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6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仅是草原游牧部族,以前东北渔猎民族,甚至还有西南夷等也有这种传统,说到底都是把女人当成族中财产。
蒙古建立元朝,攻灭南宋和金,统治中原的时候,就特别规定,汉人非其本俗,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
女真在关外的时候也是这样,但后来攻取辽东,皇太极就下旨,凡娶继母、伯婶母、弟侄妇,永行禁止。
但多尔衮照例娶侄子豪格的老婆,这种事情很多。
不过汉人是不行的,这属于绝对不行的事情。
“朕可以下旨禁止蒙古收继婚制。”
义安却很平静的道,“蒙古的收继婚制是其旧俗,数百年历史,不可能说禁就禁,女儿建议父皇不必干涉其风俗。至于女儿,既然叟塞之子沙希岱袭苏尼特右翼,那不如按其传统,令沙希岱收继女儿为婚。”
“就算朕不禁止蒙古收继婚制,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回北京,以后不管是另择夫婿,还是其它,皆听自愿,没必要委屈。”
“女儿来草原许久,也渐习惯这里,甚至觉得这草原上很美很好,女儿愿意留在草原。”
阿奴把奶茶煮好,给皇帝和义安各倒上一杯。
“陛下,公主说的很对,各族有各族的风俗传统,何必强加干涉,既然公主愿意再下嫁沙希岱,那不如从之,令沙希岱娶公主,赐封他为驸马都尉,这样不也更有利于让苏尼特忠于朝廷忠于陛下吗?
苏尼特刚出了腾机思兄弟叛乱之事,更要好好安抚啊。”
朱以海直接看着义安,“朕还是要说,你没必要委屈自己。”
“女儿不觉得委屈,是自愿的,我喜欢草原,也不想离开草原。”
“那好吧,朕一会召沙希岱来,你也一起见见。”
奶茶很香。
窝**很甜。
皇帝看着义安公主,心里却有些苦。
第784章 征召蒙古
去年秋天采收腌制的野韭菜花做成的酱,配上现宰炖熟的羊肉,无需其它调味料,却已经十分鲜嫩。
木兰皇家围场。
牧民们弹起马头琴,拍起了蒙古鼓,还有人弹起了火不思,有人吹起胡茄。
独特而美丽的乐声中,义安公主与苏尼特右翼都督沙希岱的婚礼正在举行,漠北漠南六都护府七十二都督府,诸部王公皆盛装参加庆贺。
各部首领们敬献牛羊驼马庆贺,牧民们把一头头牛羊宰杀分割,大锅炖煮,四处飘香。
美丽的围场,风光无限。
天气晴好。
美食美酒美风景,欢乐的音乐,满脸高兴的沙希岱,和身着凤冠霞帔的大明义安公主。
没有人还会在这个日子却提起腾机思腾机特兄弟。
短短时间,大家已经将他们遗忘了。
曾经甚至一度欺凌翁牛特等部的苏尼特首领,现在已经被人遗忘,因为他们的不合时宜,因为他们的野心膨胀,因为他们没能适可而止。
皇帝给腾机思留有余地,虽夺了他的汗位,降为珲台吉,但也让他的儿子袭右翼都督之位,只是让他回京侍驾,可惜腾机思终究不甘心,虽在众人面前,跪伏磕头,十分恭顺,转身却开始密谋率部北迁,想要叛明而去。
可惜刚行动,就被围住,还没离营就被拿下。
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牵连了自己兄弟子侄一堆王公贵族们。
好在皇帝开恩,并没有对苏尼特怎么严惩,杀了腾机思兄弟及其参与叛乱子侄,皇帝并没有处罚下面的人,甚至也没牵连其堂兄叟塞,还让叟塞儿子袭右翼都督位置。
总共处死了百来人,这场叛逃就平息了。
沙希岱可谓是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的,突然就捡了个右翼都督之位,还能迎取大明公主,成为驸马都尉,进封国公。
对于那死去的堂叔腾机思兄弟俩,他心里不仅没有悲伤和可怜,反而充满了感激,要不是他们这般作死到底,哪有他的事。
腾机思不能接受苏尼特部被削夺的只剩下一万户,不能接受要往北迁移到更差些的牧场去,更不能接受自己这苏尼特汗转眼就又成了察哈尔汗的麾下。
凭什么十六岁的乳臭未干的阿布奈做他的汗?
阿布奈还在他娘肚子里时,他娘带着他兄长降清,安置到义州,才剩下一万来人口,这实力还不如苏尼特部。
腾机思想不通,更不能接受。
可叟塞和沙希岱带着原右翼部份先前站错队,跟建虏时间长了点,现在回来本是忐忑不安,就因腾机思兄弟俩的作死,皇帝让叟塞做了左翼都督,现在又让他儿子做了右翼都督,父子俩倒是把腾机思兄弟俩苦心经营打下的这苏尼特江山收归已有。
仅保留万户也好,北迁也罢,父子俩那是喜出望外,哪有怨恨。
当皇帝提出让沙希岱收继义安公主,沙希岱那是二话不说直接就跪下磕头谢恩了。
公主了没隐瞒,告诉沙希岱她肚里有了腾机思的孩子,有三个月了,打算留下。沙希岱直接表示这孩子生下来他养。
婶婶嫁侄子,蒙古人可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至于肚里孩子,那也不是事。
草原上的奶草原上的肉,确实十分美人,朱以海感觉最近在草原都有点胖了,这鲜嫩的羊肉切大块,蘸上点野韭菜花酱,确实不错。
文安之这个夷陵人也挺喜欢,不过出身浙东的朱大典却有些吃不惯,他喜欢直接吃清汤羊肉撒点葱花。
随驾的汉王喜欢奶茶,放点酥油放点炒米再来点砖茶,也可以加点奶豆腐。
“此间事也差不多了,过两天便返回多伦,然后回怀荒,西行去集宁、归化,到了河套沿黄河去甘肃。”
皇帝年后出京西巡,结果却出张家口先北巡,多伦会盟,然后又来围场射猎,虽然花了些时间,但收获还是很不错的。
多伦会盟,也算是把漠南漠北蒙古都正式整合了一遍,虽然还有科尔沁等没拉进来,但大局也基本锁定。
朱以海也清楚,这次也只是拉起一个架构,以后肯定也还会有些反复,但基本上问题不大。
多伦法典的成功订立,让大明以后对漠北漠南蒙古本部,就有了直接干预处置的大权,以后动手那就占据法理,朱以海是所有蒙古人承诺的共主,是他们的大汗,汗号圣可汗。
他们必须尊重朱以海,因为他现在不仅是大明天子,还是蒙古大汗,这相当于朱以海身兼汉蒙两族最高领袖了。
多伦会盟最重要的还是重新确立一个利益分配模式,也让蒙古各部不用再担心战乱动荡,谁都想要一个安稳的环境放牧生活,这些年来的乱战攻伐,谁都受不了。
这也是苏尼特这次被拎出来鞭打,甚至最后腾机思兄弟想跑路结果被迅速捕杀,然后还没有半点涟漪的关键,苏尼特腾机思兄弟那一套,大家并不喜欢。
哪怕是漠北的喀尔喀三汗,在得到大明天子进一步的承诺,保证了他们对漠北的自治后,他们也就很高兴的共尊朱以海为蒙古共主大汗,也接受大明的册封,支持修驿路,建商站这些。
对共同订阅多伦法典也是积极参与,甚至皇帝在蒙古各部建卫所啊,重新调整各部的人口等,他们也愿意做出些让步。
反正只要不侵犯他们核心利益,并在其它地方补偿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是很愿意从满蒙一体变成汉蒙一体的。
“陛下让每都督府十兵抽一,各出一百骑兵,他们也都很积极,甚至有人愿意多派些兵。”王之仁道。
“一部出一百骑就够了,七十二都督府,这也是七千二百骑了。出兵太多,后勤补给负担反倒大了。”
皇帝要去甘肃,还要去敦煌会盟青海、漠西蒙古等,其实根本用不着带漠南漠北的蒙古兵去。
就算打叶尔羌汗国,明军都不需出太多兵,主要还是联合西域各汗国围殴叶尔羌。
让他们各部出一百,其实就是检验一下盟约,看看天子的号召力,也是借机拉到西域去向漠西、青海蒙古展示下皇帝对蒙古本部的威望控制力,若是到时有需要,顺便让蒙古骑兵再上场卖点力气也不过是顺带。
一个部落都督府也是一个卫,五千户人口五千卫军,五番轮值,在册军兵也有一千,现在十兵点一个,征召一百骑出来,这是毫无问题的。
积少成多,各部加起来也是七千二百精骑了。
他们自带马匹、武器、帐篷,甚至是肉干奶酪炒米从军,也不需要什么额外供给,到了西域,还能就地补给。
对皇帝的这次征召出兵,各部都挺积极的,反正也没出几个兵。
“洪承畴吴三桂已尽取甘肃之地,张勇、赵良栋更是西出嘉裕关,已经收复关西七卫所部之地,以如今态势,我们可能还没到敦煌,叶尔羌就被灭掉了。”
文安之似乎想劝皇帝再考虑一下西巡之事,或许可以直接就此返京。
去年洪承畴吴三桂他们在年前攻下兰州、凉州、西宁,大过年的都没停止打仗,一路追击丁国栋。
正月时,先锋军围甘州城,激战五昼夜,大战数十次。
丁国栋拼死守城,叶尔羌也是又派来几千援兵,他们还传贴号召回回袭击明军,但仍架不住明军的炮利。
洪承畴和吴三桂调集了许多火炮,这还不是最先进的攻城重炮,可丁国栋他们仍只守了五天,就被大炮轰开了城池。
丁国栋和黑承印连夜逃往肃州。
哈密巴拜汗派儿子土伦泰再率叶尔羌兵数千来接应。
丁国栋等直接就拥土伦泰为王,建立回回汗国,土伦泰也分别任命丁国栋和黑承印为甘肃总督和敦煌总督,设立百官,加固城池,召集陕甘回回前来增援。
但这次也只坚持了三个月,这还是因为洪承畴他们在拿下甘州后,进行了一段时间休整,忙着清理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各处回回暴动。
三个月时间,陕甘总督洪承畴和甘肃巡抚吴三桂,各斩十万级,基本上平定了甘肃回乱,持械者皆斩。
其余回回也被俘虏,迁往兰、凉、西宁、天水等大城关押,交由朝廷专门的官员把他们重新迁移、安置。
就在朱以海多伦会盟的时候,洪吴二人也终于腾出手来,再次兵发肃州。
这次用时十一天,先锋军再破肃州,而且这次没再让丁国栋、黑承印等逃跑,连叶尔羌哈密巴拜汗的儿子土伦泰这位国王也被一锅端了。
洪承畴给朱以海报捷,奏章里写,破肃州,攻城十一日,阵斩五千余级,破城后,屠光全城暴动叛乱回回和叶尔羌援兵共十万人。
洪承畴报告写的很简洁,但数字很惊人。
从两人率军入陕,一直到收复甘肃和关西七卫的敦煌等地,基本平定陕甘回乱,他们总计斩杀超过五十万人。
陕甘千里之境,没有一座回寺,一座经堂了,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回庄了。
他们很好的领会了皇帝的意图,超额的完成了皇帝的任务。
如今张勇在敦煌,赵良栋在安西,张国柱在星星峡堡,高进忠在玉门,洪承畴在甘州张掖,吴三桂在肃州酒泉。
左右先锋军在休整。
据说先锋军在入陕甘平回乱,从上到下抢的是盆满钵满,许多陕某的驼队马帮车队,都被这些先锋军雇佣了,帮他们一趟趟的往中原老家运回金银财货,一直就没停过。
朱以海接到许多弹劾,但一直没理会。
他更关心的是朱大纲率领的御营接防了一座座甘肃重镇,朱大纲亲自坐镇兰州,麾下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