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6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尼特被一棒子下去,筋都断了几条,但好歹还保留了一万户,只是本来都已经成为六汗之一,现在却重隶属于察哈尔了。
  阿布奈是挺高兴的,他现在重返了察哈尔故地,虽然靠北了点,没能直接在宣大边墙外游牧,但起码也是居中,况且他原来只有一万多户,现在却统领十二部,有了六万户,实力增涨好几倍。
  哪怕没能成为蒙古共主大汗,但也起码是漠南三汗之一了,对于十六岁的他来说,已经挺满足了。
  土默特的穆固更是意外惊喜,他本来就一东土默特右翼旗主,部落男丁战士不到两千,现在却加封为土默特汗,直接统领十二部六万户。
  巴林、扎鲁特、翁牛特、克什克腾等部也很高兴,他们本来都是在明清战争和林丹汗与女真战争中被打的差点部落都散了的,就剩下一口气勉强吊着,现在一下子分了许多人口给他们,各自扩充到了万户。
  不管说那些新迁来的部落,能不能真听他们的,但起码牧场也大了,部众也多了,甚至他们的爵位头衔也高了。
  总的来说,大家都对这次会盟结果很满意,有大明皇帝这圣可汗牵头,大家现在漠南漠北重新整合好后,以后起码不用再乱战一团,也不用整天争牧场,抢夺人口牲畜这些。
  打来打去,谁都受不了。
  现在这样重新划定好界线,各自安稳放牧,他们这些王公贵族们,也能很好的享受生活。
  多伦法典抄录成汉蒙文书,精心装订,各部落王公台吉,人手一本,朱以海带头,将多伦法典捧在胸前,与诸王公台吉宣誓,共同维护法典权威,有背弃法典者,所有人共起兵击之!
  诸部以后各自管理自己本部事务,按约定按期定时入京朝贡,若大明皇帝对外征讨用兵,各部需奉旨出兵协助。
  各汗王、台吉们继承袭爵都需要得到大明天子的册封。
  蒙古贵族子弟袭爵前要到北京入学、侍卫当差,王公台吉每家每代至少要送一位女儿进京联姻,王公台吉须由皇帝赐名、赐婚
  法典里还约定,大明天子承认和尊重蒙古对藏传黄教格鲁派的信奉,允许格鲁派在漠北漠南自由建寺庙传教,允许牧民出家当喇嘛,鼓励王公贵族们在自己领地上建立寺庙,给予寺庙免税。
  也允许牧民出家为喇嘛后免服兵役、免缴税赋。
  不过皇帝也要求,出家礼佛必须虔诚,所有出家喇嘛不得娶妻不得生子
  皇帝在中原对佛道以及洋教管理严厉,现在却对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如此宽容,蒙古王公们很满意,蒙古人从萨满改信藏传佛教已经很久了,当年因为红黄教之争,还引的蒙古王公们也斗争的激烈,林丹汗就曾强硬要蒙古人改信红教而弃黄教,结果反而人心尽失。
  王公们还以为皇帝是对蒙古宽柔安抚,却不知道朱以海巴不得他们都信黄教,巴不得他们家家都送个儿子去当喇嘛,巴不得这些蒙古王公们都经常去西藏熬茶呢,蒙古草原上的寺庙没有个强力的人管控,必然会跟历史上一样。
  就跟三武灭佛时一样,当失去约束,就算是佛教也必然会极大的威胁国家,他们会侵占土地,寺院经济还影响国家税赋,许多青壮出家,减少了国家劳动力,寺院占有大量田地不交田赋,寺院经营的产业也不交税,甚至许多百姓商人把产业寄名寺院下以避税,严重影响国家。
  历史上,满清对于蒙古人信喇嘛教,也是有意鼓励支持,这些蒙古贵族为了表现虔诚,把自己的土地、牲畜、金银财产和属民争相施舍给寺庙,还免除喇嘛的兵役、税赋和其它差役。
  寺庙占据越来越多的土地、牲畜和属民,形成了寺庙领地,在清朝一度有上千所寺院,十几万的喇嘛。
  蒙古牧民节衣缩食,也要把辛苦所得大部份供奉给寺庙,希望能够得神明保右,能够超度苦海,死后升入天国,来世得幸福。
  生老病死,嫁娶节日等无上要由喇嘛念经卜凶问吉和解脱超度。
  甚至家有多丁者,还要将一子送入寺院做喇嘛。
  曾经征服世界,帝国跨越亚非欧的彪悍蒙古人,自从信了佛后,可以说彻底的就由狮子化成了绵羊,真的是立地成佛,从此再难彪悍起来。
  对于朱以海来说,他当然更喜欢这样温和的蒙古,毕竟蒙古草原也很难直接统治,那倒不如有个喜欢信佛念经的邻居,总比天天喊打喊杀的强盗邻居强吧?
  蒙古人想信佛想修寺院想出家,朱以海都举双手赞成,甚至表示要在多伦修建一座大喇嘛寺,到时去西藏请一位转世活佛过来。
  以后多伦不仅是会盟地,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草原边市,贸易的中心,这里还会有大喇嘛寺,甚至会有皇帝支持的喇嘛佛学院之类的,总之对于蒙古人信黄教这事,皇帝全力支持。
  去西藏熬茶也好,送贵族子弟去礼佛也罢,或是请活佛、大喇嘛来,修佛寺、捐献土地、牲畜、属民、钱财,送子弟出家,统统支持。
  绝不干涉。
  皇帝甚至还可以给他们册封,给予金印金册,甚至还可以发俸禄赏赐,唯一一点,只在蒙古、雪区传教就好,不要来汉地便没关系。


第782章 皇上威武
  夏日。
  坝上草原。
  朱以海骑在马上,抬眼望去,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又仿佛一块绿毯连着一块绿毯。
  远处绿毯与蓝天相接的地方,点缀着一片片移动的白点,那不是白云,而是羊群。
  头戴鹿角面具的翁牛特部首领逊杜棱,隐藏在松林深处,拿着个哨子,吹出雄鹿求偶的声音。
  声音清脆而逼真。
  雌鹿闻声寻偶而来,雄鹿也赶来争夺配偶。
  其它的虎豹狼等也闻声赶来,想要趁机捕鹿。
  松林响动。
  曾经归附后金后被封为多罗杜棱郡王,掌翁牛特部右翼旗的逊杜陵,掌左翼旗的他三弟岱汗青,都在这里为皇帝猎鹿。
  翁牛特原是元太祖弟谔楚因后人所建,其后裔蒙古察罕诺颜,有两个儿子,长子巴颜洪果尔诺颜号所部翁牛特,次子巴泰车臣诺颜,别号喀喇齐哩克部,两部皆称阿噜蒙古。
  逊杜棱七兄弟归附后金,黄台吉把两部合一,编成左右两翼旗,此后也被后金以越界游牧、抢掠他部等名头处罚过数次,罚牲畜,赔牛羊,甚至是划走一些壮丁编入八旗蒙古,甚至是编入内属蒙古之中,趁机削弱翁牛特的实力。
  鞑子对蒙古是分而治之,不仅是设立盟旗,其实是分成了八旗蒙古,内属蒙古和蒙古藩部,蒙古藩部又分为内札萨克和外札萨克。
  八旗蒙古就是编入清军八旗,和八旗汉军一样,都由满洲八旗旗主们统领,他们主要驻防京师、要城重地,而不再是游牧,属于旗兵。
  内属蒙古则是因为反抗女真等原因被征服之后,不再给予王公世袭、统领部落等权力,而是由清廷派都统等官员将领去统领,如归化城土默特。
  而内札萨克蒙古,一般就是漠南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划地治之,赐爵世袭,王公台吉们自治。
  外札萨克蒙古由王公们世袭,有更高的自治权。
  像翁牛特部归附较早,所以逊杜棱封了郡王,他家族总共封了四个世袭爵位,可以世代执掌翁牛特两旗。
  脚下这块猎场,总共有七十二围,原来是分属于翁牛特、敖汉、喀喇沁诸部的,鞑子却以诸旗敬献牧场名义圈走,设为清廷皇家禁苑猎场。
  圈这么大块地当然不只是为了射猎,这块地可是位置重要,北控蒙古,南拱京津。
  在几大部落相邻处,圈下这块地来,本就是有屯兵监视等意。
  逊杜棱在不久前的多伦会盟上,被大明天子赐予诺颜、乌丹郡王,其地界也从原来的围场北面,赤峰南,迁移到赤峰北面,潢水南的辽东丰州(乌丹),这里也曾是元代的全宁路,之前翁牛特两翼旗,右旗南迁到赤峰西南,左旗则在乌丹城东北。
  现在则迁到北边潢水支流少郎水一线,以乌丹城为界,古城乌丹由逊杜棱为右都督府,其西河谷归右旗,城东的下游河谷归左旗栋岱青。
  虽然北迁,丢失了大片牧场,要与左旗共牧少郎河,但皇帝在乌丹城南的元代松州设立赤峰府,要在这里建立贸易边市,还要设驿站,建喇嘛寺等,对于北迁的翁牛特部来说也还算便利。
  毕竟蒙古部落生活上处处都需要仰仗与明贸易,谁能获得更近的贸易边市位置,谁的生活就能更便利更富贵舒适。
  赤峰城和乌丹城之间的落马河,是皇帝新设定的大明承德省的北界,往北就是漠南蒙古牧区,就是翁牛特地界。而在落马河汇入老哈河处,老哈河右面支流哈尔纪河则成为承德府的东北边界线,其界北就是敖汉部。
  原来辽西的喀喇沁、土默特,以及老哈河上游的翁牛特右翼,克什克腾都往东北边迁移,或往西北迁移。
  北京、密云、古北口、承德、围场、赤峰、乌丹、巴林,这条驿路已经确定,全长一千二百里,将设立驿站二十站,赤峰、乌丹都将是重要大站,这条路线终点的巴林,就在西喇木伦河北。
  驿路将来在这里还可以分成东西两路,西路连接克什克腾、阿巴噶、阿巴哈纳尔、苏尼特等部,往东则经阿鲁科尔沁、开鲁、通辽,抵科尔沁。
  赤峰还将连通辽西的建昌、朝阳、锦州、阜新等。
  逊杜棱对于他们现在分到的这块地界还算满意,北抵西喇木伦河,南抵落马河,东抵老哈河,西抵高凉河,四条河围起来的这块地,还是很大的。
  有山有河,有山林有河谷有草原,重要的是南面紧挨大明赤峰,又处于这条重要的驿路通道上。
  翁牛特两翼都保住了,甚至人口还增加了不少,兄弟俩统领的两翼有万户,原先鞑子只给他们兄弟四个爵位,现在他们七兄弟和他们的儿孙个个都有爵位,反正黄金家族后裔子孙,生下来起码是个五等台吉。
  如果不是黄金家族的,比如喀喇沁或土默特左翼,他们都是外姓,则授他们塔布囊五等爵,与五等台吉一样,这本来是蒙古附马称号,后来变成异姓领主爵位。
  他们现在划属兴安都护府下,由土默特汗穆固统领十二部,翁牛特部有两翼万户,逊杜棱十分拥护这会盟结果,他心甘情愿的戴上鹿角面具,跑到这松林里来吹鹿哨引诱鹿群。
  以此向皇帝表示自己的忠心。
  在大明后金和林丹汗三方混战的时期,漠南蒙古各部基本上都被打的怀疑人生,察哈尔、土默特都曾经是五六十万人口,内喀尔喀都十几万人口。
  但到了大明收复北京前,蒙古各部却都残了。如察哈尔投降后,被安置在辽西义州一带时,就剩下一万来人口,壮丁不过几千。内喀尔喀五部,只存留两部,各只剩一两千壮丁。
  土默特也只剩下几千丁。
  当然也不是就真被打光了,只是被反复的攻打,每次战败都要被夺走许多人口,如察哈尔、土默特他们被击败后,其中许多壮丁被编入八旗蒙古了,有一些则划去其它部编旗,这使的最后本部就剩下一二千,或是万把人口。
  漠南诸部总的人口还是不少的,战争动荡损失不小,但依然超过百万,只是早打破了原来的那种部属。
  而现在大明天子重整各部,漠南重新分成三都护府,由三汗统领,下面划设三十六都督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