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6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察哈尔经历林丹汗的折腾后,也被清军搞的差不多了。
  喀尔喀早年分为内外喀尔喀,但内喀尔喀被林丹汗和后金祸祸完了,就剩下巴林和扎鲁特两残部。
  外喀尔喀因为占据漠北之地,倒是偏安一隅,但近年也受沙俄侵袭。
  鄂尔多斯相对保存完整,其七部直接编为一盟。
  朱以海本来封腾机思为苏尼特汗,让他在坝北游牧,是想扶持他做为漠南蒙古的一大首领,与其它几部分统蒙古,互相牵制。
  皇帝沉思良久,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朱以海终于缓缓开口,“苏尼特部最早举旗归附大明,出兵抗虏,劳苦功高,亦是朕之女婿,近来虽因被手下乌班岱等奸佞挑拔蛊惑而犯下诸多罪行,但朕不是那种记过不记功之人。
  不要再以兄弟之亲相互吞并了,过去草原上征伐不断,常年内斗,蒙古牧民们深受其害,苦之久矣。
  如今朕来多伦与诸部会盟,希望能够与诸部好好的会商,拟出一个各方都接受的划界方桉,以后各自在自己牧区放牧不要越界,有矛盾可以找大明协商调解,不要动不动就打仗。”
  朱以海虽然口里说着记苏尼特功劳,但聪明人却都听出话里重点是重新划界。
  后金多次与蒙古各部会盟,用了多年时间,才建立起了现如今的这么一个大致稳固的盟旗制度和各旗界线。
  现在皇帝一句话,要重新划界。
  “苏尼特将近年所抢掠其它部落的牲畜、人口都归还本部,将所依附的牧民各还本部。”
  当然,若是其原部落不在,也可听任自由选择,留在苏尼特,或是去投其它部落,或是南下投大明,成为大明的编户齐民牧户,都要听其自由选择,不得阻挠。
  在划界的问题上。
  朱以海让大家讨论,其实也不过是先让蒙古各部争,争的差不多了皇帝再出来调停。
  最终其实还是要按着皇帝的那一套来。
  不出所料,当朱以海让各部讨论后,立马吵翻了天,除了苏尼特的腾机思兄弟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外,其它各部首领争吵激烈。
  一连吵了几天。
  最后也没吵出个结果来,皇帝于是才拿出了一个自己的方桉。
  在漠北,以现在喀尔喀三大部落,设立三个都护府,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各授都护职,同时加封三汗分别为怀化、怀德、怀仁亲王。
  对漠北三大部汗王所统辖的各部,朱以海直接以尊重喀尔喀传统为名,将其分别设为都督府,但却又搞平衡,每汗给了十二个都督府,总共三十六都督府。
  都督皆由各鄂托克部首领担任,他们都是达延汗的子孙,各都督皆授郡王爵位。
  各都督府划定界线,不得越界游牧,不得互相攻伐、偷盗抢掠,每年在都护府驻地会盟一次,由都护主持。
  另外,三大都护府下,还设置副都护两名,一个由大明朝廷派官员担任,一个由部落推选担任,协助都护理事,朝廷授其济农衔。又设长史、司马各一,其余参军事等,长史和司马都由朝廷派遣,负责处理司法诉讼,越界纠纷等。
  三十六都督府,各设都督,加诺颜衔,下也设副都督两名,一名朝廷派遣,一名部落推选,部落推选出来的朝廷授其珲台吉衔,另由朝廷派驻长史司马参军等。
  “凡达廷汗子孙,年满十六岁入京侍卫三年,役满正式赐封台吉衔并子男爵位等。
  都护、都督职由嫡长子世袭,副都护、副都督由部落推选,朝廷授封。”
  漠北三汗,和各都督诺颜,划界统领部众,享有征税等权。
  他们不需要向朝廷缴税,都督需要三五年一进京朝贡,都护两三年一进京朝贡。


第781章 六汗盟誓
  对于漠南蒙古诸部。
  皇帝趁热打铁,这次有漠南十八部来会盟朝贡,这些部先前被清分为两旗或三旗,也有一些部的王公还带着些人马仍跟着满清北逃。
  朱以海把这十八部打散,分成三大部,左翼鄂尔多斯,中路察哈尔,右翼土默特。
  鄂尔多斯原来的尹克昭盟七旗,改为河朔都护府,七旗加上其它几部迁来,改为十二都督府,狼山南北,黄河东西,置河朔都护府和十二都督府,额磷臣册封为汗,加封为顺承亲王。
  以察哈尔迁至现苏尼特之地,以大青山北,东及大兴安岭的高原南部,阿布奈为察哈尔汗,苏尼特、阿巴噶等划入,设武川都护府,下设十二都督府,阿布奈封顺化亲王。
  而东面赤峰以北,大兴安岭以东,以东土默特右翼的穆固为土默特汗,设兴安都护府,封穆固为顺义亲王,下设十二都督府,喀喇沁、扎鲁特、巴林等部分设都督府。
  对漠北,是基本上按其现状划设都护、都督府,基本上没什么变动,但对于漠南蒙古诸部,则是大调整。
  按报上来的数字,此时除了继续跟着满清的科尔沁等部,以及其它部一部份跟随的,现在归附大明的十八部,大约是有十八万户左右,科尓沁等未归附者仍有五万户左右。
  比如鄂尔多斯七旗,就有四万多户,察哈尔部有一万多户,归化城土默特有近万户,算下来不到二十万户,人口有差不多百万。
  漠北三大部数量少些,也有差不多四十余万。
  加上漠西卫拉特四部和青海和硕特,以及草原上大量出家的喇嘛,总共两百多万蒙古人口。
  朱以海把漠南的这近百万人口,分到三十六个都督府,平均每都督府五千户。
  十八部,每部拆分成左右两翼,分为两个都督府,户数不够的,就从其它多的部落里拆出来补,有多的部落就分到其它少的。
  通过这么一番拆分重组,形成了三十六个户数各五千左右的都督府,实际上两个都督府为一个部落,组成了一个万户。
  朱以海还让各都护都督府按部下人口编成卫所,一个都督府下设一个卫,统兵五千,卫下设千户所,统兵一千,千户所下设百户所,统兵一百。
  这些蒙古卫所,分为五番,轮流服役,一个卫,平时一千人为现役,四千人为预备役。不过现役的一千,也只是登记在兵册上,如果朝廷征召,需要这些在册的现役兵接受调令,只少数在役巡界守边防盗。
  蒙古卫所统兵权在蒙古各都府护、都督府,由王公们统领,但卫所兵不得越界,如要出界需要得到朝廷的兵符调令。
  王公们握统兵权,朝廷掌调兵权。
  这个卫所制,大抵就是让蒙古部落,每户出一丁,五丁轮一现役当值,其余四丁预备。朝廷会派些教官或是长史之类的去卫所任职,不直接掌握统兵权,但可以随时监视这些蒙古兵。
  不过就算在役的也只是在编,不打仗的时候,仍然还是在家放牧,只有打仗了,才会受召集结。
  东土默特原两旗男丁只有四千多,他们组建两个都督府后,设立两个卫,下辖十所,但男丁不足,差了六千。
  所以就要从人口多的鄂尔多斯等其它部迁一些人口进来,比如喀喇沁。
  还有如巴林和扎鲁特两个曾经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现在也是很残,都远不够一万户,所以就从鄂尔多斯等部拆人过来,苏尼特这几年兼并了许多人口,现在就要把多余的全都迁去不足的部落。
  这样一番整合后,从大部迁去小部的牧民,从此就换上新部落名,跟原来部落没有任何关系了。
  之前鞑子把漠南蒙古编为四十九旗,另外还有内属蒙古八旗归化土默特,以及外藩察哈尔部等,把原本二十五部分成四十九旗,也是经过了一番人口的调整补充的。
  但各旗人口仍然相差不小,并不一样。
  而现在朱以海直接给他们来了个均人口,把原来二十五部四十九旗,加上内属、外藩旗,全整合为十八部三十六都督府了,每部整合为一个万户,一些大的部落因此被迁走了很多人口,实力削弱。
  而原来一些小的部落,虽然现在人口大增,也有一万户了,但他们分成了左右两翼两个都督府不说,而且大量外来部落人口迁入,也使的他们部落不再单纯,变的更复杂。
  其凝聚力反而可能下降了。
  三大都护府,各统六万户,但现在又分成了十二个都督府。
  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平衡。
  左中右三路势力相当。
  而且漠南、漠北蒙古各三个都护府,实力也相差不是太大,虽然漠南人口更多,但有瀚海沙漠,做为天然隔绝。
  在青海卫藏的和硕特汗国,大约有二十万,留在天山的卫拉特四部,也是几十万。
  所以漠西和漠北也大抵是势力相当。
  “削腾机思苏尼特汗号,降为珲台吉,改封为恭顺郡王,入京恩养随侍。苏尼特部左右两翼各设都督府,以叟塞为右都督,以腾机思子巴图为左都督,各加诺颜,封国公。”
  苏尼特抢掠来的人口、牲畜、奴隶全都归还各部。
  数罪并罚,开恩十罚其一,最后总计罚苏尼特驼一千,马五千,牛一万,羊十万只。
  漠北漠南蒙古各部手里的汉人奴隶,全都由皇帝出银赎回中原。
  又经过数日的商议,最终确定了漠北漠北六都护府,七十二都督府的界线,各都督府的贵族们半年一会盟协商解决纠纷,各都护府的大小王公贵族们,则每年举行一次会盟。
  漠北和漠南各两年一次三大都护府的会盟,而大漠南北,也叫蒙古本部或东蒙古,是三年一次南北会盟,会盟地点就在从伦。
  漠西卫拉特和青藏和硕特,也安之前朝贡定下的盟约,都督府内半年一会盟,都护府一年一会盟,漠西和青海则三年一盟,会盟定点定点敦煌。
  各级盟会都将由朝廷派遣不同级别官员参与主持。
  多伦诺尔这里原先苏尼特和翁牛特等部争夺,现在朱以海直接把滦河上游的闪电河流域多伦诺尔草原,设为多伦府,由朝廷直辖,在这里驻兵,设屯镇、驿站,以及皇家牧场、官牧场、军马场等。
  在西面的前套平原,也就是包头到呼和浩特一带,把大青山南到黄河,东抵长城的原土默特归化城一带,设为归化府,朝廷驻军直辖。
  原内属土默特直接拆分到人口少的部落中补充,归化土默特两翼旗就算没了。皇帝没把他东迁到兴安都护府东土默特,不让两土默特汇合,有助于削弱他们,好管理。
  用了十几天时间,把这些全都议定。
  朱以海让人在多伦的元上都遗址上建立一座塔,里面立石碑,把这次多伦会盟详细的记录其上。
  汉蒙两种文字分别记录在两块大石碑上,立在塔中,还让画师把会盟的场面描绘成画卷,记录下这历史时刻。
  漠南漠北六大都护府,七十二都督府,七十二卫,三百六十千户所,三千六百个百户所设立,皇帝册封了六位蒙古可汗,六位济农,七十二个诺颜,七十二珲台吉,上千个台吉,一堆的都督、指挥使、千户、百户。
  随驾的那些中书人们日夜不停的写诰敕,写的头昏眼花手酸脖子疼,负责铸印凋刻的皇家工匠们也是日夜赶工。
  有人欢喜有人忧。
  腾机思兄弟俩被召入京恩养,算是软禁起来,也是最终处置,起码性命保全了,苏尼特编了两个都督府,腾机思族兄,原右翼济农叟塞做了右都督,腾机思长子巴图本来给朱以海当侍卫,现在以诺颜任左都督。
  苏尼特被一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