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7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我听说中原皇帝换了人。”
  “就算新皇帝的兵肯来,他们也未必就好哪去。”在十三年前,在萨哈林乌拉上游最强大的部落首领是博穆博果尔,他是索伦部实力最强的,他率子弟亲往盛京觐见了皇太极,进贡马匹和貂皮,皇太极也赐以鞍马、蟒衣、甲胄等。
  他回来后,也是为皇太极招抚各部,黑龙江中上游南北两岸的各城屯纷纷归附,其中以雅克萨、多金城、铎陈城、阿萨津城、额尔图城等最有名。
  第二年,他率各部首领再次向后金进贡。此后,博穆博果儿也凭借着后金的册封和旗号,势力扩张迅猛,俨然成为中上游各部的盟主,实力极强的他便断绝和后金来往,结果皇太极担忧他尾大难制,于是先发制人,调集兵马进攻以博穆博果尔为首的索伦部,后金分兵略地,连取雅克萨、乌库尔、阿萨津、铎陈等城,博穆博果尔集结了六千部落兵,但最终却被后金军诱敌深入,陷入埋伏,死伤数百人,但仍杀伤后金兵极多。
  突出包围后,博穆博果尔反攻后金,后金军大溃,残伤无数,只得败撤。
  次年,皇太极再遣兵出击,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一方面扬言发大军再攻黑龙江,迫博穆博果尔北迁,结果却调蒙古精骑,从上游偷袭,经两月,成功突袭擒获博穆博果尔之弟及其家属,隔半月,又成功突袭了博穆博果尔,将其与妻子等尽皆俘虏。
  在这次平乱之战中,清军前后俘获索伦青壮男子两千二百余丁,妇女儿童四千四百多,貂皮等三千余张,最后还把雅克萨等城并焚毁。
  博穆博果尔在后金时,是黑龙江中上游最强的首领,出身于鄂温克族,最后成为中上游各部盟主,被后金称为索伦部首领。
  他几乎建立了一个黑龙江中上游的索伦汗国,但最终却被后金果断的攻灭,他的败亡,也给了黑龙江上游的各部一个沉重的打击。
  拉夫凯虽是索伦达斡尔族的,跟鄂温克不是一族,但他曾经也是博穆博果尔联盟一员,也曾跟着他与后金军打过数仗。
  在后来兵败降了后金,也在雅克萨等旧废墟上,重建了五座城池,成为上游的一位实力不弱的索伦首领。
  这些年他年年向后金进贡,却也没忘记当年后金攻打博穆博果尔时是怎么做的,焚烧他们世代居住的城屯,把反抗者就地斩杀,掳掠人口、财物,就地建造监狱,把许多俘虏关押,后来还把不少索伦俘虏南迁编旗。
  真对比起来,仅那么二百来人的沙俄巴哈罗夫,那远比不上后金的凶残。
  就怕驱虎吞狼最后成了引狼入室,好不容易现在他们恢复了些元气。
  “不是说新皇帝是大明天子吗,大明以前对我们这些萨哈连乌拉的部落也还可以,或许他们不一样呢,也许真的能帮我们驱赶沙俄强盗,为他们恢复以往安定生活?”
  “试试吧,不试怎么甘心,这么多人死在那些强盗手里,还有我们的妻子、女儿,都被他们糟蹋侮辱,岂能就这么算了,还向他们进贡缴税?”拉夫凯跟兄弟拥抱,
  “我会派人去请援兵的,你放心,我一定会救你出来的。”


第794章 红带子
  清晨。
  青岛港钟塔的钟声响起,早上六点。
  天微微亮,朱慈安起床。
  “今日不是旬休么,你咋起来这么早,多睡会。”王氏一边查看小儿子一边轻声道。
  “你睡吧,今天初一,我去宗祠祭拜上香。”
  “又初一了,日子过的都不知数了,那你叫上他们兄弟三个一起去,初一十五拜祖宗不能忘了。”王氏赶紧道。
  朱慈安起来,先去东厢叫醒了老大和绅以及老二和经老三和纶,爷四个蹲在院里打水刷牙洗脸。
  那边管家过来询问,“老爷今天去宗祠,要准备哪些东西,有特别交待的吗?”
  “祭祀篮准备好了吧,一壶酒,一只鸡一条鱼还有一大块猪肉,还有一碗米饭四个馒头,一把香。”
  “这些都已经备好了的,鸡鱼肉和饭都是一早就弄好了的。”
  “嗯,那把马车备好,另外给少爷们准备好衣服,记得把帽子和带子备好,今天初一,宗祠祭祀完,还要参加宗亲会。”
  “知道了老爷。”管事记下,然后退下。
  爷四个洗漱好,也用吃早饭,直接换好了衣服出门,朱慈安还特意给三个儿子都检查了下他们腰间的红带子,给他们又系紧了一些。
  门外,管家和车夫站在门口等候,车夫也把马车备好了。
  “先去恒兴号钱庄,再去隆升号饭店。”
  车夫一抖缰绳,马便迈开蹄子小跑起来。
  坐在四轮马车厢里,透过帘子,可以看到十月金秋的早上,青岛港里早已经热闹起来。
  船只装货卸货,力工们更是早早开始卖力气。
  码头上各个铺子也都开门营业,那些做小本买卖摆摊的更是卖力气吆喝着。
  看着他们,朱慈安再看了看身上的绸缎衣衫,看着这辆马车,他心里很复杂,看看嬉戏玩闹,一身体面的三个儿子,他又万分自豪,更加感激圣人之恩德。
  青岛是一个新兴的港城,虽然皇帝已经迁回旧都北京,但登州仍保留了东京陪都的地位,跟南京应天地位相当,青岛港做为优良的北方不冻港,而且这里还有一条胶来运河,在迁都北京后,胶来运河反而比之前更兴旺了。
  虽说海运发达,但青岛港通过运河直抵来州,却可以不用绕山东半岛,还是刺激的青岛进一步提升。
  不仅青岛港的运输很繁忙,而且胶来运河也很繁忙,另外这里的造船等一些新兴产业也都很不错,人口大增,工商兴盛。
  朱慈安也充分的享受到了这些红利。
  他这个德藩的旁枝穷宗,在之前几代都混的没名没爵没粮,差点饿死,后来绍天帝宗室改革,既救助也解放了他们,他到青岛落户,被宗人府安排在恒兴号钱庄做伙计。
  这个皇家少府监和宗人府合伙的产业,这几年业务也是做的非常好,在老掌柜朱琳坤的带领下,买卖做的风声水起,他在老掌柜的亲自提点教导下,也是进步飞快,几年时间,从伙计都成了三掌柜了。
  早就开始获得了不错的身股分红,因为业务好利润高,所以都不用四年一个帐期分红,都是年年先分一半。
  做为恒兴号的三掌柜,又是钱庄这样的带皇字的金融行业,那收入也不是一般的高。
  短短几年,他就买了地盖了大宅院,郊外乡下的田庄甚至在原来的那块分来的地边,又买下几块地,如今庄子有一百亩地了。
  家里甚至还请了仆役车夫,还有一辆四轮马车。
  那大宅子买地、建筑,加上家具装饰等等,花了一百多块银元,而他的这辆四轮马车,马车加上草料钱、车夫工钱等,一年下来起码也要三十块了。
  曾经的他饿到刚出生死掉的孩子都被迫换粮。
  “老爷,钱庄到了。”
  车夫稳稳的停下马车,出声提醒他。
  朱慈安收回心思,整理了衣帽,带着三个儿子下马车。
  “叔公,早。”
  老掌柜朱琳坤是唐藩一系的,论辈份是他叔祖辈,这几年多亏他教导提携,老掌柜在院里舞太极剑,看到他来了,笑道,“你来的也早,几个小子没瞌睡呢。”
  朱慈安让儿子叫曾叔公。
  “走吧,”朱琳坤回去换衣服,今天是初一,对他们这些皇族子弟来说,初一十五是重要的日子,不拜神仙不拜菩萨,但必须要去拜拜祖宗,也要一起朝北京拜谢皇帝。
  不管做多大买卖,有多忙,都要早起恭敬的去宗祠。
  现在大明各地都有朱氏宗祠,虽然宗祠地位远不及天子太庙、藩王宗庙,以及宗室家庙,但对于他们这些出了五服的皇族子弟来说,他们虽没建庙的资格,但皇帝却也特旨给所有皇族朱氏远支,许各地建立宗祠,朱家子孙都可以拜祭,比起天子太庙、宗藩宗庙祭祀五庙,宗藩公侯伯子男祭祀四庙三庙。
  各地朱氏宗祠却可以直接祭祀太祖朱元章。
  这可本只有天子太庙才许祭祀的,各宗庙家庙,都是只能祭祀自己的开支祖先,
  礼,支子不祭。
  比如朱以海以前是太祖朱元章之子鲁王一系的,所以鲁王府有宗庙,但不能祭祀朱元章,只能以朱檀为祖,始封者开始祭。
  而鲁藩郡王府,也不能祭鲁王朱檀,得从首封郡王开始为祖。
  宗子设庙,支子从祀的原则下,天子太庙、宗王宗庙和将军家庙三者,组成了一个互不干扰,又环环相扣的宗室宗庙体系。
  不过朱以海进行宗氏大改革后,皇帝出五服的宗氏,改叫皇亲,或皇族,不算宗室,也不能封爵、授禄,他们自然也就不再享有立庙的资格。
  而五服内的,因为爵位现在不是世袭罔替,所以他们立庙就按品官勋贵一样,是宗庙或家庙,郡王以上爵者可立宗庙,郡王以下爵者立家庙。
  宗庙供奉五庙,家庙里公侯爵者供四庙,伯子男爵者供三庙。
  拜天祭祖,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谁能祭谁不能祭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宗室嫡庶的区分。
  一个家族一支一支的分出去,只有宗子才能设庙,支子只能从祀。
  朱慈安他们这些人以前也都是各藩宗室旁支,但如今全都成了皇亲族人,所以现在都是直接在各地的朱氏宗祀祭祀,直接祭祀太祖朱元祖,假如以后朱慈安去世了,他儿子朱和绅是可以把他的牌位供进去的,并不要求只供五庙,不需要进一个撤一个。
  老爷子换好衣服,也系上了红带子。
  这是大明皇族的标志,红带着意味着是皇帝五服以外的皇亲族人,都是太祖子孙,而五服以内的叫皇家宗室,系黄带子以示区分。
  两辆马车先去了隆升号饭店,这是楚藩朱辅机的饭店,早几年在码头摆摊煎海蛎子,凭着勤劳忠厚手艺好料又足还新鲜,赢得好名声,后来朱慈安和朱琳坤便劝他开家店,一番考虑后,他接受了建议,并邀请两位族人入了股,饭店开张,果然生意很好。
  青岛的皇族很多,如今散居各业,但都非常齐心,能捧场帮忙的绝对会支持。
  马车到了隆升号门口,朱辅机也已经换好正式的礼服,带着儿子在等他们了。
  “给你们准备了热乎的海蛎子煎,赶紧吃。”
  简单寒喧几句,大家各自上车,朱慈安和孩子一起吃了起来,又香又脆还鲜,几年了,总吃不腻这个。
  隆升号饭店这几年生意很好,还在来州和奉天都开了分号,如今一年也能给朱慈安带来不少分红。
  青岛城南,青岛朱氏宗祠,所有朱元章后人都可以来祭祀,这宗祠修的很气派,皇帝内库和宗人府都拔了钱,然后各地宗亲会也捐了钱。
  本地的红带子们更不用说,不管有钱没钱,都会力所能及的捐一些,不管是捐了一千块还是捐了一百文钱,都刻在了宗祠落成的那块大碑上。
  当他们马车抵达时,宗祠前宽阔的广场上,已经停着许多马车,另一边系马桩上也系着许多马、驴、骡子,广场上到处是人。
  所有人都穿上了红黑色礼服,很庄重,个个腰间系上了红带子,附近的朱氏男丁几乎都来了。
  大家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自觉的排起了队。
  待到七点整,宗祠大门打开,这里有宗亲会专门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等,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