
朱以海拿过紫禁城的图纸,做出安排。
他自己居住内三殿之首的乾清宫,总理处就设在乾清门外,这里两边还分别设立侍卫值房、内奏事房、南书房、上书房、御茶房、御药房等。
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也是重要节日时皇后在这里接见命妇等场所,同时也是皇帝存放二十五玺的储印之所。
最后的坤宁宫,是皇后寝宫,而如今皇后位空缺。
“太子就居慈庆宫。”
慈庆宫在前三殿的东面,在仁寿宫的南面,红墙绿瓦,称为南三所,内有四宫,奉宸宫,勋勤宫,承华宫、昭俭宫。
慈庆宫过徽音门往南,是文华殿,以及内阁所在的文渊阁。
慈庆宫历来就是明朝太子居住之所,位于皇宫外朝区的东侧,相对独立的一块区域,明代时这里旁边还有御马监、掌印秉笔直房、元辉殿等。
乾清门便是皇宫内外朝的界线,门内便是皇帝及后宫嫔妃们居住区域,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两侧还有东西六宫,十二座宫殿,另外还有太后居住的慈宁宫、仁寿宫等。
最北便是玄武门。
前朝后寝,就后寝区其实也是很大的,就算东西六宫,这十二座宫殿,那也都是一个宫殿群,也分前殿后寝,前殿是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又有东西配殿各三间,还有耳房各数间。
一个宫殿可以居住一位妃子,配殿还能再居住地位低些的嫔、贵人等。
基本上妃嫔都能有一座自己的宫殿,嫔以下的,也起码能在妃嫔们的宫殿有自己的配殿或耳房的,用不着打通铺的。
朱以海给九妃九嫔都各钦点分了一座宫殿,其它品级低的昭仪婕妤美人,甚至是常在答应这些,就由如今负责后宫事务的陈皇贵妃和阮贵妃去安排。
朱以海给陈皇贵妃安排到慈宁宫,给阮贵妃安排到了仁寿宫,反正也没太后太妃。
乾清宫西面的养心殿,就相当于皇帝的次卧了,虽然养心殿不如后三殿之首的乾清宫,但仍是有十八座建筑的宫殿群,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可以集办公、起居、会客、宴饮为一体,最南侧还有库房,库房北侧有御膳房。
相比起乾清宫功能单一,在这里居住明显还反而要舒适些。
废后张氏被朱以海留在了蓬莱宫中休养哮疾,其它妃嫔们都来了。
“总理处设在乾清门外,总理大臣与侍读、侍讲学士们轮值,若有事朕也方便马上知晓。”
内阁则仍在文渊阁。
文渊阁就在午门内东侧,算是前朝最前面了,也方便内阁大臣们与外面沟通联系。
皇帝平时要召见大臣,则选在奉天门西侧的武英殿,东侧的文华殿,朱以海留给太子弘甲,他若召见东宫官属,或是外臣,可在文华殿。
“陛下,皇城侍卫、京畿禁军,如何安排,还请陛下降旨。”
朱以海想了想,“设内外九门提督,五城兵马司等各司其职……”
第750章 九门提督
紫禁城外朝熙和门以西,武英殿。
皇帝在正殿召见大臣,此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汉白玉石栏,甬路直通武英门。
东西配翼分别是凝道殿和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
这里还设有待诏,左边是章词待诏,右边是擅书画待诏。
李自成进北京后,便在武英殿办理军务,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后,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他撤离北京时还曾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
清军入关,多尔衮也是在武英殿摄政理事,顺治由沈阳迁都北京后,开始也住在武英殿。
如今还于旧都的大明绍天皇帝,也在武英殿正式召见群臣议事。
武英殿在外朝前面,方便大臣出入,这里总体保存的也都还很完备,李自成、多尔衮、顺治都曾入住,所以经过几次修葺。
“京城卫戍、守备以及宫中宿卫事关重要,请陛下钦定制度。”
今天的武英殿廷议,规格较高,正式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廷议,三品以上在京文武职事官都到了,还有一些紧要职位的,四五品的也来了,济济一堂,满殿紫绯。
绍天帝起兵以来,各种制度与以前多有不同,随着皇帝下旨设国史馆,开始修前十六帝的这二百多年历史,已经开始有人称绍天以前叫前明了,现在是后明时代,虽然这不是官方的正式称呼,但已经渐渐成了普遍认识。
如今的绍天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