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6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只是不许沙俄进入喀尔喀漠北草原,至于在贝加尔湖一带跟布里亚特人的战争,他们却是不管的。
  原来在布里亚特东面,也就是大兴安山以东的石勒喀、鄂嫩河流域,往东直到额尔古纳河,南接喀尔喀车臣汗的领地,这一片地区,原先是茂明安部在游牧的,只是后来他们归附后金南迁去了更好的草原,这里便空虚了。
  布里亚特曾算是瓦剌分支,在瓦剌被赶到漠西后,布里亚特人也依然信奉着原始萨满教,这跟喀尔喀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区别很大。
  而在贝加湖尔周边的也不全是布里亚特人,比如沙俄在湖东建立的巴尔古锡穆和屯,在巴尔古津山脉、古尔古津河一带生活的就是巴尔虎人,也叫拔野古,那是早在隋唐时代就存在的古老部落。
  巴儿虎是最勇勐的战士之一,一直为蒙古东征西讨,也因此到现在巴八虎部落人散落在漠北、漠西、漠南各部之中,连女真人那里都有,留在老家的反倒是不多,结果现在沙俄在他们那里建立据点,自由而勇勐的巴儿虎人已经跟沙俄人打了十来年了。
  ”现在沙俄人在贝加尔湖一带到处建据点,四处劫掠,布里亚特蒙古也是蒙古人,朕为蒙古大汗,各部共主,亦是大明天子,岂能坐视?“
  ”朕将留下三千名精锐御营战士,并拔给火铳大炮弹药等,喀尔喀三汗,三都护府下三十六都督府,每都督府出兵二百,总共汉蒙一万零二百人,“
  朱以海的手指落在了地图上贝加尔湖的东南,那是色愣格河畔,沙俄已经在那里有了临时据点,虽还没建成永久堡栅,但已经在他们的计划上,他们计划征服湖东南色愣格河的布里亚特人后,便征召他们协助修建色愣格斯克城,做为控制此地的中心据点,甚至做为南侵喀尔喀,以及黑龙江上游鄂嫩河的大本营。
  色愣格河注入贝加尔湖东南,其上游东源哈拉河便发源于土谢图汗的汗庭库伦的汗山,其上游西源依德尔河,源于札萨克汗的汗庭杭爱山下。
  色愣格河在漠北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大河,其支流众多,联通东西,最后汇入贝加尔湖。
  ”设镇北行营,以次辅王之仁留下,挂镇北大将军印,统领此一万汉蒙精锐,先沿色愣格河扫平沙俄入侵者,拔去其据点,将入侵者统统歼灭,解救安抚布里亚特蒙古。“
  朱以海以讨伐沙俄入侵者为名,提出要设立一个镇北行营,派出次辅来挂帅统兵。
  打下色愣格河,在原布里亚特部首领所在的乌德河与色愣河交汇的乌德柏兴,建立大明边防要塞,驻军屯兵,同时设立驿路、贸易市镇。
  ”先收取乌德柏兴,再收复北面巴尔古津,解救巴儿虎部,设巴尔虎城,屯兵驻防。
  然后再把贝加尔湖西南的安加拉河与额尔沟河、库达河交汇的尹尔库茨克拿下,建立柏儿海城,驻兵屯守,设驿站、边市。“
  为了让喀尔喀三汗愿意出兵,朱以海也拿出了些好处,比如等击败沙俄,收回这些地方后,把贝加尔湖东西的布里亚特、巴虎儿等部也设立都督府,由三汗代管,以后各部向三汗进贡缴税等。
  他直接提出,以后把布里亚特分成东西两部,达虎儿编一部,各设两都督府,其中东布里亚特部迁到大兴安山以东的鄂嫩河石勒喀河一带,东抵额尔古纳河,由车臣汗代管。
  西布里亚特人则居住在贝尔湖以西,安加拉河、勒拿河上游地区,都划给他们,由扎萨克图汗代管。
  而巴尔虎部,居于贝加尔湖以东,至大兴安山(雅布洛诺夫山脉)之地,由土谢图汗代管。
  大明朝廷的镇北行营在湖西南设北海堡,湖东南设色愣格堡,在与土谢图汗边境设恰克图城,在尼可楚设尼克楚城。
  大明总共设立五座城堡,驻防屯守,以及兼做边市。
  朝廷就守这五个点,新设的左右布里亚特和巴八虎三部六都督府,分给喀尔喀三汗代管,他们有权征税等。
  所以喀尔喀出兵,跟朝廷一起打下来,这也是为自己扩大地图。
  没有布里亚特蒙古人在场,也没有巴儿虎部的人在场,但皇帝却在距离贝加尔湖遥远的木兰围场与喀尔喀三部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这块地方也正式被大明天子圈入大明疆域,设北海省。


第786章 舰队就位
  辽东。
  无数船只扬帆而来,进抵营口港,船头上打着各式旗帜,有来自天津的,也有来自登州的,还有由旅顺口转运过来的,甚至有直接从江南过来的海船。
  地处大辽河入海口,紧邻渤海湾,河海交汇的天然优势,使的营口这个本来就很重要的水运港口,在绍天朝大力发展海运的风口下,更是一飞冲天,成为关外最重要的海港之一,特别是其处于辽河平原的河口上,随着朝廷深入东北,这里也越成重要起来。
  明初时,朝廷在大辽河的水运码头在河口上游的辽河、浑河、太子河三河交岔之处的牛家庄,称为牛庄码头,辽东卫所官军的棉衣、粮食等大多是经海运至此,然后转运。
  牛庄码头可沿辽河而上,直抵开原老米湾,后来还开辟了老米湾经陆路至吉林,然后入松花江,直抵奴儿干的黑龙江河口的水陆联运路线。
  “洪武、永乐之时,辽军官军的物资皆由山东州县岁运布纱、棉花供给,从直隶、太仓海运至牛庄储之,船只动计数千艘,那是何等壮观场面。”
  一条海船上,严树勋看着营口的无数船只感慨道。
  吕一成在边上道,“洪武永乐时的牛家庄码头再热闹,肯定也比不过现在的旅顺、大连、营口诸码头。尤其是营口港,可是重点打造的海港,河海连运,直抵开原,还要联结松花江的。”
  “松辽运河也只是刚在论证考察阶段,至于能不能修,什么时候能修成还是没影的事情。”严树勋笑着道,这位大学士严我公的公子,是要去吉林担任知府的。
  吉林,也就是原来大明黑水舰队启程地船厂,大明在后世吉林建立了造船厂,建造水师战船,然后每年沿松花江直下黑龙江,一路巡视入海口,他们被称为护印军。
  当年选择在吉林造船,也是因为明军由登莱渡海在牛庄码头登陆,然后由辽河直抵北边开原,在那里转陆路至松花江北岸,开原还可以换小船到东辽河上游,从那经陆路到松花江支流入河,也不过百里,大大缩短路程。
  从登州港到旅顺港,顺风扬帆一日夜可至,旅顺到营口也就一天。
  而且朝廷经营登州和旅顺港数年,这里的港口码头管理和物资转储等都十分方便有效。
  牛庄港现在也还在使用着,甚至依然热闹,还比早些年明清交战而萧条好太多,重新恢复兴旺。
  营口港是海港,进出的都是海船,而牛庄港是内河港,进出的是主要跑辽河的内河船,主要就是从营口港到开原这条辽河航线。
  因为牛庄是三岔河口,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
  严树勋等船进了港,便也下了船。
  他是从青岛港来的,船上装的不是一般的棉布或粮食什么的,而是船。
  船装船,大海船装的是要送去吉林船厂的各种船部件,都是在青岛造船厂已经先产好的部件,运到吉林去组装、涮漆,就能在松花江使用了。
  他这位新知府,也是头一任知府,任上第一个任务,便是把吉林船厂建好。
  朝廷在女真人地界上,在原大明船厂旧址上,要重设船厂,并以此建一座吉林城,既是驻防的城堡,也是驿站,还是边市,皇帝在船厂周边划下一片地,用来安置迁移过去的造船工匠和其家属,以及新建船队将士的家眷等。
  深入蛮地,这个知府可不好当。
  “让码头小心一些,这些部件可不能弄坏,要不然从青岛再补运到吉林船厂,可非常麻烦,咱们可耽误不起。”
  身为新船队主将的吕一成让他放心,他上岸后亲自找到码头的官员交涉,拿出了兵部的公文,让他们小心搬运这些货物。
  看到兵部公文,码头官员立即上报到最高管事官员,那边也早得到通知,见公文赶紧去调已经待命的内河船队过来转运货物。
  严树勋没空跟码头官员多客套,全程盯着这些货物。
  等看着全部转运上船,且没有损坏,才松了口气。
  “下官已经安排了接风宴席……”
  “非是某推辞,实是差事要紧,片刻耽误不得,多谢一番心意了。”身为大学士之子的严树勋对这次外任很上心,虽然勋戚子弟,又在皇帝身边行走历练几年,但知道什么是重什么是轻。
  当即与吕一成押着船队出发,沿辽河而上。
  辽河航运挺顺畅,虽是逆水,可只要七八天就能抵达,日行百里。一路上,到处都是南下北上的帆船,这些船不算大,普遍是载一万斤到两万只的木船。
  船上的船老大告诉严树勋,因为朝廷大力经营辽东,现在辽河就成了最重要的交通线,从营口到开原八百里水道上,往来有八千条船。
  “太夸张了点吧,八千条?”
  “差不多就这数,一点不夸张,现在这辽东每天多少移民过来,他们大多是从海上过来,在旅顺、营口和凌口几处登陆,往内陆去辽河是最便捷的,这运粮的运牲口运布的,运移民,运屯兵、驿兵,运驻军的,几十年也没这么热闹过啊。
  你看看营口的热闹就知道了,那些高楼一样的大海船停了多少,过来运货的内河船又有多少,一片一片的,码头上多少扛活赚钱的,修了多少货栈客栈啊,不说别的,仅是那青楼都上百家啊。”
  严树勋是浙西嘉兴人,江南富庶,运河、太湖、大海,对船也是极熟悉的,一条船能装多少他一眼能看的出来,虽然这些辽河上的船不大,但数量确实多。
  当他们路过牛庄的时候,也进码头检查登记,报税交钱,顺便吃饭买菜补给,牛庄的船也是跟营口一样挤的满满当当的。
  这里三河交岔,不过港口不深,所以大海船进不来,都在营口。严树勋估计这没一千条船,也得有几百条,不过码头管理的很整齐,进进出出有条不紊,甚至码头有专门的税警营、税务厅的官员们,倒也没乱收税。
  在牛庄码头休整一番,便继续开船。
  好在这趟顺风,船老大说要是不顺风,可能得跑上半个月,顺风七八天就行了。
  八天后,他们跑完了八百里水路,抵达了开原的老米湾,这里曾是大明的辽海卫。
  开原西面大小清河还设了广顺、镇北二关,老米湾在辽海卫西面,北面就是辽河上的新安关,这块明初的北面突出部,三面都是关墙。
  这个突出的辽海卫,西面隔辽河便是蒙古科尓沁部落,而东面则是海西女真部落。
  不过在努尔哈赤崛起后,不论是海西女真四那拉,还是西面的科尓沁等蒙古部落,甚至是北面蒙古化女真,都被后金一一征服。
  但是现在,明军收复辽沈,沿辽河而上,西取彰武,中取康平,北取四平,科尔沁部也是瑟瑟发抖,只能不断北迁。
  开原本名开元,是元代的开元路,朱元璋把开元移治这里,为避讳改为开原。这里也是明初三万卫、辽海卫和安乐州的治所。朱元璋曾一度规划把三万卫设在五国城,但后来认为粮草不好运输,后缩了一千多里,设到开原。
  设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