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7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自觉的排起了队。
  待到七点整,宗祠大门打开,这里有宗亲会专门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等,大家提着自己的祭篮带着祭品鱼贯入内。
  上香,祭祀。
  大人鞠躬,小孩磕头。
  整个仪式庄重而又严肃,不管平时什么身份,但在这里都是宗亲家人。
  祭祀过后,朱慈安带着三个儿子上前,捐献。
  “朱慈安十块银元,朱和绅朱和经朱和纶还有没来的朱和纲,各两块。”
  负责记账的是宗亲会的理事,也是账房,对他也是很熟悉,恒兴号的三掌柜,在青岛也是有身份的体面人,都说他一年起码进账几千块。更重要的是恒兴号可是青岛数的上的大钱庄,还是皇家字号的,多少做买卖的要仰仗着,三掌柜的人脉关系等自然不低。
  “叔真大方,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捐十八块,逢清明端午重阳冬至新年等还要多捐。”
  朱慈安笑了笑,“咱们朱氏一家亲,都是红带子的皇家人,早些年受苦的多,现在圣人洪恩,给咱们这好政策,我也是托圣人洪福才能过上好日子,自然也不能忘记其它宗亲。”
  帐房登记好,一旁的保管把钱收了,他们还出了收条给他作凭证。
  朱琳坤和朱辅机也都过来排队捐钱。
  捐赠全凭心意自愿。
  宗亲会收到的钱有专人保管,理事会也会定期查帐并公示,这些钱的用处,也都是宗亲会大会上早定下的章程,比如救济孤寡残疾,新出生的孩子到六岁,年满六十的老人等,都是会有一笔补贴的。
  而其它诸如读书进学,当兵打仗,都也有一定的奖励补贴。
  收到的捐款有余,还会用来购买一些田地做为祠产,也会买一些地做为族坟,甚至还会建宗仓,用以购买储存一些粮食,以备饥荒,甚至还会建立一个宗亲金,就是如果有宗室族人要用钱,不论是娶亲嫁女还是盖房做生意,都可以申请,通过后就能获得一笔宗亲会的贷款,利息相比外面的要低一些。
  至于说如果有大病,甚至还能申请宗亲大病帮扶。
  而本钱,就主要来自宗亲的捐赠,宗亲会帐上的钱多,那给宗亲提供的保障也多,如果钱少,则除一些基本的老弱病残的帮扶,其它的一些项目就只能先暂停。
  朱慈安每次祭祀,都要捐十八块,家里五个男丁,他成年人捐十块,四个小的一人两块,没规定,但他一直如此。
  这边捐钱,那边就有人登记,还有人负责唱报,某某捐了多少,都要感谢的,最后还要抄一张大报,张贴在宗祠大门口。
  捐赠完,大家把带来祭祀的祭品,鸡、肉、鱼还有饭馒头等,都拿出来摆在宗祠前,宗亲理事会的当值者,则会把这些分好打包,分送给青岛朱氏宗亲里生活还比较困难的,以及老人、小孩子都能得一份。
  “开会了,”
  本月轮值的理事们请大家开个例会。
  “拜圣皇,谢洪恩!”
  轮值理事们带头向北京方向跪拜磕头,高声感谢皇帝洪恩,然后请一位宗亲上前念大明皇家宗室法,念皇明祖训。
  “接下来,咱们议几件事,首先一个,是慈安要去海参崴了,恒兴号调他去那边开分号,当大掌柜,高升了。马上就要走了,慈安呢大家都熟,是个大善人,平时捐献宗亲会也多,这次去海参崴呢,打算在咱们青岛宗亲会里,挑选一批年轻、吃的下苦的族人同去,到那边去建立恒兴分号,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年轻人要抓住,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咱们自家子弟过去,也是有个信的过的好帮手。”
  朱慈安还被请上去说话。
  接下来又说了些事,有宗亲的商铺或庄园招人的,优先招自家子弟。也有宗亲想要做买卖想要从会里借笔钱的。
  还有族里有子弟考上北京的学院的,有参加公务员考试考中吏的,还有报名参军通过了的。
  族里不仅要通报表扬,还要送上一笔奖金。
  “咱们是红带子,是大明宗亲皇族,如今政策好,大家要撸起袖子努力干,更要互帮互助,先富带动后富,先进带动后进。
  还有,大家出门在外,遇到其它地方的宗亲,也要友善团练,互帮互助。
  再一个,我们是皇族,要忠君爱国,不能干违法犯罪的事,不能偷盗抢劫也不能偷税漏税,另一个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最后,祝愿咱们所有宗亲族人都健康顺利。”
  随着轮值理事长话落下,这月初一的祭祀和宗亲会也结束了,大家自由活动,各自随意打招呼聊天,然后各回各家。
  宗亲会一般也就年节时才会聚餐,平时并不会招待,以免浪费钱财和时间。
  老爷子朱琳坤对朱慈安道,“海参崴条件较差,你这次辛苦了。”
  “叔公让我去那边建号掌舵是对我的信任,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朱辅机笑道,“你先去,我过段时间也过来,到那边也开个隆升号,听说那边的海参可是非常品质好,你到那边替我留意些,有空的话给我收一些回来。”
  “我走了,家里还要劳烦你们帮我照看些。”
  “放心吧,你四儿两女我们都会看好的。”
  几人回首看着那朱氏宗祠,都有种恍然隔世般的感觉,曾经他们是连名字都没有饭都吃不饱的皇族宗室,而如今虽然不再是宗室了,日子却已经好过了。他们青岛宗亲不少,有上千人。
  但现在没有一家说吃不饱饭的,哪怕条件再差,也还会有宗亲会帮扶着,大家以前来自各个宗藩,但现在却亲如一家。
  “你先去,到时干的好,也多带些宗亲去闯荡发展,到时那边也盖一个朱氏宗祠,选你当海参崴宗亲会长。”
  朱慈安笑笑,“我觉得咱们宗亲会还是要多鼓励族中子弟当兵、读书,现在不少人愿意读书,但不能只读书,咱们是皇族,得承担起更多责任,得去读军校,参军保家卫国。
  宗亲会应当加几条规矩,去当兵的咱们要多奖励,还要帮他们照顾好家人,万一要是为国伤残或是牺牲,还要给他们一笔抚恤,免他们后顾之忧。”
  朱琳坤点头,虽然他们现在都只是一群商人,但条件好一些后,也会考虑一些长远的问题。
  大家心里都觉得,现在条件好,那是皇帝好和政策好,但万一以后换皇帝了政策有变呢?
  所以最好还是得跟那些名门望族一样,得舍得掏钱供养族中优秀的子弟,让他们科举或是当兵,然后为官为将,这样才能更加保证未来的地位。
  “慈安看的远,救济老弱是本份,但眼光也确实得长远,咱们这些人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多培养一些有天赋的出来,也是我们以后的保障。”
  朱辅机则道,“我觉得不仅要自己多培养,婚姻嫁娶这块也要注意,娶妻要娶德,嫁人也要嫁人品,好的姻亲也是对家族的帮助。”
  “嗯,回头我找理事们开个会,把这些商议下,拟个章程出来。”
  都是曾经最底层的宗藩,经历过那最难忘的悲惨,现在翻身了,仍然很有危机感,他们希望能够做的更好些,也为子孙争取些更好的未来。
  谁也不希望,几代以后,他们的子孙,又将重复他们曾经的苦难。
  “当今圣君在世,咱们都要抓住这好机会。”老掌柜道。


第795章 驱度寐港
  绍天六年,十月。
  北海(鄂霍茨克海)被称为太平洋的冰窖,十月便开始结冰,海面结冰期长达七个月。
  寒风猛烈。
  王朝相站在开拓者号甲板上,手紧抓缆绳,拒绝队长的劝说进舱。
  “还有多远?”
  “快到了!”
  船队头一次在黑龙江口以北的北海里航行,对于航道水文不熟悉,不敢太靠近岸边航行,怕撞上暗礁或触底。
  风高浪急,海风又湿又冷,还有雾。
  王朝相心里暗暗心急,他们在奴儿干永宁城多停留了几天,接见各部首领耽误了些时间,甚至还遇到几个部落来求援的使者,有罗刹侵入了黑龙江口北岸的部落。
  奇勒尔部的奇津哈拉,居住在恨古河(兴滚河,阿姆贡河,在奴儿干附近汇入黑龙江),奇津哈拉居住在恨古河上游支流都噶河畔,被一支罗刹人由北面侵入,突袭他们噶栅,抢掠他们的皮毛,抢掠他们妻女,还绑架了哈拉达,逼近他们缴实物税貂皮。
  奇津哈拉是奇勒尔十二姓之一,奇勒尔部分布在恨古河流域,黑龙江口的费雅喀人称他们为雷古,鄂温克、满珲人、鄂伦春人称他们为涅吉达尔。
  他们属于鄂伦春部分出出支的一支,以姓氏血缘为组织,一姓为一哈拉,形成了十二哈拉,每个哈拉人数不多,以家庭为单位,一家或几家聚在一起,是为一个噶珊。
  据说之前鞑子招抚奇勒尔部,给他们编户,要求按户纳貂一张,还将他们按哈拉、噶栅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统计是十二姓四五百户,分住四十八个村寨,满清给他们分为贡貂差役的子弟和其余的白人百姓。
  奇津哈拉有一个姓长,四个乡长,五个子弟,白人五十五,计六十五户,大约二百六十人,主要以打猎为业,分别住在八个噶珊内。
  各只有几户或十几户人不等。
  罗刹人入侵,这些射猎打渔为业的奇勒尔人不敌,有的被迫上缴实物税,有的还被迫臣服,有些则仓惶顺江逃窜,南来求援。
  王朝相他们今年三次到奴尔干,对于这里的费雅喀、奇勒尔诸部都有了联络,授官赏职,并且贸易等。
  因为绍天朝廷现在暂不征实物税,带来互市的东西也是物美价廉,各部都很欢迎大明的返回,连报上来的户口都比给清廷报的多,除了少数还不愿意接触的,接触的十二姓报上来有一千多户。
  而王朝相从当地人这边收集到的消息,奇勒尔人实际有十八姓,他们总共有三千户左右。
  本来王朝相打算在永宁城休整一下,便立即去鄂霍茨克,但因为奇勒尔人的求援,他决定先进入恨古河灭掉这支南下的罗刹鬼子。
  奇勒尔各哈拉首领听说大明愿意出兵帮忙讨伐赶走侵略的罗刹鬼子,立马带路,这趟出兵还算顺利。
  他们驾飞剪船直接驶入恨古河,到上游支流时换成了帆浆快艇,他们在奇津头人的带领下,趁夜摸黑来到都噶津噶珊,这里被那群罗刹鬼占据,做为他们抢掠周边奇勒尔村庄的基地,他们甚至起了个罗刹名,称为杜基。
  王朝相他们乘小船摸到江边,悄悄靠岸,然后包围上了都噶津噶珊,不少御营退伍老兵出身的开拓者陆战队员,非常敏捷的翻过了村栅,摸了进去,在罗刹鬼子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摸到几个帐篷内连杀数人。
  那些侵略鬼子搂着奇勒尔妇人们发泄完后睡的正香,哪料到外面值班的鬼子被老御营兵悄悄解决。
  当一名鬼子惊觉,一边乱滚一边发出警报的时候,王朝相也已经提着燧发手铳带大队冲进了栅寨。
  铳声响起。
  火光大亮。
  很快战斗结束,最后清点,发现哥萨克强盗并不多,他们是一支十八人的探险队,是沿着海岸线从鄂霍茨克堡过来的,奉命去奴儿干侦察情况,他们从费雅喀人那里听说了有皇帝的军队到了河口,实力很强。
  这些人沿海岸而下,还边走边抢。
  他们的火枪、弯刀,对付那些几户十来户的奇勒尔人来说,那是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