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
设在此处,也皆因开原有便捷的水路运输。
这里还是明朝与女真的重要边市,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就因居住在北面叶赫河两岸而得名。
严树勋顾不得休息,这一路上比较顺利,倒也不辛苦,他一到老米湾码头,甚至都没去在辽河支流大清河畔的开原城中,直接就问起前吉林的事。
“这老米湾到船厂还得有五六百里吧?全走陆路吗?”
船老大带着他到码头,找到了另一位船老大,“一般从牛庄也就到开原老米湾了,但如果还要往北走,也是可以的,只是得换上更小些的船,还得是专跑上游的船老大。”
那位被叫来的船老大告诉严树勋,如果是要去船厂,其实不用走几百里陆路。
“最多不用一百里陆路。”
在后金征服了海西女真,夺取了开原铁岭等地后,也利用辽河来运输物资,尤其是海西海东等地的物资,都是经松花江的支流汇聚到长春城,进入松花江的支流伊通河,储存在伊通城。
再经过百里左右陆路,运送到西边的东辽河上游的邓子村(公主岭市),从这里再装运上船,就可以沿东辽河一直到开原的老米湾,再换上大些的船,经八百里辽河就直抵牛庄,或是运往沈阳。
东辽河上游一年能通航的时间不多,但只要不是干枯或是暴雨洪水时期,都还是可以运输的。
走这条水路,就可以让辽河松花江联运,通过东辽河与伊通河,把原本五六百里的距离,缩减到百里左右。
工部提议要考察修一条松辽运河,正是把伊通河跟东辽河联结起来。
严树勋听说后松口气,赶紧去找了老米湾码头的官员,拿出了兵部的公文后,那边也是非常配合的帮他调船调人。
货物从船上再次转到小点的船上,当天便又沿河而上。
从老米湾到邓子村,进入东辽河后,下游还算河道宽阔平坦,越往上河道越窄,水量越少,不过都还算平坦,没什么险滩激流,但得担忧科尔沁蒙古人,或是建虏,这里已经是北境边界了。
好在御营也在辽河沿岸设立了不少前哨堡垒,四平城、梨树城、康家屯、双辽(郑家屯)、康平(康家屯),怀德(公主岭),大抵能护卫东辽河这一线,以保证与长春吉林的通道。
至于西辽河新开河那一线,暂时还没过于深入。
老米湾到邓子村,五百里水路,用时十多天,比严树勋从青岛港经登州、旅顺、营口,然后换船再到开原老米湾,还花的时间长,他之前青岛到老米湾也才用时十日夜,现在这五百里却用了十二天。
等顺利到了邓子村,卸船,改用车马驮运,陆路百里到伊通,结果连装卸带运输,又用了三天。
在伊通马上停蹄的又装船,好在吕一成早带人骑马打前站,为他安排好了船只人手等。
“从伊通经长春到吉林船厂也就三百里路了,快了。”严树勋的家丁看着地图松了口气,结果严树勋却道,“还有八百里。”
“不是只三百里了吗?”
“你说的是陆路,但货运走水路更轻松便捷,我们得先沿伊通河进松花江,然后再进入支流西流松花江,才能抵达上游吉林船厂,绕这一圈,多了五百里水路,不过比陆路还是更方便轻松。”
“那为何不直接把船厂设在长春?”
“因为旧船厂就设在吉林,那里处于西流松花江畔,既是海西的中心位置,河道水量也充足,便于大船航行,方便巡游松花江、黑龙江。”
筑城选在大河旁,这自然是考虑到诸多原因的,一是交通运输方便,其二当然也是能够方便联络其它支流内地。
占据区域的中心,才能更好的控制海西地区。
再次启航,这次是顺水而下,越往下水面越宽,进入松花江干流后,就越发是大河宽阔了,转入第二松花江也是河面宽阔水波平坦。
八百里倒是只用了五天就到了。
当终于抵达了吉林船厂,先到的吕一鸣来迎接。
前期来的驻军已经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棱堡,棱堡旁边则是一座城镇,另一边则是一座新船厂营地。
“从青岛到这,足足跑了一个月,总算到了,赶紧卸货吧。”
吕一成带人帮忙一起卸货,一船船一箱箱的材料卸下来,严树勋迫不急待的就指挥船厂的工匠们开始拆箱组装。
十多天后,松花江畔的吉林船厂的船坞里,由青岛造船厂打造的青岛快蟹船也终于完整展现。
老匠头望着这船自豪的向严树鸣以及吕一成等官将们道,“我们青岛第一造船厂出品的帆浆船,名字叫快蟹,专为东北军打造的内河战舰,又轻又快,轻便灵敏。
船长六丈,宽一丈,比我们传统的帆船大,采用尖艏,所以速度非常快。比起以前的蜈蚣帆浆船,先进了不是一点两点,这船吸引了西洋帆浆船的一些优点,再结合咱们中国传统帆浆船的特点优势而成。
老匠头一脸自豪,这船组装完成后就跟个艺术品一样。
船分两层,底层放压舱石,上层为住舱和货舱,船体还有水密舱结构。
设有战棚,船首有火炮平台,可以装备两门火炮,用的是舟山铸炮厂的战舰长炮,属于铁铸三斤炮,能射三斤炮弹,重量却仅八百斤。
船身遍布船浆,共设浆五十支,可由百人操浆,双帆。速度能飞起。
还可搭载佛朗机速射炮,再配上士兵们的火铳、大九头鸟铳,这一船可以在东北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这些大江里纵横如飞所向无敌。
“虽然这船不如行驶海上的飞剪船,但很适合在内河,尤其是在东北招抚女真部落,追击围剿沙俄强盗。”
“这次总共是三十条快蟹,这第一批七条已经组装好了,第二批刚送来,还需要十来天时间组装。”
严树勋和吕一成都在青岛船厂见过这样船,但此时看到他们费尽辛苦运来的零散部件,终于变成了七条船下了水。
漆成红黑色的船身,还有那白帆上的红色日月旗帜,无不让他们觉得万分振奋,感觉再多的辛苦也值了。
那些黑水舰队的水兵船员们,更是迫不急待的想要上船操纵了。
“他娘的沙俄强盗,老子们的快蟹船终于好了,这下让你们试试咱们这快蟹的威力,哈哈哈,严府台,选个日子,扬帆出征吧!”吕一成已经有些迫不急待了。
第787章 五龙捧圣
松花江流浩浩荡荡,彼岸江畔丛林间有田园村落。
松花江一路从南笔直向北而流,忽然到此被一片嶙峋悬崖峭壁而挡住,转折向西北流去,拐了一个大弯。
这片悬崖却是非常有名,新任渤海省吉林府知府严树勋与大明黑水舰队指挥使吕一成今日便登上此崖。
这崖上有一座龙王庙,建于永乐年间。
二百多年前建立的龙王庙,后来明军虽然远去,但是此地的女真各部,依然对此庙保护有加,经常拜祭,祈求风调雨顺。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都曾亲自上山进庙拜祭。
曾经的大明船厂早已在不,连点遗迹都找寻不到,但是龙王庙却还在,如今叫五龙宫,取五龙捧圣之意。
身着红色军袍的黑水营兵抬着猪牛羊三牲上山祭祀。
山下,十八条黑水舰队的快蟹船停在北岸阿什村边,在其另一侧,则停着许多更加简陋的小船,这些都是渤海省各部女真首领们的座船,他们接到大明官员的传令,不敢有丝毫怠慢,那些受封为都护、都督、卫指挥使、所千户等的女真首领们,纷纷翻山越岭骑马或是步行,或是乘船赶来。
今天,他们来到了这里。
看到了那十八条快蟹船,修长的船身,三面蓬帆,每船五十支浆,一百名浆手。
这些还不是最惊人的,让他们畏惧的还是这船上每船都有七门火炮,船头两门长炮,船尾一门,船舷四门。
有从珲春那边过来的首领,去年见识过先锋船队的武装商船,比这更大,炮更多,但那是在海边,可现在这是在内陆的松花江畔。半个月前,这里都没有船,而现在突然就凭空出现了十八条这样的炮舰。
山上。
五龙宫也被严树勋带人重新修整了一下,还在山下新修了一座阿什亭,一座摩崖阁。
众首领对于这位年轻的大明官员要他们来此祭祀五龙宫,也有些不太明白,只当时新官上任露个脸,但看到那十八条炮舰,觉得可能是要展示下大明国威。
又或者可能有哪个部落首领不知死活,没能恭顺大明,所以现在可能大明要召他们出兵讨伐。
只是他们奇怪为何到这来,他们知道大明设立渤海省后,划设都护、都督府,设立卫所,仍委女真部落首领们统领,不过大明也以建立驿站、边市等为名,新建了一些驿城或者说是据点。
比如摩阔崴、海参崴、珲春、五国城,又比如海西这边,伊通、长春、吉林,再比如在松花江中游阿什河汇入处,原来金代上京旧址,女真人建立的阿勒楚喀的附近,在更靠近河口处,建立了一座新城,这座新城以此地多天鹅,女真语哈尔温,新城就取名鹅城,女真人则叫哈尔温或哈尔滨。
这座新城占据黑龙江畔,两边是阿勒楚喀和呼兰城,下游是五国城,上游是扶余城。
大明时隔百余年,再次回到海东海西地区,却并没有直接抢占那些大城、要塞,反而是宁愿重新建立城栅。
这些点正在连成线,从摩阔崴到珲春,再到宁古塔,然后直抵松花江畔五国城,也是三江平原的西边门户。
另一条线路是从海参崴沿绥芬河到双城子,东宁、兴凯湖、进入乌苏里江七河交汇处的尼满。
还有一条线路,正是现在他们来到的海西,从营口直抵开原,然后经东辽河直抵伊通,再由伊通水进松花江,联结船厂。这条线上,他们建立了伊通、长春、吉林,以驿路和边市之名,设立连线。
甚至渤海设省后,原辽东地界向北向东都扩张了不少,原明朝辽东是有边墙的,边墙北面是开原,东面也并不全是以分水岭为界,是更西。但现在不仅北面把东辽河、昭苏太子河、叶赫河、清河等都纳入辽东省,且一直划到了这些河的上游分水岭为界。
在清河源头设立了西丰,在东辽河源头设立了辽源,在莲花泡河源头设立了四平,在昭苏太子河源头设立了梨树城,在东辽河上游码头邓子村,设立了怀德。
伊通河上游的长春,上游的伊通,西流松花江畔的吉林,还有哈尔滨、五国城等的建立,是大量的商货随着大明的驿卒一起来的,一起来的还有边防巡营,然后是现在又来了黑水营。
“这个阿什村,据说就是当年大明在此设立船厂,造船时征发的汉人工匠和女真部落劳工留下的后人。”
严树勋带黑水营重返吉林,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旧船厂的遗址痕迹,世代居住阿什哈达山下的女真人报告了线索,拿到了丰厚的赏赐。
严树勋来到此处,不仅确认了这里就是大明曾经的辽东船厂,也找到了当年建立的龙王庙,以及立下的两块石碑。
历经沧桑,岁月掩埋,两块石碑早被藤蔓杂草掩盖,若不是本地村民代代相传有两块碑刻,外人难以发现,但是阿什村民也不知道这碑上写的是什么。
直到严树勋带人重新清理出来了两块碑。
其实不能叫碑,因为是直接刻在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